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18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6题      
  知识点:   软件过程管理   CMM   CMMI   需求管理
  关键词:   CMMI   需求管理   CMM   需求        章/节: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需求管理(REQM)属于CMMI的()过程域。
 
 
  A.  项目管理类
 
  B.  过程管理类
 
  C.  工程类
 
  D.  支持类
 
 
 

 
  第7题    2011年下半年  
   37%
关于软件过程改进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7)。
  第11题    2011年上半年  
   36%
软件过程管理涉及启动、计划、实施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1)。
  第10题    2014年上半年  
   29%
软件过程管理一般包括:启动和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10);评审和评价;关闭和软件工程度量。
   知识点讲解    
   · 软件过程管理    · CMM    · CMMI    · 需求管理
 
       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过程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即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良好软件过程的软件机构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目前国际公认的软件过程能力模型为SEI(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研发的CMMI模型。
        CMM和CMMI
        CMM是SEI最早提出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目前已被CMMI取代。CMM有5个级别:
        .初始级:软件开发过程是临时的,甚至是混乱的。
        .可重复级:组织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软件项目的成本、进度和功能。这些管理过程和方法可供重复使用。
        .已定义级:管理活动和软件工程活动的软件过程被文档化、标准化,并被集成到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之中。
        .已管理级:组织和项目为质量和过程绩效建立了量化目标,并以此作为管理过程的依据。软件过程和产品处于定量的掌控之中。
        .持续优化级:组织能够运用从过程、创意和技术中得到的定量反馈来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CMMI(Capac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ed,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CMMI比CMM覆盖了更多的领域,有软件工程(SW-CMM)、系统工程(SE-CMM)、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IPPD-CMM)、采购(SS-CMM)。
        CMMI模型中在保留了CMM阶段式模式的基础上,还提供了连续式表示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一个组织以及这个组织的客户更加客观和全面地了解它的过程成熟度。这两种表示法在逻辑上是等价的。我们熟悉的SW-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就是阶段式的模型,SE-CMM系统工程模型是连续式模型,而IPD-CMM集成产品开发模型结合了阶段式和连续式两者的特点。
        阶段式方法将模型表示为一系列“成熟度等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组KPA指出一个组织应集中于何处以改善其组织过程,每个KPA用满足其目标的方法来描述,过程改进通过在一个特定的成熟度等级中满足所有KPA的目标而实现。
        连续式方法没有像阶段式那样的分散阶段,模型的KPA中的方法是KPA的外部形式,并可应用于所有的KPA中,通过实现公用方法来改进过程。它不专门指出目标,而是强调方法。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裁剪连续模型并以确定的KPA为改进目标。
        连续式方法描述了过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阶段式方法描述了组织的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同样有5个级别:
        .完成级:组织对项目的目标与要做的努力很清晰,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但由于任务的完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组织无法保证在实施同类项目时仍能完成任务。项目实施对实施人员有很大的依赖性。
        .已管理级:项目实施时能够遵守既定的计划与流程,有资源准备,对相关人员有相应的培训,对整个流程有监控,这一级别组织有对项目的一系列的管理程序,排除了完成任务的随机性,保证了项目实施的成功。
        .已定义级:组织不仅有一整套管理流程和措施,而且能够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将管理体系与流程制度化。组织不仅能够在同类的项目上成功,在不同类的项目上一样能够得到成功的实施。科学的管理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企业的组织财富。
        .量化管理级:组织和项目为质量和过程绩效建立了量化目标。通过量化技术来实现流程的稳定性,实现管理的精度,降低项目实施在质量上的波动。
        .持续优化级:组织能够运用从过程、创意和技术中得到的定量反馈来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持续改进。组织能够主动地改善流程,运用新技术,实现流程的优化。
        软件过程评估的意义:
        .软件过程改进的需要。
        .降低软件风险的需要:软件采购者的需要和软件承制者的需要。
 
       CMM
        CMM模型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
        (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软件过程定义几乎处于无章法和无步骤可循的状态,软件产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极个别人的努力和机遇。初始级的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是随意甚至是混乱的。也许,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软件工程规范,但若这些规范未能覆盖基本的关键过程要求,且执行时没有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证,那么它仍然被视为初始级。
        (2)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复的过程,一个可重复的过程则能逐渐演化和成熟。从管理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
        (3)已定义级:用于管理方面和工程方面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全部项目均采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修改后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操作。它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去。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裁出项目适宜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员的批准。
        (4)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识和控制。已管理级的管理是量化的管理。所有过程需建立相应的度量方式,所有产品的质量(包括工作产品和提交给用户的产品)需有明确的度量指标。这些度量应是详尽的,且可用于理解和控制软件过程和产品,量化控制将使软件开发真正变成为一个工业生产活动。
        (5)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持续地进行过程改进。如果一个企业达到了这一级,表明该企业能够根据实际的项目性质、技术等因素,不断调整软件生产过程以求达到最佳。
        在CMM中,每个成熟度等级(第一级除外)规定了不同的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KPA),一个软件组织如果希望达到某一个成熟度级别,就必须完全满足关键过程域所规定的要求,即满足关键过程域的目标。每个级别对应的关键过程域见下表。
        
        关键过程域的分类
 
       CMMI
        与CMM相比,CMMI涉及面更广,专业领域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采购。据美国国防部资料显示,运用CMMI模型管理的项目,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成本,而且提高了项目的质量与按期完成率。
        CMMI可以看做把各种CMM集成到一个系列的模型中了,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 2.0版(草稿C)、EIA-731系统工程,以及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IPD CMM(IPD)0.98a版等。CMMI也描述了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
               CMMI的表示方法
               每一种CMMI模型都有两种表示法,即阶段式和连续式。这是因为在CMMI的三个源模型中,CMM是“阶段式”模型,系统工程能力模型是“连续式”模型,而集成产品开发(IPD)CMM是一个混合模型,组合了阶段式和连续式两者的特点。两种表示法在以前的使用中各有优势,都有很多支持者,因此,CMMI产品开发群组在集成这三种模型时,为了避免由于淘汰其中任何一种表示法而失去用户对CMMI的支持,并没有选择单一的结构表示法,而是为每一个CMMI都推出了两种不同表示法的版本。
               不同表示法的模型具有不同的结构。连续式表示法强调的是单个过程域的能力,从过程域的角度考查基线和度量结果的改善,其关键术语是“能力”;而阶段式表示法强调的是组织的成熟度,从过程域集合的角度考查整个组织的过程成熟度阶段,其关键术语是“成熟度”。
               尽管两种表示法的模型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CMMI产品开发群组仍然尽最大努力确保了两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两者的需要构件和期望部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过程域、目标在两种表示法中都一样,特定实践和共性实践在两种表示法中也不存在根本区别。因此,模型的两种表示法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组织在进行集成化过程改进时,可以从实用角度出发选择某一种偏爱的表示法,而不必从哲学角度考虑两种表示法之间的差异。
               CMMI的级别
               阶段式模型也把组织分为以下5个不同的级别。
               (1)初始级。代表了以不可预测结果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过程处于无序状态,成功主要取决于团队的技能。
               (2)已管理级。代表了以可重复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组织使用基本纪律进行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监督和控制、供应商协议管理、产品和过程质量保证、配置管理,以及度量和分析。对于级别2而言,主要的过程焦点在于项目级的活动和实践。
               (3)严格定义级。代表了以组织内改进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强调级别3的关键过程域的前后一致的、项目级的纪律,以建立组织级的活动和实践。
               (4)定量管理级。代表了以改进组织性能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4级项目的历史结果可用来交替使用,在业务表现的竞争尺度(成本、质量、时间)方面的结果是可预测的。
               (5)优化级。代表了以可快速进行重新配置的组织性能和定量的、持续的过程改进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
               CMMI的目标
               CMMI的具体目标是:
               (1)改进组织的过程,提高对产品开发和维护的管理能力。
               (2)给出能支持将来集成其他科目CMM的公共框架。
               (3)确保所开发的全部有关产品符合将要发布的关于软件过程改进的国际标准ISO/IEC 15504对软件过程评估的要求。
               CMMI的优点
               使用在CMMI框架内开发的模型具有下列优点。
               (1)过程改进能扩展到整个企业级。
               (2)先前各模型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将得到解决。
               (3)既有分级的模型表示,也有连续的模型表示,可任意选用。
               (4)原先单科目过程改进的工作可与其他科目的过程改进工作结合起来。
               (5)基于CMMI的评估将与组织原先评估得分相协调,从而保护当前的投资,并与ISO/IEC 15504评估结果相一致。
               (6)节省费用,特别是当要运用多科目改进时,以及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评估时。
               (7)鼓励组织内各科目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通常包括定义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及需求跟踪等方面的工作。根据考试大纲和培训指南的规定,本节要求考生掌握需求变更、需求跟踪和需求变更风险管理3个方面的知识。本节只简单介绍有关需求跟踪方面的知识。有关定义需求基线和需求变更的知识,请阅读12.7.3节;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请阅读12.11节。
        需求跟踪的主要目的如下:
        (1)审核。跟踪能力信息可以帮助审核确保所有需求被应用。
        (2)在增加、删除、修改需求时可以确保不忽略每个受到影响的系统元素。
        (3)使得维护时能正确、完整地实施变更,从而提高生产率。
        (4)获得计划功能当前实现状态的记录。
        (5)再工程。可以列出旧系统中将要替换的功能,记录它们在新系统的需求和软件组件中的位置。
        (6)重新利用跟踪信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新系统中对相同的功能利用旧系统相关资源。
        (7)可以减少由于关键成员离开项目带来的风险。
        (8)可以在测试出错时指出最可能有问题的代码段。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需求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以可控的方式管理软件的需求,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匆匆忙忙地完成用户调研与分析,则往往意味着不稳定的需求。所以需求管理要保证需求分析各个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执行。对于需求变更的管理,则主要使用需求变更流程和需求跟踪矩阵的管理方式。
        需求跟踪包括编制每个需求与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文档。这些元素包括别的需求、约束、其他设计部件、源代码模块、测试、帮助文件、文档等。需求跟踪分为正向跟踪和逆向跟踪,一般合称为“双向跟踪”。不论采用何种跟踪方式,都要建立与维护需求跟踪矩阵(即表格)。需求跟踪矩阵保存了需求与后续工作成果的对应关系,通过需求跟踪矩阵可以跟踪一个需求使用期限的全过程,即从需求源到实现的前后生存期。它跟踪的是已明确的需求的实现过程,不涉及需求开发人员的职责,也无法用于防止变更矩阵单元之间的可能存在“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由于对应关系比较复杂,最好在表格中加必要的文字解释。当需求文档或后续工作成果发生变更时,要及时更新需求跟踪矩阵。
   题号导航      2018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6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