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 202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42题      
  知识点:   设备安全   电源   泄露
  关键词:   电磁干扰        章/节:   信息系统硬件的安全运维       

 
()包括防止电磁信息泄露、抗电磁干扰、电源保护等方面。
 
 
  A.  管理安全
 
  B.  设备安全
 
  C.  介质安全
 
  D.  环境安全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1题    2020年下半年  
   54%
设备安全技术中,属于内外网隔离技术的是:(41)。
  第46题    2022年上半年  
   0%
设备安全技术中,属于内外网隔离技术的是:(41)。
  第42题    2019年下半年  
   100%
关于机房供配电、温度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42)。
   知识点讲解    
   · 设备安全    · 电源    · 泄露
 
       设备安全
        为保证设备安全,应按照GA/T681—2007《网关安全技术要求》、GA/T682—2007《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GA/T683—2007《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A/T684—2007《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等提供设备的防盗和防毁、防止电磁信息泄露、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措施。
        设备的防盗和防毁安全措施。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应有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计算中心应利用光、电、无源红外等技术设置机房报警系统,有专人值守,并具有防夜间从门窗进入的装置;机房外部的设备应采取加固防护等措施,必要时安排专人看管,以防止盗窃和破坏。
        设备安全的可用措施。信息系统的所有设备应提供基本的运行支持,并有必要的容错和故障恢复能力,使系统即使一部分发生故障,整个系统仍然能够运行。包括磁盘阵列技术和硬盘镜像技术,通过网络设置双服务器、双电源,无论主服务器何时出现问题,从服务器都可以替代主服务器,保证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连续运行,而且替代过程是瞬间的,网络用户感觉不到。某些品牌的PC提供了内置的电池,能够在发生停电事故时自动启用。
        内外网隔离。许多信息系统都要求终端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物理隔离,但是有时却还需要上传部分信息至上级有关部门。对于这种情况,信息系统可以采用一台内网计算机、一台外网计算机,利用KVM(Keyboard、Video、Mouse)切换器进行切换,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方便、安全。另外,网闸技术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连接两个独立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网闸在任一时刻只与其中一个网络系统连接,可以从物理上隔离、阻断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得信息系统不被入侵,从而实现真正的安全。
 
       电源
        (1)设备间内安放计算机主机时,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2)设备间内安放程控用户交换机时应按照《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09:1989进行工程设计。
        (3)设备间、交接间应用可靠的交流220V、50Hz电源供电。
        设备间应由可靠交流电源供电,不要用邻近的照明开关来控制这些电源插座,减少偶然断电事故发生。
 
       泄露
        信息泄漏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比如,侦听微机操作过程)、乘机而入(比如,合法用户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露(比如,密码密钥等保管不善,被非法用户获得),等等。
        物理访问控制从根本上保护了物理器件和媒介(磁性媒介及文档媒介)免遭损坏或窃取。为防止泄漏所进行的物理安全管理应当包括一下内容。
        .一套物理安全制度,规定了安全控制标准、常识、必须遵守的规定以及出现违规事件时应采取的措施。
        .在大楼、计算机房、通讯室以及大楼以外其他存放场所中,对设备、数据、媒介和文档进行访问的流程。
        .适宜的物理控制机制,可以包括:安全警卫、身份标志、生物技术检测、摄像头、防盗警报、个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标签、条形码和锁等。
        .检查监控制度是否得到遵守,包括定期检查事件汇报和登记表。
        .及时审查违反物理访问规定的事件。
        显然,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除在网络规划和场地、环境等要求之外,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计算机系统通过电磁辐射使信息被截获而失秘的案例已经很多,在理论和技术支持下的验证工作也证实这种截取距离在几百甚至可达千米的复原显示给计算机系统信息的保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指南第BMZ2-2001号文件《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第8.8条电磁泄露发射防护规定:计算机系统通过电磁泄露发射会造成信息在空间上的扩散,采用专用接收设备可以远距离接收还原信息,造成泄密。为了防止系统中的信息在空间上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这对重要的政府、军队、金融机构在兴建信息中心时都将成为首要设置的条件。正常的防范措施主要在三个方面。
        (1)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建设一个具有高效屏蔽效能的屏蔽室,用它来安装运行主要设备,以防止磁鼓、磁带与高辐射设备等的信号外泄。为提高屏蔽室的效能,在屏蔽室与外界的各项联系、连接中均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设计,如信号线、电话线、空调、消防控制线,以及通风波导、门的关起等。
        (2)对本地网、局域网传输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由于电缆传输辐射信息的不可避免性,现均采用了光缆传输的方式,大多数均在Modem的外接设备处用光电转换接口,用光缆接出屏蔽室外进行传输。
        (3)对终端设备辐射的防范。终端机尤其是CRT显示器,由于上万伏高压电子流的作用,辐射有极强的信号外泄,但又因终端被分散使用,而不宜集中采用屏蔽室的办法来防止,故现在的要求除在订购设备上尽量选取低辐射产品外,目前主要采取主动式的干扰设备(如干扰机)来破坏对对应信息的窃取,个别重要的终端也可考虑采用有窗子的装饰性屏蔽室,此类虽降低了部份屏蔽效能,但可大大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类似于在普通机房内工作。
   题号导航      202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42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8043人 在线 
    316187005@..     lzzq545003..     14jw@163.c..     chenya@thu..     leo1991326..     liuzhangme..
    511022786@..     yanmin158@..     shl751014@..     whyxueg@16..     huajuok@16..     dx358@163...
    yxq2007417..     837769080@..     xuxiaolong..     yujiehua20..     may.meng@f..     cxqchen@ho..
    jiadajst-1..     hezeliukan..     likezhi005..     fuqinh@126..     lwq2211@si..     panjian818..
    783505959@..     zhoulingsu..     rukunlin@s..     yuxulong@e..     hdflk@163...     chengshoug..
    644544218@..     come1912@y..     haier19850..     wenxp07@12..     jinaixian8..     gll1986127..
    476756927@..     yuchaochao..     plblnazi@1..     caohzou@12..     anblg_1972..     agilent_fi..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