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23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下午试卷 论文 (第二批)
  第1题      
  知识点:   项目管理   管理原则   生命周期   项目管理过程组   项目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项目

 
试题:论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绩效域
在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需要始终坚持项目管理原则,通过涵盖10大知识领域的项目管理过程组对项目进行管理,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干系人、团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规划、项目工作、交付、测量、不确定性这8个与绩效密切相关的绩效域。通过这8个绩效域帮助项目在系统内运作,实现价值交付系统的功能,为组织及其干系人创造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问题:1.1   请以“论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绩效域”为题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项目的背景,项目规模,发起单位,目的,项目内容,组织结构,项目周期,交付的成果等),并说明你在其中承担的工作(项目背景要求本人真实经历,不得抄袭及杜撰)。
2.请结合你所叙述的信息系统项目,围绕以下要点论述你对信息系统项目工作绩效域的认识:
(1)结合项目情况,详细阐述项目工作绩效域的绩效要点。
(2)请根据你所描述的项目,哪些工作绩效(要点)是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
3.结合你所参与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论述你进行绩效域管理的具体做法,并总结心得体会。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知识点讲解    
   · 项目管理    · 管理原则    · 生命周期    · 项目管理过程组    · 项目生命周期    · 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管理
        定义
        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管理一个项目包括:
        .识别要求。
        .确定清楚而又能实现的目标。
        .权衡质量、范围、时间和成本方面的要求,使技术规格说明书、计划和方案适合于各干系人的不同需求与期望。
        项目管理需要的知识领域
        除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技术以外,项目管理组至少应能理解和使用以下5方面的知识领域: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
        .项目环境知识。
        .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软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技能)。
        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管理项目的工具、技术、方法、资源和规程。项目管理计划说明如何使用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环境
        项目管理团队应该考虑的项目环境包括:
        .社会环境:经济、人口、教育、道德、种族、宗教和其他特征等。
        .政治环境:法律、风俗和政治风气等。
        .自然环境:生态和自然地理等。
        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是在管辖范围内集中、协调地管理项目的组织单元。也可指“大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办公室”或“大项目办公室”。PMO监控项目、大项目或各类项目组合的管理。由PMO管理的项目不必要有特定的关系,PMO关注与上级组织或客户的整体业务目标相联系的项目或子项目之间的协调计划、优先级和执行情况。
        PMO执行的职责可以是一个宽广的范围,包括从以培训、软件、标准政策和规程、模板的形式提供项目管理支持功能,到实际直接管理项目和项目的结果。
        PMO可以存在于任何组织结构中,包括职能型组织。
        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区别如下:
        .追求的目标不同。项目经理关注于特定项目的目标,而PMO管理主要的大项目范围的变化,并将之视为更好地达到业务目标的潜在机会,其工作目标包含组织级的观点。
        .项目经理控制赋予项目的资源以最好地实现项目目标,而PMO对所有项目之间的共享资源进行优化使用。
        .项目经理管理本项目的范围、进度、费用和质量,而PMO管理整体的风险、整体的机会和所有项目的依赖关系。
        过程和过程组
        过程就是一组为了完成一系列事先指定的产品、成果或服务而必须执行的互相联系的行动和活动。
        项目管理过程由项目团队实施,包括两大类:
        .面向管理的过程。即项目管理过程,其目的是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结束一个项目。
        .面向产品的过程。一般由项目生命期规定,并因领域而异。
        项目管理过程和创造产品的过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始终彼此重叠交互。
        任何项目都必须执行5个项目过程组,它们与应用领域或特定行业无关。过程组不是项目阶段,每一阶段或子项目都要重复过程组的所有子过程。
        .启动过程组。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阶段。在多阶段项目中,后续阶段进行的启动过程是为了确认在指定项目章程与拟定初步项目范围说明书过程中所做的原假设与决策的合理性。启动过程组也定义了项目意图,确定了目标,并授权项目经理进行项目。
        .规划过程组。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佳的行动方案,即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以实现项目或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范围。项目团队应让所有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过程。当项目计划工作结束时,不管是由组织还是由项目团队负责,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否则将无法确定如何进行后续的反馈和细化。项目管理计划的渐进明细经常被称作“滚动式计划”,这意味着计划是一个迭代和持续的过程。
        .执行过程组。整合人员和其他资源,在项目的生命期或某个阶段执行项目管理计划。
        .监控过程组。要求定期测量和监控项目进展,识别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项目或阶段目标达成。
        .收尾过程组。正式接受产品、服务或工作成果,有序地结束项目或阶段。
        项目管理过程组和“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即PDCA)”循环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项目管理过程组和PDCA循环的对应
        规划过程组与PDCA循环中的“计划”对应;执行过程组与循环中的“执行”对应;监控过程组与循环中的“检查”和“行动”对应。启动过程组是这些循环的开始,而收尾过程组是其结束。
        过程的交互
        项目管理过程组通过它们各自所产生的结果而联系起来——一个过程的结果或者输出通常会成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或者整个项目的最终结果。在项目过程组之间以及项目过程本身当中,这种联系是迭代的。
        如果一个项目被划分成阶段,每个阶段中的过程经常会反复进行。项目中过程组的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过程组的相互作用
        5个项目过程组与44个项目管理过程及9个项目管理知识域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过程组、过程和类知识域的映射关系
        注:1.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中,“团队组建”被划分为规划过程组。在PMBOK 2004版中,“团队组建”在执行过程组中,笔者认为划分在执行过程组中更合理。
        2.发包规划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中也称为计划签约和编制合同。
 
       管理原则
        在运行维护服务提供过程中,供方通过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实现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本标准适用于:
        (1)计划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组织建立运行维护服务能力体系。
        (2)运行维护服务供方评估自身条件和能力。
        (3)要求供应链中所有运行维护服务供方具备一致的条件和能力的组织。
        (4)运行维护服务需方评价和选择运行维护服务供方。
        (5)第三方评价和认定运行维护服务组织能力。
 
       生命周期
        IT服务生命周期由规划设计(Planning&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和监督管理(Supervision)5个阶段组成,简称“PIOIS”。
        (1)规划设计:从客户业务战略出发,以需求为中心,参照ITSS对IT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设计,为IT服务的部署实施做好准备,以确保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IT服务。
        (2)部署实施:在规划设计基础上,依据ITSS建立管理体系、部署专用工具及服务解决方案。
        (3)服务运营:根据IT服务部署情况,依据ITSS,采用过程方法,全面管理基础设施、服务流程、人员和业务连续性,实现业务运营与IT服务运营的全面融合。
        (4)持续改进:根据IT服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定期评审IT服务满足业务运营的情况,以及IT服务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案,并对IT服务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部署实施,以提高IT服务质量。
        (5)监督管理:本阶段主要依据ITSS对IT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对IT服务供方的服务过程、交付结果实施监督和绩效评估。
 
       项目管理过程组
        项目管理过程可分为五大类,即五大项目管理过程组,它们与应用领域或特定行业无关。分别为:
        .启动过程组: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阶段。在多阶段项目中,后续阶段进行的启动过程是为了确认在指定项目章程过程中所做的原假设与决策的合理性。启动过程组也定义了项目意图,确定了目标,并授权项目经理开始项目。
        .规划过程组: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佳的行动方案,即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以实现项目或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范围。项目团队应让所有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过程。当项目计划工作结束时,不管是由组织还是由项目团队负责,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否则将无法确定如何进行后续的反馈和细化。项目管理计划的渐进明细经常被称作“滚动式计划”,这意味着计划是一个迭代和持续的过程。
        .执行过程组:整合人员和其他资源,在项目的生命期或某个阶段执行项目管理计划。
        .监控过程组:要求定期测量和监控项目进展,识别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项目或阶段目标达成。
        .收尾过程组:正式接受产品、服务或工作成果,有序地结束项目或阶段。
 
       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
               项目生命周期指项目从启动到收尾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
               项目生命周期通常规定:
               .每个阶段应完成哪些技术工作?
               .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应何时产生?对每个交付物如何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人员参与?
               .如何控制和批准每个阶段?
               项目阶段的特征:
               .每个项目阶段都以一个或多个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为标志。
               .项目阶段的结束通常以对完成工作与可交付成果的审查为标志。
               .在未决定是否启动任何其他阶段时,也可以结束一个阶段。
               .阶段的正式完成不包括核准随后的阶段。阶段末审查往往称为阶段放行口、阶段关卡或验收站。
               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大多数项目生命周期都具有如下特征:
               .在初始阶段,费用和人员水平较低,在中间阶段达到最高,当项目接近结束时则快速下降。
               .项目初始阶段不确定性水平高,因此不能达成项目目标的风险也高,后续阶段完成项目的确定性逐渐变好。
               .随着项目阶段的深入,变更和缺陷修改的费用通常会增加。
               .项目初始阶段,项目干系人影响项目的最终产品特征的能力最高,随着项目的继续逐渐变低。
               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开始于经营计划,经过构思,到产品,到日常经营和产品退出市场。
               在某些应用领域,项目生命周期可以视为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也叫预测型生命周期、完全计划驱动型生命周期。在项目开始时就对产品和可交付成果进行定义,对任何范围变化都要进行仔细管理。
                      瀑布模型一般将软件开发分为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通过顺序执行各个阶段的活动来完成项目。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适用于充分了解拟交付的产品,有厚实的行业实践基础,或者整批一次性交付产品有利于干系人的项目。
                      迭代和增量模型
                      迭代方法是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循环活动来开发产品,而增量方法是渐进地增加产品的功能。一次迭代中,将执行所有项目管理过程组中的活动。每次迭代结束时,将完成一个或一组可交付成果。后续迭代可能对这些可交付成果进行改进,也可能创造新的可交付成果。
                      RUP是迭代模型的一种,可分四个阶段:初始、细化、构造、移交,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执行就形成了一个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初始阶段:系统地阐述项目的范围,选择可行的系统构架,计划和准备业务案例。
                      .细化阶段:细化构想,细化过程和基础设施,细化构架并选择构件。
                      .构造阶段:资源管理、控制和过程最优化,完成构件的开发并依据评价标准进行测试,依据验收标准评估产品的发布。
                      .移交阶段:同步并使开发的构造增量集成到一致的实施基线中,根据完整的构想和需求集的验收标准评估与实施有关的工程活动的实施基线。
                      迭代和增量模型适用于组织需要管理不断变化的目标和范围,组织需要降低项目的复杂性,或者,产品的部分交付有利于一个或多个干系人,且不会影响最终或整批可交付成果的交付。大型复杂项目通常采用迭代方式来实施,这使项目团队可以在迭代过程中综合考虑反馈意见和经验教训,从而降低项目风险。
                      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也被称为适应型生命周期或变更驱动方法,是为了应对大量变更,获取干系人的持续参与而采用的方法。适应型生命周期也包含迭代和增量的概念,但和迭代增量模型不同之处在于,迭代很快(通常2~4周迭代1次),而且所需时间和资源是固定的。
                      敏捷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软件开发方法,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敏捷方法适用于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需求和范围难以事先确定的情况,或者能够以有利于干系人的方式定义较小的增量改进的情况。
                      V模型
                      V模型如下图所示,左边开发过程的各开发阶段和右边测试过程的各测试阶段相互对应,形成了字母“V”的形状。
                      
                      V模型示意图
                      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阶段,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各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原型化模型
                      原型化模型是为弥补瀑布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
                      原型化模型首先要构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经过和用户针对原型的讨论和交流,弄清需求以便真正把握用户需要的软件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充分了解后,再在原型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在实际中,原型化经常在需求分析定义的过程中进行。原型化模型减少了瀑布模型因为软件需求不明确而给开发工作带来的风险,因为在原型基础上的沟通更为直观,也为需求分析和定义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原型,即抛弃型原型和进化型原型:
                      .抛弃型原型:此类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抛弃不用了。
                      .进化型原型:此类原型的构造从目标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基本需求出发,通过修改和追加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为最终的系统。
                      对于复杂的大型软件,开发一个原型往往达不到要求,为减少开发风险,在瀑布模型和原型化模型的基础上演进,出现了螺旋模型以及大量使用的RUP。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个演化软件过程模型,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与瀑布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使得软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项目?简单地说,安排一场演出、开发一种新产品、建一幢大房子都可以被称为一个项目。所谓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这里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经费资源、人力资源等。
               对项目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项目的基本特征。
                      明确的目标
                      项目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一种期望的产品或希望得到的服务的一次性活动。这里的目标包括几个方面。
                      (1)时间目标如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
                      (2)成果目标如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
                      (3)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应尽量满足的要求。
                      目标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也就是可以修改的。不过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将产生一个新的项目。
                      独特的性质
                      每一个项目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或者项目的成果与其他项目不同;或者项目的成果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总之项目总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项目是完全相同的。项目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
                      有限的生命周期
                      项目有具体的时间计划,它有一个开始时间和目标必须实现的截止日期。虽然不同项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具体阶段,不过,大多数项目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划分为启动、规划、实施、结尾4个阶段。
                      特定的委托人
                      它既是项目结果的需求者,也是项目实施的资金提供者。他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委托人可能是企业外部的,被称作外部客户,也可能是企业内部的,比如企业内的别的部门,被称作内部客户。不管是外部客户还是内部客户,都是项目的委托人或项目成果的使用者。
                      实施的一次性
                      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常规运作的最大区别。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项目不能重复。
                      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项目开始时要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在不断变化。某些成员是借调来的,项目终结时团队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甚至几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结合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程度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有弹性的、模糊的、开放的。这一点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很不一样。
                      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项目以所需的时间估计、成本估计、各种资源的有效性为项目计划的假定条件,这种假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为项目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项目是一次性任务,做坏了没有机会重来。项目必须保证成功,因此必须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和精心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
                      结果的不可逆转性
                      不论结果如何,项目结束了,结果也就确定了。
               信息系统项目的概念
               通过上一节对项目的介绍,我们知道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一类项目。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符合项目的定义。我们知道,项目的定义中包含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首先,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次性的任务,有明确的任务范围和质量要求,有时间和进度的要求,有经费和资源的限制。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类项目的建设过程。
               信息系统项目除了具有项目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由项目团队定义
                      在信息系统开发初期,项目团队调研时,客户只能提出一些初步的功能要求,提不出确切的需求。信息系统项目的任务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组所做的系统规划和需求分析。另外,因为大部分客户方都不是从事信息技术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各种性能指标并不熟悉,所以,信息系统项目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也更多地由项目组定义,客户则尽可能地进行审查。为了更好地定义或审查信息系统项目的任务范围和质量要求,客户方可以聘请第三方的信息系统监理或咨询机构来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不断地被进一步明确,或者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计划的不断更改
                      尽管已经做好了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签订了较明确的技术合同,然而随着项目的进展,客户的需求不断地被激发,被进一步明确,导致程序、界面以及相关文档需要经常被修改。而且在修改过程中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被发现。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监控和调整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尤其注重项目的变更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信息系统项目工作的技术性很强,需要大量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尽管近年来信息系统辅助开发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项目各阶段还是渗透了大量的手工劳动。这些劳动十分细致、复杂和容易出错,因而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项目。并且,由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成果——应用软件是不可见的逻辑实体,如果人员发生流动,对于没有深入掌握软件知识或缺乏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经验的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到无缝地承接信息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
                      另外,信息系统的开发是项目团队整体的工作,为了高质量的完成项目,要充分发掘项目成员的才能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心,尤其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也应该注重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要将人力放到与进度和成本一样高的地位来看待。
   题号导航      2023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下午试卷 论文 (第二批)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第1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1009人 在线 
    wcq36@126...     faxx99@sin..     jinjie8825..     731973276@..     hkust.mefl..     truelvoe19..
    pamela.081..     h_wenjie@1..     dengyong18..     511710065@..     huang.cbcr..     pujerry@12..
    jiayingtin..     yujiehua20..     wlg300@yah..     mayantang2..     jiangxife@..     714801218@..
    jinhaiyejh..     wxjyhl@163..     alence_122..     dongbin_20..     wds@dc-pol..     qwert0804@..
    mumiar1017..     hncatc@163..     wangwei409..     xiaodong18..     mengqixian..     changfengy..
    shengzeng@..     kairos_lea..     j86361022@..     zhangxiao3..     175988186@..     BDinternsh..
    sd-changyu..     099804055@..     erinlcy@ya..     adhaili@16..     eadchris20..     yzgyjf@126..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