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软件设计师 >
2017年上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40 题
知识点 多态   多态   面向对象方法  
关键词 多态   面向对象方法   对象   面向对象  
章/节 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面向对象方法中,多态指的是( )。
 
  A.  客户类无需知道所调用方法的特定子类的实现
 
  B.  对象动态地修改类
 
  C.  一个对象对应多张数据库表
 
  D.  子类只能够覆盖父类中非抽象的方法
 
 




 
 
相关试题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第37题    2016年下半年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不同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称为(37)。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实现的细节则由接收对象自行决定。

  第44题    2021年上半年  
假设Bird和Cat是Animal的子类,Parrot是Bird的子类,bird是Bird的一个对象,cat是Cat的一个对象,parrot是Parrot的一个对象。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43)。 假设Animal类中定义接口move(), Bi..

  第37题    2009年下半年  
以下关于类和对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37)。

 
知识点讲解
· 多态
· 多态
· 面向对象方法
 
        多态
        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叫做多态。在使用多态的时候,用户可以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实现的细节则由接收对象自行决定,这样,把具有通用功能的消息存放在高层次,而把不同的实现这一功能的行为放在较低层次,在这些低层次上生成的对象能够给通用消息以不同的响应。
        多态有几种布控的形式,Cardelli和Wegner把它分为四类,即
        
        其中,参数多态和包含多态称为通用的多态,过载多态和强制多态称为特定的多态。包含多态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子类型化,即一个类型是另一个类型的子类型。过载多态是同一个变量被用来表示不同功能而通过上下文以决定一个名字所代表的功能。
 
        多态
        多态性(Polymorphism)同继承性一样,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标志性特征,是一个考查重点。
        多态性是考虑在不同层次的类中以及在同一类中,同名的成员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函数的重载和运算符的重载都属于多态性中的编译时的多态性。运行时的多态性是以虚基类为基础的多态性。
        1)多态的定义
        多态是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类型的对象接受时导致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实现或调用了不同的函数)。所谓消息,是由"类::方法"(功能)和"方法的实参"(消息数据)共同组成的。
        产生多态性的原因是:不同的对象在处理同样的消息时,使用的方法实现(成员函数的函数体)不同。"多态性"是与"类的派生和继承"联系在一起的,是基类中所定义方法的"多态性"。对于在派生类中新增加的方法,是没有多态性的。
        2)分类
        (1)重载多态:成员函数(运算符)重载。
        (2)强制多态:强制类型转换。把一个变量的类型变换成另一种类型,以符合一个函数或者操作的要求。例如,加法运算符在执行浮点数和整数的相加时,首先把整数转换成浮点数,然后再相加。
        (3)包含多态:主要通过虚函数来实现。强调不同类中的同名成员函数的多态行为。
        (4)参数多态:可通过函数模板和类模板来实现。
        在C++中有两种多态性。
        (1)编译时的多态性:通过函数的重载和运算符的重载来实现。
        (2)运行时的多态性:是指在程序执行前,无法根据函数名和参数来确定该调用哪一个函数,必须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执行的具体情况来动态地确定。这种多态性是通过类继承关系和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来实现的。
        3)虚函数
        虚函数是前面有virtual关键字的类的成员函数,定义虚函数的格式如下:
        
        注意:virtual关键字只用在类定义里的函数声明中,写函数体时不用。
        另外,如果基类中的函数不是虚函数,即没有virtual关键字,即使派生类中写了virtual也没有用,不能实现多态。
        使用虚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派生类中定义虚函数除必须与基类中的虚函数同名外,还必须同参数表、同返回类型。如基类中返回基类指针,派生类中返回派生类指针是允许的。
        (2)只有类的成员函数才能说明为虚函数。
        (3)静态成员函数不能作为虚函数。
        (4)实现动态多态性时,必须使用基类指针或引用,使该指针指向不同派生类的对象,并指向虚函数。
        (5)内联函数不能作为虚函数。
        (6)析构函数可定义为虚函数,构造函数不能为虚函数。在基类中及其派生类中都有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时,必须把析构函数定义为虚函数,实现撤销对象时的多态性。
        4)纯虚函数和抽象类
        (1)纯虚函数(Pure Virtual Function):指被标明为不具体实现的虚拟成员函数。定义纯虚函数的一般格式为:
        
        例如:
        
        定义纯虚函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定义纯虚函数时,不能定义虚函数的实现部分。
        ."=0"本质上是将指向函数体的指针定义为NULL。
        .在派生类中必须有重新定义的纯虚函数的函数体,这样的派生类才能用来定义对象。
        (2)抽象类:包含纯虚函数的类。
        抽象类只能作为基类来派生新类使用,不能创建抽象类的对象,可声明一个抽象类的指针和引用。
        在抽象类的成员函数内可以调用纯虚函数,但是在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内部不能调用纯虚函数。因为在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内部调用虚函数采用的是静态联编,即编译时就要生成调用该函数的指令,而纯虚函数是没有代码的,所以这样的调用指令无法生成,因此编译会报错。在普通成员函数内可以调用纯虚函数,尽管纯虚函数是没有代码的,但是此时是动态联编,编译时不需要生成调用该函数的指令,所以编译可以通过。在运行时决定到底调用的是自己还是派生类的函数,因为自己是个抽象类,不可能生成对象,所以不可能调用自己的这个纯虚函数。
        5)虚析构函数
        只要基类的析构函数是虚函数,那么派生类的析构函数不论是否使用virtual关键字,不论是自己定义的还是编译器默认生成的,都自动成为虚函数。
        一个类的构造函数会在执行自己代码之前,依派生顺序自动调用它的所有直接基类的构造函数;一个类的析构函数也会在执行完自己的代码之后,以与构造函数调用次序相反的顺序自动调用其所有直接基类的析构函数。一般来说,一个类如果定义了虚函数,则应该将析构函数也定义成虚函数。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当前的主流开发方法,拥有大量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OMT(Object Model Technology,对象建模技术)方法、Coad/Yourdon方法、OOSE(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及Booch方法等,而OMT、OOSE及Booch最后统一成为UML(United Model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Coad/Yourdon方法
               Coad/Yourdon方法主要由面向对象的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 OOA)和面向对象的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 OOD)构成,特别强调OOA和OOD采用完全一致的概念和表示法,使分析和设计之间不需要表示法的转换。该方法的特点是表示简炼、易学,对于对象、结构、服务的认定较系统和完整,可操作性强。
               在Coda/Yourdon方法中,OOA的任务主要是建立问题域的分析模型。分析过程和构造OOA概念模型的顺序由5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类与对象层、属性层、服务层、结构层和主题层,它们表示分析的不同侧面。OOA需要经过5个步骤来完成整个分析工作,即标识对象类、标识结构与关联(包括继承、聚合、组合及实例化等)、划分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
               OOD中将继续贯穿OOA中的5个层次和5个活动,它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人机交互部件、问题域部件、任务管理部件和数据管理部件,其主要的活动就是这4个部件的设计工作。
               Booch方法
               Booch认为软件开发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周期包括4个步骤,分别是标识类和对象、确定类和对象的含义、标识关系、说明每个类的接口和实现。Booch方法的开发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分为逻辑模型(类图、对象图)和物理模型(模块图、进程图),描述了系统的构成和结构。动态模型包括状态图和顺序图。该方法对每一步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描述手段丰富而灵活。
               Booch不仅建立了开发方法,还提出了设计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不同开发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Booch方法的基本模型包括类图与对象图,主张在分析和设计中既使用类图,也使用对象图。
               OMT方法
               OMT作为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支持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覆盖了问题构成分析、设计和实现等阶段。OMT方法使用了建模的思想,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实际的应用模型。从3个不同而又相关的角度建立了3类模型,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函数模型,OMT为每一个模型提供了图形表示。
               (1)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对象之间的关系、属性和操作。它表示静态的、结构上的、系统的“数据”特征。主要用对象图来实现对象模型。
               (2)动态模型。描述与时间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特征,如激发事件、事件序列、确定事件先后关系的状态。它表示瞬时、行为上的和系统的“控制”特征。主要用状态图来实现动态模型。
               (3)函数模型。描述与值的变换有关的系统特征,包括功能、映射、约束和函数依赖。主要用数据流图来实现功能模型。
               在进行OMT建模时,通常包括4个活动,分别是分析、系统设计、对象设计和实现。
               (1)分析:建立可理解的现实世界模型。通常从问题陈述入手,通过与客户的不断交互及对现实世界背景知识的了解,对能够反映系统的3个本质特征(对象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动态的控制流,受约束的数据的函数变换)进行分析,构造出现实世界的模型。
               (2)系统设计:确定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形成求解问题和建立解答的高层策略。
               (3)对象设计: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分析模型的设计模型,并考虑实现细节。其焦点是实现每个类的数据结构及所需的算法。
               (4)实现:将对象设计阶段开发的对象类及其关系转换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或硬件的实现。
               OOSE
               OOSE在OMT的基础上,对功能模型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用例(use case)的概念,最终取代了数据流图来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模型。
               OOSE方法采用5类模型来建立目标系统。
               (1)需求模型:获取用户的需求,识别对象,主要的描述手段有用例图、问题域对象模型及用户界面。
               (2)分析模型:定义系统的基本结构。将分析模型中的对象分别识别到分析模型中的实体对象、界面对象和控制对象三类对象中。每类对象都有自己的任务、目标并模拟系统的某个方面。实体对象模拟那些在系统中需要长期保存并加以处理的信息。实体对象由使用事件确定,通常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概念相符合。界面对象的任务是提供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双向通信,在使用事件中所指定的所有功能都直接依赖于系统环境,它们都放在界面对象中。控制对象的典型作用是将另外一些对象组合形成一个事件。
               (3)设计模型:分析模型只注重系统的逻辑构造,而设计模型需要考虑具体的运行环境,即将分析模型中的对象定义为模块。
               (4)实现模型: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来实现。
               (5)测试模型:测试的重要依据是需求模型和分析模型,测试的方法与9.8节所介绍的方法类似,而底层是对类(对象)的测试。测试模型实际上是一个测试报告。
               OOSE的开发活动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分析、构造和测试。其中分析过程分为需求分析和健壮性分析两个子过程,分析活动分别产生需求模型和分析模型。构造活动包括设计和实现两个子过程,分别产生设计模型和实现模型。测试过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过程,共同产生测试模型。
               用例是OOSE中的重要概念,在开发各种模型时,它是贯穿OOSE活动的核心,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及功能。用例实际上是描述系统用户(使用者、执行者)对于系统的使用情况,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确定系统的功能。因此,首先必须分析确定系统的使用者,然后进一步考虑使用者的主要任务、使用的方式、识别所使用的事件,即用例。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