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 >
2013年下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52 题
知识点 结构化分析方法   数据流   数据流图   需求分析   结构化分析   软件需求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图形   需求分析方法  
关键词 结构化分析   数据流图   需求分析   数据   需求  
章/节 系统开发过程及其项目管理   嵌入式系统的项目开发与维护知识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该方法最常用的图形工具是数据流图,与其匹配使用的是(52)。
 
  A.  结构图
 
  B.  数据字典
 
  C.  数据流
 
  D.  网络
 
 




 
 
相关试题     系统生存周期 

  第51题    2010年下半年  
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人员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了解用户要让软件“做什么”,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出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内容不应该包括 (51)。 软件需求规..

  第60题    2009年下半年  
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一般包括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编码阶段和集成阶段,下面不属于嵌入式软件设计阶段工作的是(60)。

  第51题    2013年下半年  
关于软件需求分析,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51)。

相关试题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15题    2017年下半年  
某医院预约系统的部分需求为:患者可以查看医院发布的专家特长介绍及其就诊时间;系统记录患者信息,患者预约特定时间就诊。用DFD对其进行功能建模时,患者是(15);用ERD对其进行数据建模时,患..

  第16题    2011年下半年  
利用结构化分析模型进行接口设计时,应以(16)为依据。

  第12题    2019年下半年  
某考试系统的部分功能描述如下:审核考生报名表;通过审核的考生登录系统,系统自动为其生成一套试题;考试中心提供标准答案;阅卷老师阅卷,提交考生成绩;考生查看自己的成绩。若用数据流图对..

相关试题     结构化分析方法 

  第65题    2018年下半年  
按指令流和数据流的组织关系,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以下不同类型,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属于(65)结构。

  第15题    2017年下半年  
某医院预约系统的部分需求为:患者可以查看医院发布的专家特长介绍及其就诊时间;系统记录患者信息,患者预约特定时间就诊。用DFD对其进行功能建模时,患者是(15);用ERD对其进行数据建模时,患..

  第15题    2012年下半年  
以下关于数据流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5)。

相关试题     数据流图 

  第12题    2019年下半年  
某考试系统的部分功能描述如下:审核考生报名表;通过审核的考生登录系统,系统自动为其生成一套试题;考试中心提供标准答案;阅卷老师阅卷,提交考生成绩;考生查看自己的成绩。若用数据流图对..

  第15题    2012年下半年  
以下关于数据流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5)。

  第15题    2013年下半年  
以下关于数据流图中基本加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5)。

 
知识点讲解
· 结构化分析方法
· 数据流
· 数据流图
· 需求分析
· 结构化分析
· 软件需求
·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 图形
· 需求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由美国Yourdon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开发看成工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开发方法,适用于分析大型信息系统。结构化分析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开发策略。按照这种策略,再复杂的系统也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只要将复杂的系统适当分层,每层的复杂程度即可降低。
        结构化分析的结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用来描述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变换流程。
        .一本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用来描述DFD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以及组成数据流或文件的数据项。
        .一组小说明(也称加工逻辑)。用来描述每个基本加工(即不再分解的加工)的加工逻辑。
               结构化分析的过程
               结构化分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步骤:
               (1)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物理模型)。
               (2)从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为目标系统的逻辑作补充。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结构化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描述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逐步变换成系统的输出数据流。这些数据流的加工实际上反映了系统的某种功能或子功能。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加工等应在数据字典中描述。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及其图形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DFD的基本成分
                      数据流
                      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在DFD中,数据流的流向可以有以下几种:从一个加工流向另一个加工;从加工流向数据存储(写);从数据存储流向加工(读);从外部实体流向加工(输入);从加工流向外部实体(输出)。
                      DFD中的每个数据流用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表示。除了流向数据存储或从数据存储流出的数据流不必命名外,每个数据流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名字,以反映该数据流的含义。
                      数据流或者由具体的数据属性(也称为数据结构)构成,或者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组合数据流是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的数据流,它们用于在高层的数据流图中组合相似的数据流,以使数据流图更便于阅读。
                      控制流是对数据流图的补充,采用虚线表示,是对由触发系统功能的事件进行描述。
                      另外,一个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多个输出数据流,此时可以加上一些扩充字符符号或图形元素来描述多个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如:
                      (1)星号(*)。星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与”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所有输入数据流全部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结束将同时产生所有的输出数据流。
                      (2)加号(+)。加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或”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其中任何一个输入数据流到达后就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至少产生其中一个输出数据流。
                      (3)异或(⊕)。异或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互斥”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当且仅当其中一个输入流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仅产生这些输出数据流中的一个。
                      加工
                      加工描述了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变换,也就是输入数据流经过什么处理后变成了输出数据流。每个加工都有一个名字和编号。编号能反映出该加工位于分层DFD中的哪个层次和哪张图中,也能够看出它是哪个加工分解出来的子加工。
                      一个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多个输出数据流,但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用来表示存储数据。通常,一个流入加工的数据流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消失了,而它的某些数据(或全部数据)可能被加工成输出数据流,流向其他加工或外部实体。除此之外,在软件系统中还常常要把某些信息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这时可以使用数据存储。每个数据存储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标识。可以有数据流流入数据存储,表示数据的写入操作;也可以有数据流从数据存储流出,表示数据的读操作;还可以用双向箭头的数据流指向数据存储,表示对数据的修改。
                      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指存在于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它指出系统所需数据的发源地(源)和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的归宿地(宿)。在许多系统中,某个源和某个宿可以是同一个人员或组织,此时,源和宿采用相同的图形符号表示,当数据流从该符号流出时,表示它是源;当数据流流向该符号时,表示它是宿;当两者皆有时,表示它既是源又是宿。
                      分层数据流图
                      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思想,可以将数据流图按照层次结构来绘制,每张图中的加工个数可大致控制在“7加减2”的范围内,从而构成一套分层数据流图。图的逐层分解也就构成父图与子图。即,如果某图(记为A)中的某一个加工分解成一张子图(记为B),则称A是B的父图,B是A的子图。若父图中有n个加工,则它可以有0~n张子图,但每张子图只对应一张父图。
                      分层数据流图的顶层只有一张图,其中只有一个加工,代表整个软件系统,该加工描述了软件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数据流,称为顶层图。顶层图中的加工(即系统)经分解后的图称为0层图,也只有一张。处于分层数据流图最底层的图称为底层图或事件图,在底层图中,所有的加工不再进行分解。分层数据流图中的其他图称为中间层,其中至少有一个加工(也可以是所有加工)被分解成一张子图。在整套分层数据流图中,凡是不再分解成子图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建模分层数据流图时要注意分层数据流图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仅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并没有对各个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进行详细说明。数据字典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法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
               数据字典有4类条目:数据流、数据项、数据存储和基本加工。
               数据流条目给出了DFD中数据流的定义,通常列出该数据流的各组成数据项。在定义数据流或数据存储组成时,使用下表给出的符号。
               
               在数据字典的定义式中出现的符号
               数据存储条目是对数据存储的定义;数据项条目是不可再分解的数据单位;加工条目是用来说明DFD中基本加工的处理逻辑。
               加工逻辑的描述
               加工逻辑也称为“小说明”,常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描述加工逻辑。
               1)结构化语言。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受限子集。结构化语言没有严格的语法,它的结构通常可分为内层和外层。外层有严格的语法,内层的语法比较灵活,可以接近于自然语言的描述。
               (1)外层。用来描述控制结构,采用顺序、选择和重复3种基本结构。
               ①顺序结构。一组祈使语句、选择语句、重复语句的顺序排列。祈使语句是指至少包含一个动词及一个名词,指出要执行的动作及接受动作的对象。
               ②选择结构。一般用IF-THEN-ELSE-ENDIF、CASE-OF-ENDCASE等关键词。
               ③重复结构。一般用DO-WHILE-ENDDO、REPEAT-UNTIL等关键词。
               (2)内层。一般采用祈使语句的自然语言短语,使用数据字典中的名词和有限的自定义词,其动词含义要具体,尽量不用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还可使用一些简单的算法运算和逻辑运算符号。
               2)判定表
               在有些情况下,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的一组动作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这时,用自然语言或结构化语言都不易于清楚地描述出来,而用判定表能够清楚地表示复杂的条件组合与应做的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判定表由4个部分组成,用双线分割成4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判定表结构
               3)判定树
               判定树是判定表的变形,一般情况下它比判定表更直观,且易于理解和使用。
 
        数据流
        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在DFD中,数据流的流向可以有以下几种:从一个加工流向另一个加工;从加工流向数据存储(写);从数据存储流向加工(读);从外部实体流向加工(输入);从加工流向外部实体(输出)。
        DFD中的每个数据流用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表示。除了流向数据存储或从数据存储流出的数据流不必命名外,每个数据流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名字,以反映该数据流的含义。
        数据流或者由具体的数据属性(也称为数据结构)构成,或者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组合数据流是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的数据流,它们用于在高层的数据流图中组合相似的数据流,以使数据流图更便于阅读。
        控制流是对数据流图的补充,采用虚线表示,是对由触发系统功能的事件进行描述。
        另外,一个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多个输出数据流,此时可以加上一些扩充字符符号或图形元素来描述多个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如:
        (1)星号(*)。星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与”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所有输入数据流全部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结束将同时产生所有的输出数据流。
        (2)加号(+)。加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或”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其中任何一个输入数据流到达后就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至少产生其中一个输出数据流。
        (3)异或(⊕)。异或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互斥”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当且仅当其中一个输入流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仅产生这些输出数据流中的一个。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结构化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描述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逐步变换成系统的输出数据流。这些数据流的加工实际上反映了系统的某种功能或子功能。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加工等应在数据字典中描述。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及其图形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DFD的基本成分
               数据流
               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在DFD中,数据流的流向可以有以下几种:从一个加工流向另一个加工;从加工流向数据存储(写);从数据存储流向加工(读);从外部实体流向加工(输入);从加工流向外部实体(输出)。
               DFD中的每个数据流用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表示。除了流向数据存储或从数据存储流出的数据流不必命名外,每个数据流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名字,以反映该数据流的含义。
               数据流或者由具体的数据属性(也称为数据结构)构成,或者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组合数据流是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的数据流,它们用于在高层的数据流图中组合相似的数据流,以使数据流图更便于阅读。
               控制流是对数据流图的补充,采用虚线表示,是对由触发系统功能的事件进行描述。
               另外,一个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多个输出数据流,此时可以加上一些扩充字符符号或图形元素来描述多个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如:
               (1)星号(*)。星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与”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所有输入数据流全部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结束将同时产生所有的输出数据流。
               (2)加号(+)。加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或”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其中任何一个输入数据流到达后就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至少产生其中一个输出数据流。
               (3)异或(⊕)。异或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互斥”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当且仅当其中一个输入流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仅产生这些输出数据流中的一个。
               加工
               加工描述了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变换,也就是输入数据流经过什么处理后变成了输出数据流。每个加工都有一个名字和编号。编号能反映出该加工位于分层DFD中的哪个层次和哪张图中,也能够看出它是哪个加工分解出来的子加工。
               一个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多个输出数据流,但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用来表示存储数据。通常,一个流入加工的数据流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消失了,而它的某些数据(或全部数据)可能被加工成输出数据流,流向其他加工或外部实体。除此之外,在软件系统中还常常要把某些信息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这时可以使用数据存储。每个数据存储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标识。可以有数据流流入数据存储,表示数据的写入操作;也可以有数据流从数据存储流出,表示数据的读操作;还可以用双向箭头的数据流指向数据存储,表示对数据的修改。
               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指存在于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它指出系统所需数据的发源地(源)和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的归宿地(宿)。在许多系统中,某个源和某个宿可以是同一个人员或组织,此时,源和宿采用相同的图形符号表示,当数据流从该符号流出时,表示它是源;当数据流流向该符号时,表示它是宿;当两者皆有时,表示它既是源又是宿。
               分层数据流图
               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思想,可以将数据流图按照层次结构来绘制,每张图中的加工个数可大致控制在“7加减2”的范围内,从而构成一套分层数据流图。图的逐层分解也就构成父图与子图。即,如果某图(记为A)中的某一个加工分解成一张子图(记为B),则称A是B的父图,B是A的子图。若父图中有n个加工,则它可以有0~n张子图,但每张子图只对应一张父图。
               分层数据流图的顶层只有一张图,其中只有一个加工,代表整个软件系统,该加工描述了软件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数据流,称为顶层图。顶层图中的加工(即系统)经分解后的图称为0层图,也只有一张。处于分层数据流图最底层的图称为底层图或事件图,在底层图中,所有的加工不再进行分解。分层数据流图中的其他图称为中间层,其中至少有一个加工(也可以是所有加工)被分解成一张子图。在整套分层数据流图中,凡是不再分解成子图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建模分层数据流图时要注意分层数据流图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产品必须做什么,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数据和界面等要求,从而确定系统的逻辑模型。嵌入式软件需求需要说明硬件接口的必要特征、细节以及输入/输出等。
 
        结构化分析
        SA方法使用抽象模型的概念,按照软件内部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至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所有可实现的软件为止。SA方法给出一组帮助系统分析人员产生功能规约的原理与技术。它一般利用图形表达用户需求,使用的手段主要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及判定树等。
        SA方法的步骤如下:
        (1)分析当前的情况,做出反映当前物理模型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
        (2)推导出等价的逻辑模型的DFD。
        (3)设计新的逻辑系统,生成数据字典和基元描述。
        (4)建立人机接口,提出可供选择的目标系统物理模型的DFD。
        (5)确定各种方案的成本和风险等级,据此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
        (6)选择一种方案。
        (7)建立完整的需求规约。
 
        软件需求
        在进行需求获取之前,首先要明确需要获取什么,也就是需求包含哪些内容。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常,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或人的因素、环境需求、界面需求、文档需求、数据需求、资源使用需求、安全保密需求、可靠性需求、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等,并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此外,还需要注意其他非功能性的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用户或人的因素。
        (4)环境需求。
        (5)界面需求。
        (6)文档需求。
        (7)数据需求。
        (8)资源使用需求。
        (9)安全保密要求。
        (10)可靠性要求。
        (11)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12)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
               (1)确定软件系统的综合要求,包括系统界面、功能、性能、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2)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包括基本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量、峰值等。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结构化方法中可用数据流图来描述;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可以用类模型来描述。
               (4)修正项目开发计划。
               (5)如有必要,可开发一个原型系统以验证用户的需求。
               软件需求的分类
               下面介绍软件需求的分类。
               (1)功能需求。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2)非功能需求。它是指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或品质,如可靠性、性能响应时间、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等。
               (3)设计约束。其也称为限制条件、补充规约,这通常是对解决方案的一些约束说明。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数据域具有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3种属性。通常一种需求分析方法总要利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属性。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数据域具有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3种属性。通常一种需求分析方法总要利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属性。
 
        图形
               表示与存储
               图形是指能在人的视觉系统中产生视觉印象的客观对象,它包括人眼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拍摄到的图片、绘图工具得到的工程图、用数学方法描述的图像等。图形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抽象表示,它带有形状和颜色信息。构成图形的要素有几何要素(刻画对象轮廓形状的点、线、面、体等)和非几何要素(刻画对象表面属性或材质的颜色、灰度等)。图形可用形状参数和属性参数表示,即参数表示法;也可用带有灰度或色彩的点阵图表示,简称像素图、图像(数字图像),即点阵表示法。
               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 CG)研究的对象。ISO给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为:研究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和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还有定义为:计算机图形学是运用计算机描述、输入、表示、存储、处理(检索/变换/图形运算)、显示、输出图形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图形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和算法,其核心是将客观世界对象以图形的形式在计算机内表示出来,主要包括模型生成和图形显示,如下图所示。模型生成是获取、存储和管理客观世界物体的计算机模型,以在计算机上建立客观世界的模拟环境。图形显示是生成、处理和操纵客观世界物体模型的可视化结果,以在输出设备上呈现客观世界物体的图像。
               
               计算机图形生成模型
               计算机图形技术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图形硬件、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风格化绘制、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
               图形的文件格式
               ① TIF。
               TIF格式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图形格式,因为其属于跨平台的格式,而且支持CMYK色,所以经常被用于印刷输出的场合。此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其支持LZW压缩,即不失真压缩,也就是说不管如何压缩,图档的品质都还能保持原来的水准。
               ②TGA。
               TGA图形格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制作出不规则形状的图档,一般图档都为四方形,若需要圆形、菱形甚至镂空的图档时,TGA格式可能就会派上用场了。TGA格式同样支持压缩,也属于不失真压缩。
               ③ PSD。
               PSD格式是Photoshop专用的图形文件格式,该格式包含图形中的色层、遮罩、色频、选取区等Photoshop可以处理的属性,这样全方位的存储如果运用得当,几乎可以将创作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以便日后的修改。
               ④UFO。
               UFO格式是另一个著名制图软件Ulead Photoimapct的专用图形格式,其是致力于追赶Adobe的有力科技,同样也发展出了与PSD格式类似的图档格式,能够完整记录所有处理过的属性,不过在记录原理上却有些不同,UFO以物件代替图层,这一点并无大碍,因为Photoimapct与Photoshop本身就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⑤RIF。
               RIF是著名制图软件Painter的专用图形格式,处理方式和前面两种大同小异,都可以存储相当多的属性资料。另外,Painter可以打开PSD文件,而且经过Painter处理的PSD文件可以在Photoshop中通用,这样就可以使同一文件在Photoshop和Painter中交换使用了。
               ⑥ CDR。
               CDR是著名制图软件CorelDRAW的专用图形格式,由于CorelDRAW是向量软件,所以CDR可以记录的资料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各物件的属性、位置、分页通通可以存储,以便日后修改。在兼容度上,目前基本没有其他软件可以打开CDR文件,这是向量软件的通病。
               ⑦EPS。
               EPS是印刷时经常用到的格式,向量图可以转换成EPS格式,点阵图也可以转成EPS格式。EPS文件可以同时存储点阵以及向量,故专门用于印前操作,如排版等,所以一般在印刷时都使用EPS文件。
               图形处理技术
               图形处理技术的范围很广,这里以真实感图形绘制和非真实感图形绘制为例简单介绍图形处理技术。
               真实感图形绘制是指借助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使用计算机生成三维场景中真实逼真的图形、图像的过程。真实感图像绘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表面特性的精确表示和场景中光照效果的物理描述。真实感图形绘制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计算机动画制作、影视特效仿真、计算机游戏、多媒体教育和虚拟现实等。真实感图形绘制所涉及的技术主要有消隐技术、表面细节绘制技术、纹理贴图技术、高级光照与着色技术等。
               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其目标不在于表现图形的真实性,而是在于表现图形的艺术特质、模拟艺术作品(甚至包括作品中的缺陷)或作为真实感图形的有效补充。非真实感图形绘制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对绘画进行模拟,主要模拟的画种有油画、水彩画、钢笔画、铅笔画、水墨画和卡通动画。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所涉及的技术主要有基于像素的绘制,基于线条、曲线和笔画的绘制,模拟绘画绘制等。
               如下图所示,树和天空是采用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绘制出来的,国画是采用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绘制出来的。
               
               真实感图形绘制和非真实感图形绘制
 
        需求分析方法
               任务分布图方法
               使用任务分布图方法应关注下面两点:
               ①有哪些交易任务。
               ②在一天的某些特定时刻系统都有哪些主要操作。
               举例如下图所示,可以得到:
               . 12:00,交易混合程度最高;
               . 10:00~12:00是登录高峰期;
               . 数据更新业务的并发用户数最大为90,等信息。
               
               任务分布图
               交易混合图方法
               使用交易混合图方法应关注下面三点:
               . 系统日常业务主要有哪些操作,高峰期主要有哪些操作。
               . 数据库操作有多少。
               . 如果任务失败,那么商业风险有多少。
               选择重点交易的指标为高吞吐量、高数据库I/O、高商业风险。举例如下表所示,“登录”、“生成订单”以及“发货”为负载压力测试重点。
               
               交易混合表
               用户概况图方法
               使用用户概况图方法应关注下面两点:
               . 哪些任务是每个用户都要执行的;
               . 针对每个用户,不同任务的比例如何。
               如下表所示为任务频率表,负载压力测试需要模拟不同用户角色压力。
               
               任务频率表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