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18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9题      
  知识点: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方法
  关键词:   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   软件测试   软件错误   测试        章/节: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软件测试是发现软件错误(缺陷)的主要手段,软件测试方法可分为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其中()属于静态测试
 
 
  A.  代码走查
 
  B.  功能测试
 
  C.  黑盒测试
 
  D.  白盒测试
 
 
 

 
  第59题    2014年上半年  
   37%
以下关于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叙述中,(59)是正确的。
  第2题    2013年上半年  
   39%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分为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下面属于分析阶段主要工作的是(2)。
  第26题    2018年上半年  
   36%
关于UML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知识点讲解    
   ·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 测试方法    · 动态测试    · 静态测试    ·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 软件测试    · 软件测试方法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软件设计由两个处于软件需求和软件构造之间的活动组成:
        .软件架构设计(也叫概要设计):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
        .软件详细设计:详细地描述各个组件,使之能被构造。
        软件测试
        测试是为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
        软件测试是针对一个程序的行为,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
        软件测试过程如下:
        (1)拟定测试计划。
        (2)编制测试大纲。
        (3)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
        (4)实施测试。
        (5)生成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方法:
        .人工测试: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测试,目的是通过对程序静态结构的检查,找出编译时不能发现的错误。包括个人复查、抽查、会审。
        .机器测试:把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作用于被测程序,比较测试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包括黑盒测试(功能测试)和白盒测试(结构测试)。
        软件测试的三个阶段: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在模块编写完成且无编译错误后就可以进行。
        .集成测试:也称为组装测试,就是把模块按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合矛盾的地方。
        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可定义为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交付前完成的活动以及交付后完成的活动。交付前完成的活动包括交付后的运行计划和维护计划等。交付后的活动包括软件修改、培训、帮助资料等。
        软件维护的类型有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测试方法
        根据是否执行软件,将软件测试方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动态测试是建立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根据是否要求了解被测对象的内部,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方法包括检查单和静态分析方法,对软件文档的静态测试方法主要是以检查单的形式进行文档审查,而对软件代码的静态测试方法一般采用代码审查、代码走查和静态分析的形式进行。
                      静态分析是一种对代码的机械性和程序化的特性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
                      代码审查是检查代码和设计的一致性、代码执行标准的情况、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代码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代码的可读性。代码审查应根据所使用的语言和编码规范确定审查所用的检查单,检查单的设计或采用应经过评审。
                      代码走查是由测试人员组成小组,准备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集体扮演计算机的角色,按照程序的逻辑,逐步运行测试用例,查找被测软件缺陷。代码走查应由测试人员集体阅读讨论程序,是用“人脑”执行测试用例并检查程序。
                      对于规模较小、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代码也可进行形式化证明。静态分析常需要使用软件工具进行。
                      静态测试的特点有:不必设计在计算机上执行的测试用例;可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不需特别条件,容易开展;发现错误的同时也就定位了错误,不需作额外的错误定位工作。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是建立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根据是否对被测对象内部的了解,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一种按照软件功能说明设计测试数据的技术,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编码结构,也不需考虑程序的语句及路径,只需了解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依靠这一关系和软件功能说明确定测试数据,判定测试结果的正确性。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需求的测试。
                      白盒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测试数据的技术,可以看到程序内部结构,并根据内部结构设计测试数据,使程序中的每个语句、每个条件分支、每个控制路径的覆盖情况都在测试中受到检验。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逻辑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
                      动态测试的特点有:实际运行被测程序;必须设计测试用例来运行;测试结果分析工作量大,测试工作费时、费力;投入人员多、设备多,处理数据多,要求有较好的管理和工作规程。
                      在软件动态测试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实现测试要求。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一般采用黑盒测试方法;部件测试一般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辅助以白盒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方法,辅助以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方法一般采用功能分解、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随机测试、猜错法和正交试验法等。
                      功能分解
                      功能分解是将需求规格说明中每一个功能加以分解,确保各个功能被全面地测试。功能分解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步骤如下:
                      (1)使用程序设计中的功能抽象方法把程序分解为功能单元。
                      (2)使用数据抽象方法产生测试每个功能单元的数据。
                      功能抽象中程序被看成一种抽象的功能层次,每个层次可标识被测试的功能,层次结构中的某一功能有由其下一层功能定义。按照功能层次进行分解,可以得到众多的最低层次的子功能,以这些子功能为对象,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数据抽象中,数据结构可以由抽象数据类型的层次图来描述,每个抽象数据类型有其取值集。程序的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量的取值集合用数据抽象来描述。
                      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是在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的基础上,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在每部分中选取代表性数据形成测试用例。
                      步骤如下:
                      (1)划分有效等价类:对规格说明是有意义、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2)划分无效等价类:对规格说明是无意义、不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3)为每一个等价类定义一个唯一的编号。
                      (4)为每一个等价类设计一组测试用例,确保覆盖相应的等价类。
                      边界值分析
                      边界值分析是针对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使用等于、小于或大于边界值的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的方法就是边界值分析方法。
                      步骤如下:
                      (1)通过分析需求规格说明,找出所有可能的边界条件。
                      (2)对每一个边界条件,给出满足和不满足边界值的输入数据。
                      (3)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对满足边界值的输入可以发现计算错误,对不满足的输入可以发现域错误。该方法会为其他测试方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绝大多数测试都会用到本方法。
                      判定表
                      判定表由四部分组成:条件桩、条件条目、动作桩、动作条目。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构成规则,条目中的每一列是一条规则。
                      条件引用输入的等价类,动作引用被测软件的主要功能处理部分,规则就是测试用例。
                      建立并优化判定表,把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写成测试用例。
                      该方法的使用有以下要求:
                      (1)需求规格说明以判定表形式给出,或是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2)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会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3)规则的排列顺序不会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4)每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5)如果某一规则的条件的满足,将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与顺序无关。
                      因果图
                      因果图方法是通过画因果图,把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功能说明转换为判定表,然后为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步骤如下:
                      (1)分析需求规格说明,引出原因(输入条件)和结果(输出结果),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和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3)在因果图上标明约束条件。
                      (4)通过跟踪因果图中的状态条件,把因果图转换成有限项的判定表。
                      (5)把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生成测试用例。
                      如果需求规格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宜采用本方法。有些软件的因果图可能非常庞大,根据因果图得到的测试用例数目非常多,此时不宜使用本方法。
                      随机测试
                      随机测试指测试输入数据是在所有可能输入值中随机选取的。测试人员只需规定输入变量的取值区间,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变换机制,使产生的随机数服从预期的概率分布。该方法获得预期输出比较困难,多用于可靠性测试和系统强度测试。
                      猜错法
                      猜错法是有经验的测试人员,通过列出可能有的错误和易错情况表,写出测试用例的方法。
                      正交实验法
                      正交实验法是从大量的实验点挑出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应用正交表,合理地安排实验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要根据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找出影响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把它们当作因子,而把各个因子的取值当作状态,生成二无的因素分析表。然后,利用正交表进行各因子的状态的组合,构造有效的测试输入数据集,并由此建立因果图。这样得出的测试用例的数目将大大减少。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方法一般包括控制流测试(语句覆盖测试、分支覆盖测试、条件覆盖测试、修订的条件/判定覆盖MC/DC、条件组合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数据流测试、程序变异、程序插桩、域测试和符号求值等。
                      控制流测试
                      控制流测试依据控制流程图产生测试用例,通过对不同控制结构成分的测试验证程序的控制结构。所谓验证某种控制结构即指使这种控制结构在程序运行中得到执行,也称这一过程为覆盖。以下介绍几种覆盖: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要求设计适当数量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一条语句至少被遍历,语句覆盖在测试中主要发现错误语句。
                      (2)分支覆盖。分支覆盖要求设计适当数量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个真值分支和假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分支覆盖也称判定覆盖。
                      (3)条件覆盖。条件覆盖要求设计适当数量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个判断中的每个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满足一次。
                      (4)修订的条件/判定覆盖(MC/DC——Modified Condition/Decision Coverage)。修订的条件/判定覆盖要求设计适当数量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个判定中的每个条件都曾独立的影响判定的结果至少一次(独立影响意思是在其他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就可影响整个判定的值)。
                      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软件,一般采用此覆盖要求。此覆盖要求在测试用例的效率和数量之间较为平衡。
                      (5)条件组合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要求设计适当数量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个判断中条件的各种组合至少出现一次,这种方法包含了“分支覆盖”和“条件覆盖”的各种要求。
                      (6)路径覆盖。路径覆盖要求设计适当数量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沿所有可能的路径执行,较大程序的路径可能很多,所以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简化循环次数。
                      以上各种覆盖的控制流测试步骤如下:
                      (1)将程序流程图转换成控制流图。
                      (2)经过语法分析求得路径表达式。
                      (3)生成路径树。
                      (4)进行路径编码。
                      (5)经过译码得到执行的路径。
                      (6)通过路径枚举产生特定路径的测试用例。
                      控制流图是描述程序控制流的一种图示方式,它由结点和定向边构成。控制流图的结点代表一个基本块,定向边代表控制流的方向。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判断中的条件表达式是复合条件,即条件表达式是由一个或多个逻辑运算符连接的逻辑表达式,则需要改变复合条件的判断为一系列单个条件的嵌套的判断。控制流图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控制流图基本结构
                      数据流测试
                      数据流测试是用控制流程图对变量的定义和引用进行分析,查找出未定义的变量或定义了而未使用的变量,这些变量可能是拼错的变量、变量混淆或丢失了语句。数据流测试一般使用工具进行。
                      数据流测试通过一定的覆盖准则,检查程序中每个数据对象的每次定义、使用和消除的情况。
                      数据流测试步骤:
                      (1)将程序流程图转换成控制流图。
                      (2)在每个链路上标注对有关变量的数据操作的操作符号或符号序列。
                      (3)选定数据流测试策略。
                      (4)根据测试策略得到测试路径。
                      (5)根据路径可以获得测试输入数据和测试用例。
                      动态数据流异常检查在程序运行时执行,获得的是对数据对象的真实操作序列,克服了静态分析检查的局限,但动态方式检查是沿与测试输入有关的一部分路径进行的,检查的全面性和程序结构覆盖有关。
                      程序变异
                      程序变异是一种错误驱动测试,是为了查出被测软件在做过其他测试后还剩余一些的小错误。本方法应用于测试工具。
                      程序插装
                      程序插装是向被测程序中插入操作以实现测试目的方法。程序插装不应该影响被测程序的运行过程和功能。
                      有很多的工具有程序插装功能。由于数据记录量大,手工进行将是一件很烦琐的事。
                      域测试
                      域测试是要判别程序对输入空间的划分是否正确。该方法限制太多,使用不方便,供有特殊要求的测试使用。
                      符号求值
                      符号求值是允许数值变量取“符号值”以及数值。符号求值可以检查公式的执行结果是否达到程序预期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程序的符号执行,产生出程序的路径,用于产生测试数据。符号求值最好使用工具,在公式分支较少时手工推导也是可行的。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指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分为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和灰盒测试法等。
        (1)黑盒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使用这种方法,为了做到穷尽测试,至少必须对所有输入数据的各种可能值的排列组合都进行测试。黑盒测试使用所有有效和无效的输入数据来测试程序是不现实的,所以黑盒测试同样不能做到穷尽测试,只能选取少量最有代表性的输入数据,以期用较少的代价暴露出较多的程序错误。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和因果图等。
        等价类划分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划分等价类时,首先要把数目极多的输入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所谓等价类就是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对于一个等价类中的输入值来说,它们揭示程序中错误的作用是等效的。
        边界值分析是一种补充等价类划分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不选择等价类的任意元素,而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实践证明,为检验边界附近的处理而专门设计测试用例,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
        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再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从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2)白盒法。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必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由于白盒测试是结构测试,所以被测对象基本上是源程序,以程序的内部逻辑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常用的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基本路径测试、循环覆盖测试及逻辑覆盖测试等。
        逻辑覆盖是以程序内部逻辑为基础的测试技术,常用的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修正的条件判断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点覆盖、边覆盖和路径覆盖等。
        循环覆盖是指覆盖程序中所有的循环,包括单循环及嵌套循环。
        基本路径法在程序控制流程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结构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路径集合,然后设计测试用例,保证这些路径都至少通过一次。
        (3)灰盒法。灰盒测试是一种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它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内部表现,但这种关注不像白盒测试那样详细且完整,而只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及标志来判断程序内部的运行状态。
        灰盒测试结合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要素,考虑了用户端、特定的系统知识和操作环境,在系统组件的协同性环境中评价应用软件的设计。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静态分析中进行人工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桌前检查(Desk Checking)、代码审查和代码走查。经验表明,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30%~70%的逻辑设计和编码错误。
               桌前检查
               由程序员自己检查自己编写的程序。程序员在程序通过编译之后,进行单元测试设计之前,对源程序代码进行分析、检验,并补充相关的文档,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检查项目如下所述。
               .检查变量的交叉引用表。重点是检查未说明的变量和违反了类型规定的变量;还要对照源程序,逐个检查变量的引用、变量的使用序列,临时变量在某条路径上的重写情况,局部变量、全局变量与特权变量的使用等。
               .检查标号的交叉引用表。验证所有标号的正确性;检查所有标号的命名是否正确,以及转向指定位置的标号是否正确。
               .检查子程序、宏、函数。验证每次调用与被调用位置是否正确;确认每次被调用的子程序、宏和函数是否存在;检验调用序列中调用方式与参数顺序、个数和类型上的一致性。
               .等值性检查。检查全部等价变量的类型的一致性,解释所包含的类型差异。
               .常量检查。确认每个常量的取值和数制、数据类型;检查常量每次引用同它的取值、数制和类型的一致性。
               .标准检查。用标准检查程序或手工检查程序中违反标准的问题。
               .风格检查。检查在程序设计风格方面发现的问题。
               .比较控制流。比较由程序员设计的控制流图和由实际程序生成的控制流图,寻找和解释每个差异,修改文档并校正错误。
               .选择、激活路径。在程序员设计的控制流图中选择路径,再到实际的控制流图中激活这条路径。如果选择的路径在实际控制流图中不能激活,则源程序可能有错。用这种方法激活的路径集合应保证源程序模块的每行代码都被检查,即桌前检查应至少是语句覆盖的。
               .对照程序的规格说明,详细阅读源代码。程序员对照程序的规格说明书、规定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仔细地阅读源代码,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和思考,比较实际的代码和期望的代码,并从它们的差异中发现程序的问题和错误。
               .补充文档。桌前检查的文档是一种过渡性的文档,不是公开的正式文档。通过编写文档,也是对程序的一种下意识的检查和测试,可以帮助程序员发现和抓住更多的错误。
               由于程序员熟悉自己的程序和自身的程序设计风格,这种桌前检查可以节省很多的检查时间,但应避免主观片面性。
               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是由若干程序员和测试员组成一个会审小组,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代码审查分两步。
               第一步,小组负责人提前把设计规格说明书、控制流程图、程序文本及有关要求、规范等分发给小组成员,作为评审的依据。小组成员在充分阅读这些材料之后,进入审查的第二步。
               第二步,召开程序审查会。在会上,首先由程序员逐句讲解程序的逻辑。在此过程中,程序员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审查错误是否存在。实践表明,程序员在讲解过程中能发现许多原来自己没有发现的错误,而讨论和争议则促进了问题的暴露。
               在会前,应当给会审小组每个成员准备一份常见错误的清单,把以往所有可能发生的常见错误罗列出来,供与会者对照检查,以提高会审的实效。这个常见错误清单也叫做检查表,它把程序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错误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列举出尽可能多的典型错误,然后把它们制成表格,供在会审时使用。这种检查表类似于本章单元测试中给出的检查表。
               代码走查
               代码走查与代码审查基本相同,其过程也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材料先发给走查小组每个成员,让他们认真研究程序,然后再开会。
               第二步,开会的程序与代码会审不同,不是简单地读程序和对照错误检查表进行检查,而是让与会者“充当”计算机。即首先由测试组成员为被测程序准备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提交给走查小组。走查小组开会,集体扮演计算机角色,让测试用例沿程序的逻辑运行一遍,随时记录程序的踪迹,供分析和讨论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使用静态测试的方法也可以实现白盒测试。例如,使用人工检查代码的方法来检查代码的逻辑问题也属于白盒测试的范畴。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方法包括检查单和静态分析方法,对软件文档的静态测试方法主要是以检查单的形式进行文档审查,而对软件代码的静态测试方法一般采用代码审查、代码走查和静态分析的形式进行。
               静态分析是一种对代码的机械性和程序化的特性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
               代码审查是检查代码和设计的一致性、代码执行标准的情况、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代码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代码的可读性。代码审查应根据所使用的语言和编码规范确定审查所用的检查单,检查单的设计或采用应经过评审。
               代码走查是由测试人员组成小组,准备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集体扮演计算机的角色,按照程序的逻辑,逐步运行测试用例,查找被测软件缺陷。代码走查应由测试人员集体阅读讨论程序,是用“人脑”执行测试用例并检查程序。
               对于规模较小、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代码也可进行形式化证明。静态分析常需要使用软件工具进行。
               静态测试的特点有:不必设计在计算机上执行的测试用例;可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不需特别条件,容易开展;发现错误的同时也就定位了错误,不需作额外的错误定位工作。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是建立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根据是否对被测对象内部的了解,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一种按照软件功能说明设计测试数据的技术,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编码结构,也不需考虑程序的语句及路径,只需了解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依靠这一关系和软件功能说明确定测试数据,判定测试结果的正确性。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需求的测试。
               白盒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测试数据的技术,可以看到程序内部结构,并根据内部结构设计测试数据,使程序中的每个语句、每个条件分支、每个控制路径的覆盖情况都在测试中受到检验。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逻辑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
               动态测试的特点有:实际运行被测程序;必须设计测试用例来运行;测试结果分析工作量大,测试工作费时、费力;投入人员多、设备多,处理数据多,要求有较好的管理和工作规程。
               在软件动态测试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实现测试要求。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一般采用黑盒测试方法;部件测试一般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辅助以白盒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方法,辅助以黑盒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
        测试是为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
        软件测试是针对一个程序的行为,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软件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
        软件测试过程如下:
        (1)拟定测试计划。
        (2)编制测试大纲。
        (3)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
        (4)实施测试。
        (5)生成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方法:
        .人工测试: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测试,目的是通过对程序静态结构的检查,找出编译时不能发现的错误。人工测试包括个人复查、抽查和会审等。
        .机器测试:把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作用于被测程序,比较测试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一致。机器测试包括黑盒测试(功能测试)和白盒测试(结构测试)。
        软件测试伴随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通常可以在概念上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在模块编写完成且无编译错误后就可以进行。
        .集成测试:也称为组装测试,就是把模块按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合的地方。
 
       软件测试方法
        测试是可以事先计划并可以系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应该为软件过程定义软件测试模板,即将特定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设计放在一系列的测试步骤中去。软件测试方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人工检测是不依靠计算机而是靠人工审查程序或评审软件,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和代码质量度量等。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利用静态分析工具对被测试程序进行特性分析,从程序中提取一些信息,以便检查程序逻辑的各种缺陷和可疑的程序构造。
        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对软件产品进行动态测试时可以采用黑盒测试法和白盒测试法。测试用例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构组成。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黑盒测试法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在完全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进行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错误的功能或遗漏的功能?
               (2)界面是否有误?输入是否正确接收?输出是否正确?
               (3)是否有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4)性能是否能够接受?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和因果图等。
                      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法将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这样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用例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等价类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定义等价类的原则如下: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可以定义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定义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3)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以定义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定义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5)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定义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地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定义好等价类之后,建立等价类表,并为每个等价类编号。在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时,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不断重复,最后使得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然后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边界值分析
                      输入的边界比中间更加容易发生错误,因此用边界值分析来补充等价类划分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边界值分析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既注重于输入条件边界,又适用于输出域测试用例。
                      对边界值设计测试用例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1、比最大个数多1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3)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上述两条原则。
                      (4)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6)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他可能的边界条件。
                      错误推测
                      错误推测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
                      因果图
                      因果图法是从自然语言描述的程序规格说明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利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是输出条件。
                      (2)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3)标明约束条件。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和结果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为表明这些特定的情况,在因果图上使用若干个标准的符号标明约束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为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这样生成的测试用例(局部,组合关系下的)包括了所有输入数据的取“真”和取“假”的情况,构成的测试用例数据达到最少,且测试用例数据随输入数据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白盒测试法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白盒测试的原则如下:
               (1)程序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2)在所有的逻辑判断中,取“真”和取“假”的两种情况至少都能执行一次。
               (3)每个循环都应在边界条件和一般条件下各执行一次。
               (4)测试程序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
               白盒测试常用的技术是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
                      逻辑覆盖
                      逻辑覆盖考察用测试数据运行被测程序时对程序逻辑的覆盖程度。主要的逻辑覆盖标准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6种。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数据,使被测试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语句覆盖对程序执行逻辑的覆盖很低,因此一般认为它是很弱的逻辑覆盖。
                      (2)判定覆盖。判定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即程序中的每一个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因此判定覆盖也称为分支覆盖。判定覆盖要比语句覆盖更强一些。
                      (3)条件覆盖。条件覆盖是指构造一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判定语句中每个逻辑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至少满足一次。
                      (4)判定/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真/假)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本身的判定结果(真/假)也至少出现一次。
                      (5)条件组合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满足条件组合覆盖的测试用例是一定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判定/条件覆盖的。
                      (6)路径覆盖。路径覆盖是指覆盖被测试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循环覆盖
                      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循环中的每个条件都得到验证。
                      基本路径测试
                      基本路径测试法是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在测试中程序的每一条独立路径都执行过,即程序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此外,所有条件语句的真值状态和假值状态都测试过。路径测试的起点是程序控制流图。程序控制流图中的节点代表包含一个或多个无分支的语句序列,边代表控制流。
   题号导航      2018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9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