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13年下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10 题
知识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软件需求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数据流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方法  
关键词 数据   需求分析   需求  
章/节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有很多,其中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是(10)。
 
  A.  结构化分析方法
 
  B.  统一建模语言
 
  C.  对象分析方法
 
  D.  状态迁移图法
 
 




 
 
相关试题     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第2题    2021年上半年  
某行业协会计划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现阶段用户无法明确这系统的全部准确要求,希望在试用后再逐渐改xx最终实现用户需求,则该信息系统应采用的开发方法是( )。

  第24题    2015年下半年  
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24)不属于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1题    2012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很多种,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开发方法,其中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地依次进行开发的方法称为(1)。

 
知识点讲解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软件需求
·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 数据流
· 需求分析
· 需求分析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开发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依次进行。
        结构化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有:
        .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结构化方法的缺点有:
        .开发周期长。
        .文档、设计说明烦琐,工作效率低。
        .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
        .如果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可能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难度加大。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由美国Yourdon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简单实用、使用很广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与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构化设计(SD)方法衔接起来使用,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单纯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功能分解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其核心特征是“分解”和“抽象”,下层是上层的分解,上层是下层的抽象。
        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原型法
        原型法在很难全面准确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本着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
        .实际可行。
        .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分类如下:
        .抛弃型原型:此类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放弃不用了。
        .进化型原型:此类原型的构造从目标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基本需求出发,通过修改和追加功能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最终系统。
        原型法的特点如下:
        .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
        .系统开发计划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
        .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3.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如下:
        .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
        .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方式。
        .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而消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传递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
        .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借助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机制获得其父类的特征。
        .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构成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
        在系统开发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需要将多种开发方法进行组合应用,具体组合形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结合使用。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使用。
        .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使用。
 
        软件需求
        在进行需求获取之前,首先要明确需要获取什么,也就是需求包含哪些内容。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常,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或人的因素、环境需求、界面需求、文档需求、数据需求、资源使用需求、安全保密需求、可靠性需求、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等,并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此外,还需要注意其他非功能性的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用户或人的因素。
        (4)环境需求。
        (5)界面需求。
        (6)文档需求。
        (7)数据需求。
        (8)资源使用需求。
        (9)安全保密要求。
        (10)可靠性要求。
        (11)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12)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
               (1)确定软件系统的综合要求,包括系统界面、功能、性能、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2)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包括基本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量、峰值等。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结构化方法中可用数据流图来描述;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可以用类模型来描述。
               (4)修正项目开发计划。
               (5)如有必要,可开发一个原型系统以验证用户的需求。
               软件需求的分类
               下面介绍软件需求的分类。
               (1)功能需求。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2)非功能需求。它是指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或品质,如可靠性、性能响应时间、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等。
               (3)设计约束。其也称为限制条件、补充规约,这通常是对解决方案的一些约束说明。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数据域具有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3种属性。通常一种需求分析方法总要利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属性。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数据域具有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3种属性。通常一种需求分析方法总要利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属性。
 
        数据流
        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在DFD中,数据流的流向可以有以下几种:从一个加工流向另一个加工;从加工流向数据存储(写);从数据存储流向加工(读);从外部实体流向加工(输入);从加工流向外部实体(输出)。
        DFD中的每个数据流用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表示。除了流向数据存储或从数据存储流出的数据流不必命名外,每个数据流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名字,以反映该数据流的含义。
        数据流或者由具体的数据属性(也称为数据结构)构成,或者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组合数据流是由其他数据流构成的数据流,它们用于在高层的数据流图中组合相似的数据流,以使数据流图更便于阅读。
        控制流是对数据流图的补充,采用虚线表示,是对由触发系统功能的事件进行描述。
        另外,一个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多个输出数据流,此时可以加上一些扩充字符符号或图形元素来描述多个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如:
        (1)星号(*)。星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与”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所有输入数据流全部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结束将同时产生所有的输出数据流。
        (2)加号(+)。加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或”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其中任何一个输入数据流到达后就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至少产生其中一个输出数据流。
        (3)异或(⊕)。异或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互斥”关系。如果是输入流则表示当且仅当其中一个输入流到达后才能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输出流则表示加工处理的结果是仅产生这些输出数据流中的一个。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方法种类繁多,不过如果按照分解的方式不同,可以很容易地划分出几种大类型:
        (1)结构化分析方法。本节后续内容将详细讨论SA的内容。
        (2)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将在10.3节中进行详细介绍。
        (3)面向问题域的分析(Problem Domain Oriented Analysis, PDOA)方法。PDOA更多地强调描述,而少强调建模。它的描述大致分为关注问题域和关注解系统的待求行为这两个方面。问题框架是PDOA的核心元素,是将问题域建模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域。也可以把问题框架看作是开发上下文图,但不同的是上下文图的建模对象是针对解系统,而问题框架则是针对问题域。也就是说,问题框架的目标就是大量地捕获更多有关问题域的信息。PDOA方法现在还在研究阶段,并未广泛应用。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各个业务流程的过程,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每个业务处理的意义,为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议,为系统的数据流程变化提供依据。
               业务流程分析的步骤如下:
               (1)通过调查掌握基本情况。
               (2)描述现有业务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
               (3)确认现有业务流程。
               (4)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5)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提出优化后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流程图中使用的基本符号如下图所示。
               数据流图
               DFD是结构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表达系统内数据的流动并通过数据流描述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DFD还可被认为是一个系统模型,在信息系统开发中,一般将它作为需求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业务流程图符号
               DFD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利用图形符号通过逐层细分地描述系统内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数据在它们之间传递的情况,来说明系统所完成的功能。具体来说,DFD的主要作用如下:
               (1)DFD是理解和表达用户需求的工具,是系统分析的手段。由于DFD简明易懂,理解它不需要任何计算机专业知识,因此通过它同客户交流很方便。
               (2)DFD概括地描述了系统的内部逻辑过程,是系统分析结果的表达工具,因而也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系统设计的起点。
               (3)DFD作为一个存档的文字材料,是进一步修改和充实开发计划的依据。
               在DFD中,通常会出现4种基本符号,分别是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数据源及数据终点)。数据流是具有名字和流向的数据,在DFD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加工是对数据流的变换,一般用圆圈表示。数据存储是可访问的存储信息,一般用直线段表示。外部实体是位于被建模的系统之外的信息生产者或消费者,是不能由计算机处理的成分,它们分别表明数据处理过程的数据来源及数据去向,用标有名字的方框表示。下图是一个典型的DFD示例。
               
               办理取款手续的DFD
               为了表达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加工情况,用一个DFD是不够的。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在DFD中常常出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加工。这样的DFD看起来很不清楚。层次结构的DFD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DFD反映这种结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整个系统。
               下图给出分层DFD的示例。数据处理S包括3个子系统1、2、3。顶层下面的第一层DFD为DFD/L1,第二层的DFD/L2.1、DFD/L2.2及DFD/L2.3分别是子系统1、2和3的细化。对任何一层数据流图来说,它的上层图称为父图,在它下一层的图则称为子图。
               
               分层数据流图
               概括地说,画DFD的基本步骤,就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检查和修改的原则如下:
               (1)DFD中的所有图形符号只限于前述4种基本图形元素。
               (2)顶层DFD必须包括前述4种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3)顶层DFD中的数据流必须封闭在外部实体之间。
               (4)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5)在DFD中,需按层给加工框编号。编号表明了该加工处在哪一层,以及上下层的父图与子图的对应关系。
               (6)规定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上一层的一个加工对应,两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7)可以在DFD中加入物质流,帮助用户理解DFD。
               (8)图上每个元素都必须有名字。
               (9)DFD中不可夹带控制流。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DFD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DFD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DFD,数据字典难以发挥作用;没有数据字典,DFD就不严格。只有把DFD和对DFD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
               数据字典的设计包括:数据流设计、数据元素字典设计、数据处理字典设计、数据结构字典设计和数据存储设计。这些设计涵盖了数据的采集和范围的确定等信息。在数据字典的每一个词条中应包含以下信息:名称、别名或编号、分类、描述、何处使用。
               对加工的描述是数据字典的组成内容之一,常用的加工描述方法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及判定表。
               (1)结构化语言: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语言,在自然语言基础之上加了一些限度,使用有限的词汇和有限的语句来描述加工逻辑。结构化语言是受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启发而扩展出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只允许3种基本结构。结构化语言也只允许3种基本语句,即简单的祈使语句、判断语句和循环语句。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差别在于结构化语言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与自然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只有极其有限的词汇和语句。结构化语言使用3类词汇:祈使句中的动词、数据字典中定义的名词及某些逻辑表达式中的保留字。
               (2)判定树:若一个动作的执行不只依赖一个条件,而与多个条件有关,那么这项策略的表达就比较复杂。如果用结构化语言的判断语句,就有多重嵌套,层次一多,可读性就会下降。用判定树来表示,可以更直观一些。
               (3)判定表:一些条件较多、在每个条件下取值也较多的判定问题,可以用判定表表示。判定表能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条件组合与应做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判定表的优点是能够简洁、无二义性地描述所有的处理规则。但判定表表示的是静态逻辑,是在某种条件取值组合情况下可能的结果,它不能表达加工的顺序,也不能表达循环结构,因此判定表不能成为一种通用的设计工具。
 
        需求分析方法
               任务分布图方法
               使用任务分布图方法应关注下面两点:
               ①有哪些交易任务。
               ②在一天的某些特定时刻系统都有哪些主要操作。
               举例如下图所示,可以得到:
               . 12:00,交易混合程度最高;
               . 10:00~12:00是登录高峰期;
               . 数据更新业务的并发用户数最大为90,等信息。
               
               任务分布图
               交易混合图方法
               使用交易混合图方法应关注下面三点:
               . 系统日常业务主要有哪些操作,高峰期主要有哪些操作。
               . 数据库操作有多少。
               . 如果任务失败,那么商业风险有多少。
               选择重点交易的指标为高吞吐量、高数据库I/O、高商业风险。举例如下表所示,“登录”、“生成订单”以及“发货”为负载压力测试重点。
               
               交易混合表
               用户概况图方法
               使用用户概况图方法应关注下面两点:
               . 哪些任务是每个用户都要执行的;
               . 针对每个用户,不同任务的比例如何。
               如下表所示为任务频率表,负载压力测试需要模拟不同用户角色压力。
               
               任务频率表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