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0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网络管理员 > 2010年下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40题      
  知识点:   100Mb/s以太网   传输介质
  关键词:   传输介质   传输        章/节:   局域网技术基础       

 
100Base-T的传输介质是(40)。
 
 
  A.  3类双绞线
 
  B.  5类双绞线
 
  C.  光纤
 
  D.  同轴电缆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22题    2018年上半年  
   45%
100Base-TX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
  第37题    2016年下半年  
   59%
IEEE 802.3z中的1000BASE-SX标准规定的传输介质是(37)。
  第35题    2019年下半年  
   60%
以太网物理层规范100BASE-FX采用(35)传输介质。
   知识点讲解    
   · 100Mb/s以太网    · 传输介质
 
       100Mb/s以太网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b/s光缆的LAN。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 8023工作组也对100Mb/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 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标准,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1997年,IEEE通过了IEEE 802.3x,支持在现有通道上进行全双工通信。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三、四、五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施。
        快速以太网的不足其实也是以太网技术的不足,那就是快速以太网仍是基于CSMA/CD技术,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当然这可以使用交换技术来弥补。
        100Mb/s快速以太网标准又分为100Base-T4、100Base-TX和10Base-FX等3个子类。
        1)100Base-T4
        100Base-T4是一种传输媒体可使用三、四、五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了4对双绞线,其中3对用于传送数据,1对用于检测冲突信号。在传输中使用8B/6T(8比特映射为6个三进制位)编码方式,它使用三元信号,每个周期发送4b,这样就获得了100Mb/s传输速率,还有一个33.3Mb/s的保留信道。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 586结构化布线标准。它使用与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2)100Base-TX
        100Base-TX是一种使用五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了两对双绞线,其中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该编码方案将每4b的数据编成5b的数据,挑选时每组数据中不允许出现多于3个0,然后再将4B/5B进一步编成NRZI码进行传输,传输速率达到100Mb/s。100Base-TX符合EIA 568的五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一类布线标准,使用与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其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3)100Base-FX
        100Base-FX是一种使用光缆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使用单模和多模光纤(62.5μm和125μm)。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m,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m。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它使用MIC/FDDI连接器、ST连接器或SC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50m、412m、2000m或更长至10km,这与所使用的光纤类型和工作模式有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100Base-FX特别适合于有电气干扰的环境、较大距离连接或高保密环境等情况下的使用。
 
       传输介质
        1)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抗干扰性好、频带较宽、数据传输稳定、价格适中、性价比高。同轴电缆中央是一根内导体铜质芯线,外面依次包有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和塑料保护层。
        通常按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可将同轴电缆分为50Ω基带同轴电缆和75Ω宽带同轴电缆。前者用于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是早期局域网的主要传输媒体;后者是有线电视系统(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在这种电缆上传输的信号采用了频分复用的宽带模拟信号。
        50Ω基带同轴电缆可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类。粗缆用于10Base-5以太网,最大干线线段长度为500m,最大网络干线电缆长度为2.5km,每条干线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为100个,收发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收发器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m;细缆用于10Base-2以太网,最大干线线段长度为185m,最大网络干线电缆长度为925m,每条干线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为30个,BNC-T型连接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m。使用基带同轴电缆组网,需要在两端连接50Ω的反射电阻,又称为终端匹配器。
        2)双绞线
        双绞线是由两条导线按一定扭矩相互绞合在一起的类似于电话线的传输媒体,每根线加绝缘层并用颜色来标记。成对线的扭绞旨在使电磁辐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使用双绞线组网时,双绞线与网卡、集线器的接口称RJ-45,俗称水晶头。
        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STP双绞线内部包了一层皱纹状的屏蔽金属物质,并且多了一条接地用的金属铜丝线,因此它的抗干扰性比UTP双绞线强,阻抗值通常为150Ω。对于UTP双绞线,其阻抗值通常为100Ω,每条双绞线最大传输距离为100m。
        双绞线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通线,即双绞线的两个接头都按568B线序标准连接;另一种是交叉线,即双绞线的一个接头按EIA/TIA 568A线序连接,另一个接头按EIA/TIA 568B线序连接。
        3)光纤
        光纤是新一代的传输介质,与铜介质相比,它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因为光纤不会向外界辐射电子信号,所以使用光纤介质的网络无论是在安全性、可靠性还是在传输速率等网络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根据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方式,可将光纤分为两种类型,即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4)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主要分为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及可见光几个波段。
        无线电微波通信在数据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但主要使用2~40GHz的频率范围。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题号导航      2010年下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4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2329人 在线 
    yxq2007417..     liyuebing3..     martinren3..     kkwang110@..     mayantang2..     ashun033@y..
    zxy7909@12..     cfg781125@..     liangyun@g..     wangweinan..     css8000@16..     373006773@..
    zywang998@..     linboylp@1..     562550455@..     zzd-411@so..     qinchao205..     wangwei409..
    136775849@..     wucq74@163..     ycliusu@16..     f2392694@s..     daiqimao@1..     derekfcs88..
    lihairen.2..     qixingliu@..     zzd-411@so..     hqyzhaopin..     camphj@126..     38200328@q..
    924662957@..     mumiar1017..     woaichidam..     yk94609@12..     qhfzwjl@16..     qunlan163@..
    476756927@..     zibowp@163..     chem3333@t..     learningto..     zhoulingsu..     wisdom.y@1..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