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网络管理员 > 2022年下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40题      
  知识点:   配置和管理VLAN   OSI参考模型
  关键词:   OSI参考模型   VLAN   OS   OSI        章/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VLAN tag在OSI参考模型的(40)实现。
 
 
 
  A.  网络层
 
  B.  传输层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层
 
 
 

 
  第40题    2016年上半年  
   41%
关于虚拟局域网,下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40)。
  第37题    2019年上半年  
   37%
每个虚拟局域网就是一个( )。
  第39题    2012年下半年  
   44%
划分VLAN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中不包括(39)。在这些方法中属于静态划分的是(40)。
   知识点讲解    
   · 配置和管理VLAN    · OSI参考模型
 
       配置和管理VLAN
        VLAN技术上是交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换机配置的基础。它用于把物理上直接相连的网络从逻辑上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一个VLAN对应着一个广播域,处于不同VLAN上的主机不能进行通信,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要引入第三层交换技术才可以解决。对虚拟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主要涉及链路和接口类型、GARP协议和VLAN的配置。
        链路和接口类型,为了适应不同网络环境的组网需要,链路类型分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干道链路(Trunk Link)两种链路类型。接入链路只能承载1个VLAN的数据帧,用于连接交换机和用户终端;干道链路能承载多个不同VLAN的数据帧,用于交换机间互连或连接交换机与路由器。根据接口连接对象以及对收发数据帧处理的不同,以太网接口分为Access接口、Trunk接口、Hybrid接口和QinQ接口四种接口类型,分别用于连接终端用户、交换机与路由器以及公网与私网的互联等。
        GARP协议主要用于建立一种属性传递扩散机制,以保证协议实体能够注册和注销该属性。简单说就是为了简化网络中配置VLAN的操作,通过GARP的VLAN自动注册功能将设备上的VLAN信息快速复制到整个交换网,达到减少手工配置及保证VLAN配置正确的目的。
        交换机的初始状态是工作在透明模式,有一个默认的VLAN1,所有端口都属于VLAN1。
               划分VLAN的方法
               虚拟局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局域网的实现形式有多种,分别是基于接口、MAC地址、子网、网络层协议、匹配策略方式来划分VLAN。
               通过接口来划分VLAN。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配置不同的PVID,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时没有带VLAN标签,该数据帧就会被打上接口指定PVID的Tag并在指定PVID中传输。
               通过源MAC地址来划分VLAN。建立MAC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表,当交换机收到的是Untagged帧时,就依据该表给数据帧添加指定VLAN的Tag,并在指定VLAN中传输。
               通过子网划分VLAN。建立IP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表,当交换机收到的是Untagged帧,就依据该表给数据帧添加指定VLAN的Tag,并在指定VLAN中传输。
               通过网络层协议划分VLAN。建立以太网帧中的协议域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表,当收到的是Untagged帧,就依据该表给数据帧添加指定VLAN的Tag,并在指定VLAN中传输。
               通过策略匹配划分VLAN,实现多种组合的划分,包括接口、MAC地址、IP地址等。建立配置策略,当收到的是Untagged帧,且匹配配置的策略时,给数据帧添加指定VLAN的Tag,并在指定VLAN中传输。
               配置VLAN举例
               在网络中,用于终端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时VLAN的划分方式多种多样,需要灵活运用。这里就接入层交换机的VLAN划分举例说明。
               (1)以接入交换机ACC1为例,创建ACC1的业务VLAN10和20。相关命令及执行结果如下:
               
               (2)配置ACC1连接CORE1和CORE2的GE0/0/3和GE0/0/4,透传(即透明传送)部门A和部门B的VLAN。相关命令及执行结果如下:
               
               (3)配置ACC1连接用户的接口,使各部门加入VLAN。相关命令及执行结果如下:
               
               (4)配置BPDU保护功能,加强网络的稳定性。相关命令及执行结果如下:
               
               如果把ACC1下接入的用户都加入VLAN 10,为了配置简单,也可以在ACC1上不配置VLAN,而把CORE1、CORE2与ACC1直接相连的接口以Access(访问)方式加入VLAN10,这样通过ACC1接入的用户全部属于VLAN10。
 
       OSI参考模型
        OSI/RM最初用来作为开发网络通信协议族的一个工业参考标准,是各个层上使用的协议国际化标准。严格遵守OSI模型,不同的网络技术之间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互操作。整个OSI/RM模型共分7层,从下往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
               物理层的所有协议就是人为规定了不同种类的传输设备、传输媒介如何将数字信号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而不管传送的是什么数据。它是完全面向硬件的,通过一系列协议定义了通信设备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征。
               (1)机械特征:规定线缆与网络接口卡的连接头的形状、几何尺寸、引脚线数、引线排列方式和锁定装置等一系列外形特征。
               (2)电气特征:规定了在传输过程中多少伏特的电压代表1,多少伏特代表0。
               (3)功能特征:规定了连接双方每个连接线的作用,即哪些是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线,哪些是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线,哪些是用于协调通信的定时线,、哪些是用于接地的地线。
               (4)过程特征:具体规定了通信双方的通信步骤。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已能将信号发送到通信链路中的基础上,负责建立一条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完成相邻结点之间有效地传送数据的任务。正在通信的两个站点在某一特定时刻,一个发送数据,一个接收数据。数据链路层通过一系列协议实现以下功能。
               (1)封装成帧。把数据组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块(称之为帧),然后以帧为单位发送、接收和校验数据。
               (2)流量控制。根据接收站的接收情况,发送数据的一方实时地进行传输速率控制,以免出现发送数据过快,接收方来不及处理而丢失数据的情况。
               (3)差错控制。当接收到数据帧后,接收数据的一方对其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错误,则通知发送方重传。
               (4)传输管理。在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某种特定形式的对话来建立、维护和终止一批数据的传输过程,以此对数据链路进行管理。
               就发送端而言,数据链路层将来自上层的数据按一定规则转化为比特流送到物理层进行处理;就接收端而言,它通过数据链路层将来自物理层的比特流合并成完整的数据帧供上层使用。最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IEEE开发的802系列规范,在该系列规范中将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1)LLC:负责建立和维护两台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链路。
               (2)MAC:就像交通指挥中心控制汽车通行的车道一样,控制多个信息通道复用一个物理介质。MAC提供对网卡的共享访问与网卡的直接通信。网卡在出厂前会被分配给唯一的由12位十六进制数表示的MAC地址,MAC地址可提供给LLC来建立同一个局域网中两台设备之间的逻辑链路。
               网络层
               网络层用于从发送端向接收端传送分组,负责确保信息到达预定的目标。看到这里,也许读者会觉得不可思议:数据链路层不是已经保证了相邻结点之间无差错传送数据帧了吗?那么网络层到底有什么用呢?实际上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以下问题。
               (1)通信双方并不相邻。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可能是相互邻接的,但也可能并不是邻接的,这样当一个数据分组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时,就可能要经过多个其他网络结点,这些结点暂时存储“路过”的数据分组,再根据网络的“交通状况”选择下一个结点将数据分组发出去,直到发送到接收方为止。
               (2)正如前面所阐述的一样,由于OSI参考模型是出现在许多网络协议之后的,它就必须为使用这些已经存在的网络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做出贡献。事实上,网络层的一些协议解决了这样的异构网络的互联问题。
               工作在网络层上的协议主要有IP协议和IPX协议。
               传输层
               传输层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端到端的数据分组传送,负责保证实现数据包无差错、按顺序、无丢失和无冗余地传输。在传输层上所执行的任务包括检错和纠错。它的出现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将一个较长的数据分成几个小数据包发送。实际在网络中传递的每个数据帧都是有一定大小限制的。假设如果要传送一个字串“123456789”,它太长了,网络服务程序一次只能传送一个数字(当然在实际中不可能这么小,这里仅是为了方便讲解所做的假设),因此网络就需要将其分成9次来传递。就发送端而言,当然是从1传到9,但是由于每个数据分组传输的路径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是要根据当时的网络“交通状况”而选择路径的),先传送出去的包不一定会先被收到,因此接收端所收到的数据的排列顺序是与发送的顺序不同的。而传输层的协议就给每一个数据组加入排列组合的记号,以便接收端能根据这些记号将它们“重组”成原来的顺序。
               (2)解决通信双方不只有一个数据连接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字面上可能不容易理解,来看一个例子,比如用一台计算机与另一台计算机连接复制数据的同时,又通过一些交谈程序进行对话。这个时候,复制的数据与对话的内容是同时到达的,传输的协议负责将它们分开,分别传给相应的程序端口,这也就是端到端的通信。
               工作在传输层的协议有TCP协议、UDP协议和SPX协议。
               会话层
               会话层主要负责管理远程用户或进程间的通信。该层提供如名字查找和安全验证等服务,允许两个程序能够相互识别并建立和维护通信连接。会话层还提供数据同步和检查点功能,这样当网络失效时,会对失效后的数据进行重发。在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的规范具体包括通信控制、检查点设置、重建中断的传输链路、名字查找和安全验证服务。
               表示层
               表示层以下的各层只关心从源地到目的地可靠地传输数据,而表示层则关心的是所传送信息的语义与语法。它负责将收到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或特定程序的表示方法。也就是说,它负责通信协议的转换、数据的翻译、数据的加密和字符的转换等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表示层的规范具体包括数据编码方式的约定和本地句法的转换。各种表示数据的格式的协议也属于表示层,例如MPEG、JPEG等。
               应用层
               应用层就是直接提供服务给使用者的应用软件的层,比如电子邮件和在线交谈程序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应用层可实现网络中一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与另一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就像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操作一样。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的规范具体包括各类应用过程的接口和用户接口。
               模型的工作模式
               当接收数据时,数据是自下而上传输的;当发送数据时,数据是自上而下传输的。在网络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每一层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当传输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上一层格式化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然后把它传给下一层。当接收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下一层传过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包,然后把它传给上一层。这就实现了对等层之间的逻辑通信。OSI模型并未确切描述用于各层的协议和服务,它仅仅告诉我们每一层该做些什么。
               为了便于读者复习,本书对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进行总结和归纳,如下表所示。
               
               七层的主要功能
               
   题号导航      2022年下半年 网络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4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