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网络管理员 > 2015年上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0题      
  知识点:   频分多路复用   数字用户线   ADSL
  章/节: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ADSL的技术特点是()。
 
 
  A.  波分多路
 
  B.  空分多路
 
  C.  时分多路
 
  D.  频分多路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24题    2012年上半年  
   43%
ADSL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24)。
  第20题    2016年上半年  
   56%
应用于光纤的多路复用技术是(20)。
  第20题    2012年下半年  
   42%
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复用方式是(20)。T1载波采用的复用方式是(21)。
 
  第26题    2009年上半年  
   39%
关于接入网技术,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26)。
  第21题    2021年下半年  
   46%
ADSL是通过在电话网采用()技术实现宽带业务的一种接入技术。
  第48题    2011年上半年  
   34%
下列接入网技术中,通过电话线接入的是(48)。
   知识点讲解    
   · 频分多路复用    · 数字用户线    · ADSL
 
       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是将可用的传输频率范围分为多个较细的频带,每个细分的频带作为一个独立的信道分别分配给用户形成数据传输子通路,如下图所示。频分复用的特点是:每个用户终端的数据通过专门分配给它的子通路传输,在用户没有数据传输时,别的用户也不能使用,如下图所示。频分多路复用适用于模拟信号的频分传输,主要用于电话和有线电视(CATV)系统,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应和调制解调技术结合使用。为了防止干扰,各信道之间由保护频带隔离开,保护频带是频谱中不使用的部分。ADSL采用的就是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数字用户线
        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 xDSL)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字母x表示DSL的前缀可以是多种不同的字母。常见的用户线有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单对数字用户线(SDSL)和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xDSL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电信部门已经铺设好的双绞线作为传输线路,提供高带宽的传输速率(64kb/s~52Mb/s)。数字用户线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接入线路,把用户网络连接到公共交换网络。
        ADSL技术是一种不对称数字用户线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技术,ADSL作为一种传输层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s、下行8Mb/s的带宽,从而克服了传统用户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
 
       ADSL
        ADSL是一种非对称的宽带接入方式,即用户线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同。它采用FDM技术和DMT调制技术,在保证不影响正常电话使用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电话双绞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ADSL的优点是可在现有的任意双绞线上传输,误码率低,系投资少。缺点是有选线率问题,带宽速率低。
        ADSL不仅继承了HDSL技术成果,而且在信号调制与编码、相位均衡及回波抵消等方面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性能更佳。由于ADSL的特点,ADSL主要用于Internet接入、居家购物、远程医疗等。
        从实际的数据组网形式上看,ADSL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窄带的拨号Modem,担负着数据的传送功能。按照OSI/RM的划分标准,ADSL的功能从理论上应该属于物理层。它主要实现信号的调制及提供接口类型等一系列底层的电气特性。同样,ADSL的宽带接入仍然遵循数据通信的对等通信原则,在用户侧对上层数据进行封装后,在网络侧的同一层上进行开封。因此,要实现ADSL的各种宽带接入,在网络侧也必须有相应的网络设备相结合。
        ADSL的接入模型主要由中央交换局端模块(ATU-C)和远端用户模块(ATU-R)组成。中央交换局端模块包括中心ADSL Modem和接入多路复用系统DSLAM,远端模块由用户ADSL Modem和滤波器组成。
        ADSL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1~8Mb/s的下行传输速率和512kb/s~1Mb/s的上行速率,有效传输距离在3~5km左右。
        比较成熟的ADSL标准主要有两种,分别是G.DMT和G. Lite。G. DMT是全速率的ADSL标准,提供支持8Mb/s的下行速率,及1.5Mb/s的上行速率,但G.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普通老式电话服务)分离器,比较复杂且价格昂贵。GLite是一种速度较慢的ADSL,它不需要在用户端进行线路的分离,而是电话公司的远程用户分离线路。正式称呼为ITU-T标准G-992.2的G. Lite,提供了1.5 Mb/s的下行速率和512 kb/s的上行速率。
        目前,众多ADSL厂商在技术实现上,普遍将先进的ATM服务质量保证技术融入到ADSL设备中,DSLAM(ADSL的用户集中器)的ATM功能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整个ADSL接入的总体性能,为每一用户提供了可靠的接入带宽,为ADSL星形组网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完成了与ATM接口的无缝互联,实现了与ATM骨干网的完美结合。
   题号导航      2015年上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1174人 在线 
    BDinternsh..     yanweiwei1..     zeng585137..     liuguo1970..     xiaov4@163..     guanketao@..
    lxpxueping..     huakaixy@1..     yanxinwei@..     yanmin158@..     sayhito200..     wuzhonggxy..
    qixingliu@..     caomeidd39..     jenny.gdqa..     754291844@..     liangjunpe..     sxl5409@so..
    tzm10@126...     66lzm6@163..     changfengy..     haiqin28@h..     sw10020509..     cenyufeng@..
    hdflk@163...     f2392694@s..     3734404@qq..     zzd-411@so..     qibingshan..     zhaopeng_0..
    jinjie8825..     txdlcb@126..     bj@jitai.c..     caomeidd39..     xiaxia_025..     liuch_1126..
    lhc27@163...     sys7618@16..     du.xin@mw...     837850688@..     mould-mast..     huang.wen...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