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22年上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11 题
知识点 原型法   开发过程   主体  
章/节 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  
 
 
某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先搭建整体框架,实现用户主体需求,后续通过2-3个版本升级逐步完善,直至实现用户的全部需求。则该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是()。
 
  A.  结构化方法
 
  B.  面向对象方法
 
  C.  瀑布法
 
  D.  原型法
 
 




 
 
相关试题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第9题    2009年下半年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不包括(9)。

  第11题    2020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 )适合在无法全面准确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修改,动态响应用户需求来实现用户的最终需求。

  第11题    2020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 )适合在无法全面准确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修改,动态响应用户需求来实现用户的最终需求。

 
知识点讲解
· 原型法
· 开发过程
· 主体
 
        原型法
        原型法在很难全面准确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本着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原型法的特点如下:
        .对用户的需求动态响应,逐步纳入。
        .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原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
        原型可以分为:
        .抛弃型原型:此类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放弃不用了。
        .进化型原型:此类原型的构造从目标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基本需求出发,通过修改和追加功能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最终的系统。
 
        开发过程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项目计划、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建立、下载、调试、固化、测试及运行等几个阶段。
        项目计划、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等几个阶段,与通用软件的开发过程基本一致,都可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如采用原型化方法、结构化方法等。
        :由于嵌入式软件的运行和开发环境不同,开发工作是交叉进行的,所以每一步都要考虑到这一点。
        程序建立阶段的工作是根据详细设计阶段产生的文档进行的,主要是源代码编写、编译链接等子过程,这些工作都在宿主机上进行,不需要用到目标机。产生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后,就要用到交叉开发环境进行调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用3.6.3节中提到的调试方法或其有效组合来进行。由于嵌入式系统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比通用计算机系统要高,所以,在对嵌入式系统进行白盒测试时,要求有更高的代码覆盖率。
        最后,要将经调试后正确无误的可执行程序固化到目标机上。根据嵌入式系统硬件配置的不同,可以固化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ROM)和Flash等存储器中,也可固化在DOC(DiskOnChip)等电子盘中,通常还要借助一些专用编程器进行。
 
        主体
        主体是客体的操作实施者。实体通常是人、进程或设备等,一般是代表用户执行操作的进程。比如编辑一个文件,编辑进程是存取文件的主体,而文件则是客体。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