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 202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8题      
  知识点:   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测试策略   测试计划   评估   评估风险
  关键词:   测试策略   测试计划   风险   需求   测试        章/节:   对系统测试工作支持       

 
制订测试计划的步骤正确的是()。
评估风险
②制定测试策略
③确定测试需求
④创建时间表
⑤确定资源
⑥生成测试计划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③①②⑤④⑥
 
  D.  ③②①④⑤⑥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69题    2020年下半年  
   100%
按照测试阶段划分,测试过程包含单元测试、集成测试、(69)和验收测试。
  第69题    2019年下半年  
   100%
(69)的目的是找出模块之间接口规约中不够完全或错误的地方。
 
   知识点讲解    
   · 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 测试策略    · 测试计划    · 评估    · 评估风险
 
       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系统测试是信息系统开发周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是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保证,是对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尽管在系统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均已采取了严格的技术审查,希望尽早发现问题予以修正,但仍然难免遗留下差错,如果在投入运行前的系统测试阶段被发现并纠正,问题迟早会在运行中暴露出来,而到那时再进行纠正错误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很多组织中,软件测试占软件开发费用的30%到50%。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软件在交付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这一矛盾源于两个明显的事实。第一,测试软件十分困难。给定程序具有无数的不同行为方式。第二,测试通常是在没有明确的方法,不采用必需的自动化手段和工具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软件的复杂性,无法实现完全测试,但采用周密的方法和最新技术水平的工具可以明显提高软件测试的生产率和有效性。
        对于失败将导致人员伤亡这类“安全至上”的系统(如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导弹制导系统,或医用输送系统)来说,高质量的软件是系统成功的要素。而对于典型的MIS系统,上述情况不是非常明显,但是消除缺陷造成的影响将需要相当昂贵的开支。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早期启动的执行良好的测试,将明显降低完成和维护软件的开支。它还可以大大降低与部署质量低劣的软件相关的责任或风险,如用户的生产率低下、数据输入和计算错误,以及令人无法接受的功能行为。现在,许多MIS系统是“任务至上”的,也就是说,当出现失败时,公司将无法正常运转并导致大量损失。例如:银行或运输公司。测试任务至上的系统时,必须使用安全至上的系统所采用的类似严格方法。
        系统测试的对象应该是整个软件,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程序设计各个阶段的开发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总体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源程序代码等。系统测试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包括功能错误、系统错误、过程错误、数据错误、程序编码错误等。
        在信息系统测试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通常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应用测试。这些阶段是从测试小的构件(单元测试)到测试整个系统(系统测试)不断向前发展的。
        (1)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通常在早期实施,侧重于核实软件的最小可测试元素,一般指程序中的一个模块或一个子程序。单元测试的目的是核实该模块是否已覆盖了逻辑模型中控制流和数据流,以及模块是否可以按照预期工作。测试人员在模块的开发期间执行单元测试。
        (2)集成测试。执行集成测试是为了确保当多个模块集成起来执行测试用例时,这些模块能够正常运行。测试对象是系统中的由多个模块组成的一个包或一组包。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找出模块之间的接口规约中不够完全或错误的地方。
        (3)系统测试。当将软件作为整体运行或实施明确定义的软件行为子集时,即可进行系统测试。这种情况下的目标是整个待测试的软件系统。
        (4)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供最终用户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系统测试的主要活动包括:第一,成立专门的测试小组,测试人员应该避免由原来的软件开发人员担任,必要时应该包括系统最终用户;第二,设计测试方案,不仅要包括确定的输入数据,还要包括从系统功能出发预期的测试结果;第三,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指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其中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数据,还要包括无效的或不合理的数据;第四,进行具体系统测试工作,根据测试方案采用各种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活动;第五,保留测试文档,并作为软件文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于进行重复测试和追加测试。
 
       测试策略
        由于标准符合性测试的不同分类,其相应的测试原理也不尽相同。
               数据内容类标准
               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在测试工具设计上,其实现原理如下所示。
               . 将符合标准的信息集(表结构)与代码集(表内容)构建在测试工具数据库中,即建立标准模板;
               . 测试工具通过ODBC、JDBC等数据库连接方式连接被测软件的数据库;
               . 测试工具提供人工或自动方式建立模板库与被测库之间的关联,读取并验证相关数据表信息;
               . 生成信息集与代码集标准符合性检测结果报告。
               注意,在实际应用中,从易维护的角度出发,被测软件的代码集可能不是多个不同类别的小代码表集,而是一个包含各种类别的大代码表,但测试工具模板库往往是多个不同类别的小代码表集,这就要求测试工具能够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联设置。
               而对于检察机关网络应用软件的数据格式规范与代码符合性规范的测试工具,可采用网上已有的相关工具或自行开发。如数据格式规范测试可辅助采用已有的XML解析器进行,而代码符合性规范可采取自行开发测试工具方式执行,测试步骤包括工具中建立标准模板、连接被测软件、与标准模板比对测试和输出测试结果。
               通信协议类标准
               测试工具的实现原理与第一类标准基本相似,如中国远程教育CELTS-20教学管理标准中的,基于HTTP协议绑定规范的,测试工具可以这样实现:①建立标准模拟课件;②导入模拟课件到被测平台;③测试工具自动运行模拟课件,主动与被测平台进行数据通信;④将二者通信内容与工具中的标准模板内容进行比较,得出比较分析结果。
               开发接口类标准
                      SQL标准符合性测试
                      按照SQL92/97标准,全面测试一个SQL产品的功能特性。在详细研究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测试用例库(即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只需要执行全部的测试用例文件,最后统计通过的测试用例即可)的基础上,可自行开发一个集测试和结果的定量分析于一体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利用该测试工具可以直接选择被测文件,运行并统计运行的结果。
                      通过的入门级测试用例数占入门级测试用例总数的比例,即为入门级测试通过率。通过的过渡级测试用例数占过渡级测试用例总数的比例,即为过渡测试通过率。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还可采用交互式测试用例验证测试结果,如果发现问题,则相应的嵌入式测试用例的结果视为不通过。
                      ODBC标准
                      可采用SWsoft Inc开发的ODBC2.5标准符合性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按照ODBC3.0标准对测试用例进行相当规模的修改和扩充,并且将微软的QUICK TEST测试工具的部分模块集成到该测试工具中,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定量的分析。
                      其中,对API函数的测试,参照微软的测试工具(QuickTest)对每个函数选定一种最简单的参数组合来测试,仅用其作简单的支持性测试。此项测试根据通过测试的函数的百分比来计算。对于其他的更重要的应用功能,是通过其他更详细、更复杂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的,其执行结果的成功与否直接记录为测试结果。
                      JDBC标准
                      可在SUN公司开发的JDBC标准符合性测试工具基础上,按照JDBC3.0标准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和扩充,同时加入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功能。
                      JDBC标准符合性测试完成后,统计各个接口或类中API函数通过的测试用例点的数量,按用例通过的比例和每个类或接口所占的权值计算总体得分。
               信息编码类标准
               例如,对GB 18030中文符合性测试,包括字汇完整性和体系正确性两方面。
               对于字汇完整性可采用抽样测试的方法,其过程如下。
               . 生成标准测试文件。即依照GB 18030的字符集生成字符数据文件(如.TXT),包括GB 18030中定义的全部汉字区、符号区、保留区和用户自定义区。
               . 运行被测软件,打开已生成的标准文本文件,将屏幕显示内容与GB 18030中指定内容进行对比,记录屏幕显示对比结果。
               . 运行待测软件,打开已生成的文本文件并打印其内容,将打印结果与GB 18030中指定内容进行对比,记录打印对比结果。
               . 抽样对比。例如:抽样方法可定义为单字节抽样率达到100%,双字节1区抽样率达到约20%,双字节2区抽样率达到约15%,双字节3区抽样率达到约10%,双字节4区抽样率达到约5%,双字节5区抽样率达到约20%和四字节区抽样率达到约5%。抽样范围包括边界字符和中间随机字符,如有错误则抽样率加倍,直至抽样率达到100%。各区矩阵的抽样率均应达到100%。抽样对比测试办法如下:单字节区,逐字对比。双字节1~5区,以第一字节相同的所有字符构成一个矩阵为一个检查单位,每矩阵抽查第一个字符、最后一个字符,在其他字符中按前述抽样率随机抽查数个字符,如果被抽样字符中出现对比结果不符合现象,或发现明显的“?”、方框、连续空白,则按前述抽样方法进行。双字节用户区1~3,与用户文档中承诺的用户自定义字符列表或用户自定义界面的输入结果进行对比,抽样率为10%;如没有用户自定义字符,则应不显示字符。四字节区,每区抽查第一个字符、最后一个字符,在其他字符中随机抽查数个字符(区抽样率≥5%),如果被测字符中出现对比结果不符合现象,或发现明显的“?”、方框、空白,则对比整个矩阵。
               对于体系正确性测试,其测试过程包括:
               . 生成随机文件,即从GB 18030定义的全部字符中随机抽取,而形成的大于5000字符的文本。文本中包括单字节区、各双字节区、四字节区中的字符,所有字符随机组合。
               . 编辑处理,即在被测的软件平台上,将已生成的随机文件打开,并进行编辑处理,包括插入字符、删除字符、存储字符、复制粘贴、打印等操作,各类操作均包括单字节区、各双字节区、四字节区中的字符。
               . 记录结果,即记录编辑处理文本文件的结果。
               对于字汇完整性,符合以下所有条件的,字汇完整性成绩为通过,其他情况为不通过。
               . 单字节区显示和打印的符合率均等于100%。
               . 双字节各区显示和打印的符合率均大于98%。
               . 四字节区显示和打印的符合率均大于97%。
               对于体系正确性,插入字符、删除字符、存储字符、复制粘贴、打印等编辑操作处理正确为通过,出现乱字符、多字符、丢字符或其他影响编辑操作的处理结果为不通过。只有在字汇完整性与体系正确性的成绩均为通过时,总成绩为通过。其他情况为不通过。
               目前,由于GB 18030的测试主要依靠人工验证,所以测试过程相对繁琐一些。
 
       测试计划
        制定一个全面的测试计划是负载测试成功的关键。定义明确的测试计划将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完成负载测试目标。这部分内容描述负载测试计划过程,包括分析应用程序、定义测试目标、计划方案实施、检查测试目标。在任何类型的系统测试中,制定完善的测试计划是成功完成测试的基础。负载压力测试计划有助于:
        ①构建能够精确地模拟工作环境的测试方案。负载测试指在典型的工作条件下测试应用程序,并检测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量等。
        ②了解测试需要的资源。应用程序测试需要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开始测试之前,应了解哪些资源可用并确定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③以可度量的指标定义测试成功条件。明确的测试目标和标准有助于确保测试成功。仅定义模糊的目标(如检测重负载情况下的服务器响应时间)是不够的。明确的成功条件应类似于“50个客户能够同时查看他们的账户余额,并且服务器响应时间不超过1分钟”。
        下面详细论述负载压力测试计划过程的4个步骤。
               分析应用程序
               负载测试计划的第一步是分析应用程序。应该对硬件和软件组件、系统配置以及典型的使用模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应用程序分析可以确保使用的测试环境能够在测试中精确地反映应用程序的环境和配置。
                      确定系统组件
                      绘制一份应用程序结构示意图。如果可能,从现有文档中提取一份示意图。如果要测试的应用程序是一个较大的网络系统的一部分,应该确定要测试的系统组件。确保该示意图包括了所有的系统组件,例如客户机、网络、中间件和服务器等。
                      如下图所示说明了一个由许多Web用户访问的联机银行系统。各Web用户连接到同一数据库以转移现金和支票余额。客户使用不同的浏览器,通过Web方式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
                      
                      联机银行系统应用布署
                      描述系统配置
                      增加更多详细信息以完善示意图。描述各系统组件的配置。应当掌握以下信息:
                      . 连接到系统的用户数;
                      . 应用程序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情况(硬件、内存、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
                      . 使用的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的类型(硬件、数据库类型、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等);
                      . 服务器与应用程序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方式;
                      . 前端客户端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中间件配置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 可能影响响应时间的其他网络组件(调制解调器等);
                      . 通信设备的吞吐量以及每个设备可以处理的并发用户数。
                      例如,在如上图所示的示意图中,多个应用程序客户端在访问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客户端配置内容
                      分析使用模型
                      定义系统的典型使用方式,并确定需要重点测试的功能。考虑哪些用户使用系统、每种类型用户的数量,以及每个用户的典型任务。此外,还应考虑任何可能影响系统响应时间的后台负载。
                      例如,假设每天上午有200名员工登录记账系统,并且该办公室网络有固定的后台负载:50名用户执行各种字处理和打印任务。可以创建一个200个虚拟用户登录访问记账数据库的方案,并检测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要了解后台负载对响应时间的影响,可以在运行方案的网络中再模拟员工执行字处理和打印活动的负载。
                      任务分布
                      除定义常规用户任务外,还应该查看这些任务的分布情况。例如,假设银行用户使用一个中央数据库为跨越多个州和时区的客户提供服务。250个应用程序客户端分布在两个不同的时区,全都连接到同一个Web服务器中。其中150个在芝加哥,另外100个在底特律。每个客户端从上午9点开始工作,但由于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此在任何特定时间内都不会有超过150个的用户同时登录。可以分析任务分布,以确定数据库活动峰值期的发生时间,以及负载峰值期间的典型活动。
               定义测试目标
               开始测试之前,应精确地定义想要实现的目标。
                      以可度量的指标制定目标
                      确定了负载测试的一般性目标后,应该以可度量指标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目标。为了提供评估基准,应精确地确定、区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测试结果的标准。
                      例如:
                      . 一般性目标产品评估:选择Web服务器的硬件。
                      . 明确目标产品评估:在一台HP服务器和一台NEC服务器上运行同一个包含300个虚拟用户的组。当300个用户同时浏览Web应用程序页面时,确定哪一种硬件提供更短的响应时间。
                      . 测试目标
                      ①度量最终用户的响应时间,完成一个业务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②定义最优的硬件配置,哪一种硬件配置可以提供最佳性能;
                      ③检查可靠性,系统无错误或无故障运行的时间长度或难度;
                      ④查看硬件或软件升级对性能或可靠性有何影响;
                      ⑤评估新产品,应选择哪些服务器硬件或软件;
                      ⑥度量系统容量,在没有显著性能下降的前提下,系统能够处理多大的负载;
                      ⑦确定瓶颈,哪些因素会延长响应时间。
                      确定测试的时间
                      负载测试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下表说明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哪些类型的测试与之相关。
                      
                      产品生命周期与测试类型
               计划方案实施
               下一步是确定如何实现测试目标。
                      定义性能度量的范围
                      可以度量应用程序中不同点的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在哪里运行Vuser(虚拟用户)以及运行哪些Vuser。
                      . 度量端到端的响应时间。
                      可以在前端运行GUI Vuser(图形用户界面用户)或RTE Vuser(终端用户)来度量典型用户的响应时间。GUI Vuser可以将输入提交给客户端应用程序并从该应用程序接收输出,以模拟实际用户;RTE Vuser则向基于字符的应用程序提交输入,并从该应用程序接收输出,以模拟实际用户。
                      可以在前端运行GUI或RTE Vuser来度量跨越整个网络(包括终端仿真器或GUI前端、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如下图所示为端到端的响应时间。
                      
                      端到端的响应时间
                      . 度量网络和服务器响应时间。
                      可以通过在客户机运行Vuser(非GUI或RTE Vuser)来度量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不包括GUI前端的响应时间)。Vuser模拟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进程调用,但不包括用户界面部分。在客户机运行大量Vuser时,可以度量负载对网络和服务器响应时间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为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 度量GUI响应时间。
                      可以通过减去前两个度量值,来确定客户端应用程序界面对响应时间的影响。GUI响应时间=端到端响应时间-网络和服务器响应时间。如下图所示为GUI响应时间。
                      
                      GUI响应时间
                      . 度量服务器响应时间。
                      可以度量服务器响应请求(不跨越整个网络)所花费的时间。通过在与服务器直接相连的计算机上运行Vuser,可以度量服务器性能。如下图所示为服务器响应时间。
                      
                      服务器响应时间
                      . 度量中间件到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如果可以访问中间件及其API,便可以度量服务器到中间件的响应时间。可以使用中间件API创建Vuser,来度量中间件到服务器的性能。如下图所示为中间件到服务器响应时间。
                      定义Vuser活动
                      根据对Vuser类型的分析以及它们的典型任务和测试目标来创建Vuser脚本。由于Vuser模拟典型最终用户的操作,因此Vuser脚本应包括典型的最终用户任务。例如,要模拟联机银行客户端,应该创建一个执行典型银行任务的Vuser脚本。需要浏览经常访问的页面,以转移现金或支票余额。
                      
                      中间件到服务器响应时间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要衡量的任务,并定义这些任务的事务。这些事务度量服务器响应Vuser提交的任务所花费的时间(端到端时间)。例如,要查看提供账户余额查询的银行Web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则应在Vuser脚本中为该任务定义一个事务。
                      此外,可以通过在脚本中使用集合点来模拟峰值期活动。集合点指示多个Vuser在同一时刻执行任务。例如,可以定义一个集合点,以模拟70个用户同时更新账户信息的情况。
                      选择Vuser
                      确定用于测试的硬件配置之前,应该先确定需要的Vuser的数量和类型。要确定运行多少个Vuser和哪些类型的Vuser,请综合考虑测试目标来查看典型的使用模型。以下是一些一般性规则:
                      . 使用一个或几个GUI用户来模拟每一种类型的典型用户连接;
                      . 使用RTE Vuser来模拟终端用户;
                      . 运行多个非GUI或非RTE Vuser来生成每个用户类型的其余负载。
                      例如,假设有五种类型的用户,每种用户执行一个不同的业务流程,如下表所示。
                      
                      Vuser的数量和类型
                      选择测试硬件和软件
                      硬件和软件应该具有强大的性能和足够快的运行速度,以模拟所需数量的虚拟用户。
                      在确定计算机的数量和正确的配置时,请考虑以下事项。
                      . 建议在一台单独的计算机上运行测试工具主控台。
                      . 在一台Windows计算机只能运行一个GUI Vuser;而在一台UNIX计算机上则可以运行几个GUI Vuser。
                      . GUI Vuser测试计算机的配置应该尽量与实际用户的计算机配置相同。
                      关于每个测试组件的硬件要求,请参考下表一和下表二。要获得最佳性能,应满足表中所列要求。
                      
                      测试机硬件与软件要求(Windows配置要求)
                      注意:对于一个要运行许多事务的长方案,结果文件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负载生成器计算机还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来存储临时文件(如果没有NFS)。有关运行时文件存储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第10章“配置方案”。
                      有关最新的安装要求,请访问
                      http://www.mercuryinteractive.com/products/loadrunner/technical/
                      
                      测试机硬件与软件要求(UNIX配置要求)
                      注意:对于一个要运行许多事务的长方案,结果文件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负载生成器计算机还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来存储临时文件(如果没有NFS)。有关运行时文件存储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第10章“配置方案”。
               检查测试目标
               测试计划应该基于明确定义的测试目标。下面概述了常规的测试目标。
               ①度量最终用户响应时间。
               ②定义最优的硬件配置。
               ③检查可靠性。
               ④查看硬件或软件升级。
               ⑤评估新产品。
               ⑥确定瓶颈。
               ⑦度量系统容量。
                      度量最终用户响应时间
                      查看用户执行业务流程以及从服务器得到响应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假设想要检测:系统在正常的负载情况下运行时,最终用户能否在20秒内得到所有请求的响应。如下图显示了一个银行应用程序的负载和响应时间度量之间的关系。
                      
                      负载和响应时间度量关系
                      定义最优的硬件配置
                      检测各项系统配置(内存、CPU速度、缓存、适配器、调制解调器)对性能的影响。了解系统体系结构并测试了应用程序响应时间后,可以度量不同系统配置下的应用程序响应时间,从而确定哪一种设置能够提供理想的性能级别。
                      例如,可以设置三种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并针对各个配置运行相同的测试,以确定性能上的差异。
                      . 配置1:200MHz、64MB RAM。
                      . 配置2:200MHz、128MB RAM。
                      . 配置3:266MHz、128MB RAM。
                      检查可靠性
                      确定系统在连续的高工作负载下的稳定性级别。可以创建系统负载:强制系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任务,来模拟系统在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内通常会遇到的活动类型。
                      查看硬件或软件升级
                      执行回归测试,以便对新旧版本的硬件或软件进行比较。可以查看软件或硬件升级对响应时间(基准)和可靠性的影响。应用程序回归测试需要查看新版本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否与旧版本相同。
                      评估新产品
                      可以运行测试,以评估单个产品和子系统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计划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表现。例如,可以根据评估测试来选择服务器的硬件或数据库套件。
                      确定瓶颈
                      可以运行测试以确定系统的瓶颈,并确定哪些因素导致性能下降,例如,文件锁定、资源争用和网络过载。使用负载压力测试工具,以及网络和计算机监视工具以生成负载,并度量系统中不同点的性能。如下图所示为系统不同点的性能。
                      
                      系统不同点的性能
                      度量系统容量
                      度量系统容量,并确定系统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能提供多少额外容量。要查看容量,可以查看现有系统中性能与负载间的关系,并确定出现响应时间显著延长的位置。该处通常称为响应时间曲线的“拐点”。确定了当前容量后,便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资源以支持额外的用户。如下图所示为响应时间与负载关系。
                      
                      响应时间与负载关系
 
       评估
        评估测试不只针对物理设备,更重要的是要评估、比较各种网络技术。通常使用模拟测试配置和模拟负载进行子系统(如路由器)和网络技术(如ATM或FDDI等)的评估。评估测试不适用于全局网络,因为全局网络拓扑负载、网络设备太多,不好准确定位引起问题的原因和位置,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多数评估测试在专用的子网测试环境中进行。
        很多公司都有其固定合作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如路由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供应商,通常很少再做设备比较测试,但网络技术的比较测试需要经常进行。企业经常面对选择哪种技术以及怎样比较不同技术的问题,所以技术评估是评估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
        在比较设备与技术时,除了使用专用于待测设备或技术的工程负载外,有经验的程序员也使用真实负载,使用真实负载可以了解待测设备或技术在特定环境下的运行性能。通过两种负载模式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获知待测设备还有多少多余容量。
        评估测试与设备或技术的功能/特征测试一样,用于比较待测设备或技术的性能、稳定性、特性、易用性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评估测试实质是衰减测试的基础,评估测试中对几种设备或技术进行比较;衰减测试中对同一设备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测试中选择设备的标准也完全可作为验证升级版本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尽可能多地集成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测试是非常好的方法,最初的产品评估测试可以被开发阶段的可接受性测试和升级阶段的衰减性测试所借鉴。
        评估测试是最常进行的测试,在设备选型、技术选型,以及网络系统升级过程中都要进行或多或少的评估测试。
        用于评估测试的负载模式和测试脚本要能有效覆盖被检测的设备和技术。常使用最好情形(工程负载)和真实负载模式进行测试,两种方式都提供了唯一的、重要的检测结果,测试人员要能够理解、解释测试结果间的不同。
        工程检测结果是被测设备和技术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测试得到的结果,因此不能在真实运行环境里显示它们的运行性能;真实检测结果能很好地显示待测设备或技术在运行网络环境中的性能,但无法预测设备的总容量。如果时间允许,两种测试都要做。通常测试人员只有时间进行一种测试,一般进行最好情形的测试。许多公开发行的测试报告都是基于最好情形(工程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所有的测试配置都是模拟的。用于设备比较的测试配置不一定要代表运行网络的典型配置,任何有效、公正的测试配置都能对被测产品进行很好的比较。然而,测试配置和负载越接近运行网络的配置和负载,测试的结果越能反映被测设备在运行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在安装和配置测试网络时必须注意:要确保配置中所有测试组件都是最新版本,使测试尽可能地公正和统一,以取得最好的测试结果。在测试非正式版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发布日期经常有错误。测试配置中安装了非正式版后,它还可能会变,所以非正式版的测试结果和正式版的测试结果经常不一致,分析非正式版的设备经常会延误项目的进行。
        进行评估测试时,除了被测设备,测试配置中的所有网络组件都要保持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测设备可以进行公平比较。对于子网,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一个网络设备很容易被另一个设备所替代)。
        网络技术评估要比较各种网络技术,因而测试配置中的几个网络组件都需要更换。重要的是不要改变源或目标配置。在配置中不仅通信线路需要更换,路由器也需要更换。传输负载和端点的配置要保持不变。
        需要评估测试计划中的各个测试任务,逐步完成测试、数据收集和数据解释。在评估测试中,各测试进行的先后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它们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多次重复进行的。当在测试中发现了新的信息时,以前所做的测试可能要重新进行以确定它的测试结果,或要对以前的测试稍作改变以检验网络运行的其他方面。此外,在评估期间设备提供商经常发布新的版本或非正式的版本,所以各种基于这种设备的测试都要重新进行。
        制定网络设备、技术比较或取舍标准时,不仅要参考评估测试所得的测试结果数据,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信息,如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但由于没有运行网络的持续和峰值负载要求,所以缺少比较基准,往往将产品评估测试引入歧途。
        最后要根据评估测试所得的数据和图表对网络系统作出总结性评估,并撰写网络系统评估报告。
 
       评估风险
        它包括识别和量化风险,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确定银行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将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害进行比较。
   题号导航      202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8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3528人 在线 
    wzq2008@21..     laoliu6258..     liwei@mail..     lubinh5232..     xueerni@16..     hwf228@163..
    469317204@..     lishuangye..     lc811002@1..     eileen525@..     weihope010..     szqfzxy123..
    lingxiao02..     krsbgs@126..     zrzyz@163...     liwei@mail..     zhoubin123..     flicityfli..
    yxliang@16..     tuchf@icca..     305216003@..     jjfwolong@..     lifeng7572..     a1014115@1..
    yanweiwei1..     nrsea@163...     gao2008po@..     906661038@..     hongyongqi..     piaolingde..
    thankyoufo..     maminhehu@..     wxjyhl@163..     yuyiash@al..     gll1986127..     sd_lxq@126..
    guyazhe200..     wangwei409..     lcl518422@..     tjjily@163..     alence_122..     koujia2000..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