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0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 2023年上半年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43题      
  知识点:   可能的风险与控制   评估   实施计划
  关键词:   风险   开发        章/节:   IT服务部署实施方法       
  错误率: 67%      难度系数:      

 
A公司评估服务部署实施计划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一条风险为“资源紧张导致过程与规范未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开发”,该现象属于 ()。
 
 
  A.  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的可用性问题
 
  B.  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的条理性问题
 
  C.  IT服务部署实施交付物的可验收性问题
 
  D.  IT服务规划设计和IT服务运营的吻合性问题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0题    2021年上半年  
   100%
IT服务部署实施过程中,关于工具部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48题    2017年下半年  
   64%
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计划沟通、计划制定、计划评估确认与计划修订。“通过与服务团队负责人交流,了解其..
  第71题    2021年上半年  
   1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is a set of governance rules concentrating on IT systems and its performance and().
   知识点讲解    
   · 可能的风险与控制    · 评估    · 实施计划
 
       可能的风险与控制
        在IT服务部署实施的计划阶段,通常来说,可能存在的风险或问题包括:①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的完整性和条理性。②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本身的可用性。③IT服务部署实施交付物的可验收性。④与IT服务规划设计和IT服务运营的吻合性。
        (1)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常见的计划完整性问题包括未考虑IT服务部署实施期间的服务连续性、忽略了IT服务运营团队的培训、未考虑供应商的配合、未明确对客户的资源要求等方面。
        常见的计划条理性问题包括:①服务工具未上线即启动服务测试。②未定义服务目标即开始客户化服务管理过程。③过程与规范未开发完成即启动团队培训。④服务运营团队未组建完成即开始进行知识转移。
        上述问题均会导致计划的相关环节无法顺利衔接,以致计划部分或完全失效,部分资源频繁处于等待状态,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出现“无用功”的情况。
        在此对“未定义服务目标即开始客户化服务管理过程”做详细说明:IT服务管理过程以及相关的资源配置、角色设定等都是为了支撑服务目标的达成,换句话说,有了服务目标,服务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才有了明确的导向;进一步讲,服务管理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撑服务目标的达成,需要进一步设定过程绩效指标(KPI),以便于定期考核并持续改进。
        (2)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本身的可用性。可用性是指计划本身的可操作性、可交付性和可控制性。
        .可操作性:指所有的服务组件或服务资源,可以支撑在规定时间内的计划实施,且无职责的盲区或职责的重叠。这也是计划的常见风险之一,需要在计划完成后与职责相关方做充分沟通以排除风险。
        .可交付性:指计划的输出物是明确的、合理的,不超出能力范围,且责任人能够清晰地理解对交付物的要求。这也要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可规避此风险。
        .可控制性:指各项计划不仅有责任人,还有专人负责全程监控、及时预警,并设有专人对交付物的质量做初步验收。这也是计划阶段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任何计划都需要有责任人、监控人和验收人,从机制上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缺乏此机制可能就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
        (3)IT服务部署实施交付物的可验收性。交付物的验收标准不明确是计划阶段最大的风险,这不仅会导致部署实施团队输出不合格的交付物,也会导致客户对交付物的理解偏差,对验收结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交付物的验收标准要清晰、明确、可量化,且可被测量,验收方式要具备可操作性,通常可以遵循SMART原则来进行设定。
 
       评估
        评估测试不只针对物理设备,更重要的是要评估、比较各种网络技术。通常使用模拟测试配置和模拟负载进行子系统(如路由器)和网络技术(如ATM或FDDI等)的评估。评估测试不适用于全局网络,因为全局网络拓扑负载、网络设备太多,不好准确定位引起问题的原因和位置,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多数评估测试在专用的子网测试环境中进行。
        很多公司都有其固定合作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如路由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供应商,通常很少再做设备比较测试,但网络技术的比较测试需要经常进行。企业经常面对选择哪种技术以及怎样比较不同技术的问题,所以技术评估是评估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
        在比较设备与技术时,除了使用专用于待测设备或技术的工程负载外,有经验的程序员也使用真实负载,使用真实负载可以了解待测设备或技术在特定环境下的运行性能。通过两种负载模式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获知待测设备还有多少多余容量。
        评估测试与设备或技术的功能/特征测试一样,用于比较待测设备或技术的性能、稳定性、特性、易用性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评估测试实质是衰减测试的基础,评估测试中对几种设备或技术进行比较;衰减测试中对同一设备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测试中选择设备的标准也完全可作为验证升级版本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尽可能多地集成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测试是非常好的方法,最初的产品评估测试可以被开发阶段的可接受性测试和升级阶段的衰减性测试所借鉴。
        评估测试是最常进行的测试,在设备选型、技术选型,以及网络系统升级过程中都要进行或多或少的评估测试。
        用于评估测试的负载模式和测试脚本要能有效覆盖被检测的设备和技术。常使用最好情形(工程负载)和真实负载模式进行测试,两种方式都提供了唯一的、重要的检测结果,测试人员要能够理解、解释测试结果间的不同。
        工程检测结果是被测设备和技术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测试得到的结果,因此不能在真实运行环境里显示它们的运行性能;真实检测结果能很好地显示待测设备或技术在运行网络环境中的性能,但无法预测设备的总容量。如果时间允许,两种测试都要做。通常测试人员只有时间进行一种测试,一般进行最好情形的测试。许多公开发行的测试报告都是基于最好情形(工程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所有的测试配置都是模拟的。用于设备比较的测试配置不一定要代表运行网络的典型配置,任何有效、公正的测试配置都能对被测产品进行很好的比较。然而,测试配置和负载越接近运行网络的配置和负载,测试的结果越能反映被测设备在运行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在安装和配置测试网络时必须注意:要确保配置中所有测试组件都是最新版本,使测试尽可能地公正和统一,以取得最好的测试结果。在测试非正式版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发布日期经常有错误。测试配置中安装了非正式版后,它还可能会变,所以非正式版的测试结果和正式版的测试结果经常不一致,分析非正式版的设备经常会延误项目的进行。
        进行评估测试时,除了被测设备,测试配置中的所有网络组件都要保持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测设备可以进行公平比较。对于子网,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一个网络设备很容易被另一个设备所替代)。
        网络技术评估要比较各种网络技术,因而测试配置中的几个网络组件都需要更换。重要的是不要改变源或目标配置。在配置中不仅通信线路需要更换,路由器也需要更换。传输负载和端点的配置要保持不变。
        需要评估测试计划中的各个测试任务,逐步完成测试、数据收集和数据解释。在评估测试中,各测试进行的先后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它们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多次重复进行的。当在测试中发现了新的信息时,以前所做的测试可能要重新进行以确定它的测试结果,或要对以前的测试稍作改变以检验网络运行的其他方面。此外,在评估期间设备提供商经常发布新的版本或非正式的版本,所以各种基于这种设备的测试都要重新进行。
        制定网络设备、技术比较或取舍标准时,不仅要参考评估测试所得的测试结果数据,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信息,如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但由于没有运行网络的持续和峰值负载要求,所以缺少比较基准,往往将产品评估测试引入歧途。
        最后要根据评估测试所得的数据和图表对网络系统作出总结性评估,并撰写网络系统评估报告。
 
       实施计划
        (1)工作任务的分解:指对开发中应完成的各项工作按子系统(或系统功能)划分,指定专人分工负责。
        (2)进度:指给出各项工作的预定日期和完成日起,规定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及完成的界面。可用PERT图或甘特图表示进度。
        (3)预算:指逐项列出本项目所需要的劳务以及经费的预算,包括办公费、差旅费、资料费,等等。
        系统说明书内容指南
        1.引言
        1.1摘要
        (摘要说明所建议开发的系统的名称、目标和功能。)
        1.2背景
        (1)项目的承担者
        (2)用户
        (3)本系统和其他系统或机构的关系和联系
        1.3参考和引用资料
        (1)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2)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3)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
        (列出上述文件资料的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和制定单位,说明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1.4专门术语定义
        (本文件所用到的术语。)
        2.项目概述
        2.1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简要地说明本项目在开发中须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这些工作是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必要条件,而逻辑模型是书写系统说明书的基础。)
        2.2系统需求说明
        (新系统是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系统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对系统调查清楚,掌握现行系统的真实情况,了解用户的新要求和问题所在。)
        2.2.1现行系统的现状调查说明
        (列出现行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用户要求等,并简要指出问题所在。)
        2.2.2业务流程说明
        (简要说明现行系统现场工作流程和事务流程概况。反映这些业务流程的业务流程图,若需要,可另附。)
        2.3系统功能说明
        (在现行系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透过具体工作,分析组织内信息、数据流动的路径和过程,真正弄清用户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
        2.3.1新系统功能要求
        (数据流程图是系统需求的高度概括,是调查研究的重要产物,它源于现行系统,又高于现行系统。这里主要通过数据流程图概况说明系统的功能要求。)
        (1)系统的目标
        (从新系统数据流程图的分析中,说明新系统有哪些目标。)
        (2)新系统的功能要求
        (列出新系统的主要功能)
        (3)验收
        (简单说明分析员和用户一起讨论分析的验收是否达到要求。)
        2.4系统的数据要求说明
        (从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分析逻辑数据结构,标识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的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1系统的数据要求
        (这里的数据是指静态数据,即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一般不随运行而改变。)
        (1)数据项定义
        (说明数据项定义中出现的例外情况,列出作为控制或参考的主要数据项。)
        (2)容量
        (本系统所有数据项的总长度。)
        (3)用户
        (4)验收
        (指出验收情况。)
        2.4.2系统的数据要求的粗略估计
        (粗略估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动态数据的内容。)
        上述工作,再加上环境对系统影响的估计,以及研制时间和人力、物力引起的费用估计,构成系统规格说明书。
        3.实施总计划
        3.1工作任务的分解
        (对于项目开发中应完成的各项工作,按系统功能(或子系统)划分,指定专人(或小组)分工完成,指明每项任务的负责人。)
        3.2进度
        (给出每项工作任务的预定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规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界面。)
        3.3预算
        (逐项列出本开发项目所需要的劳务(包括工作量/人)以及经费的预算(包括办公费、差旅费、资料费等)。)
   题号导航      2023年上半年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43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1566人 在线 
    yuanmiao-3..     jinjie8825..     lifeng7572..     1330504200..     zhaoq0528@..     liukejia88..
    zatdc@pub...     qixingliu@..     lishuangye..     nrsea@163...     316187005@..     truelvoe19..
    dengxiaole..     2001qifeng..     flicityfli..     yyping0116..     wisdom.y@1..     liuguo1970..
    tiw118@163..     616670365@..     jiadajst-1..     lxyxxp@hot..     dengxiaole..     731973276@..
    doni-rubbe..     fjaz.sh@16..     younglaw01..     guoshibo@1..     nisili@163..     562550455@..
    whyxueg@16..     SUNMDZJ@YA..     rh_hyd@hot..     adreamingb..     youxue_cn@..     195242481@..
    doulonggan..     799505777@..     451572485@..     wcq36@126...     zsjthao@16..     liweijian1..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