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讲解
 
       信息的含义及其表示形式
知识路径: >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 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与数据(大数据、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 
被考次数:25次
被考频率: 高频率
总体答错率: 37%
知识难度系数:
考试要求: 了解     
相关知识点:2个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是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或知识,是由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例如,图片信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声音或图像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
        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通常,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信源、信宿与载体构成了信息运动的三个要素。信源和信宿是相对的,把信宿作为主体,信源作为客体,主体接收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评价、决策),根据处理后的信息付诸行动(实施)。信息主要有如下所述的9个特征。
        (1)可识别性。信息是可以识别的,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识别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通过感官的识别,间接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
        (2)可存储性。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存储的。例如文字、摄影、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3)可度量性。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4)可共享性。指接收者在获得全部信息的同时不会减少信息的信息量(指记忆信源,如文献等),是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一个本质特征。例如,数个接收者可以获得同一信源发出的同样的信息。
        (5)可压缩性。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概括、归纳就可使之精练,从而浓缩。人们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
        (6)可传递性。信息的可传递性是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例如,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7)可转换性。信息可以由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即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处理后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和计算机代码。输入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通过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8)时效性。信息在特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信息有许多特性,这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特性。例如,交通信号灯控制行人车辆通行是有时效性的。
        (9)可扩充性。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不断扩充。例如,以声、光、色、形、热等构成的自然信息,各种以符号表达的社会信息都可以随时间产生、扩散、湮灭、放大或缩小,也可以畸变及失真,从而演化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以及神秘莫测、威力无穷的精神世界。
 

更多复习资料
请登录电脑版软考在线 www.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