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17年下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1 题
知识点 信息与信息化   两化融合   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  
关键词 物联网  
章/节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 )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基础,是两化融合的重要技术之一。
 
  A.  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B.  智能化技术
 
  C.  虚拟计算技术
 
  D.  集成化和平台化
 
 




 
 
相关试题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定义、特征或属性 

  第5题    2021年上半年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

  第1题    2014年下半年  
为了防止航空公司在甲地一个售票点与在乙地另一售票点同时出售从城市A到城市B的某一航班的最后一张机票,航空公司订票系统必须是()。

  第32题    2018年下半年  
()不属于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知识点讲解
· 信息与信息化
· 两化融合
· 物联网
· 物联网应用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
        信息的基本概念有以下说法: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
        .本体论信息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认识论信息概念:信息是主体对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
        认识论信息与本体论信息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不仅如此,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引入主体因素,本体论信息就转化为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认识论信息就转化为本体论信息。
        信息化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它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时域:一个长期的过程。
        .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6个要素,这6个要素的关系如下:
        .信息技术应用: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它是六要素中的龙头,向其他5个要素提出需求,其他5个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其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的同时,对其他4个要素提出需求。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信息网络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分布处理所需的传输与通信功能的同时,对其他三个要素提出需求。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的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国家信息化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目标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点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推行电子政务。
        .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推进社会信息化。
        .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含义:①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②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③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孕育新一代经济的产生,极大促进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④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在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成为“新常态”的突出特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
        近年来,两化融合在我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社会对两化融合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以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重点、路径、方法仍存在很多不同认识和看法;产业基础薄弱,标准和知识产权缺失、关键器件依赖进口、集成服务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突出;体制机制障碍较多,促进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政策措施协调配套不足、支持力度不大。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解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明确了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2013年,为落实十八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以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意见》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要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夯实融合发展基础,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意见》提出,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
        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有力支撑,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需要产业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新生态体系。
 
        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及关键技术
               (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联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从计算机的协同处理来划分,可分为独立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如下图所示。
               
               物联网时代的划分图
               物联网不是一种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架构在现有互联网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和通信能力,是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能力的智能型应用。
               物联网概念的3个方面:
               .物:客观世界的物品,主要包括人、商品、地理环境等。
               .联: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以及传感网等实现网络互联。
               .网:首先,应和通信介质无关,有线无线都可。其次,应和通信拓扑结构无关,总线、星型均可。最后,只要能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即可。
               (2)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下图所示。
               
               物联网架构
               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和物物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和二维码、RFID射频技术、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传输包括远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等传感器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亟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网络层:是利用无线和有线网络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码、认证和传输,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同感知的网络。
               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
               各个层次所用的公共技术包括编码技术、标识技术、解析技术、安全技术和中间件技术。
               (3)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层作为物联网架构的基础层面,主要是达到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的目的,感知层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产品和传感器(条码、RFID、传感器等),无线传输技术(WLAN、Bluetooth、ZigBee、UWB),自组织组网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如下图所示。
               
               物联网关键技术设备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包括传感器和芯片、设备、网络运营及服务、软件与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作为物联网“金字塔”的塔座,传感器将是整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将整体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占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
               
               物联网产业链
               (1)智能微尘:智能微尘(smart dust)(2001,美国国防部计划)是指具有电脑功能的一种超微型传感器,它可以探测周围诸多环境参数,能够收集大量数据,进行适当计算处理,然后利用双向无线通信装置将这些信息在相距1000英尺的微尘器件间往来传送。智能微尘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外,还可用于健康监控、环境监控、医疗等许多方面。
               (2)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在传感技术、电网通信整合、安全技术和先进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领域助力美国新一代智能电网的建设,使配电系统进入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时代,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实现美国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体系的优化管理。
               (3)智慧物流: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拥有全美最大的送货车队,车辆全部安装了综合了GPS卫星定位、移动通信网络等功能的车载终端,调度中心可实时掌握车辆及货物的情况高效利用物流资源设施,使沃尔玛的配送成本仅占销售额的2%,远低于同行高达10%甚至20%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的全供应链流程管理支持。
               (4)智能家居:提供基于网络的通信,进行家居和建筑的自动化控制和外部共享信息,应用包括家庭安防类、信息服务类和家电设备管理等应用。
               (5)智能交通:瑞典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时,通过使用RFID技术、激光扫描、自动拍照和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检测标识车辆,向工作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费用。提供汽车信息服务,支持交通管理,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公共交通管理,商用车运营管理,交通应急管理以及出行和交通需求管理等领域。
               (6)智慧农业:荷兰阿姆斯特丹对城市建筑有另一个层面的应用,即利用城市内废弃建筑的多层结构提高种植面积,并利用物联网的感知与智能技术就地改造建筑内的LED照明设备与供水排水管道,形成自动根据天气条件补充光照与水分的城市农业。整合新型传感器技术,全流程的牧业管理和支持精细农业,应用涉及食品安全溯源,环境检测等应用。
               (7)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河流区域监控、森林防火、动物监测等应用。
               (8)医疗健康: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健康服务管理,应用涉及医疗健康服务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以及生物制品管理等应用。
               (9)城市管理:应用物联网支撑城市综合管理,实现智慧城市。
               (10)金融服务保险业:依靠物联网支撑金融和保险行业体系,实现便捷和健壮的服务,应用涉及安全监控,手机钱包等。
               (11)公共安全:主要应用于机场防入侵,安全防范,城市轨道防控,城市公共安全等方面。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包括传感器和芯片、设备、网络运营及服务、软件与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作为物联网“金字塔”的塔座,传感器将是整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将整体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占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
        
        物联网产业链
        (1)智能微尘:智能微尘(smart dust)(2001,美国国防部计划)是指具有电脑功能的一种超微型传感器,它可以探测周围诸多环境参数,能够收集大量数据,进行适当计算处理,然后利用双向无线通信装置将这些信息在相距1000英尺的微尘器件间往来传送。智能微尘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外,还可用于健康监控、环境监控、医疗等许多方面。
        (2)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在传感技术、电网通信整合、安全技术和先进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领域助力美国新一代智能电网的建设,使配电系统进入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时代,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实现美国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体系的优化管理。
        (3)智慧物流: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拥有全美最大的送货车队,车辆全部安装了综合了GPS卫星定位、移动通信网络等功能的车载终端,调度中心可实时掌握车辆及货物的情况高效利用物流资源设施,使沃尔玛的配送成本仅占销售额的2%,远低于同行高达10%甚至20%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的全供应链流程管理支持。
        (4)智能家居:提供基于网络的通信,进行家居和建筑的自动化控制和外部共享信息,应用包括家庭安防类、信息服务类和家电设备管理等应用。
        (5)智能交通:瑞典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时,通过使用RFID技术、激光扫描、自动拍照和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检测标识车辆,向工作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费用。提供汽车信息服务,支持交通管理,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公共交通管理,商用车运营管理,交通应急管理以及出行和交通需求管理等领域。
        (6)智慧农业:荷兰阿姆斯特丹对城市建筑有另一个层面的应用,即利用城市内废弃建筑的多层结构提高种植面积,并利用物联网的感知与智能技术就地改造建筑内的LED照明设备与供水排水管道,形成自动根据天气条件补充光照与水分的城市农业。整合新型传感器技术,全流程的牧业管理和支持精细农业,应用涉及食品安全溯源,环境检测等应用。
        (7)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河流区域监控、森林防火、动物监测等应用。
        (8)医疗健康: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健康服务管理,应用涉及医疗健康服务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以及生物制品管理等应用。
        (9)城市管理:应用物联网支撑城市综合管理,实现智慧城市。
        (10)金融服务保险业:依靠物联网支撑金融和保险行业体系,实现便捷和健壮的服务,应用涉及安全监控,手机钱包等。
        (11)公共安全:主要应用于机场防入侵,安全防范,城市轨道防控,城市公共安全等方面。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