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安全工程师 > 2020年下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6题      
  知识点:   密码管理政策   网络安全   认证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   网络        章/节:   密码管理与数字证书       

 
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社会公共利益的商用密码产品与使用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商用密码服务实行(56)检测认证制度。
 
 
  A.  备案式
 
  B.  自愿式
 
  C.  鼓励式
 
  D.  强制性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65题    2020年下半年  
   48%
一个密码系统至少山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箅法和密钥五个部分组成,而其安全性是由(65)决定的。
  第70题    2020年下半年  
   63%
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无线局域网产品须使用的系列密码算法》,其中规定密钥协商算法应使用的是(70)。
  第2题    2016年下半年  
   60%
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06年发布了“无线局域网产品须使用的系列密码算法”,其中规定密钥协商算法应使用的是(2)。
   知识点讲解    
   · 密码管理政策    · 网络安全    · 认证
 
       密码管理政策
        密码管理政策是指国家对密码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安全质量测评等。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内容主要有商用密码的科研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使用管理、安全保密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也已颁布实施,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明确规定,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实行分类管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属于国家秘密,由密码管理部门依法实行严格统一管理。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为规范商用密码产品的设计、实现和应用,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了一系列密码行业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规范》《密码模块安全检测要求》《安全数据库产品密码检测准则》《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密码检测指南》《安全操作系统产品密码检测准则》《防火墙产品密码检测准则》等。
 
       网络安全
        . DDoS防护(Anti-DDoS)。提供DDoS高防包、DDoS高防IP等多种DDoS解决方案,应对DDoS攻击问题。通过充足、优质的DDoS防护资源,结合持续进化的“自研+AI智能识别”清洗算法,保障用户业务的稳定、安全运行。
        . 云防火墙。基于公有云环境的SaaS化防火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边界、VPC边界的网络访问控制,同时基于流量嵌入多种安全能力,实现访问管控与安全防御的集成化与自动化。
        . 网络入侵防护系统。通过旁路部署方式,无变更无侵入地对网络4层会话进行实时阻断,并提供了阻断API,方便其他安全检测类产品调用;此外,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提供全量网络日志存储和检索、安全告警、可视化大屏等功能,解决等保合规、日志审计、行政监管以及云平台管控等问题。
        . 腾讯云样本智能分析平台。依靠深度沙箱中自研的动态分析模块、静态分析模块以及稳定高效的任务调度框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定制化的样本分析;通过建设大规模分析集群,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多个高覆盖率的恶意样本检测模型,可以得知样本的基本信息、触发的行为、安全等级等信息,从而精准高效地对现网中的恶意样本进行打击。
 
       认证
        认证又分为实体认证和消息认证两种。实体认证是识别通信对方的身份,防止假冒,可以使用数字签名的方法。消息认证是验证消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有没有被篡改,通常使用报文摘要的方法。
               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
               如果通信双方有一个共享的密钥,则可以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算法依赖于一个双方都信赖的密钥分发中心(Key Distribution Center,KDC),如下图所示,其中的A和B分别代表发送者和接收者,KAKB分别表示A、B与KDC之间的共享密钥。
               
               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协议
               认证过程如下:A向KDC发出消息{A,KA(B,KS)},说明自己要与B通信,并指定了与B会话的密钥KS。注意,这个消息中的一部分(B,KS)是用KA加密的,所以第三者不能了解消息的内容。KDC知道了A的意图后就构造了一个消息{KB(A,KS)}发给B。B用KB解密后就得到了A和KS,然后就可以与A用KS会话了。
               然而,主动攻击者对这种认证方式可能进行重放攻击。例如A代表雇主,B代表银行。第三者C为A工作,通过银行转账取得报酬。如果C为A工作了一次,得到了一次报酬,并偷听和复制了A和B之间就转账问题交换的报文,那么贪婪的C就可以按照原来的次序向银行重发报文2,冒充A与B之间的会话,以便得到第二次、第三次……报酬。在重放攻击中攻击者不需要知道会话密钥KS,只要能猜测密文的内容对自己有利或是无利就可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基于公钥的认证
               这种认证协议如下图所示。A向B发出EB(A,RA),该报文用B的公钥加密。B返回EARARBKS),用A的公钥加密。这两个报文中分别有A和B指定的随机数RARB,因此能排除重放的可能性。通信双方都用对方的公钥加密,用各自的私钥解密,所以应答比较简单。其中的KS是B指定的会话键。这个协议的缺陷是假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公钥。
               
               基于公钥的认证协议
   题号导航      2020年下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6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6599人 在线 
    wsyqgy2005..     zsp125@163..     xumeizhou2..     750350117@..     glhzdongli..     fenger1112..
    ljfgoodluc..     xuyong_67@..     805023188@..     924662957@..     wangchunro..     hw891123@1..
    gu_zhongju..     jiayingtin..     lml69@sohu..     shenhao000..     kingdomtow..     w825-163@1..
    skdjuyue@1..     hxhedd@126..     qimingxin6..     xuyong_67@..     liuyarong1..     dongguanxi..
    xljiang@wh..     zys_118@16..     lifeng7572..     jjyxr@163...     dy780922@1..     wwtld@qq.c..
    jiancai880..     dzh9610@12..     sunweimin@..     lihairen.2..     huangyan85..     dongguanxi..
    sunweimin@..     goushu77@s..     cpl008@163..     mzgmzg1452..     zhangleiha..     bes80@163...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