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软件评测师 > 2010年下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9题      
  知识点:   服务器操作系统资源监控   性能测试   测试过程   监控   数据库
  关键词:   测试过程   数据库服务器   性能测试   测试   服务器   数据   数据库        章/节:   测试技术的分类       

 
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使用进行监控,(69)不属于应该监控的指标。
 
 
  A.  CPU占用率
 
  B.  可用内存数
 
  C.  点击率
 
  D.  缓存命中率
 
 
 

 
  第64题    2018年下半年  
   31%
( )不属于数据库性能测试的测试指标。
  第65题    2017年下半年  
   26%
以下不属于负载压力测试的测试指标是( )。
  第67题    2011年下半年  
   49%
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是一类重要的负载压力测试指标,以下不属于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的是(67)。
   知识点讲解    
   · 服务器操作系统资源监控    · 性能测试    · 测试过程    · 监控    · 数据库
 
       服务器操作系统资源监控
               UNIX操作系统
               如下表所示为UNIX操作系统资源监控指标。
               
               UNIX操作系统资源监控指标
               Linux操作系统与UNIX操作系统类似。
               Windows操作系统
               如下表所示为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监控指标。
               
               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监控指标
               
               
               针对操作系统的监控,如果我们需要监控磁盘管理、文件系统、内存、CPU等方面的内容,下面给出相关的一些监控建议。
               . 磁盘管理。
               ①采集物理读/写和逻辑读/写的信息。
               ②收集操作系统和其他平台上的磁盘忙信息。
               ③监控I/O。
               . 文件系统。
               ①显示每个文件系统的使用率,检测文件系统空闲空间的大小。
               ②剪裁文件系统——删除指定的CORE文件和其他文件。
               ③显示文件系统的mount on device、type、size等内容。
               ④可以监控特殊的文件系统,如NFS, CD-ROM。
               ⑤检测特定文件的存在及超出特定期限的文件存在。
               . 内存。
               ①显示可用的内存数量。
               ②决定当前的内存短缺量。
               ③帮助分析内存问题。
               ④显示内存的实存、所有虚存和kernel的状态等信息。
               . CPU。
               ①记录CPU的使用率。
               ②监测CPU参数,包括CPU idle, CPU waits, CPU system usage, CPU user usage, run queue length。
               ③显示CPU context switches的总数。
               ④显示CPU处理系统任务和完成用户任务的时间比例。
 
       性能测试
        系统的性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覆盖面非常广泛,对一个软件系统而言,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负载压力是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性能测试用来保证产品发布后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性能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中起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存在性能调优与性能评测两种性能测试策略。
 
       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包括: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策划、测试设计和实现、测试执行、测试总结(包括评价过程和总结),如下图所示。
        
        软件测试过程
               测试需求分析
               根据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包括:
               (1)确定需要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并进行标识(编号),标识应清晰、便于识别。测试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类型;测试要求包括状态、接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要求。确定的测试类型和测试要求均应与要求的测试级别(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测试类型相匹配。
               (2)确定每个测试项的优先级。
               (3)确定每个测试项的测试充分性要求。
               (4)根据被测软件的重要性、测试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每个测试项应覆盖的范围及范围所要求的覆盖程度。
               (5)确定每个测试项测试终止的要求,包括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测试充分性是否达到要求)和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
               (6)确定测试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的追踪关系。
               将测试需求分析结果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形成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或写入测试计划。
               应对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或测试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如下:
               (1)测试级别和测试对象所确定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是否恰当。
               (2)每个测试项是否进行了标识,并逐条覆盖了测试需求和潜在需求。
               (3)测试类型和测试项是否充分。
               (4)测试项是否包括了终止要求。
               (5)文档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测试策划
               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等进行测试策划,策划一般包括:
               (1)确定测试策略,如部件或配置项测试策略。
               (2)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或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与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入技术、测试结果获取技术。
               (3)确定要受控制的测试工作产品,列出清单。
               (4)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硬件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数量和技能等要求。
               (5)进行测试风险分析,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等。
               (6)确定测试任务的结束条件。
               (7)确定被测软件的评价准则和方法。
               (8)确定测试活动的进度。应根据测试资源和测试项,确定进度。
               应将测试策划结果,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形成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和实现
               应根据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和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应完成如下工作:
               (1)按需要分解测试项。将需要测试的测试项进行层次化的分解并进行标识,若有接口测试,还应有高层次的接口图说明所有接口和要测试的接口。
               (2)说明最终分解后的测试项。说明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测试数据的选择依据等。
               (3)设计测试用例。
               (4)确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5)准备和验证所有的测试用数据。针对测试输入要求,设计测试用的数据,如数据类型、输入方法等。
               (6)准备并获取测试资源,如测试环境所必须的软、硬件资源等。
               (7)必要时,编写测试执行需要的程序,如开发部件测试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以及测试支持软件等。
               (8)建立和校核测试环境,记录校核结果,说明测试环境的偏差。
               应将测试设计与实现的工作结果,按照所确定的文档要求编写测试说明,测试说明一般应包括:
               (1)测试名称和项目标识。
               (2)测试用例的追踪。说明测试所依据的内容来源,并跟踪到相应的测试项的标识(编号)。
               (3)测试用例说明。简要描述测试的对象、目的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
               (4)测试用例的初始化要求,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包括测试的初始条件)、测试配置(如用于测试的模拟系统和测试工具)、参数设置(如测试开始前对断点、指针、控制参数和初始化数据的设置)等的初始化要求。
               (5)测试用例的输入。每个测试用例输入的描述中应包括的内容:
               ①每个测试输入的名称、用途和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及其性质(如有效值、无效值、边界值等)。
               ②测试输入的来源(如测试程序产生、磁盘文件、通过网络接收、人工键盘输入等),以及选择输入所使用的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猜错法、因果图以及功能图等)。
               ③测试输入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
               ④测试输入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
               (6)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期望测试结果应有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不应是不确切的概念或笼统的描述。必要时,应提供中间的期望结果。
               (7)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评估准则。评估准则用以判断测试用例执行中产生的中间或最后结果是否正确。评估准则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如:
               ①实际测试结果所需的精确度。
               ②允许的实际测试结果与期望结果之间差异的上、下限。
               ③时间的最大或最小间隔。
               ④事件数目的最大或最小值。
               ⑤实际测试结果不确定时,重新测试的条件。
               ⑥与产生测试结果有关的出错处理。
               ⑦其他有关准则。
               (8)实施测试用例的执行步骤。编写按照执行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步骤,执行步骤应包括:
               ①每一步所需的测试操作动作、测试程序输入或设备操作等。
               ②每一步期望的测试结果。
               ③每一步的评估准则。
               ④导致被测程序执行终止伴随的动作或指示信息。
               ⑤需要时,获取和分析中间结果的方法。
               (9)测试用例的前提和约束。在测试用例中还应说明实施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如特别限制、参数偏差或异常处理等,并要说明它们对测试用例的影响。
               (10)测试终止条件。说明测试用例的测试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条件。
               (11)确定测试说明与测试计划或测试需求规格说明的追踪关系,给出清晰、明确的追踪表。
               (12)测试说明应经过评审,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同,测试说明评审内容如下:
               ①测试说明是否完整、正确和规范。
               ②测试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
               ③测试用例是否可行和充分。
               测试执行
               应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测试,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如实填写测试记录,当结果有量值要求时,应准确记录实际的量值。
               (1)测试记录应受到严格管理,并规范格式,至少包括测试用例标识、测试结果和发现的缺陷。
               (2)应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估准则,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
               (3)当测试用例不通过时,应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对测试工作中的缺陷,如测试说明的缺陷、测试数据的缺陷、执行测试步骤时的缺陷、测试环境中的缺陷等,记录到相应的表格中,并实施相应的变更。
               ②对被测软件的缺陷应记录到软件问题报告中。
               ③软件问题报告的格式应规范。
               (4)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后,实验室应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有关记录,分析测试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测试:
               ①当测试过程正常终止时,如果发现测试工作不足,或测试未达到预期要求时,应进行补充测试。
               ②当测试过程异常终止时,应记录导致终止的条件、未完成的测试或未被修正的错误。
               测试总结
               应根据被测软件文档、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记录、测试问题及变更报告和软件问题报告等,对测试工作和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内容应包括:
               ①总结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②在测试异常终止时,说明未能被测试活动充分覆盖的范围及其理由。
               ③确定无法解决的软件测试事件并说明不能解决的理由。
               (2)对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内容应包括:
               ①总结测试中所反映的被测软件与软件需求(或软件设计)之间的差异。
               ②可能时,根据差异评价被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③当进行配置项测试或系统测试时,当需要时,测试总结中应对配置项或系统的性能做出评估,指明偏差、缺陷和约束条件等对于配置项或系统运行的影响。
               (3)分析测评项目中的数据和文档,以供以后的测试使用。数据如:缺陷数据(包括缺陷描述、类型、严重性等)、用例数据、管理数据(如生产率、工作量、进度等);文档如:好的用例设计、好的需求规格说明等。
               (4)应根据被测软件文档、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记录和软件问题报告等有关文档,对测试结果和问题进行分类和总结,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编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除了应包括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还应包括对被测软件的评价和建议。
               测试总结评审应在测试报告编制工作完成后进行,以确定是否达到测试目的,给出评审结论。评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
               (1)审查测试文档与记录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2)审查测试活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3)审查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测试要求。
               (4)审查软件测试报告与软件测试原始记录和问题报告的一致性。
               (5)审查实际测试过程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一致性。
               (6)审查测试说明评审的有效性,如是否评审了测试项选择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测试用例的可行性和充分性。
               (7)审查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监控
        主要包括故障监控和性能、流量、负载等状态监控,这些监控关系到集群的健康运行及潜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干预。
        (1)服务故障、状态监控:主要是对服务器自身、上层应用、关联服务数据交互监控;例如针对前端Web Server,就可以有很多种类型的监控,包括应用端口状态监控,便于及时发现服务器或应用本身是否崩溃、通过ICMP包探测服务器健康状态,更上层可能还包括应用各频道业务的监控,这些只是一部分,还有多种监控方式,依应用特点而定。还有一些问题需解决,如集群过大,如何高性能地进行监控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2)集群状态类的监控或统计,为合理管理调优集群提供数据参考,包括服务瓶颈、性能问题、异常流量、攻击等问题。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系统使用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几个数据库中。
   题号导航      2010年下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9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