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切换]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0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切换]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分章知识真题/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6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分析师 > 2011年上半年 系统分析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7题      
  知识点:   PKI与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
  关键词:   报文   数字签名        章/节:   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       
  错误率: 58%      难度系数:      

 
数字签名系统如下图所示。网上传送的报文是(7),如果A否认发送,作为证据的是(8)。

 
 
  A.  P
 
  B.  DA(P)
 
  C.  EB(DA(P))
 
  D.  DA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相关试题: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          更多>  
 
  第6题    2016年上半年  
   34%
用户乙收到甲数字签名后的消息M,为验证消息的真实性,首先需要从CA获取用户甲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6),并利用(7)验..
  第8题    2011年上半年  
   43%
某数字签名系统如下图所示。网上传送的报文是(7),如果A否认发送,作为证据的是(8)。

  第8题    2012年上半年  
   37%
甲和乙要进行通信,甲对发送的消息附加了数字签名,乙收到该消息可用(8)验证该消息数字签名的真伪。
   知识点讲解    
   · PKI与数字签名    · 数字签名
 
       PKI与数字签名
        PKI是CA安全认证体系的基础,为安全认证体系进行密钥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它是一种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规范。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透明地提供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PKI包括由认证中心、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及客户端证书处理系统5大系统组成。
        PKI可以实现CA和证书的管理;密钥的备份与恢复;证书、密钥对的自动更换;交叉认证;加密密钥和签名密钥的分隔;支持对数字签名的不可抵赖性;密钥历史的管理等功能。PKI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认证、机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认证:是指对网络中信息传递的双方进行身份的确认。
        (2)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用户或供其利用。
        (3)完整性: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篡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传到真实的信宿。
        (4)抗抵赖性:是指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够否认自己的行为。
        PKI技术能实现以上这些方面的功能主要是借助数字签名技术。签名是确认文件的一种手段,采用数字签名能够确认以下两点:一是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二是信息自签发到接收为止,没做任何修改。数字签名的目的就是在保证真实的发送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因而完善的签名机制应体现发送方签名发送,接收方签名送回执。
        数字签名的算法很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是Hash签名、DSS签名(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数字签名标准)、RSA签名。
        Hash数字签名把Hash函数和公钥算法结合起来,可以在提供数据完整性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其原理如下:
        (1)发送者首先将原文用Hash函数生成128位的消息摘要。
        (2)发送者用自己的私钥对摘要再加密,形成数字签名,把加密后的数字签名附加在要发送的原文后面。
        (3)发送者将原文和数字签名同时传给对方。
        (4)接收者对收到的信息用Hash函数生成新的摘要,同时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对消息摘要解密。
        (5)将解密后的摘要与新摘要对比,如两者一致,则说明传送过程中信息没有被破坏或篡改。
        如果第三方冒充发送方发送了一个文件,因为接收方在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时使用的是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只要第三方不知道发送方的私用密钥,解密出来的消息摘要与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新摘要必然是不同的。这就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确认发送方身份的方法。
        数字签名有两种,一种对整体信息的签名,它是指经过密码变换的被签名信息整体;另一种是对压缩信息的签名,它是附加在被签名信息之后或某一特定位置上的一段签名图样。若按照明、密文的对应关系划分,每一种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子类,一类是确定性数字签名,即明文与密文一一对应,它对一个特定的信息的签名不变化,如RSA签名;另一类是随机化或概率化数字签名,它对同一信息的签名是随机变化的,取决于签名算法中的随机参数的取值,一个明文可能有多个合法数字签名。
        一个签名体制一般包含两个组成部分: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签名算法或签名密钥是秘密的,只有签名人掌握。验证算法是公开的,以便他人进行验证。
 
       数字签名
        传统商务活动中,我们通过手写签名达到确认信息的目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确认信息。数字签名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问题。
               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的基本概念
                      数字摘要是利用哈希函数对原文信息进行运算后生成的一段固定长度的信息串,该信息串被称为数字摘要。产生数字摘要的哈希算法具有单向性和唯一性的特点。所谓单向性,也称为不可逆性,是指利用哈希算法生成的数字摘要,无法再恢复出原文;唯一性是指相同信息生成的数字摘要一定相同,不同信息生成的数字摘要一定不同。这一特征类似于人类的指纹特征,因此数字摘要也被称为数字指纹。
                      数字摘要的使用过程
                      数字摘要具有指纹特征,因此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信息的数字摘要是否相同来判断信息是否被篡改过,从而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数字摘要的使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数字摘要的使用过程
                      (1)发送方将原文用哈希(Hash)算法生成数字摘要1;
                      (2)发送方将原文同数字摘要1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3)接收方收到原文后用同样的哈希(Hash)算法对原文进行运算,生成新的数字摘要2;
                      (4)接收方将收到的数字摘要1与新生成的数字摘要2进行对比,若相同,说明原文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被篡改,否则说明原文信息发生了变化。
                      数字摘要算法
                      哈希(Hash)算法是实现数字摘要的核心技术。数字摘要所产生的信息串的长度和所采用的哈希算法有直接关系。目前广泛应用的哈希算法有MD5算法和SHA-1算法。
                      MD5算法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ogrithm 5”,诞生于1991年,由国际著名密码学家、RSA算法的创始人Ron Rivest设计发明,经MD2、MD3和MD4发展而来。MD5算法生成的信息摘要的长度为128位。
                      SHA算法的全称是“Secure Hash Alogrithm”,诞生于1993年,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SHA(后来被称作SHA-0)于1995年被SHA-1替代,之后又出现了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等,这些被统称为SHA-2系列算法。SHA-1算法生成的信息摘要的长度为160位,而SHA-2系列算法生成的信息摘要的长度则有256位(SHA-256)、384位(SHA-384)、512位(SHA-512)等。与MD5算法相比,SHA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MD5算法和SHA算法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公钥技术结合,生成数字签名。目前几乎主要的信息安全协议中都使用了SHA-1或MD5算法,包括SSL、TLS、PGP、SSH、S/MIME和IPSec等。UNIX系统及不少论坛/社区系统的口令都通过MD5算法处理后保存,确保口令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学会议上,我国山东大学王小云教授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2005年2月,王小云教授又破解了另一国际密码算法SHA-1。这为国际密码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
                      在ISO 7498-2标准中,数字签名被定义为:“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所做的密码变换,这种数据和变换允许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来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例如接收者)进行伪造”。实际上,简单地讲,数字签名就是在网络中传送信息报文时,附加一个特殊的唯一代表发送者个人身份的标记,以起到传统上手写签名或印章确认的作用。
                      数字签名建立在数字摘要的基础上,结合公钥加密技术实现。发送者应用自己的私钥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即生成数字签名。由于发送者的私钥仅为发送者本人所有,所以附加了数字签名的信息能够确认消息发送者的身份,也防止了发送者对本人所发送信息的抵赖行为。同时通过数字摘要技术,接收者可以验证信息是否发生了改变,从而确定信息的完整性。
                      数字签名的使用过程
                      数字签名的使用过程包括签名和验证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数字签名的使用过程
                      (1)发送方将原文用哈希(Hash)算法生成数字摘要Z;
                      (2)发送方将数字摘要Z用自己的私钥加密;
                      (3)发送方将加密后的数字摘要Z(即数字签名)同原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4)接收方用发送方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得到数字摘要Z;
                      (5)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原文用同样的哈希(Hash)算法生成数字摘要Z′;
                      (6)比较Z和Z′,若二者相同,说明信息完整且发送者身份是真实的。
                      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到,数字签名具有以下两个作用:
                      (1)确认信息的完整性。接收方将原文生成的数字摘要与用接收到的原文生成的新的数字摘要进行对比,相同则说明信息没有改变,不同则说明信息内容发生了变化。因此数字签名能够验证信息是否被修改,从而确定信息的完整性。
                      (2)确认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保证发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发送者用自己的私钥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接收者如果能用对应的公钥进行解密,则说明信息一定是由该发送者发送的,从而确认了发送者的身份。此外,由于发送者的私钥是发送者本人拥有(除非丢失、泄露或被窃取),所以发送者不能否认自己曾经发送过的信息。
                      数字签名的种类
                      实现数字签名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RSA签名。RSA签名是基于RSA算法实现数字签名的方案,ISO/IEC 9796和ANSI X9.30-199X已将RSA作为建议数字签名的标准算法。
                      (2)ElGamal签名。ElGamal签名是专门为签名目的而设计。该机制由T.ElGamal于1985年提出,经修正后,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学会(NIST)作为数字签名标准(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DSS)。
                      RSA签名基于大整数素数分解的困难性,ElGamal签名基于求离散对数的困难性。在RSA签名机制中,明文与密文一一对应,对特定信息报文的数字签名不变化,是一种确定性数字签名。ElGamal签名机制采用非确定性的双钥体制,对同一消息的签名,根据签名算法中随机参数选择的不同而不同,是一种随机式数字签名。
   题号导航      2011年上半年 系统分析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7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8627人 在线 
    haiqin28@h..     yutianlin1..     bj@jitai.c..     liukejia88..     wytoansong..     likaigreat..
    cymnj@yaho..     gaowenyi00..     yk94609@12..     ylsmagic20..     luoxiaoyan..     laoliu6258..
    wucq74@163..     hyy49@126...     rukunlin@s..     wolfpeople..     renlijuan_..     may.meng@f..
    913389602@..     yhl@lit.ed..     kit@sibelc..     1360979958..     zzx9920@ya..     binger8203..
    shijieshij..     woshiwenmi..     lxxhhss@ya..     476756927@..     zsq_mail01..     yxf2286@16..
    zhijiezhi_..     852691238@..     szqfzxy123..     whneeds@12..     JIHN1985@1..     nuijiashen..
    zhscdjxc@1..     huang.cbcr..     txdlcb@126..     zgxlym123@..     sunnyjq@ya..     szqfzxy123..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