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 >
2012年下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33 题
知识点 PCB布线   嵌入式系统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  
章/节 电子电路设计   嵌入式软件基础知识  
 
 
以下针对嵌入式系统高速PCB布线描述原则,不正确的是(33)。
 
  A.  合理选择层数
 
  B.  增大高频电路器件管脚间的引线
 
  C.  注意信号线近距离平行走线时所引入的交叉干扰
 
  D.  减少高频电路器件管脚间引线的弯折
 
 




 
 
相关试题     多层PCB设计的注意事项及布线原则 

  第33题    2014年下半年  
以下针对嵌入式系统高速PCB布线原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33)。

  第33题    2020年下半年  
以下属于嵌入式系统硬件PCB图设计原则的是(33)。

  第33题    2020年下半年  
以下属于嵌入式系统硬件PCB图设计原则的是(33)。

相关试题     嵌入式软件基础知识 

  第30题    2018年下半年  
嵌入式系统内部的数字系统元器件间,相互连接的信息通路称为总线,下图为典型的计算机系统总线结构,其中(1)、 (2)、(3)分别是(30)。


  第31题    2015年下半年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一般包含多种类型的存储资源,比如ROM、EEPROM、NAND Flash、Nor Flash、DDR、SD卡等。下面关于这些资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31)。

  第41题    2018年下半年  
嵌入式系统中不存放在ROM里的内容是(41) 。

 
知识点讲解
· PCB布线
· 嵌入式系统
 
        PCB布线
        在放置完封装之后,可以使用CAD自动布线或者手动布线。对于自动布线则需要将自动布线失败或者不满足需求的地方手工重新布线。
        布线的优先次序一般是:电源、模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应遵循密度优先原则,即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元器件着手布线。从单板上连线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自动布线在布线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自动布线前应准备自动布线控制文件,该文件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布线质量,一般在运行前详细定义布线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界面内进行定义,但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控制方法,即针对设计情况,写出自动布线控制文件,软件在该文件控制下运行。
        电源走线和地线走线之间的电磁兼容性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接地系统的结构由系统地、屏蔽地、数字地和模拟地构成;数字地和模拟地要分开,即分别与电源地相连。
        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干扰也越小。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具体原则包括:
        (1)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2)各种印制板走线要在容许的空间短而粗,线条要均匀。
        (3)串扰控制,串扰是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包括: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规则;
        .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4)最外沿信号线与禁止布线层和机械边缘保持最小0.7mm距离。
        (5)印制板布线和覆铜拐角尽量使用45°折线或折角,PCB设计中应避免产生锐角和直角而不用90°。
        (6)对于经常插拔或更换的焊盘,要适当增加焊盘与导线的连接面积(泪滴焊盘),特别是对于单面板的焊盘,以增加机械强度,避免过波峰焊接时将焊盘拉脱、机械损耗性脱落等。
        (7)任何信号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让环路区尽量小。
        (8)对噪声敏感的元器件下面不要走线。
        (9)高频线与低频线要保持规定要求间距,以防止出现串扰。
        (10)多层板走线应尽量避免平行、投影重叠,以垂直为佳,以减小分布电容对整机的影响。
        (11)大面积覆铜需将铜箔制作成网状覆铜工艺,以防止PCB在高温时会出现气泡而导致铜箔脱落的现象。
        (12)尽量加粗地线,可通过三倍的允许电流。
        (13)布板时考虑放置测试点,方便生产线调试,测试点统一为八角形。
        (14)同一尺寸板上布不同机种时,两端端子位置尽量保持一致,方便生产线制作工具。
        通常情况下,布局基本确定后,应用PCB设计工具的统计功能,报告网络数量,网络密度,平均管脚密度等基本参数,以便确定所需要的信号布线层数。
        布线层设置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中间不安排布线。所有布线层都尽量靠近一平面层,优选地平面为走线隔离层。为了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干扰,相邻布线层的信号线走向应取垂直方向。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1~2个阻抗控制层,如果需要更多的阻抗控制层,应与PCB产家协商。阻抗控制层应按要求标注清楚。将单板上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布线分布在阻抗控制层上(单面板不用考虑)。
        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要考虑的因素:
        .单板的密度。板的密度越高,倾向于使用更细的线宽和更窄的间隙。
        .信号的电流强度。当信号的平均电流较大时,应考虑布线宽度所能承载的电流,线宽可参考以下数据。
        .电路工作电压。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与特定功能的设备集成在一起、且隐藏在这个功能系统内部为预定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可对设备的状态进行采集,包括操作者的命令和受控对象的状态,按照设备所要求的、预先设定的特定规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作为命令输出到设备的某些部件,控制某些操作,同时将人所关心的信息显示给操作者。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系统组成
        上述嵌入式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各个部分,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软件运行完成的。因此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系统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在当今社会中,嵌入式系统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了嵌入式系统,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系统基本分类
        嵌入式系统一般是实时系统,《牛津计算机字典》对实时系统解释是:“系统的输入对应于一个外部物理世界的运动,而系统输出对应着另外一个物理世界的运动,而这两个运动的时间差必须在可接受的足够小的范围内,实时性就体现在从输入到形成输出所需的时间。”实时系统又进一步定义为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两种,如下表所示。
        
        实时系统分类及其特性
        一般认为,嵌入式计算机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或超级计算机,在软件或硬件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硬件资源体现在处理速度、功耗、存储空间等方面,软件资源指有限的应用、有限的操作系统支持、应用代码量少等方面。
        第一款大批量生产的嵌入式系统是美国1961年发布的民兵Ⅰ型导弹内嵌的D-17自动制导计算机。
        随着20世纪60年代早期应用开始,嵌入式系统的价格迅速降低,同时处理功能和能力获得快速提高。以第一款单片机Intel 4004为例,在存储器和外围芯片的配套使用下,实现了计算器和其他小型系统。1978年,美国国家工程制造商协会发布了可编程单片机的“标准”,涵盖了几乎所有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器,如单板计算机、数控设备以及基于事件的控制器,使得微处理器得到了快速发展。
        无一例外,不断发展中的嵌入式计算功能的实现都通过用户需求驱动、顶层定义、硬件定义开始,但核心是软件的算法处理,实际上类似硬件功能通过不同软件的控制就可以实现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嵌入式功能,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计算机的层次化架构
        当基础硬件接口、计算和存储资源、总线与网络乃至各种传感器、作动器、液压等以模块化、通用化、组合化等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就可以方便地组合成硬件平台。而软件却恰恰相反,基本是为满足人类某种新的设想或应用要求开始进行新的设计。这些设计从诸如领域、实现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可以是全新理念设备、或是适应性修改升级等途径,都会导致软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嵌入式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嵌入式系统的时间敏感性。嵌入式实时系统对时间响应都是有要求的。例如对于一个设备的运动控制系统,从操作指令发出,嵌入式计算机根据指令和外部条件计算并输出到动作器的动作,要保证在所有的条件下、在确定的时间内产生所需的输出。这对于设计者来说,一般的实时系统都会围绕这个关键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另外为了满足时间敏感性要求,确保在最复杂行为和最大延时情况下,系统操作不发生延迟,要求处理器的利用率要有40%左右的余量。有时为满足某些强实时嵌入式系统的应答时间限定在毫秒级或更低,需要在高级语言中嵌入低级语言编程实现。
        (2)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失效带来的可能是个人娱乐系统故障的微小损失,可能是铁路信号失效的巨额经济损失,也可能是战略武器控制等经济损失以及重大的社会政治影响等。所以在某种设计缺陷被诱发后,对于不同的系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对具有重大影响的系统,要求计算机或计算机软件对设计缺陷、制造缺陷等失效采取“永不放弃”的安全性设计技术,将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有人为输入情况下,嵌入式系统还需考虑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失误所引起的系统失效。这些算法或机制可以是输入有效性合理性检查、硬件容错、软件容错、错误后的系统缓慢降级、系统进入安全模式等。
        (3)嵌入式软件的复杂性。软件复杂度取决于问题规模和复杂度。简单问题的软件可由个人完成,甚至可以进行软件正确性证明;即使过程中更换人员,花费少许时间就可掌握和维护。但如汽车控制、飞机控制等大型复杂软件,其需要根据复杂的外部输入、按照多变量物理规律和人们的预期,实现预定的功能。软件需要根据系统的外部事件及其组合,考虑各种处理、逻辑、时序、边界、超出边界的鲁棒性等进行详细算法和策略研究。还需要考虑如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性等质量要求。更困难的是大规模软件需要团队联合定义、并行开发、持续维护,同时考虑处理平台限制条件。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