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0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软件评测师 > 2010年下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4题      
  知识点:   测试工具   负载压力测试基础概念
  关键词:   测试工程师   呼叫中心   测试        章/节:   测试技术的分类       

 
为验证某呼叫中心是否能够承受大量呼叫信息同时呼入并得到正确处理,测试工程师一般采用(64)测试工具
 
 
  A.  负载压力
 
  B.  代码
 
  C.  网络仿真
 
  D.  故障诊断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51题    2024年上半年  
   0%
为检测系统所能承受的数据容量,应进行 (61) 。
  第63题    2021年下半年  
   31%
以下关于性能效率测试目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60题    2015年下半年  
   36%
为了解系统在何种服务级别下会崩溃,应进行(60)。
   知识点讲解    
   · 测试工具    · 负载压力测试基础概念
 
       测试工具
               物理线缆测试仪
               常见的测试项目主要有线缆长度、衰减、阻抗、串扰、反射和噪声等。某些线缆测试仪还可以定位线缆路由,即由线缆测试仪将一系列音频信号输入到线缆中,并用一个小的附属设备(充当音频放大器)在30~40cm处监听信号,这样即可探测到地板下或隔板下的线缆路由情况。此外,还可以使用附属信号发生器测试引起的分配情况并检测布线故障(如线缆折断、短路或线对反转等)。在使用线缆测试仪时,必须让其工作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因为像串扰、衰减等参数都直接与信号频率有关。例如,对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如快速以太网或ATM)来说,线缆测试的频率范围是1~100MHz,在TSB67(电信系统公告牌67,1995年9月)规范中详细描述了线缆测试方法及相应的精度需求,还定义了两个频率精度等级(I级和II级),其中Ⅱ级测试仪的精度比I级测试仪高。任何价格昂贵的线缆测试仪都必须遵照《TSB67 Ⅱ级规范》,当然,在某些特殊场合下进行网络故障检测和修复,有TSB67 I级线缆测试仪就足够了。有很多优秀的物理线路测试工具,如美国Agilent公司的线缆认证测试工具WireScope 155和FLUKE公司的DSP-4100等。
               网络运行模拟工具
               模拟工具是指按照指定网络基准或网络负载模式,以指定速率向所连网络发送指定大小的数据包,从而模拟出所需的网络流量状况,进而再现运行网络真实的环境。
               协议分析仪
               协议分析仪是定位和排除故障的关键工具,可以捕获网络上的数据报或数据帧。一个数据包或数据帧主要包含三方面信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控制位。捕获的数据包存放在磁盘缓冲区中,可以对各种协议进行进一步的解析。解析的程度可以不一样,可以进行简单的报文类型或报文地址解析,也可以进行复杂的解析,对数据部分进行分析,还原为指令代码,如文件打开、关闭等操作。协议分析仪可以监控网络的数据流量、连接数、处在网络连接中的目的端和源客户端的地址(MAC、IP、SPX)、数据包的大小分布、协议分布等,可以通过历史采样功能对网络参数进行采样,并通过直方图或饼图显示。网络维护人员用分析仪捕获数据包,查看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由此获取信息,再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问题。网络协议分析仪还可以主动地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施加到网络上,分析网络的响应或对网络系统进行负载测试。协议分析仪有许多不同的测试模块,最简单的测试系统就是安装在PC机(要配置相应的LAN和WAN接口)上的软件系统,而高性能的协议分析仪,一般都采用专用的硬件设备和基于专家系统的高性能分析软件。究竟选用何种协议分析仪,应取决于待测网络的规模、复杂性和拓扑结构等因素。使用得较多协议分析仪有NAI公司的Sniffer、FLUKE公司的OptiView、HP公司的Internet Advisor(网络专家系统)、WG公司的Domino系列、免费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等。
               专用网络测试设备
               专用的软硬件结合的测试设备,能够对网络设备、网络子网以及整个网络系统提供综合测试,具有典型的三大功能:数据捕获、负载产生和智能分析。常见的有Spirent公司的SmartBits 6000、IXIA公司的IXIA 1600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SmartBits,该产品是数据通信领域广泛认同的,能够对网络及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分析的标准测量仪表,为进行10/100/1000M以太网、ATM、POS、光纤通道、帧中继网络和网络设备的高端口密度测试提供了行业标准。SmartBits提供了测试xDSL、电缆调制解调器、IPQoS、VoIP、MPLS、IP多播、TCP/IP、IPv6、路由、SAN和VPN的测试应用,可以测试、仿真、分析、开发和验证网络基础设施并查找故障,从网络最初的设计到对最终网络的测试,SmartBits提供了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分析解决方案。SmartBits 6000在一个机架中最多可支持96个10/100 Mbps以太网端口、24个千兆以太网端口、6个万兆以太网端口、24个光纤通道端口、24个POS端口或上述端口的任意组合,并可通过使用SmartBits多机扩展功能,将多达512台设备同步连接起来。
               网络协议的一致性测试工具
               对于网络协议的一致性测试,一般有专门的测试工具来支持,比如说对ISDN、ATM、ADSL、帧中继等的测试都有专门的测试仪。
               网络应用分析测试工具
               以应用性能分析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性能测试软件,如Compuware公司的Application Vantage应用产品包,从服务器、网络到客户端。提供强大的故障定位和解决方案,以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负载压力测试基础概念
        负载压力测试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测试系统所能承受的并发用户量、运行时间、数据量,以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压力。
        负载压力测试有助于确认被测系统是否能够支持性能需求,以及预期的负载增长等。负载压力测试不只是关注不同负载场景下的响应时间等指标,它也要通过测试来发现在不同负载场景下会出现的,例如速度变慢、内存泄漏等问题的原因。因此,应该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早地进行负载压力测试。
        负载压力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压力测试包括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等内容。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概念。
               性能测试
               系统的性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覆盖面非常广泛,对一个软件系统而言,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负载压力是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性能测试用来保证产品发布后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性能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中起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存在性能调优与性能评测两种性能测试策略。
               性能评测
               性能评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 在真实环境下,检查系统服务等级的满足情况,评估并报告整个系统的性能。
               . 对系统的未来容量作出预测和规划。
               性能评测是性能调优的基础。
               性能调优
               性能调优的步骤如下。
               . 查找形成系统瓶颈或者故障的根本原因。
               . 进行性能调整和优化。
               . 评估性能调整的效果。
               在通常情况下,性能调优的过程是上述步骤循环执行的过程,以实现目标。
               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测试系统性能的变化,并最终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的测试。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测试系统性能的变化,并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处于失效状态,并以此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通俗地讲,压力测试是为了发现在什么条件下系统的性能会变得不可接受。
               可见,压力测试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负载测试。例如,访问一个页面的响应时间规定为不超过1秒,负载测试就是测试在响应时间为1秒时,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用户的数量,而压力测试就是测试系统在多大的并发访问用户数量下,响应时间不可接受,例如超过1分钟(定义为失效状态)。
               并发性能测试
               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并发用户数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资源监控指标等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并发性能测试是负载压力测试中的重要内容。
               从一个完整解决方案的角度考虑,并发性能测试概括为以下3类。
               . 应用在客户端性能的测试;
               . 应用在网络上性能的测试;
               . 应用在服务器上性能的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
               通常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或者日常运行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保证达到系统疲劳强度需求的业务量,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利用疲劳强度测试来模拟系统日常业务操作。
               在后面章节的实例部分有相关举例。
               大数据量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包括独立的数据量测试和综合数据量测试两类。
               独立的数据量测试指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的大数据量测试。
               综合数据量测试指和压力性能测试、负载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
   题号导航      2010年下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4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1432人 在线 
    605061364@..     a1014115@1..     jlq425@163..     zxy7909@12..     sys7618@16..     404702028@..
    h_wenjie@1..     wisoon@yah..     hydrogen24..     ygzgz74309..     lixiaoxiah..     zyqc1000@y..
    yaofan7097..     270718988@..     whyxueg@16..     412544204@..     liqi861111..     tctmikeche..
    coolcoolch..     jianshanfa..     jitao1983@..     waiting_ou..     wangxingju..     523179420@..
    gaowenyi00..     zsy851@soh..     daiweide51..     slliu@mole..     c.xue@biol..     hxmtrymybe..
    haier19850..     wjzhg1971@..     matadorzp@..     635097875@..     jinlei1986..     fanhaitao0..
    511710065@..     erinlcy@ya..     zqc2008.go..     yqj0502021..     xuexiuli12..     zxd123008@..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