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23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一批)
  第9题      
  知识点:   三点估算与计划评审技术   工作流   排序   评估   评审
  关键词:   测试   存储过程   对象   范围   风险   工作流   回退   接口   排序   评审   数据   用户系统        章/节:   项目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评审发布内容时对存在风险的发布项做重点评估,确定相应的回退范围,制定相应的回退策略。回退步骤通常包括:①通知相关用户系统开始回退:②通知各关联系统进行版本回退:③回退存储过程等数据对象;④配置数据回退:⑤应用程序、接口程序、工作流等版本回退:⑥回退完成通知各周边关联系统:⑦回退后进行相关测试,保证回退系统能够正常运行;⑧通知用户回退完成。正确的排序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②①③④⑤⑥⑦⑧
 
  C.  ④②①③⑤⑥⑦⑧
 
  D.  ④①②③⑥⑥⑦⑧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35题    2015年下半年  
   32%
已知某系统由ABCDEF六个活动构成,项目实习人员根据活动逻辑关系及历时等信息绘制了该系统的网络图,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工期为9周。..
  第54题    2010年上半年  
   32%
某市数字城市项目主要包括 A、B、C、D、E 等五项任务,且五项任务可同时开展。各项任务的预计建设时间以及人力投入如下表所示。<..
  第53题    2009年上半年  
   51%
关键路径法是多种项目进度分析方法的基础。(52)将关键路径法分析的结果应用到项目日程表中;(53)是关键路径法的延伸,为项目..
   知识点讲解    
   · 三点估算与计划评审技术    · 工作流    · 排序    · 评估    · 评审
 
       三点估算与计划评审技术
        三点估算与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计算方法相同,但三点估算用于估算单个活动历时,是活动历时估算过程中用到的技术;而PERT是一种进度表编制技术,用于制订进度表的过程中。
        1.活动时间估算
        对活动进行最乐观、最悲观及最可能时间估算:
        To(Optimistic Time,最乐观时间)
        Tm(Most likely Time,最可能时间)
        Tp(Pessimistic Time,最悲观时间)
        假定三个估值服从β分布,由此可算出每个活动的期望历时Tei为:
        
        其中i表示第i项活动。
        根据β分布的方差计算方法,第i项活动的持续时间方差为:
        
        标准差为:
        
        2.总工期估算
        PERT方法中总工期期望值为各活动期望历时之和,且服从正态分布。
        总工期期望值:
        总工期方差:
        标准差:
        总工期的正态分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总工期的正态分析
        正态分布图的X轴代表工期,Y轴代表工期发生的概率密度,曲线下的面积代表了累积概率分布。由正态分布图可以得到下面的信息:
        .以工期期望值Te为中心,概率分布曲线对称分布。
        .如果需要了解某一天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只要看对应的概率密度即可,特殊点的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其他点的需要查正态分布表。
        .如果需要了解某一段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可能性,需要求解该段时间内累积概率密度和,即该段时间内曲线下的面积。
        .以工期期望值为中心,±1σ范围内完成的概率为68%,±2σ范围内完成的概率为95%,±3σ范围内完成的概率为99%
        例1:A活动历时的悲观估计是36天,乐观估计是6天,最可能估计是21天,那么该活动在16天到26天完成的概率有多大?在16天以前完成的概率有多大?
        A活动的期望工期为TeA=(36+4×21+6)/6=21天
        标准差为σA=(36-6)/6=5
        根据正态分布规律,A活动在16天到26天完成正好落在±1σ范围内,所以完成的概率为68%。
        16天恰好是Te-1σ,所以A活动在16天之前完成的概率为50%-68%/2=16%。
        例2:下图所示为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图中标出了每个活动的ToiTmiTpi,计算项目在57天内完成的概率为多少。
        
        某项目的关键路径
        分别对每个活动计算期望工期及方差,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各活动的期望工期及方差
        该项目的期望工期为Te=4+11+25+12=52天
        总方差为σ2=0.444+2.778+20.25+2.26=25.72
        标准差为σ=5.072
        因为Te+1σ=52+5.072=57.072,57天落在正态分布的Te+1σ处,所以项目在57天内完成的概率为50%+68%/2=84%。
 
       工作流
               工作流的定义
               工作流(Workflow)是针对业务流程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业务流程分解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工作如何组织协调在一起的规则抽象出来,从而分离了具体工作的逻辑和流程组织的逻辑。我们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协助下:开发人员遵从一定的编程接口及约定,就可以开发出更具灵活性的事务处理系统;最终用户无需重新开发事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自己更改工作流程,以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
               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描述不同覆盖范围和不同时间跨度的经营过程,根据经营过程以及组成活动的复杂程度,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采取多种实施方式,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支撑系统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也可以在一个工作组内部,也可以在全企业所有业务部门。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在模型建立阶段,通过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企业经营过程模型的建立,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实例化阶段完成为每个过程设定运行所需的参数,并分配每个活动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模型执行阶段完成经营过程的执行,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
               工作流的功能
               工作流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的分离,因此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实现情况下,通过修改过程模型来改变系统功能,完成对生产经营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的集成管理,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企业实现对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的过程控制以及决策支持,实现现代企业对“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信息传给适当的人”的要求。
               对于引入工作流的组织,能够在软件开发和业务两个层次受益。
               .方便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简化企业级软件开发甚至维护。
               .降低开发风险——通过使用状态和动作这样的术语,业务分析师和开发人员使用同一种语言交谈。这样开发人员就不必将用户需求转化成软件设计了。
               .实现统一集中——业务流程经常变化,使用工作流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业务流程的实现代码,不再散落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
               .加快应用开发——软件不用再关注流程的参与者,开发起来更快,代码更容易维护。
               .业务流程管理(BPM)——提高效率,在自动化过程中会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过程。
               .提高对迭代开发的支持。
               如果软件中业务流程部分不容易更改,组织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开发前的业务流程分析中,希望一次成功。但可悲的是,在任何软件项目开发中,这都很少能实现。工作流系统使得新业务流程很容易部署,业务流程相关的软件可以一种迭代的方式开发,因此使用工作流系统使开发更有效、风险更低。
 
       排序
        假设含n个记录的文件内容为{R1R2,…,Rn},其相应的关键字为{k1k2,…,kn}。经过排序确定一种排列{Rj1Rj2,…,Rjn},使得它们的关键字满足如下递增(或递减)关系:kj1≤kj2≤…≤kjn(或kj1kj2≥…≥kjn)。
 
       评估
        评估测试不只针对物理设备,更重要的是要评估、比较各种网络技术。通常使用模拟测试配置和模拟负载进行子系统(如路由器)和网络技术(如ATM或FDDI等)的评估。评估测试不适用于全局网络,因为全局网络拓扑负载、网络设备太多,不好准确定位引起问题的原因和位置,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多数评估测试在专用的子网测试环境中进行。
        很多公司都有其固定合作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如路由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供应商,通常很少再做设备比较测试,但网络技术的比较测试需要经常进行。企业经常面对选择哪种技术以及怎样比较不同技术的问题,所以技术评估是评估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
        在比较设备与技术时,除了使用专用于待测设备或技术的工程负载外,有经验的程序员也使用真实负载,使用真实负载可以了解待测设备或技术在特定环境下的运行性能。通过两种负载模式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获知待测设备还有多少多余容量。
        评估测试与设备或技术的功能/特征测试一样,用于比较待测设备或技术的性能、稳定性、特性、易用性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评估测试实质是衰减测试的基础,评估测试中对几种设备或技术进行比较;衰减测试中对同一设备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测试中选择设备的标准也完全可作为验证升级版本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尽可能多地集成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测试是非常好的方法,最初的产品评估测试可以被开发阶段的可接受性测试和升级阶段的衰减性测试所借鉴。
        评估测试是最常进行的测试,在设备选型、技术选型,以及网络系统升级过程中都要进行或多或少的评估测试。
        用于评估测试的负载模式和测试脚本要能有效覆盖被检测的设备和技术。常使用最好情形(工程负载)和真实负载模式进行测试,两种方式都提供了唯一的、重要的检测结果,测试人员要能够理解、解释测试结果间的不同。
        工程检测结果是被测设备和技术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测试得到的结果,因此不能在真实运行环境里显示它们的运行性能;真实检测结果能很好地显示待测设备或技术在运行网络环境中的性能,但无法预测设备的总容量。如果时间允许,两种测试都要做。通常测试人员只有时间进行一种测试,一般进行最好情形的测试。许多公开发行的测试报告都是基于最好情形(工程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所有的测试配置都是模拟的。用于设备比较的测试配置不一定要代表运行网络的典型配置,任何有效、公正的测试配置都能对被测产品进行很好的比较。然而,测试配置和负载越接近运行网络的配置和负载,测试的结果越能反映被测设备在运行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在安装和配置测试网络时必须注意:要确保配置中所有测试组件都是最新版本,使测试尽可能地公正和统一,以取得最好的测试结果。在测试非正式版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发布日期经常有错误。测试配置中安装了非正式版后,它还可能会变,所以非正式版的测试结果和正式版的测试结果经常不一致,分析非正式版的设备经常会延误项目的进行。
        进行评估测试时,除了被测设备,测试配置中的所有网络组件都要保持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测设备可以进行公平比较。对于子网,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一个网络设备很容易被另一个设备所替代)。
        网络技术评估要比较各种网络技术,因而测试配置中的几个网络组件都需要更换。重要的是不要改变源或目标配置。在配置中不仅通信线路需要更换,路由器也需要更换。传输负载和端点的配置要保持不变。
        需要评估测试计划中的各个测试任务,逐步完成测试、数据收集和数据解释。在评估测试中,各测试进行的先后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它们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多次重复进行的。当在测试中发现了新的信息时,以前所做的测试可能要重新进行以确定它的测试结果,或要对以前的测试稍作改变以检验网络运行的其他方面。此外,在评估期间设备提供商经常发布新的版本或非正式的版本,所以各种基于这种设备的测试都要重新进行。
        制定网络设备、技术比较或取舍标准时,不仅要参考评估测试所得的测试结果数据,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信息,如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但由于没有运行网络的持续和峰值负载要求,所以缺少比较基准,往往将产品评估测试引入歧途。
        最后要根据评估测试所得的数据和图表对网络系统作出总结性评估,并撰写网络系统评估报告。
 
       评审
        对设计部分是否完整地实现了需求中规定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关键的处理及内外部接口定义的正确性、有效性、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等都一一进行评审。
   题号导航      2023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一批)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第9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3139人 在线 
    zhaoshen19..     guanketao@..     Dcl-2008-h..     daiqimao@1..     hs1295@hf-..     814114741@..
    tjjily@163..     chengaoxin..     gaowenyi00..     qiufengdag..     wangwei409..     dingwei619..
    yhl@lit.ed..     lxf@aiai.e..     suny0645@s..     635097875@..     412544204@..     zcaiyi@163..
    dengxiaole..     huangyan85..     menjingren..     280863452@..     xyq_262430..     631357578@..
    czs101@126..     juhong.sun..     fengyenan1..     wodexiajia..     lizhou3912..     tctmikeche..
    chuql98@so..     hw891123@1..     553987795@..     lxpxueping..     qixingliu@..     zyqc1000@y..
    leo1991326..     86501591@1..     hkust.mefl..     yangyu09@s..     czc318@163..     yushaoyong..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