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电子商务设计师 > 2013年下半年 电子商务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7题      
  知识点: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对象的定义   面向对象方法   信息隐蔽
  关键词:   面向对象方法   信息隐蔽   对象   面向对象        章/节:   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基础       

 
面向对象方法中,(17)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其目的是使对象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A.  对象
 
  B.  属性
 
  C.  封装
 
  D.  行为
 
 
 

 
  第17题    2015年下半年  
   43%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继承用于(17)。
  第56题    2013年下半年  
   41%
不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特征的是(56)。
  第16题    2018年下半年  
   26%
在某销售系统中,客户采用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若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该销售系统,则客户类属于(15)类,二维码类属于(16)类..
   知识点讲解    
   ·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 对象的定义    · 面向对象方法    · 信息隐蔽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1)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特征之一,也是类和对象的主要特征。封装将数据以及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组织在一起,成为有独立意义的构件—类。外部无法直接访问这些封装了的数据,从而保证了这些数据的正确性。
        (2)继承。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继承”。从编程角度来说,如果类A继承类B,类A称为子类,类B称为父类,子类继承父类成为一个新类,直接获得父类的方法和属性,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是软件重用的重要方式。因此,一个子类完整的内容往往包括:从父类继承而来的成员;自身添加的成员;父类成员不符合要求而重写的成员。
        (3)多态。多态是指面向对象程序运行时,相同的信息可能会送给多个不同的类型的对象,而系统可依据对象所属类型,引发对应类型的方法,而有不同的行为。简单来说,所谓多态意指相同的信息给予不同的对象会引发不同的行为。
 
       对象的定义
        对象的定义是使用对象语法来描述的。在每一个MIB内部的对象都有一个正式的定义,它规定了对象的数据类型、允许的形式、取值范围以及与其他MIB内部对象之间的关系。使用ASN.1符号定义了每一个对象,而且也定义了整个MIB的结构。为了保持对象的简单性,只是使用了ASN.1元素和特性的一个有限子集。其中对象的数据类型通常是UNIVERSAL,但是在MIB-Ⅱ中只有下列数据类型可用于MIB对象的定义。
        .integer(UNIVERSAL 2)。
        .octetstring(UNIVERSAL 4)。
        .null(UNIVERSAL 5)。
        .object identifier(UNIVERSAL 6)。
        .sequence、sequence-of(UNIVERSAL 16)。
        其中,前面4种是基本类型,是组成其他对象类型的基本块。sequence和sequence-of用来构建表。
        在MIB-2中,每个应用程序都定义了自己的APPLICATION数据类型。这里APPLICATION类型是ASN.1的APPLICATION类,它由与特定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类型组成。RFC1155中定义的一些应用程序范围类型如下。
        .networkaddress:使用CHOICE结构来定义,允许从许多协议组中选择一种地址格式。
        .ipaddress:由IP定义的32位地址。
        .counter: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非负整数。
        .gauge:可增可减的非负整数。
        .timeticks:计算从某一个时刻开始时间的非负整数,以0.01s为单位进行计算。
        .opaque:该类型能够产生任意类型数据。
        与SNMPv1一样,SNMPv2也是用ASN.1宏定义OBJECT-TYPE表示管理对象的语法和语义,但是SNMPv2的OBJECT-TYPE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SNMPv2新添内容
        对象宏定义说明如下。
        .UnitsPart:在SNMPv2的OBJECT-TYPE宏定义中增加了UNITS子句。这个子句用文字说明与对象有关的度量单位。当管理对象表示一种度量手段(如时间)时,这个子句是有用的。
        .MAX-ACCESS子句:类似于SNMPv1的ACCESS子句,说明最大的访问级别,与授权策略无关。SNMPv2定义的访问类型中去掉了write-only类,增加了一个与概念行有关的访问类型read-create,表示可读、可写、可生成。还增加了accessible-for-notify访问类,这种访问方式与陷入有关。
        .STATUS子句:这个子句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必须指明对象的状态。新标准去掉了SNMPv1中的optional和mandatory,只有3个可选的状态。如果说明管理对象的状态是current,则表示在当前的标准中是有效的。如果管理对象的状态是obsolete,表示不必实现这种对象。状态deprecated表示对象已经过时了,但是为了与旧的实现互操作,实现时还要支持这种对象。
        其他子句的意义和SNMPv1相同。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当前的主流开发方法,拥有大量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OMT(Object Model Technology,对象建模技术)方法、Coad/Yourdon方法、OOSE(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及Booch方法等,而OMT、OOSE及Booch最后统一成为UML(United Model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Coad/Yourdon方法
               Coad/Yourdon方法主要由面向对象的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 OOA)和面向对象的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 OOD)构成,特别强调OOA和OOD采用完全一致的概念和表示法,使分析和设计之间不需要表示法的转换。该方法的特点是表示简炼、易学,对于对象、结构、服务的认定较系统和完整,可操作性强。
               在Coda/Yourdon方法中,OOA的任务主要是建立问题域的分析模型。分析过程和构造OOA概念模型的顺序由5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类与对象层、属性层、服务层、结构层和主题层,它们表示分析的不同侧面。OOA需要经过5个步骤来完成整个分析工作,即标识对象类、标识结构与关联(包括继承、聚合、组合及实例化等)、划分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
               OOD中将继续贯穿OOA中的5个层次和5个活动,它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人机交互部件、问题域部件、任务管理部件和数据管理部件,其主要的活动就是这4个部件的设计工作。
               Booch方法
               Booch认为软件开发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周期包括4个步骤,分别是标识类和对象、确定类和对象的含义、标识关系、说明每个类的接口和实现。Booch方法的开发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分为逻辑模型(类图、对象图)和物理模型(模块图、进程图),描述了系统的构成和结构。动态模型包括状态图和顺序图。该方法对每一步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描述手段丰富而灵活。
               Booch不仅建立了开发方法,还提出了设计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不同开发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Booch方法的基本模型包括类图与对象图,主张在分析和设计中既使用类图,也使用对象图。
               OMT方法
               OMT作为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支持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覆盖了问题构成分析、设计和实现等阶段。OMT方法使用了建模的思想,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实际的应用模型。从3个不同而又相关的角度建立了3类模型,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函数模型,OMT为每一个模型提供了图形表示。
               (1)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对象之间的关系、属性和操作。它表示静态的、结构上的、系统的“数据”特征。主要用对象图来实现对象模型。
               (2)动态模型。描述与时间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特征,如激发事件、事件序列、确定事件先后关系的状态。它表示瞬时、行为上的和系统的“控制”特征。主要用状态图来实现动态模型。
               (3)函数模型。描述与值的变换有关的系统特征,包括功能、映射、约束和函数依赖。主要用数据流图来实现功能模型。
               在进行OMT建模时,通常包括4个活动,分别是分析、系统设计、对象设计和实现。
               (1)分析:建立可理解的现实世界模型。通常从问题陈述入手,通过与客户的不断交互及对现实世界背景知识的了解,对能够反映系统的3个本质特征(对象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动态的控制流,受约束的数据的函数变换)进行分析,构造出现实世界的模型。
               (2)系统设计:确定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形成求解问题和建立解答的高层策略。
               (3)对象设计: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分析模型的设计模型,并考虑实现细节。其焦点是实现每个类的数据结构及所需的算法。
               (4)实现:将对象设计阶段开发的对象类及其关系转换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或硬件的实现。
               OOSE
               OOSE在OMT的基础上,对功能模型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用例(use case)的概念,最终取代了数据流图来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模型。
               OOSE方法采用5类模型来建立目标系统。
               (1)需求模型:获取用户的需求,识别对象,主要的描述手段有用例图、问题域对象模型及用户界面。
               (2)分析模型:定义系统的基本结构。将分析模型中的对象分别识别到分析模型中的实体对象、界面对象和控制对象三类对象中。每类对象都有自己的任务、目标并模拟系统的某个方面。实体对象模拟那些在系统中需要长期保存并加以处理的信息。实体对象由使用事件确定,通常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概念相符合。界面对象的任务是提供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双向通信,在使用事件中所指定的所有功能都直接依赖于系统环境,它们都放在界面对象中。控制对象的典型作用是将另外一些对象组合形成一个事件。
               (3)设计模型:分析模型只注重系统的逻辑构造,而设计模型需要考虑具体的运行环境,即将分析模型中的对象定义为模块。
               (4)实现模型: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来实现。
               (5)测试模型:测试的重要依据是需求模型和分析模型,测试的方法与9.8节所介绍的方法类似,而底层是对类(对象)的测试。测试模型实际上是一个测试报告。
               OOSE的开发活动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分析、构造和测试。其中分析过程分为需求分析和健壮性分析两个子过程,分析活动分别产生需求模型和分析模型。构造活动包括设计和实现两个子过程,分别产生设计模型和实现模型。测试过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过程,共同产生测试模型。
               用例是OOSE中的重要概念,在开发各种模型时,它是贯穿OOSE活动的核心,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及功能。用例实际上是描述系统用户(使用者、执行者)对于系统的使用情况,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确定系统的功能。因此,首先必须分析确定系统的使用者,然后进一步考虑使用者的主要任务、使用的方式、识别所使用的事件,即用例。
 
       信息隐蔽
        信息隐蔽是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通过抽象,可以确定组成软件的过程实体;通过信息隐蔽,可以定义和实施对模块的过程细节和局部数据结构的存取限制。
        由于一个系统在整个生存期内要经过多次修改,所以在划分模块时要采取措施,使得大多数过程和数据对软件的其他部分是隐蔽的。这样,在将来修改软件时偶然引入错误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局限在一个或几个模块内部,避免影响到软件的其他部分。
   题号导航      2013年下半年 电子商务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7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