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20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1题      
  知识点:   业务流程管理   工作流   企业应用集成
  章/节:   流程管理基础       

 
企业应用集成中,()超越了数据和系统,由一系列基于标准的、统一数据格式的工作流组成。
 
 
  A.  应用集成
 
  B.  功能集成
 
  C.  过程集成
 
  D.  表示集成
 
 
 

 
  第57题    2017年下半年  
   56%
业务流程重构(BPR)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流程的实现,所以BPR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不属于BPR遵循的原则。
  第54题    2015年上半年  
   82%
流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流程管理不包括()。
  第58题    2020年下半年  
   34%
业务流程分析工具中,()反映现有系统各部门的业务处理过程和它们之间的业务分工与联系,以及连接各部门的物流、信息流的传递和..
   知识点讲解    
   · 业务流程管理    · 工作流    · 企业应用集成
 
       业务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概述
        1.流程的定义
        ISO 9000中流程的定义是: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流程的6个要素为输入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即结构)、输出结果、顾客、价值。
        流程有6个特点,分别是目标性、内在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目标性:流程要有明确的输出,即流程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是一次满意的系统集成项目,也可以是一次成功的产品开发。
        .内在性:流程的内在性包含于任何事物或行为中。
        .整体性:流程至少应该由两个以上的活动组成。
        .动态性:流程是由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它按照一定的时序关系展开。
        .层次性:流程分层次,针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层次的流程。
        .结构性:流程结构性也叫流程流转的规则。规则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串联、并联和反馈等。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BPM)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流程管理的定义指出:流程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是持续的、不断提升的一种方法。
        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本质是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
        3.流程管理和流程重组
        流程管理(BPM)和流程重组(BPR)的关系如下:
        .与业务流程重组的定义相似,流程管理的定义中包含了几个关键词:规范化、流程、持续性和系统化。
        .BPM与BPR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流程管理并不要求对所有的流程进行再造。
        .流程管理包含三个层面: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
        .流程管理的思想包含了BPR,比BPR的概念更广泛,更适合现实的需要。
        4.流程管理过程
        业务流程管理过程也是一个PDCA闭环的管理过程,步骤包括:
        (1)流程设计。
        (2)流程执行。
        (3)流程评估。
        (4)流程改进。
        业务流程的设计
        业务流程设计是业务流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未来流程实施中的效率和效果。
        流程设计的目的主要包括管理稳定、规范运作、规避风险、增值服务和支持业务目标的实现。
        流程的层级划分包括:
        .战略类流程:直接促进和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达成的流程。
        .营运类流程:指导各部门、各业务单元运作的流程。
        .支持性流程:提供支持和保障作用的流程。
        流程设计原则有:
        .有效、完整、清晰地定义和设计流程。
        .关注顾客和业务需求。
        .支持公司的方针和政策。
        .流程是连续的和有关联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和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服务模式,都要求业务流程需要强化连续性和关联性。
        流程的绘制方法包括文本法、表格法和图形法。
        业务流程的执行
        完善的业务流程一定需要通过切实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执行关注的是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在达到目标或指标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效果是指目标或指标的完成情况。
        在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管理的重点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流程的执行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并形成制度化文件和指令。
        .执行依照业务流程所定的工作方法,由制度保障系统方法的落实。
        .执行的宽度和深度能充分保障相关联环节的有效运作。
        .执行的授权充分、有效,资源和相关信息的获得得到及时保证。
        .各级执行人获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并确保培训的效果在执行中得到印证。
        .执行的过程充分保护了资产的安全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执行的结果是系统流程的方法产生的,是可持续的。
        .业务过程的记录和表现显示以上的方法被知晓、落实和执行。
        .每一个业务流程有指定的流程控制人,负责流程的维护、执行的监督和流程的改进。
        业务流程的评估
        评估方法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业务流程的遵循性评估:评估流程所涉及部门和员工对流程执行的符合情况。
        .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评估:评估流程所分配职责的合理性、所分配职责的完成情况以及流程的流通效率。
        .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估:评估流程所涉及的各项目或指标的达成情况。主要评估要素包括表现和趋势、目标合理并达成、行业最佳标准对比的达成以及结果与流程所确定方法的关系。
        业务流程的改进
        持续改进是业务流程管理的宗旨之一,在执行和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改进方向,并积极加以改进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业务流程改进的动力来源包括:
        .外部环境压力。
        .执行和评估过程中发生的偏差。
        .管理风险的变化。
        .企业经营目标发生的改变。
        .组织结构的改变。
        .业务的改变。
        业务流程改进的管理实务:
        .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榜样作用。
        .改进要点。
        .有结构性的改善。
        业务流程改进的过程和方法包括:
        .分析问题。
        .寻找原因。
        .解决问题。
        .评估实施结果,修正解决方案,重新实施。
        .进行下一问题的解决。
        .进行新一轮的流程分析。
 
       工作流
               工作流的定义
               工作流(Workflow)是针对业务流程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业务流程分解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工作如何组织协调在一起的规则抽象出来,从而分离了具体工作的逻辑和流程组织的逻辑。我们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协助下:开发人员遵从一定的编程接口及约定,就可以开发出更具灵活性的事务处理系统;最终用户无需重新开发事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自己更改工作流程,以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
               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描述不同覆盖范围和不同时间跨度的经营过程,根据经营过程以及组成活动的复杂程度,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采取多种实施方式,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支撑系统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也可以在一个工作组内部,也可以在全企业所有业务部门。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在模型建立阶段,通过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企业经营过程模型的建立,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实例化阶段完成为每个过程设定运行所需的参数,并分配每个活动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模型执行阶段完成经营过程的执行,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
               工作流的功能
               工作流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的分离,因此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实现情况下,通过修改过程模型来改变系统功能,完成对生产经营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的集成管理,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企业实现对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的过程控制以及决策支持,实现现代企业对“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信息传给适当的人”的要求。
               对于引入工作流的组织,能够在软件开发和业务两个层次受益。
               .方便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简化企业级软件开发甚至维护。
               .降低开发风险——通过使用状态和动作这样的术语,业务分析师和开发人员使用同一种语言交谈。这样开发人员就不必将用户需求转化成软件设计了。
               .实现统一集中——业务流程经常变化,使用工作流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业务流程的实现代码,不再散落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
               .加快应用开发——软件不用再关注流程的参与者,开发起来更快,代码更容易维护。
               .业务流程管理(BPM)——提高效率,在自动化过程中会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过程。
               .提高对迭代开发的支持。
               如果软件中业务流程部分不容易更改,组织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开发前的业务流程分析中,希望一次成功。但可悲的是,在任何软件项目开发中,这都很少能实现。工作流系统使得新业务流程很容易部署,业务流程相关的软件可以一种迭代的方式开发,因此使用工作流系统使开发更有效、风险更低。
 
       企业应用集成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是伴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推动应用集成技术发展的原动力,而应用集成的实现反过来也驱动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EAI技术是将过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EAI一般表现为对一个商业实体(例如一家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应用集成,但当遇到多个企业系统之间进行商务交易时,EAI也表现为不同公司实体之间的企业系统集成,例如B2B的电子商务。
        EAI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内部应用集成和企业间应用集成。
               企业内的集成
               企业内的应用集成,就是要解决在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数据流量,包括业务流程是否进行自动流转,或怎样流转,以及业务过程的重要性。对于应用集成,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从本质上讲,企业应用集成就是维持数据正确而自动地流转。同时,不同的EAI解决方案采取不同的技术途径,而不同的技术途径也就决定了EAI处于不同的层次,从应用和技术上综合考虑,EAI分为界面集成、平台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过程集成。
               (1)界面集成。这是比较原始和最浅层次的集成,但又是常用的集成。这种方法就是把用户界面作为公共的集成点,把原有零散的系统界面集中在一个新的、通常是浏览器的界面之中。
               (2)平台集成。这种集成要实现系统基础的集成,使得底层的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都必须得到集成。平台集成要应用一些过程和工具,以保证这些系统进行快速安全的通信。
               (3)数据集成。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过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保证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
               (4)应用集成。这种集成能够为两个应用中的数据和函数提供接近实时的集成。例如,在一些B2B集成中实现CRM系统与企业后端应用和Web的集成,构建能够充分利用多个业务系统资源的电子商务网站。
               (5)过程集成。当进行过程集成时,企业必须对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进行定义、授权和管理,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过程集成包括业务管理、进程模拟等,还包括业务处理中每一步都需要的工具。
               企业间应用集成
               EAI技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要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应用集成。EAI使得应用集成架构里的客户和业务伙伴,都可以通过集成供应链内的所有应用和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传统的电子商务应用了诸如电子数据交换和专用增值网络技术。然而今天,大多数电子商务则采用了实时性更强的、基于Internet的技术,如基于Internet的消息代理技术、应用服务器,以及像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等新的数据交换标准。许多公司的供应链系统也可能包括交易系统,新的EAI技术可以首先在交易双方之间创建连接,然后再共享数据和业务过程。
               集成模式
               目前市场主流的集成模式有3种,分别是面向信息的集成技术、面向过程的集成技术和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
               在数据集成的层面上,信息集成技术仍然是必选的方法。信息集成采用的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等。其中,接口集成仍然是一种主流技术。它通过一种集成代理的方式实现集成,即为应用系统创建适配器作为自己的代理,适配器通过其开放或私有接口将信息从应用系统中提取出来,并通过开放接口与外界系统实现信息交互,而假如适配器的结构支持一定的标准,则将极大的简化集成的复杂度,并有助于标准化,这也是面向接口集成方法的主要优势来源。标准化的适配器技术可以使企业从第三方供应商获取适配器,从而使集成技术简单化。
               面向过程的集成技术其实是一种过程流集成的思想,它不需要处理用户界面开发、数据库逻辑、事务逻辑等,而只是处理系统之间的过程逻辑,和核心业务逻辑相分离。在结构上,面向过程的集成方法在面向接口的集成方案之上,定义了另外的过程逻辑层;而在该结构的底层,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提供了支持数据传输和跨过程协调的基础服务。对于提供集成代理、消息中间件以及应用服务器的厂商来说,提供用于业务过程集成是对其产品的重要拓展,也是目前应用集成市场的重要需求。
               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和Web Service(Web服务)技术的应用集成是业务集成技术上的一次重要的变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应用集成技术。集成的对象是一个个的Web服务或者是封装成Web服务的业务处理。Web服务技术由于是基于最广为接受的、开放的技术标准(如HTTP、SMTP等),支持服务接口描述和服务处理的分离、服务描述的集中化存储和发布、服务的自动查找和动态绑定以及服务的组合,成为新一代面向服务的应用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础设施。
   题号导航      2020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1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