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网络管理员 > 2012年上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38题      
  知识点: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差错控制
  关键词:   OSI   差错控制   路由选择   数据   协议   语义   OS   路由        章/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在OSI/RM中,主要提供差错控制的协议层是(38),负责路由选择的协议层是(39),解释应用数据语义的协议层是(40)。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表示层
 
  D.  应用层
 
 
 

 
  第19题    2016年下半年  
   54%
下面的选项中,属于OSI传输层功能的是(19)。
  第39题    2012年上半年  
   33%
在OSI/RM中,主要提供差错控制的协议层是(38),负责路由选择的协议层是(39),解释应用数据语义的协议层是(40)。

..
  第26题    2009年下半年  
   30%
在ISO OSI/RM中,实现端系统之间通信的是(25),进行路由选择的是(26)。
   知识点讲解    
   ·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 差错控制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是保证点到点链路在光、电和机械上可以传送数据流。它定义了物理链路的电气和机械特性,以及激活、维护和关闭这条链路的各项操作。处理的信息单位是比特(bit)。特征参数包括电压、数据传输率、最大传输距离、物理连接媒体等。
        2)数据链路层
        为区分和标识不同的网络设备,引入了物理地址的概念;物理链路有时会出现错误,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就是在物理层的基础上,将数据流进行包装组织,使有差错的物理链路转化成为没有错误的数据链路。它将比特流收集起来,按包处理数据。特征参数包括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警告机制、所传数据帧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
        3)网络层
        网络层也叫网间层,对于各种不同底层技术的网络,为了隐藏物理网络细节,引入了逻辑地址(IP地址)这个概念,即对各网络中每个网络接口,无论基于何种底层技术,都可用逻辑地址来编号。类似地,也引入了包(Packet)这个概念,来隐藏不同物理网络数据链路层的不同数据传送模式。通过逻辑信道技术,网络层解决了链路复用的问题,路由和寻址概念的引入和实现,使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
        4)传输层
        网络层关心的是"点到点"的逐点传递,传输层关注的是"端到端"的最终效果。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的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以互联,但它们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各不相同。传输层要负责隐藏各通信子网的差异,通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最终为会话层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主要是与会话层之间的界面端口。
        5)会话层
        会话层用于建立、管理及终止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会话。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层连接到传输层的映射、会话连接的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会话连接与释放、会话连接管理和差错控制等。
        6)表示层
        不同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表示层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完成应用层数据所需的任何转换,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表示层定义一系列代码和代码转换功能,保证源端数据在目的端同样能被识别,如文本数据的ASCII码、表示图像的GIF或表示动画的MPEG等。
        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这些服务(称为服务元素)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可称为服务元素;有些服务元素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服务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
 
       差错控制
        在数据通信过程可能会因物理链路性能和网络通信环境等因素,难免会出现一些传送错误,但为了确保数据通信的准确,又必须使得这些错误发生的机率尽可能低。这一功能也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的,就是它的“差错控制”功能。
        在数字或数据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抗干扰编码进行差错控制。一般分为以下4类:
        (1)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FEC方式是在信息码序列中,以特定结构加入足够的冗余位——称为“监督元”(或“校验元”)。接收端解码器可以按照双方约定的这种特定的监督规则,自动识别出少量差错,并能予以纠正。FEC最适于高速数据、且需要实时传输的情况。
        (2)反馈检测(Auto Repeat reQuest,ARQ)。在非实时数据传输中,常用ARQ差错控制方式。解码器对接收码组逐一按编码规则检测其错误。如果无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ACK(ACKnowledge)信息;如果有错,则反馈回ANK(ANKnowledge)信息,以表示请求发送端重复发送刚刚发送过的这一信息。ARQ方式的优点在于编码冗余位较少,可以有较强的检错能力,同时编解码简单。由于检错与信道特征关系不大,在非实时通信中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3)混合纠错(Header Error Correction,HEC)。HEC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即在纠错能力内,实行自动纠错;而当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位数时,可以通过检测而发现错码,不论错码多少都可以利用ARQ方式进行纠错。
        (4)信息反馈(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IRQ)。IRQ方式是一种全回执式最简单差错控制方式。在该检错方式中,接收端将收到的信码原样转发回发送端,并与原发送信码相比较,若发现错误,则发送端再进行重发。只适于低速非实时数据通信,是一种较原始的做法。
   题号导航      2012年上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38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