全部科目 > 软件评测师 >
2010年下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66 题
知识点 测试成本控制   测试实施   成本控制   维护  
关键词 测试   成本控制   开发   维护  
章/节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测试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使测试开发成本、测试实施成本和测试维护成本最小化,以下理解正确的是(66)。
 
  A.  测试准备成本属于测试实施成本
 
  B.  可以通过加强软件测试的配置管理来降低测试维护成本
 
  C.  测试设计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测试总执行时间和所需的测试专用设备
 
  D.  回归测试将测试案例全部重新执行一遍,可以将测试维护成本降至最低
 
 




 
 
相关试题     软件测试的成本管理 

  第67题    2010年下半年  
以下关于缺陷探测率(DDP)的表述,不正确的是(67)。

 
知识点讲解
· 测试成本控制
· 测试实施
· 成本控制
· 维护
 
        测试成本控制
        在实际的软件测试中,资源条件是有限的,想要完成所有测试是不可能的。要么缺时间,要么缺钱和人,往往不知道实际测试成本有多少,也不知该怎样系统地降低成本。
        测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使测试产能最大化,也就是,要使通过测试找出错误的能力最大化,而检测次数最小化。测试的成本控制目标是使测试开发成本、测试实施成本和测试维护成本最小化。
        在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实施的测试成本并不很重要,有时可以看作是开发成本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产品发布每一新版本而进行的重复性的测试所需的成本是主要考虑的问题。测试实施成本组成部分包括:测试准备成本、测试执行成本和测试结束成本。
               测试准备成本控制
               测试准备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使时间消耗总量、劳动力总量,尤其是准备工作所需的熟练劳动力总量最小化。准备工作一般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测试环境建立,以及测试环境的确定等。
               测试执行成本控制
               测试执行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使总执行时间和所需的测试专用设备尽可能地减少。执行时间要求操作和用户进行手工操作执行测试时间应尽量减少,同时对劳动力和所需的技能也要尽量减少。如果需要重新测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成本控制效果,重新测试的决策是在成本与风险的矛盾中进行的。
               完全重新测试:将测试全部重新执行一遍,将风险降至最低,但加大了测试执行的成本。部分重新测试:有选择地重新执行部分测试,能减少执行成本,但同时加大了风险。
               对部分重新测试进行合理的选择,将风险降至最低,而成本同样会很高,必须将其与测试执行成本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利用测试自动化,进行重新测试,其成本效益是较好的。
               部分重新测试选择方法有两种:
               ①对由于程序变化而受到影响的每一部分进行重新测试;
               ②对与变化有密切和直接关系的部分进行重新测试。
               其中,第一种办法风险要小一些,而第二种是一种主观制定的办法,是建立在对软件产品十分了解的基础上的。一般地,选择重新测试的策略建立在软件测试错误的多少(即软件风险的大小)与测试的时间、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的大小之间的折衷基础上。
               测试结束成本控制
               测试结束成本的控制是进行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报告编制、测试环境的清除与恢复原环境所需的成本,使所需的时间和熟练劳动力总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降低测试实施成本
               测试准备环境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与软件的运行环境相一致。测试环境应建立在固定的测试专用硬软件及网络环境中,尽可能使用软件和测试环境配置自动化。
               测试实施尽可能采用自动化的测试工具,减少手工辅助测试。若测试执行需要人工,最好是请初级技术人员,而不是测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一般是作为测试项目经理。
               测试结束编制测试报告时,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比较采用自动化方法,以降低分析比较成本。
               测试自动化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测试工具;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执行;测试文档编制的模板自动化生成。
               降低测试维护成本
               降低测试维护成本,与软件开发过程一样,加强软件测试的配置管理,所有测试的软件样品、测试文档(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用例、测试记录、测试报告)都应置于配置管理系统控制之下。降低测试维护工作成本主要考虑:
               . 对于测试中出现的偏差要增加测试;
               . 采用渐进式测试以适应新变化的测试;
               . 定期检查维护所有测试用例,以获得测试效果的连续性。
               保持测试用例效果的连续性是重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 每一个测试用例都是可执行的,即被测产品,功能上不应有任何变化;
               . 基于需求和功能的测试都应是适合的,若产品需求和功能发生小的变化,不应使测试用例无效;
               . 每一个测试用例不断增加使用价值,即每一个测试用例不应是完全冗余的,连续使用应是成本效益高的。
 
        测试实施
        标准符合性测试工具与一般功能和负载压力测试工具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为明确的应用对象和测试目的服务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应用范围相对而言更具体、更狭隘一些。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被测软件产品的功能与性能指标,和标准规定必须满足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软件产品对标准的符合程度。
        一般来说,标准符合性测试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
        ①阅读和理解标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或者不认为应该将它归为标准符合性测试的第一步,但它确实是实施有效的标准化符合性测试的前提。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制定标准和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的不是同一组人,因此,在测试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就必须很好地阅读并理解标准的目的、意义、范围和具体的指标内容,否则测试结果就会产生偏差。
        ②确定测试工具:标准符合性自动化测试一般需要依靠特定的测试工具来完成,可以选择适当的商业化测试工具,也可以根据情况决定自主开发相应的测试工具。如前所述,由于标准具有特定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针对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工具,需要测试组自行开发或者修改已有的测试工具。如果需要开发测试工具,则必须执行一个严格的开发流程,确保测试工具本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③确定用例文件:对于测试标准并不包含测试用例的,测试组需要根据标准规定的格式定义各种测试用例,当然应该包含正常的和异常的测试用例。
        ④执行用例文件:确定了相应的测试工具和测试用例后,就可以执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执行的结果。
        ⑤分析测试结果:“标准符合性”顾名思义应该就有一个测试结果基准库,通常情况下,它规定了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标准符合性的测试过程就是将测试用例(被测产品)的输入输出与基准库定义的输入输出相比较,从而对与标准不一致的输入输出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测试结果以及被测产品对标准的符合程度。
        在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认为要全部符合标准才算通过,即Yes or No方式;一种则通过测试符合标准的程度来判定,如认为80%以上的符合率即为基本符合标准。
        正是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及相关应用间方便快捷地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迫切需要,使得信息技术标准化和标准符合性测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层面,对标准的分类有多种方式,这里仅从信息技术不同标准的内容划分为主要的四类,并就相应常用的测试原理进行了阐述。
        标准的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实施测试、衡量标准的应用是重要的环节。第三方测试机构代表国家对相关产品及相关设备进行评测的过程中,也是严格依据标准本身对产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的,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成本,管理成本基准变更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差异,以便来取纠正措施,降低风险。
        要更新预算,就需要了解截至目前的实际成本,只有经过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批准,才可以更新预算。项目成本控制包括:
        .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确保所有变更请求都得到及时处理。
        .当变更实际发生时,管理这些变更。
        .确保成本支出不超过批准的资金限额,既不超出按时段、按WBS组件、按活动分配的限额,也不超出项目总限额。
        .监督成本绩效,找出并分析与成本基准间的偏差。
        .对照资金支出,监督工作绩效。
        .防止在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出现未经批准的变更。
        .向有关干系人报告所有经批准的变更及其相关成本。
        .设法把预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包括以下可用于成本控制的信息:
                      .成本基准:把成本基准与实际结果相比,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变更或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成本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规定了如何管理与控制项目成本。
                      项目资金需求
                      项目资金需求包括项目支出加上预计债务。
                      工作绩效数据
                      工作绩效数据是关于项目进展情况的数据,如哪些活动已开工、进展如何,以及哪些可交付成果已完成,还包括已批准的成本和已发生的成本。
                      组织过程资产
                      可能影响成本控制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
                      .现有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指南。
                      .成本控制工具。
                      .可用的监督和报告方法。
               工具与技术
                      挣值管理
                      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 EVM)是把范围、进度和资源绩效综合起来考虑以评估项目绩效和进展的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项目绩效测量方法。它把范围基准、成本基准和进度基准整合起来,形成绩效基准,以便项目管理团队评估和测量项目绩效和进展。
                      EVM的原理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项目。它针对每个工作包和控制账户,计算并监测以下三个关键指标:
                      .计划价值(PV):是为计划工作分配的经批准的预算。它是为完成某活动或工作分解结构组件而准备的一份经批准的预算,不包括管理储备。应该把该预算分配至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某个给定的时间点,计划价值代表着应该已经完成的工作。PV的总和有时被称为绩效测量基准(PMB),项目的总计划价值又被称为完工预算(BAC)。
                      .挣值(EV):是对已完成工作的测量值,用分配给该工作的预算来表示。它是已完成工作的经批准的预算。EV的计算应该与PMB相对应,且所得的EV值不得大于相应组件的PV总预算。EV常用于计算项目的完成百分比。项目经理既要监测EV的增量,以判断当前的状态,又要监测EV的累计值,以判断长期的绩效趋势。
                      .实际成本(AC):是在给定时段内,执行某工作而实际发生的成本,是为完成与EV相对应的工作而发生的总成本。AC的计算口径必须与PV和EV的计算口径保持一致(例如,都只计算直接小时数,都只计算直接成本,或都计算包含间接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AC没有上限,为实现EV所花费的任何成本都要计算进去。
                      有关挣值管理的相关计算会在15.4节中详细说明。
                      预测
                      随着项目进展,项目团队可根据项目绩效,对完工估算(EAC)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可能与完工预算(BAC)存在差异。如果BAC已明显不再可行,则项目经理应考虑对EAC进行预测。预测EAC是根据当前掌握的绩效信息和其他知识,预计项目未来的情况和事件。预测要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提供的工作绩效数据来产生、更新和重新发布。工作绩效信息包含项目过去的绩效,以及可能在未来对项目产生影响的任何信息。
                      有关预测的相关计算会在15.4节中详细说明。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PI)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剩余资源的使用必须达到的成本绩效指标,是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成本与剩余预算之比。如果BAC已明显不再可行,则项目经理应考虑使用EAC进行TCPI计算。经过批准后,就用EAC取代BAC。
                      有关TCPI的计算会在15.4节中详细说明。
                      绩效审查
                      绩效审查的对象包括:成本绩效随时间的变化、进度活动或工作包超出和低于预算的情况,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资金估算。如果采用了EVM,则需要进行以下分析:
                      .偏差分析:在EVM中,偏差分析用以解释成本偏差(CV=EV-AC)、进度偏差(SV=EV-PV)和完工偏差(VAC=BAC-EAC)的原因、影响和纠正措施。成本和进度偏差是最需要分析的两种偏差。随着项目工作的逐步完成,偏差的可接受范围(常用百分比表示)将逐步缩小。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旨在审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绩效是正在改善还是正在恶化。图形分析技术有助于了解截至目前的绩效情况,并把发展趋势与未来的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如EAC与BAC、预测完工日期与计划完工日期的比较。
                      .挣值绩效:将实际的进度及成本绩效与绩效测量基准进行比较。如果不采用EVM,则需要对比分析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与成本基准,以考察成本绩效。
                      项目管理软件
                      项目管理软件常用于监测PV、EV和AC这三个EVM指标,绘制趋势图,并预测最终项目结果的可能区间。
                      储备分析
                      在控制成本过程中,可以采用储备分析来监督项目中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的使用情况,从而判断出是否还需要这些储备,或者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储备。随着项目工作的进展,这些储备可能已按计划用于支付风险或其他应急情形的成本。或者,如果风险事件没有如预计的那样发生,就可能要从项目预算中扣除未使用的应急储备,为其他项目或运营腾出资源。在项目中开展进一步风险分析,可能会发现需要为项目预算申请额外的储备。
               输出
                      工作绩效信息
                      WBS各组件(尤其是工作包和控制账户)的CV、SV、CPI、SPI、TCPI和VAC值都需要记录下来,并传达给干系人。
                      成本预测
                      无论是计算得出的EAC值,还是自下而上估算的EAC值,都需要记录下来,并传达给干系人。
                      变更请求
                      分析项目绩效后,可能会就成本基准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可以包括预防或纠正措施。变更请求需经过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审查和处理。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中可能需要更新的内容包括:
                      .成本基准:在批准对范围、活动资源或成本估算的变更后,需要相应地对成本基准做出变更。有时成本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成本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成本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中需要更新的内容包括用于管理项目成本的控制临界值或所要求的准确度,需根据干系人的反馈意见对其进行更新。
                      项目文件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的项目文件包括成本估算和估算依据。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偏差的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理由、财务数据库以及从项目成本控制中得到的其他经验教训。
 
        维护
        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存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软件一旦交付正式投入运行后便进入软件维护阶段。该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正式的文档资料加以保存。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