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0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23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下午试卷 案例 (第四批)
  第4题      
  知识点:   评审   需求文件   测试报告   测试过程   测试人员

 
【说明】
公司承接了一个线上直播平台的开发项目,小林作为该项目的质量经理,根据项目启动时发布的需求文件编制了测试用例,随后直接下发给组员开展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组员发现直播的打赏功能中有几个小功能是测试用例里没有的,于是提交了BUG给研发人员,说明不符合产品功能定义,但研发人员以新增需求为理由将BUG置为无效。小林了解情况后,认为需求变更应该由项目经理负责确认,于是将bug转给项目经理后便不再过问继续指导大家按原计划进行测试。项目后期,小林在整理测试报告时,发现该BUG还在项目经理名下没有任何进展,于是提高BUG的优先级并留言请项目经理尽快处理确认。项目经理很快找到小林,说该功能在项目启动不久就进行了需求变更且群发部件给项目组核心成员,小林这才在邮箱里翻到了很早的邮件通知。测试工作正处于压力最大的阶段,小林来不及补充测试用例,紧急从其他项目组借调了2名测试人员让他们对新增功能进行盲测。交付时间在即,项目的bug数仍然没有收敛,尤其是打赏功能,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发布评审会上,小林表示目前该bug太多达不到发布质量标准,不同意上线。研发经认为是质量测试遗漏导致的问题,而且部分测试人员对项目整体不了解,经常提出一些无效buq.给研发增加了工作量,双方争执不下
 
问题:4.1   分析案例,请列出小林在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4.2   请写出项目质量控制过程的输出
 
问题:4.3   判断正误(正确的选择“√ ”,错误的选择“x”)
(1)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使项目满足客户的需求。()
(2)规划质量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和确认质量提供了指南。()
(3)执行测试用例来检查产品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并发现Bug的过程,属于实施质量保证的范围。()
(4)质量测量指标用于实施质量保证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
(5)质量管理计划和过程改进计划都是项目管理计划的一部分。()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知识点讲解    
   · 评审    · 需求文件    · 测试报告    · 测试过程    · 测试人员
 
       评审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审。
 
       需求文件
        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需求将如何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一开始,可能只有高层级的需求,随着有关需求信息的增加而逐步细化。只有明确的、可跟踪的、完整的、相互协调的,且主要干系人愿意认可的需求,才能作为基准。需求文件的格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份按干系人和优先级分类列出全部需求的简单文件,也可以是一份包括内容提要、细节描述和附件等的详细文件。
        需求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业务需求
        可跟踪的业务目标和项目目标。
        执行组织的业务规则。
        组织的指导原则。
        .干系人需求
        对组织其他领域的影响。
        对执行组织内部或外部团体的影响。
        干系人对沟通和报告的需求。
        .解决方案需求
        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技术和标准合规性需求。?支持和培训的需求。
        质量需求。
        报告需求(可用文本记录或用模型展示解决方案需求,也可两者同时使用)。
        .项目需求
        服务水平、绩效、安全和合规性等。
        验收标准。
        .过渡需求
        .与需求相关的假设条件、依赖关系和制约因素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整个项目的第一份供大家交流和供领导查阅的报告,人们对工程的满意程度和对工程质量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份报告。通常在独立网络测试后,要总结测试数据,并基于此对测试过的同类产品进行排序;而系统内部的测试仅是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测试报告呈现的内容和采取的表现形式非常重要,测试报告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测试目的:用一句或两句话解释本次测试的目的。
        ◆结论:从测试中得到的信息推荐下一步的行动。
        ◆测试结果总结:对测试进行总结并由此得出结论。
        ◆测试内容和方法:简单地描述测试是怎样进行的,应该包括负载模式、测试脚本和数据收集方法,并且要解释采取的测试方法怎样保证测试结果和测试目的的相关性,以及测试结果是否可重现。
        ◆测试配置:网络测试配置用图形表示出来。
        测试报告的形式可以是一个简短的总结(2~4页),也可以是一个很长的书面文档(5~20页)。测试总结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测试结果,如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产品评估。而系统衰减性测试、配置规模测试和应用程序的功能/特性测试的测试报告还要包括更多的信息。
        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测试报告需要长达50页。它通常包括从项目开始到结束按时间编排的所有活动,以及非常详细的问题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信息。
 
       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包括: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策划、测试设计和实现、测试执行、测试总结(包括评价过程和总结),如下图所示。
        
        软件测试过程
               测试需求分析
               根据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包括:
               (1)确定需要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并进行标识(编号),标识应清晰、便于识别。测试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类型;测试要求包括状态、接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要求。确定的测试类型和测试要求均应与要求的测试级别(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测试类型相匹配。
               (2)确定每个测试项的优先级。
               (3)确定每个测试项的测试充分性要求。
               (4)根据被测软件的重要性、测试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每个测试项应覆盖的范围及范围所要求的覆盖程度。
               (5)确定每个测试项测试终止的要求,包括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测试充分性是否达到要求)和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
               (6)确定测试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的追踪关系。
               将测试需求分析结果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形成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或写入测试计划。
               应对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或测试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如下:
               (1)测试级别和测试对象所确定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是否恰当。
               (2)每个测试项是否进行了标识,并逐条覆盖了测试需求和潜在需求。
               (3)测试类型和测试项是否充分。
               (4)测试项是否包括了终止要求。
               (5)文档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测试策划
               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等进行测试策划,策划一般包括:
               (1)确定测试策略,如部件或配置项测试策略。
               (2)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或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与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入技术、测试结果获取技术。
               (3)确定要受控制的测试工作产品,列出清单。
               (4)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硬件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数量和技能等要求。
               (5)进行测试风险分析,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等。
               (6)确定测试任务的结束条件。
               (7)确定被测软件的评价准则和方法。
               (8)确定测试活动的进度。应根据测试资源和测试项,确定进度。
               应将测试策划结果,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形成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和实现
               应根据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和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应完成如下工作:
               (1)按需要分解测试项。将需要测试的测试项进行层次化的分解并进行标识,若有接口测试,还应有高层次的接口图说明所有接口和要测试的接口。
               (2)说明最终分解后的测试项。说明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测试数据的选择依据等。
               (3)设计测试用例。
               (4)确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5)准备和验证所有的测试用数据。针对测试输入要求,设计测试用的数据,如数据类型、输入方法等。
               (6)准备并获取测试资源,如测试环境所必须的软、硬件资源等。
               (7)必要时,编写测试执行需要的程序,如开发部件测试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以及测试支持软件等。
               (8)建立和校核测试环境,记录校核结果,说明测试环境的偏差。
               应将测试设计与实现的工作结果,按照所确定的文档要求编写测试说明,测试说明一般应包括:
               (1)测试名称和项目标识。
               (2)测试用例的追踪。说明测试所依据的内容来源,并跟踪到相应的测试项的标识(编号)。
               (3)测试用例说明。简要描述测试的对象、目的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
               (4)测试用例的初始化要求,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包括测试的初始条件)、测试配置(如用于测试的模拟系统和测试工具)、参数设置(如测试开始前对断点、指针、控制参数和初始化数据的设置)等的初始化要求。
               (5)测试用例的输入。每个测试用例输入的描述中应包括的内容:
               ①每个测试输入的名称、用途和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及其性质(如有效值、无效值、边界值等)。
               ②测试输入的来源(如测试程序产生、磁盘文件、通过网络接收、人工键盘输入等),以及选择输入所使用的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猜错法、因果图以及功能图等)。
               ③测试输入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
               ④测试输入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
               (6)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期望测试结果应有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不应是不确切的概念或笼统的描述。必要时,应提供中间的期望结果。
               (7)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评估准则。评估准则用以判断测试用例执行中产生的中间或最后结果是否正确。评估准则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如:
               ①实际测试结果所需的精确度。
               ②允许的实际测试结果与期望结果之间差异的上、下限。
               ③时间的最大或最小间隔。
               ④事件数目的最大或最小值。
               ⑤实际测试结果不确定时,重新测试的条件。
               ⑥与产生测试结果有关的出错处理。
               ⑦其他有关准则。
               (8)实施测试用例的执行步骤。编写按照执行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步骤,执行步骤应包括:
               ①每一步所需的测试操作动作、测试程序输入或设备操作等。
               ②每一步期望的测试结果。
               ③每一步的评估准则。
               ④导致被测程序执行终止伴随的动作或指示信息。
               ⑤需要时,获取和分析中间结果的方法。
               (9)测试用例的前提和约束。在测试用例中还应说明实施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如特别限制、参数偏差或异常处理等,并要说明它们对测试用例的影响。
               (10)测试终止条件。说明测试用例的测试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条件。
               (11)确定测试说明与测试计划或测试需求规格说明的追踪关系,给出清晰、明确的追踪表。
               (12)测试说明应经过评审,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同,测试说明评审内容如下:
               ①测试说明是否完整、正确和规范。
               ②测试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
               ③测试用例是否可行和充分。
               测试执行
               应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测试,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如实填写测试记录,当结果有量值要求时,应准确记录实际的量值。
               (1)测试记录应受到严格管理,并规范格式,至少包括测试用例标识、测试结果和发现的缺陷。
               (2)应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估准则,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
               (3)当测试用例不通过时,应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对测试工作中的缺陷,如测试说明的缺陷、测试数据的缺陷、执行测试步骤时的缺陷、测试环境中的缺陷等,记录到相应的表格中,并实施相应的变更。
               ②对被测软件的缺陷应记录到软件问题报告中。
               ③软件问题报告的格式应规范。
               (4)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后,实验室应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有关记录,分析测试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测试:
               ①当测试过程正常终止时,如果发现测试工作不足,或测试未达到预期要求时,应进行补充测试。
               ②当测试过程异常终止时,应记录导致终止的条件、未完成的测试或未被修正的错误。
               测试总结
               应根据被测软件文档、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记录、测试问题及变更报告和软件问题报告等,对测试工作和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内容应包括:
               ①总结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②在测试异常终止时,说明未能被测试活动充分覆盖的范围及其理由。
               ③确定无法解决的软件测试事件并说明不能解决的理由。
               (2)对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内容应包括:
               ①总结测试中所反映的被测软件与软件需求(或软件设计)之间的差异。
               ②可能时,根据差异评价被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③当进行配置项测试或系统测试时,当需要时,测试总结中应对配置项或系统的性能做出评估,指明偏差、缺陷和约束条件等对于配置项或系统运行的影响。
               (3)分析测评项目中的数据和文档,以供以后的测试使用。数据如:缺陷数据(包括缺陷描述、类型、严重性等)、用例数据、管理数据(如生产率、工作量、进度等);文档如:好的用例设计、好的需求规格说明等。
               (4)应根据被测软件文档、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记录和软件问题报告等有关文档,对测试结果和问题进行分类和总结,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编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除了应包括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还应包括对被测软件的评价和建议。
               测试总结评审应在测试报告编制工作完成后进行,以确定是否达到测试目的,给出评审结论。评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
               (1)审查测试文档与记录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2)审查测试活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3)审查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测试要求。
               (4)审查软件测试报告与软件测试原始记录和问题报告的一致性。
               (5)审查实际测试过程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一致性。
               (6)审查测试说明评审的有效性,如是否评审了测试项选择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测试用例的可行性和充分性。
               (7)审查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的选择
               测试人员的能力包括以下几项。
               ①一般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协调、管理、质量意识、过程方法、软件工程等;
               ②测试技能及方法:包括测试基本概念及方法、测试工具及环境、专业测试标准、工作成绩评估等;
               ③测试规划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及防范、软件放行/接收准则制定、测试目标及计划、测试计划和设计的评审方法等;
               ④测试执行能力:包括测试数据/脚本/用例、测试比较及分析、缺陷记录及处理、自动化工具;
               ⑤测试分析、报告和改进能力:包括测试度量、统计技术、测试报告、过程监测及持续改进。
               测试人员的激励
                      X理论+Y理论
                      . X理论:胡萝卜+大棒——迫使人们工作;
                      . Y理论:经理的职能不是督促人们工作,而是使人们有可能工作。
                      需要的层次(Maslow模型)
                      . 生存需要——工作职位、工资奖金、休息时间;
                      . 安全需要——公正待遇、应付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 社会需要——团队归属感,互相认同、理解和支持;
                      . 自尊需要——具有受人尊重/赏识的能力或/和业绩;
                      . 自我实现需要——成为自己期望的人物。
                      人员激励的关键点
                      . 管理者习惯用对自己有效的因素激励测试人员,很可能发现无效;
                      . 过多使用权力、资金或处罚手段很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 行业领先企业采取卓有成效的非货币形式的激励措施;
                      .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而不仅是在项目结束时实施激励措施;
                      . 奖励应该在工作获得认同后尽快兑现;
                      . 对人员的工作表现出真诚的兴趣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 激励因素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已经满足的需要很可能不再成为激励因素。
                      人员自我激励
                      测试工作的快乐哲学:选择积极的态度,把工作当作游戏,让别人快乐,全身心投入工作。
                      注意测试工作的7条效率原则: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一开始就牢记目标,不迷失方向;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但常常把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先理解人,后被人理解;寻求双赢;互相合作,追求1+1>2;终生学习,自我更新,不断进步。
               测试职业发展
               国际推荐的软件测试职业发展计划如下。
               . 1~2年,测试技能:熟悉整个测试过程及产品业务领域,学习和掌握自动测试工具,学习测试自动化编程技术;开发和执行测试脚本,承担系统测试实施任务;掌握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数据库方面的技能。
               . 3~4年,测试过程:深入了解测试过程,掌握测试过程设计及改进,参与软件工作产品的同行评审;进一步了解产品业务领域,改进测试自动化编程技术;能指导初级测试工程师;加强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数据库方面的技能。
               . 4~5年,测试组织工作:管理1~3名测试工程师,担任任务估算、管理及进度控制;进一步培养在软件项目管理及支持工具方面的技能。
               . 5~6年,技术管理:管理4~8名测试工程师,提高任务估算、管理及进度控制能力,完成测试规划并制定测试计划;研究测试的技术手段,保持使用项目管理及支持工具的技能;用大量时间为其他测试工程师提供技术及过程方面的指导;开始与客户打交道并做演示推介。
               . 6~12年,测试管理:管理8名以上测试工程师,负责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测试工作;与客户打交道并做演示推介;保持使用项目管理及支持工具的技能。
               人员的培训
                      软件测试培训内容分类
                      . 测试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 测试设计培训、测试工具培训。
                      . 测试对象——软件产品培训。
                      . 测试过程培训。
                      . 测试管理培训。
                      制定测试人员培训计划
                      . 是测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需要管理层的重视,在时间和资源上予以保证。
                      . 认真调查和分析测试人员的培训需求。
                      . 将培训活动安排在测试任务开始前。
                      . “边干边学”模式很可能牺牲质量和效率。
                      . 软件测试实习活动在整个培训中占较大比例。
                      . 鼓励合作学习,团队演练。
                      . 对培训效果要及时评价,发现不足进行改进。
   题号导航      2023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下午试卷 案例 (第四批)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第4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5953人 在线 
    whj8956@16..     yxq2007417..     xibaomin@s..     511710065@..     liyuweitop..     451572485@..
    xk@cimr.co..     wangdan198..     zsjthao@16..     zhangfeng8..     guchuan668..     liujingang..
    lingxiao02..     68yu@163.c..     lizi669@16..     gaowenyi00..     jjyxr@163...     myshuangpi..
    657245894@..     piaolingde..     baozeyu@si..     chien.chen..     shaoqinliu..     mayantang2..
    704735462@..     may.meng@f..     290877128@..     zengfei369..     chenzmchem..     yujiehua20..
    dgrly@163...     deer_leon@..     505996991@..     changxueke..     lml69@sohu..     wcq36@126...
    leibaozhon..     195242481@..     qixingliu@..     wisdom.y@1..     littleraco..     zhang@_741..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