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识路径: > 多媒体信息处理及编辑技术 > 多媒体视频的处理与编辑 > 视频的编辑处理概述 > 视频的编辑处理概述 >
|
|
被考次数:12次
|
|
被考频率:
高频率
|
|
总体答错率:
33%
|
|
知识难度系数:
|
|
考试要求:
掌握
|
|
相关知识点:12个
|
|
|
|
|
为了能够得到平滑且不闪烁的视频,一般需要保持的帧率为24~30帧/秒(frame per second, fps)。现代电影的帧率为24fps,电视节目的帧率在美国、日本将近30fps(NTSC标准),在中国为25fps(PAL标准)。
|
|
|
将视频帧提供给观众的方式有两种: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逐行扫描是最简单的扫描方式,每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下一帧扫描线的位置与上一帧完全相同。为了在有限的带宽资源条件下提高图像刷新率,标清电视采用了2:1隔行扫描。2:1隔行扫描是指把一帧电视画面分两次交错扫描,下一场扫描线的位置与上一场相隔一行,在空间上两个相邻电视场的扫描线位置相隔一行。两种扫描方式如下图所示。
|
|
|
|
|
逐行扫描的优点是有利于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没有隔行扫描所特有的场间闪烁感,长时间观看后眼睛不易疲劳,其缺点是与相同垂直扫描频率的隔行扫描方式相比其数据量要大一倍。目前,数字电影的拍摄和放映、计算机显示以及部分数字电视的制作和播出均采用逐行扫描。隔行扫描的优点是与相同垂直扫描频率的逐行扫描方式相比其数据量只有逐行扫描的一半,缺点是场间闪烁感明显,不利于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长时间观看后眼睛容易疲劳。
|
|
|
|
视频的分辨率代表每帧的信息量,是影响视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常见的视频分辨率如喜爱下图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图像的宽度,纵坐标表示图像的高度,单位都是像素。对于不同的屏幕类型,可以看到的视频分辨率有很大变化,它们可以在电视、DVD、计算机、互联网和手持设备上使用。
|
|
|
|
|
模拟视频的分辨率表示为每幅图像的扫描线数目,实际上是电子束在屏幕上画过的线数,也就是垂直分辨率。
|
|
|
在计算机显示器和数字电视机上,数字图像的分辨率用屏幕上像素的固定数目表示,通常表示为:水平像素数目×垂直像素数目。例如,640×480和720×480为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 SD)数字电视分辨率,1920×1080为高清(High Definition, HD)数字电视分辨率。
|
|
|
|
视频的宽度与高度之比称为视频的宽高比(aspect ratio)。保持视频具有正确的宽高比是视频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当人们将视频缩放为不同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屏幕和分辨率时,很容易失去视频初始的宽高比例关系。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失真的视频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无法观看。
|
|
|
从开始出现运动图像领域开始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4:3的宽高比(通常直接表示为1.33:1或者1.33)专门用于制作电影和确定电影院屏幕的形状。当电视出现后,摄影机也开始使用4:3格式镜头,并连带一系列传播媒体选用同样的宽高比作为标准。今天,人们通常将4:3格式称为全屏格式。
|
|
|
20世纪50年代后,电影工作室引入了许多先进技术,使观众可以获得更大画面、更优秀和更激动人心的感官体验。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为了具有更宽的画面,电影工作室开始使用多种“显示”格式生产宽屏电影。其中,常见的一些宽高比有:Cinemascope为2.35、Warnerscope为1.85、Technicscope为1.75、Panascope为1.67。为了能够在电视上观看宽屏幕电影,一个最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已经拍摄好的电影胶片的上下边缘用不透明的遮幅遮住,使胶片的宽高比仍为4: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