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已经识别的服务需求和设定的服务级别,IT服务供方需要进行服务资源配置,确保服务供方具备提供足够资源的能力,以满足与需方约定的及需方未来的IT服务需求,包括对服务工具、服务台、备件库、知识库的设计。
|
|
|
|
(1)确保服务供方具备提供足够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
|
|
(2)确保服务供方可以使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受理客户的服务请求,及时跟踪服务请求的处理进展,确保达到SLA要求。
|
|
|
(3)分析当前的业务需求并预测将来的业务需求,确保这些需求有足够的服务资源进行保障。
|
|
|
(4)确保当前的服务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提供最佳的服务品质。
|
|
|
|
|
随着IT资源规模不断增加、业务复杂度的不断深入,IT服务人员只通过人工手段来维护已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自动化的工具和手段来提高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常见IT服务工具包括监控类工具、过程管理类工具和其他工具,工具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
|
|
|
(1)监控类工具:监控对象的状态数据,为过程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基于硬件/软件平台、虚拟化、业务、用户感知以及基础设施等这些监控对象的基础上,实现诸如事件管理、性能管理、视图管理、告警管理、统计分析、日志管理等功能。通过此类工具,IT服务人员能够对组织IT环境中的资源进行监控,及时了解IT资源的基础信息、动态信息、告警信息。
|
|
|
(2)过程管理类工具:IT服务过程管理(简称过程管理)实现了从技术管理到服务过程的流程化管理,解决了传统IT管理以技术管理为中心的问题。过程管理以“流程”为主线,以标准化为框架,以管理为核心,有机结合了流程、人员和技术三要素。过程管理类工具提供了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台及IT服务运营层次的流程,即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管理、事件(故障)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
|
|
|
(3)其他工具:通过此类工具,IT服务人员能够进行重复或批量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IT服务效率和效果。包括应用程序进程管理工具、补丁管理工具、软件分发工具、远程桌面管理工具、网络访问管理工具、接入安全管理工具、桌面设置管理工具、外设管理工具、预警管理工具、知识管理工具和安全管理工具等。
|
|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应根据实际需求、服务成本等相关因素,判断是否需要服务工具。如果需要,在选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
|
(1)根据服务内容:所有的IT服务项目都需要建设使用一些同类的工具,但不同的IT服务项目所需要的工具会稍有差别,IT服务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建设的内容,如下所示。
|
|
|
.所有IT服务项目:服务台、配置管理平台、过程管理工具、知识管理工具、文档管理工具。
|
|
|
|
.桌面运维服务项目:服务台、配置管理、防病毒管理、补丁管理平台。
|
|
|
.数据中心场地服务项目:服务台、环境监控、闭路监控、网络监控。
|
|
|
.应用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台、网络监控、操作系统监控、业务应用服务监控。
|
|
|
(2)考虑成本: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工具可供选择,当由客户出资时,必须根据客户可接受的成本选择不同的工具(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接受成本不同)。例如,政府、金融行业因为资金充足,会以采购市场上已成熟的产品为主,要求高可用性、高稳定性、良好的技术支持;互联网公司为节省资金,会以采购开源工具为主,要求低费用、可自我二次开发。若是全外包的项目,则需要重点考虑成本,此时工具的投资已是IT服务项目本身的成本。
|
|
|
(3)考虑客户的期望:根据客户关注的重点服务或关键应用选择成熟度高、实用性高的工具。
|
|
|
(4)考虑工具的技术架构及团队的技术水平:系统规划与管理师都希望所选择的工具能够切实提高IT服务支持的水平,能够持续满足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发展需求,服务管理平台类的工具应该高于当前的项目管理需求而建立。基于B/S结构的工具易用性较高,在访问方式上灵活,契合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同时在同一界面中包含尽可能多的功能和信息,操作简单。因此,在工具选型中应考虑尽可能选择B/S架构的工具。同时,应将IT服务团队自身的技术水平列入考虑范围之内,团队技术水平高可选择开源等需要大量维护开发工作的产品。
|
|
|
(5)考虑工具的通用性和集成性:除非一个项目十分特殊,否则一般在工具选择时要考虑工具的通用性。例如,选择过程管理平台时要考虑工具对IT服务过程的支持力度,以及对项目现有流程制度体系的支持力度。工具对流程制度体系的支持越高,工具带来的效益越明显。IT服务管理离不开软件工具的集成性,这种集成性主要体现在:服务管理工具与项目管理工具的集成,服务管理工具与监控预警工具、配置管理工具的集成,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集成。
|
|
|
|
服务台也称为帮助台(Helpdesk)或呼叫台(Service Desk),其概念起源于传统服务业,当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服务行业后,服务台概念也被引入。
|
|
|
服务台不是一个服务过程,而是一个服务职能,目的是为用户和IT服务组织提供一个统一联系点。如一名普通技术支持人员完全可以利用从该系统中获得的信息,协助用户解决简单的数据库问题,而不一定要将用户转交给专门的数据库工程师。
|
|
|
在规划设计阶段,一旦设定了服务级别和服务内容,服务供方就需要在服务台中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包括相关的客户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级别等基础信息,以便于服务提供。下图描述了服务台在整个IT服务过程中的位置。
|
|
|
|
|
供方应使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受理需方的运行维护服务请求,及时跟踪服务请求的处理进展,确保实现服务级别协议要求,包括:
|
|
|
(1)设置专门的沟通渠道作为与需方的联络点,沟通渠道可以是热线电话、传真、网站、电子邮箱等。
|
|
|
|
(3)针对沟通渠道整合服务过程,建立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请求的接收、记录、跟踪和反馈等机制,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
|
|
|
备件库主要是为IT服务的客户提供设备备件。一般来说,IT服务供方应具备自己的备件库,或者有外部备件支持方来保证备件资源。
|
|
|
一旦确认IT服务需求和服务级别,就需要及时地配置备件资源,主要是配置备件响应方式和级别定义。另外,从IT服务供应方整体来看,规范备件采购流程、出入库管理流程也是在备件库配置前期需要考虑的内容。
|
|
|
应具备并有效管理运行维护服务活动所需的备件资源,为所运行维护的设备或系统提供备件服务,按照SLA要求恢复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备件库的管理设计包括:
|
|
|
(1)备件响应方式和级别定义,能够满足SLA所约定的备件支持。
|
|
|
(2)备件供应商管理,能够规范备件的采购过程,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
|
|
|
(3)备件出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备件进行标识,规范备件的使用和核销,备件物品的账务管理。
|
|
|
(4)备件可用性管理,能够定期对备件状态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功能满足运行维护需求。
|
|
|
在备件库管理中,要注意以下指标:备件库信息真实性、备件运作管理规范性、备件库出入库账务管理制度完备性、备件可用率。
|
|
|
|
应具备IT服务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以保证在整个组织内收集、共享、重复使用所积累的知识和信息,包括:
|
|
|
(1)针对常见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
|
|
|
|
|
|
(5)针对知识管理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进行知识生命周期管理。
|
|
|
|
|
|
|
(4)有效的监控平台能提高主动发现事故或事件的概率,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
|
|
(5)及时根据服务级别和服务需求的变更调整服务资源的配置。
|
|
|
(6)如备件库由第三方提供,第三方的支持服务级别充分满足服务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