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17年上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0题      
  知识点: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参考模型   管理体系   通信网络   网络层   应用层
  关键词:   安全   数据   通信   网络层   物联感知层   应用层   智慧城市   感知层   网络        章/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包括有依赖关系的5层结构和对建设有约束关系的3个支撑体系,5层结构包括物联感知层、通信网络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3个支撑体系除了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之外还包括( )。
 
 
  A.  人员资源调配体系
 
  B.  数据管理体系
 
  C.  标准规范体系
 
  D.  技术研发体系
 
 
 

 
  第3题    2017年下半年  
   43%
智能挖掘分析是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 )中的关键技术。
  第8题    2019年下半年  
   41%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包括:物联感知层、通信网络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智慧医疗属于( )。
 
   知识点讲解    
   · 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的参考模型    · 管理体系    · 通信网络    · 网络层    · 应用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方法,目标是使得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是“互联网+”在现代城市管理的综合应用,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必然和全面跃升。
               智慧城市的参考模型
               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通过传感器或信息采集设备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
               .通过网络将城市数据关联、融合、处理、分析为信息。
               .通过充分共享、智能挖掘将信息变成知识。
               .结合信息技术,把知识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包括五个有依赖关系的功能层和三个对建设有约束关系的支撑体系,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
               五个功能层: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城市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
               .网络通信层: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传输介质为光纤的城市专用网作为骨干传输网络,以覆盖全城的无线网络、移动4G为主要接入网,组成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保障上层对数据汇聚的相关需求。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利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和共享资源。
               .智慧应用层: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交通、智慧家政等,为社会公众、企业、城市管理者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三个支撑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服务。
               .运营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确保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管理可持续运行。
               .标准规范体系:用于指导和支撑我国各地城市信息化用户、各行业智慧应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工程建设,同时规范和指导我国智慧城市相关IT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为:
               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下:
               .以人为本,务实推进。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
               .可管可控,确保安全。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为: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具体表现为:
               .公共服务便捷化。
               .城市管理精细化。
               .生活环境宜居化。
               .基础设施智能化。
               .网络安全长效化。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如下:
               .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
               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
               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
               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
               .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
               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
               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
               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严格全流程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安全防护。
               强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
 
       智慧城市的参考模型
        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通过传感器或信息采集设备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
        .通过网络将城市数据关联、融合、处理、分析为信息。
        .通过充分共享、智能挖掘将信息变成知识。
        .结合信息技术,把知识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包括五个有依赖关系的功能层和三个对建设有约束关系的支撑体系,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
        五个功能层: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城市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
        .网络通信层: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传输介质为光纤的城市专用网作为骨干传输网络,以覆盖全城的无线网络、移动4G为主要接入网,组成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保障上层对数据汇聚的相关需求。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利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和共享资源。
        .智慧应用层: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交通、智慧家政等,为社会公众、企业、城市管理者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三个支撑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服务。
        .运营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确保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管理可持续运行。
        .标准规范体系:用于指导和支撑我国各地城市信息化用户、各行业智慧应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工程建设,同时规范和指导我国智慧城市相关IT产业的发展。
 
       管理体系
        灾备管理体系主要是指组织机构的各个层面,在日常状态和灾难状态下的各种管理工作,至少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灾难恢复组织机构。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设立灾难恢复组织机构,包括灾难恢复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等各阶段工作所需的人员,有关人员可为专职,也可为兼职,关键岗位的人员应有备份。商业银行可以参考《JR/T0044 2008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设置灾难恢复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层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2)岗位与培训管理。灾备中心的应急生产岗位应与生产中心对等,只不过可以按照人员复用的原则,由灾备管理人员、开发测试人员或系统运维人员专职或兼职担任。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岗位,在灾难恢复策略规划、系统建设与运维、预案制定、演练和更新维护等不同阶段,应按照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不同的培训计划。
        (3)灾难恢复预案管理与演练。灾难恢复预案要长期保持有效性,必须在灾难恢复策略发生变化、演练发现问题、生产系统发生变更、人员出现调整等情况下,及时修订维护预案,做好变更管理、版本管理,以及发布管理等,确保合适的人员及时获得最准确、最合适的信息。演练验证灾难恢复预案有效性的最佳手段。演练管理就是要对演练的计划、场景、人员、过程、总结评估和后续完善调整等进行全面管理,通过演练来培养灾难恢复团队面对复杂环境的信心和冷静心态,验证灾难恢复能力,改进灾难恢复流程,发现并纠正灾备体系中的缺陷。
        (4)灾备中心日常运维、灾难响应与重续运行管理。灾备中心应随时做好接替生产中心的准备,因此,必须像生产中心一样,对灾备中心的系统、网络和环境等基础资源进行运行维护,按照备份策略按时完成数据备份,完成灾备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同步。当灾难发生后,灾难恢复组织机构的各层人员立即响应,在指挥报告、协调、联络、保障等工作机制的保障下,按照灾难恢复流程步骤,一步步地恢复信息系统及其支撑的关键业务功能。在生产系统成功切换到灾备中心运行后,要按照生产中心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技术规范来管理,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直至生产中心重建并恢复了生产运行能力。
        (5)外部资源管理。外部资源主要指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服务商、设备商和外协人员等。当发生灾难时,可能需要这些外部资源的支持才能完成灾难恢复,比如,从设备供应商紧急采购灾备生产设备,从电信运营服务商紧急租用通信线路,从银联借调交易流水等。因此,需要与这些外部资源建立日常联系或签订协议,并不定期地测试其支持能力,以保证在灾难恢复期间,外部资源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按一定的拓扑结构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总交换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只提供了简单的数据流传送服务,而在Internet中网络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于网络层中的IP协议。网络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IP和ICMP协议上。
        .IP协议——网间协议:IP构成网络层的一个主要部分。IP负责Internet上网络与网络之间的通信,即将数据报由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IP协议规定了Internet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此外,它还定义了Internet上IP地址的格式,并通过路由选择,将数据报由一台计算机传递到另一台计算机。但IP只负责传送数据报,而不考虑传输的可靠性、数据报的流量控制等安全因素。
        .ICMP协议——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是IP的延伸和IP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使用IP数据报传输设施来发送报文,并且有下列传输控制、出错报告和其他的检查功能。
        .数据流控制。当数据报流量太大而无法处理时,目的主机或中间路由器就会通知数据源站暂停发送报文。
        .检测目的地是否可以抵达。当目的地不可抵达时,就由目的地的网络、主机或者端口,把“目的地不可抵达的报文”发送给数据报源站。
        .重选路由。当路由器或网关发现有更合适的路由时,就把“ICMP重选路由报文”发给主机,以此通知主机使用另一个路由或网关。
        .检查远程主机。网上主机可以了解某个远程系统的IP协议是否正在工作。其办法是向远程系统发送一个“ICMP回送报文”。当该系统收到报文后,就使用相同的分组报文应答源主机。
 
       应用层
        TCP/IP的应用层大致对应于OSI模型的应用层和表示层,应用程序通过本层协议利用网络。这些协议主要有FTP、TFTP、HTTP、SMTP、DHCP、NFS、Telnet、DNS和SNMP等。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port Protocol,FTP)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是通过Internet把文件从客户端复制到服务器上的一种途径。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TFTP)是用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的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TFTP协议设计的时候是进行小文件传输的,因此它不具备通常的FTP的许多功能,它只能从文件服务器上获得或写入文件,不能列出目录,也不进行认证。它传输8位数据。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它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等。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SMTP是建模在FTP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与来信有关的通知。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服务器端,另一个是客户端。所有的IP网络设定数据都由DHCP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DHCP要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环境数据。DHCP透过“租约”的概念,有效且动态地分配客户端的TCP/IP设定。DHCP分配的IP地址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固定分配、动态分配和自动分配。
        网络文件系统(Net File System,NFS)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是登录和仿真程序,它的基本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主机系统。以前,Telnet是一个将所有用户输入送到远方主机进行处理的简单的终端程序。它的一些较新的版本在本地执行更多的处理,于是可以提供更好的响应,并且减少了通过链路发送到远程主机的信息数量。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DNS通过对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DNS名称时,DNS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IP地址。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是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SNMP事实上指一系列网络管理规范的集合,包括协议本身、数据结构的定义和一些相关概念。目前SNMP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被广泛支持和应用,大多数网络管理系统和平台都是基于SNMP的。
   题号导航      2017年上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