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科目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7年上半年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 63 题
知识点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措施   备份策略   系统的安全   有效性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备份策略   信息系统   有效性   安全  
章/节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取决于信息系统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强度和有效性备份策略是这些措施中的一项。下列不属于备份策略的是( )。
 
  A.  磁带备份
 
  B.  完全备份
 
  C.  差异备份
 
  D.  增量备份
 
 




 
 
相关试题     安全管理措施 

  第61题    2016年上半年  
在安全管理中,备份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下面选项中,(61)不属于安全备份策略。

  第65题    2018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涉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取决于信息系统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强度和有效性。这些措施可以按五个层面划分,下列( )不在这五个层面的划分之..

  第63题    2012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取决于信息系统所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的强度和有效性。这些措施中,(63)是信息安全的核心。

 
知识点讲解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措施
· 备份策略
· 系统的安全
· 有效性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将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资源管理好。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安全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其说是技术原因,还不如说是由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管理要贯穿于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各阶段。
               安全管理政策法规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和机构和部门的安全管理原则。信息系统法律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经营、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数据保护、电子商务、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证据与诉讼。信息安全管理涉及的方面有: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审计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的总原则有:规范化、系统化、综合保障、以人为本、主要负责人负责、预防、风险评估、动态发展、注重实效、均衡防护。安全管理的具体原则有:分权制衡、最小特权、标准化、选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失效保护、普遍参与、职责分离、审计独立、控制社会影响、保护资源和效率。
               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兴利除弊,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保障国家安全。
               安全机构和人员管理
               国家信息安全机构是国家最上层安全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安全强调的是国家整体上的信息安全性,而不仅是某一个部门或地区的信息安全。而各部门、各地区又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行业领域来说,信息安全具有不同的涵义和特征,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性必须涵盖部门和地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内容。
               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也应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的第一步是确定系统安全管理员的角色,并组成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出符合本单位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安全配置管理策略、系统连接安全策略、传输安全策略、审计与入侵安全策略、标签策略、病毒防护策略、安全备份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系统安全评估原则等内容。并尽量把各种安全策略要求文档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依据或参照。
               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依靠各级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具体实施的,安全人员既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体,也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对象。要加强人员管理,才能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安全管理重视的程度和执行的力度。首先要加强人员的审查、培训和考核工作,并与安全人员签订保密合同,调离不合格的人员,并做好人员调离的后续工作,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任务,收回其权限、钥匙、证件、相关资料等。安全人员管理的原则有:从不单独一个人、限制使用期限、责任分散、最小权限。
               技术安全管理
               技术安全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1)软件管理:包括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安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采购、安装、使用、更新、维护和防病毒的管理等。
               (2)设备管理:对设备的全方位管理是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条件。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和存储管理。
               (3)介质管理:介质在信息系统安全中对系统的恢复、信息的保密和防止病毒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介质管理包括将介质分类、介质库的管理、介质登记和借用、介质的复制和销毁以及涉密介质的管理。
               (4)涉密信息管理:包括涉密信息等级的划分、密钥管理和密码管理。
               (5)技术文档管理:包括技术文档的密级管理和使用管理。
               (6)传输线路管理:包括传输线路管理和网路互连管理。传输线路上传送敏感信息时,必须按敏感信息的密级进行加密处理。重要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于其他网络的连接与计算机的互连需要经过国家有关单位的批准。
               (7)安全审计跟踪:为了能够实时监测、记录和分析网络上和用户系统中发生的各类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如网络入侵、内部资料窃取、泄密行为等),并阻断严重的违规行为,就需要安全审计跟踪机制的来实现在跟踪中记录有关安全的信息。已知安全审计的存在可对某些潜在的侵犯安全的攻击源起到威慑作用。
               (8)公共网络连接管理:是指对单位或部门通过公共网络向公众发布信息和提供有关服务的管理,和对单位或部门从网上获得有用信息的管理。
               (9)灾难恢复:灾难恢复是对偶然事故的预防计划,包括制定灾难恢复策略和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的测试与维护。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指通过某种规程和技术对网络进行管理,从而实现:①协调和组织网络资源以使网络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②维护网络正常运行;③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完成网络规划和通信活动的组织。网络管理涉及网络资源和活动的规划、组织、监视、计费和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相关标准和建议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种功能,即:
               (1)故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主要的活动是检测故障、诊断故障和修复故障。
               (2)配置管理:对网络的各种配置参数进行确定、设置、修改、存储和统计,以增强网络管理者对网络配置的控制。
               (3)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包括信息数据安全和网络通信安全。安全管理可以控制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的访问。
               (4)性能管理:性能管理可以测量网络中硬件、软件和媒体的性能,包括整体吞吐量、利用率、错误率和响应时间,帮助管理者了解网络的性能现状。
               (5)计费管理:跟踪每个个人和团体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收取合理的费用。
               场地设施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要满足机房场地的选择、防火、火灾报警及消防措施、防水、防静电、防雷击、防辐射、防盗窃、防鼠害,以及对内部装修、供配电系统等的技术要求。并完成出入控制、电磁辐射防护和磁辐射防护工作。
 
        安全管理措施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取决于信息系统所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的强度和有效性,这些措施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
               (1)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策略用于描述一个组织高层的安全目标,它描述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去做。确定组织的安全策略是一个组织实现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的前提,否则所有的安全措施都将无的放矢。
               (2)安全组织。安全组织作为安全工作的管理、实施和运行维护体系,主要负责安全策略、制度、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确定各种安全管理岗位和相应的安全职责,并负责选用合适的人员来完成相应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各种安全工作的开展、协调各种不同部门在安全实施中的分工和合作,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3)安全人员。人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信息的建立和使用者都是人。不同级别的保障能力的信息系统对人员的可信度要求也不一样,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越高,对信息处理设施的维护人员、信息建立和使用人员的可信度要求就越高。
               (4)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信息系统里面部署的各类安全产品,它属于技术类安全控制措施,不同保障能力级别的信息系统应选择具备不同安全保障能力级别的安全技术与产品。
               (5)安全运作。包括安全生命周期中各个安全环节的要求,包括安全服务的响应时间、安全工程的质量保证、安全培训的力度等。
               健全的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健全的管理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定义管理的目的、范围、责任和结果的安全制度。
               (2)详细陈述控制的IT安全标准,这些控制是实现制度目标所要求的,例如有关访问控制的制度会由以下标准所补充,这个标准就是有关如何实现访问控制的标准(密码、授权程序、监测和审查,等等)。
               (3)制度即为标准和各个平台和工具的具体执行程序
               (4)制度、标准和程序将被分发给每个工作人员。
               (5)经常审查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6)更新制度的责任分配。
               (7)监督制度的遵守情况。
               (8)对工作人员进行一般的安全常识和制度要求方面的培训。
               (9)要求用户签订一个声明,声称在访问任何系统之前已经理解了制度并要遵守该制度。
               此外,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天灾或者人祸,当事故发生时,要有效地跟踪事故源、收集证据、恢复系统、保护数据。但除了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来应付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之外,还需要有事故恢复计划,以便在真正发生灾难的时候进行恢复。
               紧急事故恢复计划是系统安全性的一项重要元素。应事先拟好系统紧急恢复计划,在事故发生时,按照计划以最短时间、最小的损失来恢复系统。紧急恢复计划的制定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同时必须确认相关人员充分了解了这份系统紧急恢复计划内容。系统紧急恢复计划应说明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应向谁报告、谁负责回应、谁来做恢复决策,并且在计划中应包括情境模拟。此外,应定期对系统做试验、检查,发现问题或环境有改变时,应立即检查计划并决定是否需要修正,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可行性。
               灾难恢复措施
               灾难恢复措施包括。
               (1)灾难预防制度。做灾难恢复备份,自动备份系统的重要信息。
               (2)灾难演习制度。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灾难演习,以熟练灾难恢复的操作过程。
               (3)灾难恢复。使用最近一次的备份进行灾难恢复,可以分为两类,即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
               备份策略
               (1)完全备份。
               (2)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
               同时,备份应有适当的实体及环境保护,并定期进行测试以保证关键时刻的可用性。备份资料的保存时间及是否永久保存由资料的拥有者来决定。
 
        备份策略
        (1)完全备份。
        (2)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
        同时,备份应有适当的实体及环境保护,并定期进行测试以保证关键时刻的可用性。备份资料的保存时间及是否永久保存由资料的拥有者来决定。
 
        系统的安全
        系统的安全涉及两类不同的问题,一类涉及技术、管理、法律、道德和政治等问题,另一类涉及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扩大,在所有稍具规模的系统中都从多个级别上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般从4个级别上对文件进行安全性管理:系统级、用户级、目录级和文件级。
        (1)系统级。系统级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不允许未经授权的用户进入系统,从而也防止了他人非法使用系统中各类资源(包括文件)。系统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注册与登录。
        (2)用户级。用户级安全管理是通过对所有用户分类和对指定用户分配访问权,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文件设置不同的存取权限来实现。例如,在UNIX系统中将用户分为文件主、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有的系统将用户分为超级用户、系统操作员和一般用户。
        (3)目录级。目录级安全管理是为了保护系统中各种目录而设计的,它与用户权限无关。为了保证目录的安全,规定只有系统核心才具有写目录的权利。
        (4)文件级。文件级安全管理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或文件主对文件属性的设置来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通常可设置以下几种属性:只执行、隐含、只读、读/写、共享、系统。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将由用户访问权、目录访问权限及文件属性三者的权限所确定,或者说是有效权限和文件属性的交集。例如对于只读文件,尽管用户的有效权限是读/写,但都不能对只读文件进行修改、更名和删除。对于一个非共享文件,将禁止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用户对它们进行访问。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获得满足准确度和完整性要求的规定目标的能力。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