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24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一批)
  第2题      
  知识点:   企业信息化   工业   两化融合   信息化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章/节: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       

 
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主要在技术、产品、()、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A.  业务
 
  B.  软件
 
  C.  网络
 
  D.  硬件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1题    2015年下半年  
   51%
大数据对产品、企业和产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
  第25题    2018年下半年  
   59%
信息系统规划工具中,()可以反映数据类型和企业过程之间的关系。
  第35题    2024年上半年  
   78%
关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知识点讲解    
   · 企业信息化    · 工业    · 两化融合    · 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概述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企业信息化结构分为4层:
        .产品(服务)层
        .作业层
        .管理层
        .决策层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必须走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之路。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点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和渗透。
        .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推进企业信息化。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为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推进企业信息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效益原则。
        .一把手原则。
        .中长期和短期建设相结合。
        .规划化和标准化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概念为:ERP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ERP系统特点包括:
        .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统一性突出表现在系统使用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每个子系统都在这个中心数据库上运行。
        .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企业实施ERP系统,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现行业务流程固化,而是要按照建成现代化企业的目标将企业现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并且让ERP系统支持优化重组了的业务流程,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目的。
        .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ERP厂商的通常做法是开发一些通用的基本模块以支持诸多企业的大致相同的基本业务;再分别开发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定制软件模块,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将所选择的通用模块和定制模块进行组合,构造适合本企业需要的ERP系统。
        .ERP是开放的系统。ERP系统可将企业的外部相关信息,如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纳入其处理范围中。
        ERP系统的功能有:
        .财会管理: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物流管理:包括销售管理、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和差旅核算。
        客户关系管理(CRM)
        1.CRM的概念和定义
        CRM概念的三个要点:
        .客户:指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按客户和企业的关系,可以把客户划分为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按客户与企业合作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客户分为新客户和老客户。
        .关系:指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包括企业行为对客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等。
        .管理:管理的对象是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实现他所确定的经营目标。
        CRM的定义为: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所涵盖的要素主要有:
        .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但是CRM绝不仅仅是某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它更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心。
        .CRM在注重提供客户的满意度的同时,一定要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CRM的实施要求企业对其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业务的中心转移到客户。
        2.CRM的体系结构与系统功能
        CRM三角模型的构成有:
        .CRM经营理念(纵轴):是CRM体系结构的主导。
        .信息技术(横轴):是CRM体系结构的基础,它构成了CRM的基本框架。
        .CRM应用系统(斜边):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CRM理念和宗旨开发出来的,是前两者的结合。
        CRM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
        .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3.CRM与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直接对象一般包括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事务数据库以及一些新型的高级数据库。
        数据挖掘的任务包括两项:
        .描述:挖掘出数据中的一般特性。
        .分类和预测: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分类规则、判定树、数学公式和神经网络等,预测的主要方法有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等。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作用有:
        .数据挖掘可以辅助销售人员展开推销。
        .数据挖掘可以增加客户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SCM)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现代概念有如下三个要点:
        .关于核心企业:供应链系统中都会有一个企业在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网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调度等工作起协调中心的作用。
        .关于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注重建立供应链中的战略伙伴关系。
        .关于增值链:供应链也是一条增值链,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物料会增加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的以各种关系联系起来的供应商和用户组成。每个企业都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的特征主要有:
        .交叉性。
        .动态性。
        .存在核心企业。
        .复杂性。
        .面向用户。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组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有:
        .以客户为中心。
        .集成化管理。
        .扩展性管理。
        .合作管理。
        .多层次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分类包括: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分为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根据网状结构特点分为V型供应链(发散型的供应链网)、A型供应链(会聚型的供应链网)、T型供应链。
        .根据产品类别分为功能型供应链、创新型供应链。
        2.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包括: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简洁性原则。
        .取长补短原则。
        .动态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战略性原则。
        目前常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主要有: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应链设计策略。
        供应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有:
        .注意供应链的整体性。
        .注意供应链具有相关性。
        .注意供应链的结构性和有序性。
        .注意供应链的动态性。
        .注意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3.敏捷供应链管理
        敏捷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系统的特点如下:
        .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的生产方式的快速重组,有助于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合作的优化,从而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理解,对新产品或服务的快速研发、生产和供应。
        .不仅支持企业内信息系统的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而且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
        .各个企业能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地进行组织、管理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敏捷供应链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以基本功能体为核心的,辅助以各种工具,通过这些工具的应用方便地对系统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动态可重构性、快速适应性和敏捷性。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就是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现代电子商务包括如下要点:
        .以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操作平台。
        .商务活动参与方增多。
        .商务活动范围扩大。
        电子商务的类型包括B2B(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C(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C2C(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以及G2B(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
        .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
        .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
        .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
        .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监控体系。
 
       工业
        立体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过程控制、数值模拟、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设计、工业检测、远程监视、危险产品生产安装以及远程机器人视觉显示等各个方面,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逼真视觉效果。
        目前,3D技术在专业行业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包括汽车设计制造、船舶设计制造、航天航空、能源动力、机械电子、建筑房产、城市规划等行业,3D技术为设计方式和用户界面带来了新的革命。3D技术常用的设计软件包括ProE、AutoCAD、3Dmax、MAYA等,这些工具已经成为行业必备的设计软件。在工业设计领域,ProE和AutoCAD已经具备了丰富的3D设计功能,并被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所采用;在图形图像领域,3Dmax、MAYA已经被广大艺术和IT工作者熟练使用。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含义:①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②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③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孕育新一代经济的产生,极大促进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④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在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成为“新常态”的突出特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
        近年来,两化融合在我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社会对两化融合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以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重点、路径、方法仍存在很多不同认识和看法;产业基础薄弱,标准和知识产权缺失、关键器件依赖进口、集成服务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突出;体制机制障碍较多,促进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政策措施协调配套不足、支持力度不大。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解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明确了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2013年,为落实十八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以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意见》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要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夯实融合发展基础,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意见》提出,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
        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有力支撑,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需要产业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新生态体系。
 
       信息化
        人们在生活和从事生产等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消息,接收者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消息被称为信息。信息的传送一般应借助一定的运载工具,并将信息变换成各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各个领域。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交流和处理信息,并根据它决策或采取行动。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获取及时可靠的信息将成为第一需要。信息已同能源和材料一起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是资源,而且是一种战略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不同,信息可以被很多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高,而且一条信息可以衍生出多条信息,取之不尽。信息与信息资源不同,信息的日常表现是无序的,但是信息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和规律,信息只有通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高技术的出现,在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信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信息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称当前的社会为信息社会。由此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递、分析与显示的高技术群。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并以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技术为中心。信息产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它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通信业。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
        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如下。
        (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通常人们习惯用信息产业部门所制造的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信息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粗略认为两者均超过50%以上,其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
   题号导航      2024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一批)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0656人 在线 
    xiaozifanl..     zengtianru..     panjian818..     dengyou198..     yourname@y..     wcq36@126...
    763462983@..     chenghao@m..     fengjieden..     380939480@..     YUANSHAO@1..     tjj555555@..
    ping63739@..     iamct123@t..     shepeng_ji..     thankyoufo..     asdfoooo40..     sdjese@163..
    zzx9920@ya..     tangtd2006..     malumitsu@..     906661038@..     lishunbook..     css8000@16..
    cw_jun2@si..     huangyan85..     xuzhengxia..     YANGZHIJIE..     lishuangye..     leaf8724@1..
    yuyiash@al..     ygzgz74309..     wcq36@126...     alence_122..     wangjin76@..     songweizlj..
    wang12521@..     hw891123@1..     gll1986127..     dingwei619..     zhandl@263..     polley0101..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