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网络工程师 >
2024年上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18 题
知识点 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   内存   系统理论  
章/节 操作系统知识  
 
 
32位操作系统理论上支持的最大内存空间容量为(18)。
 
  A.  1GB
 
  B.  16GB
 
  C.  2GB
 
  D.  4GB
 
 




 
 
相关试题     存储管理方案 

  第8题    2017年上半年  
某计算机系统页面大小为4K ,进程的页面变换表如下所示。若进程的逻辑地址为2D16H 。该地址经过变换后,其物理地址应为( )。

  第9题    2015年上半年  
某进程有4个页面,页号为0~3,页面变换表及状态位、访问位和修改位的含义如下图所示。系统给该进程分配了3个存储块,当采用第二次机会页面替换算法时,若访问的页面1不在内存,这时应该淘汰的页..

  第67题    2022年下半年  
()存储方式常使用多副本技术实现数据冗余。

 
知识点讲解
· 存储管理
· 操作系统
· 内存
· 系统理论
 
        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
               1)分页原理
               将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的区域,称为页。相应地,将主存空间划分成与页相同大小的若干物理块,称为块或页框架。在为进程分配主存时,将进程中若干页分别装入多个不邻接的块中。
               2)地址结构
               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页号P;后一部分为偏移量W,即页内地址。下图中的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第0~11位为页内地址(每页的大小为4KB),第12~31位为页号,所以允许地址空间的大小最多为1MB个页。
               
               分页地址结构
               3)地址变换
               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了一张页面映射表,简称页表。每个页在页表中占一个表项,记录该页在内存中对应的物理块号。进程在执行时,通过查找页表,就可以找到每页所对应的物理块号。可见,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
               分段存储管理
               1)分段基本原理
               作业的地址空间被划分为若干段,每个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每个段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是从零开始编址的一段连续的地址空间。段的长度由相应逻辑信息组的长度决定,因而各段长度不等。整个作业的地址空间是二维的。分段系统中地址结构如下图所示,其逻辑地址由段号(名)和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在该地址结构中,允许一个作业最多能有256个段,每个段的最大长度为64KB。
               
               分段地址结构
               2)地址变换机构
               在分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为每个段分配一个连续的分区,而进程中的各个段可以离散地分配到内存中不同的分区中。在系统中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映射表,简称为"段表"。进程在执行中,通过查段表来找到每个段所对应的内存区。所以说,段表实现了从逻辑段到物理内存区的映射。
               虚拟存储管理
               1)局部性原理
               局部性原理是虚拟存储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指程序的执行往往呈现出高度的局限性,即程序执行时往往会不均匀地访问内存储器。程序的局限性表现为以下特征。
               (1)时间局部性:若一条指令被执行,则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再被执行。
               (2)空间局部性:一旦一个存储单元被访问,则它附近的单元也将很快被访问。
               2)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利用大容量的外存(通常是高速硬盘)来扩充内存,产生一个比有限的实际内存空间大得多的、逻辑的虚拟内存空间,以便能够有效地支持多道程序系统的实现和大型作业运行的需要,从而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当进程要求运行时,不是将它的全部信息装入内存,而是将其一部分先装入内存,另一部分暂时留在外存。进程在运行过程中,要使用的信息不在内存时,发生中断,由操作系统将它们调入内存,以保证进程的正常运行。从用户角度看,该系统所具有的主存容量,将比实际主存容量大得多,人们把这样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3)虚拟存储器的实现
               虚拟存储器的实现方法如下。
               (1)请求分页系统。在分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页功能和页面置换功能所形成的页式虚拟存储系统。请求分页机制是在纯分页的页表机制上形成的,由于只将应用程序的一部分调入主存,还有一部分仍在磁盘上,故需在页表中再增加若干项,如状态位、访问字段、辅存地址等供程序(数据)在换进、换出时引用。在请求分页系统中,每当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时,便要产生一个缺页中断,请求操作系统将所缺页调入主存。它与一般中断的主要区别在于:缺页中断在指令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信号,而一般中断在一条指令执行完后检查和处理中断信号;缺页中断返回到该指令的开始重新执行该指令,而一般中断返回到该指令的下一条指令执行。
               (2)请求分段系统。在分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段和分段置换功能所形成的段式虚拟存储系统。
               4)替换算法
               替换算法有以下几种。
               (1)最佳置换(OPT)算法。OPT算法是一种理论化的算法。该算法淘汰在访问串中将来再也不出现的或是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访问的页。这样,被淘汰掉的页将不会造成因需要访问该页又需要把它调入的现象。这种最佳策略本身不是一种实际的方法,它的理论价值在于:用OPT算法的缺页率去评价其他算法的优劣。
               (2)先进先出(FIFO)算法。FIFO算法总是选择作业中在主存驻留时间最长(即最老)的一页淘汰,即先进入主存的页先退出主存。其理由是,最早调入主存的页,其不再被使用的可能性比最近调入主存的页要大。
               (3)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LRU)算法。LRU算法选择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最久不用的页予以淘汰。这是最常用的页面置换算法。
               (4)最近未用置换(NUR)算法。NUR算法是将最近一段时间未引用过的页面换出。它是一种LRU的近似算法。
 
        操作系统
        编写嵌入式软件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编写内核;二是使用现成的操作系统。如果嵌入式软件只需要完成一项非常小的工作,例如在电动玩具、空调中,就不需要一个功能完整的操作系统。但如果系统的规模较大、功能较复杂,那么最好还是使用一个现成的操作系统。可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操作系统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开发项目的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工具。有些实时操作系统只支持该系统供应商的开发工具,因此,还必须从操作系统供应商处获得编译器、调试器等;而有的操作系统应用广泛,且有第三方工具可用,因此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2)操作系统向硬件接口移植的难度。操作系统到硬件的移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按期完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选择那些可移植性程度高的操作系统,以避免因移植带来的种种困难。
        (3)操作系统的内存要求,有些操作系统对内存有较大要求。
        (4)操作系统的可剪裁性、实时性能等。
 
        内存
        除了CPU,内存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最常见的瓶颈之一。看系统内存是否够用的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分页文件的数目,分页文件是硬盘上的真实文件,当操作系统缺少物理内存时,它就会把内存中的数据挪到分页文件中去,如果单位时间内此类文件使用频繁(每秒个数大于5),那就应该考虑增加内存。具体考察内存的性能的参数包括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大小。
 
        系统理论
        系统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各界认识和研究事物的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工具。那么它包括哪些核心理论呢?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研究者背景不同等原因,系统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还是处在不停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基本都包括以下8个基本理论:
        (1)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而且这些元素之间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任何是系统都有整体的形态,整体的结构,整体的边界,整体的特性,整体的行为,整体的功能,整体的空间占有和时间展开。
        (2)系统的整体突变原理。又称非加和原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从而产生出它的元素和元素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中表现,不等于各个元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
        (3)系统的层次性原理。由于系统组成元素在数量和质量以及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形成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4)系统的开放性原理。系统总是从普遍联系的客观世界中相对地划分出来的,与外部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有元素与外部的直接联系,也有系统整体与外部的联系,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性质和功能。
        (5)系统的目的性原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6)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系统对环境有两种相反的作用和输出,一种是积极的、有利的,称之为功能,另一种是消极的、不利的,称之为污染;环境对系统也有两种相反的作用和输入,一种是积极的、有利系统发展的资源,另一种是消极的、不利于系统发展的压力。
        (7)系统的秩序原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中都存在有序和无序两种形态特征,有序性是系统内部和内外之间有规则、确定的相互联系,无序性是系统内部和内外之间无规则、不确定的关系。
        (8)系统的生命周期原理。又称为演化原理。系统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直至最终消亡的不断演化过程。当具备一定条件后,一个系统从内外不分到内外有别,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最终因为内外因素的作用,导致系统发生病变或消亡。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