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
2023年上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36 题
知识点 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需求中,保护信息防止未授权的修改,属于()需求。
 
  A.  完整性
 
  B.  机密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知识点讲解
· 安全需求
· 信息安全
· 信息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
        1)安全需求概述
        网络安全性包括对物理产品的布局和对过程的操作,合理的物理产品布局与安全设置可以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完整性、可行性及可靠性。现代的网络安全性是把基本的网络安全性概念运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网络安全性的目的是对资源的保护,目前还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法。
        安全设计包括安全服务和实施两方面。原则上讲,每一个网络系统都具有独立和通用的安全协议,而基于安全服务的安全信息则是存放在管理信息库(MIB)中的,只有授权人员或系统才可访问、修改或删除这些机密信息。通过对网络易损点的识别,可使这些易损点得到保护和监控,要确保安全,应采取一种分层管理策略。
        安全性策略的3个属性定义为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信性。信息损失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更改、破坏和泄露。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形式有很多,而且它们经常导致网络失常和重要信息的毁坏。
        采取何种安全措施需要视用户需要而定,不同单位或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要求的安全等级往往是有差异的,并不是安全等级越高越好,较高的安全等级意味着额外的系统开销和高昂的费用。
        2)安全性标准
        网络系统是否达到一定的安全性主要依照相关的安全性标准来判断,最早的信息系统安全性标准由美国国防部颁布的黄皮书(TC-SEC-NCSC,可信计算机系统)规定。该手册将IT系统划分为A(A1)、B(B1、B2、B3)、C(C1、C2)、D(D1)4类,共7个安全等级。
        (1)D类安全等级。D类安全等级只包括D1一个级别,D1的安全等级最低,它只为文件和用户提供安全保护。D1系统最常见的形式是本地操作系统,或者是一个完全没有保护的网络。
        (2)C类安全等级。C类安全等级能够提供审慎的保护,并为用户的行动和责任提供审计能力。C类安全等级可划分为C1和C2两类。
        (3)B类安全等级。B类安全等级可划分为Bl、B2和B3三类。B类系统具有强制性保护功能,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没有与安全等级相连,系统就不会让用户存取对象。
        (4)A类安全等级。A类系统的安全级别最高。目前,A类安全等级只包含A1一个安全类别。A1类与B3类相似,对系统的结构和策略不作特别要求。A1系统的显著特征是:系统的设计者必须按照一个正式的设计规范来分析系统。对系统进行分析后,设计者必须运用核对技术来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规范。A1系统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系统管理员必须从开发者那里接收一个安全策略的正式模型;所有的安装操作都必须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员进行的每一步安装操作都必须有正式文档。
        欧洲等价的分类手册是ITSEC(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与美国的黄皮书类似,ITSEC标准目录将IT系统划分为7个安全等级(E0~E6),这些等级与黄皮书中的各个等级大致对应。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5个基本要素为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
        (1)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受权的实体或进程。
        (2)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3)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
        (4)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5)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随着信息交换的激增,安全威胁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信息保密的需求也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领域迅速扩展到民用和商用领域。所谓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威胁的具体实现。安全威胁分为两类:故意(如黑客渗透)和偶然(如信息发往错误的地址)。
        典型的安全威胁举例如下表所示。
        
        典型的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带来信息安全需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安全需求涉及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身份可认证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1)保密性。保密性也称为机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的实体(包括用户和进程等)获取与使用。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也称为不可抵赖性,是指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确信参与方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例如信息发送方不能否认发送过的信息,信息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过的信息。
        (4)身份可认证性。身份可认证性是指通过安全认证技术实现对信息交流双方身份真实性的确认,保证交易对象的身份真实性。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信息交流双方互不见面,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是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过程中保证交易安全的重要环节。
        (5)可用性。可用性是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简单地说,就是保证信息在需要时能为授权者所用,防止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
        (6)可控性。可控性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传播路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许不良内容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输,使信息在合法用户的掌控之中。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