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架构设计师 > 2022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9题      
  知识点:   CMM   管理能力   国家标准   评估   数据安全   数据管理
  关键词:   CMM   国家标准   数据安全   安全   数据        章/节: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是我国首个数据管理领域的国家标准,DCMM提出了符合我国企业的数据管理框架,该框架将组织数据管理能力划分为8个能力域,分别为: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
 
 
  A.  数据应用和数据生存周期
 
  B.  数据应用和数据测试
 
  C.  数据维护和数据生存周期
 
  D.  数据维护和数据测试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24题    2016年下半年  
   34%
(24)在软件开发机构中被广泛用来指导软件过程改进。
  第23题    2022年下半年  
   75%
CMMI是软件企业进行多方面能力评价的、集成的成熟度模型,软件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本地化,应组织体系编写组,建立基于CM..
  第25题    2010年下半年  
   49%
需求管理是CMM可重复级中的6个关键过程域之一,其主要目标是(25)。
   知识点讲解    
   · CMM    · 管理能力    · 国家标准    · 评估    · 数据安全    · 数据管理
 
       CMM
        CMM模型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
        (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软件过程定义几乎处于无章法和无步骤可循的状态,软件产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极个别人的努力和机遇。初始级的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是随意甚至是混乱的。也许,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软件工程规范,但若这些规范未能覆盖基本的关键过程要求,且执行时没有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证,那么它仍然被视为初始级。
        (2)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复的过程,一个可重复的过程则能逐渐演化和成熟。从管理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
        (3)已定义级:用于管理方面和工程方面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全部项目均采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修改后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操作。它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去。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裁出项目适宜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员的批准。
        (4)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识和控制。已管理级的管理是量化的管理。所有过程需建立相应的度量方式,所有产品的质量(包括工作产品和提交给用户的产品)需有明确的度量指标。这些度量应是详尽的,且可用于理解和控制软件过程和产品,量化控制将使软件开发真正变成为一个工业生产活动。
        (5)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持续地进行过程改进。如果一个企业达到了这一级,表明该企业能够根据实际的项目性质、技术等因素,不断调整软件生产过程以求达到最佳。
        在CMM中,每个成熟度等级(第一级除外)规定了不同的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KPA),一个软件组织如果希望达到某一个成熟度级别,就必须完全满足关键过程域所规定的要求,即满足关键过程域的目标。每个级别对应的关键过程域见下表。
        
        关键过程域的分类
 
       管理能力
        .已建立完备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有效运行一年以上。
        .已建立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能及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已建成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能有效运行。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主要技术负责人应获得电子信息类高级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5年,财务负责人应具有财务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国家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代号是以“国标”两个字的大写汉语拼音“Guo Biao”的第一个字母“GB”来表示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
        (1)强制性国家标准
        
        (2)推荐性国家标准
        
        (3)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为国家实物标准代号(为汉字拼音大写字母“GSB”)加《标准文献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的代号及二级类目范围内的顺序、四位数年代号相结合的办法。
        
 
       评估
        评估测试不只针对物理设备,更重要的是要评估、比较各种网络技术。通常使用模拟测试配置和模拟负载进行子系统(如路由器)和网络技术(如ATM或FDDI等)的评估。评估测试不适用于全局网络,因为全局网络拓扑负载、网络设备太多,不好准确定位引起问题的原因和位置,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多数评估测试在专用的子网测试环境中进行。
        很多公司都有其固定合作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如路由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供应商,通常很少再做设备比较测试,但网络技术的比较测试需要经常进行。企业经常面对选择哪种技术以及怎样比较不同技术的问题,所以技术评估是评估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
        在比较设备与技术时,除了使用专用于待测设备或技术的工程负载外,有经验的程序员也使用真实负载,使用真实负载可以了解待测设备或技术在特定环境下的运行性能。通过两种负载模式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获知待测设备还有多少多余容量。
        评估测试与设备或技术的功能/特征测试一样,用于比较待测设备或技术的性能、稳定性、特性、易用性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评估测试实质是衰减测试的基础,评估测试中对几种设备或技术进行比较;衰减测试中对同一设备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测试中选择设备的标准也完全可作为验证升级版本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尽可能多地集成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测试是非常好的方法,最初的产品评估测试可以被开发阶段的可接受性测试和升级阶段的衰减性测试所借鉴。
        评估测试是最常进行的测试,在设备选型、技术选型,以及网络系统升级过程中都要进行或多或少的评估测试。
        用于评估测试的负载模式和测试脚本要能有效覆盖被检测的设备和技术。常使用最好情形(工程负载)和真实负载模式进行测试,两种方式都提供了唯一的、重要的检测结果,测试人员要能够理解、解释测试结果间的不同。
        工程检测结果是被测设备和技术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测试得到的结果,因此不能在真实运行环境里显示它们的运行性能;真实检测结果能很好地显示待测设备或技术在运行网络环境中的性能,但无法预测设备的总容量。如果时间允许,两种测试都要做。通常测试人员只有时间进行一种测试,一般进行最好情形的测试。许多公开发行的测试报告都是基于最好情形(工程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所有的测试配置都是模拟的。用于设备比较的测试配置不一定要代表运行网络的典型配置,任何有效、公正的测试配置都能对被测产品进行很好的比较。然而,测试配置和负载越接近运行网络的配置和负载,测试的结果越能反映被测设备在运行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在安装和配置测试网络时必须注意:要确保配置中所有测试组件都是最新版本,使测试尽可能地公正和统一,以取得最好的测试结果。在测试非正式版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发布日期经常有错误。测试配置中安装了非正式版后,它还可能会变,所以非正式版的测试结果和正式版的测试结果经常不一致,分析非正式版的设备经常会延误项目的进行。
        进行评估测试时,除了被测设备,测试配置中的所有网络组件都要保持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测设备可以进行公平比较。对于子网,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一个网络设备很容易被另一个设备所替代)。
        网络技术评估要比较各种网络技术,因而测试配置中的几个网络组件都需要更换。重要的是不要改变源或目标配置。在配置中不仅通信线路需要更换,路由器也需要更换。传输负载和端点的配置要保持不变。
        需要评估测试计划中的各个测试任务,逐步完成测试、数据收集和数据解释。在评估测试中,各测试进行的先后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它们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多次重复进行的。当在测试中发现了新的信息时,以前所做的测试可能要重新进行以确定它的测试结果,或要对以前的测试稍作改变以检验网络运行的其他方面。此外,在评估期间设备提供商经常发布新的版本或非正式的版本,所以各种基于这种设备的测试都要重新进行。
        制定网络设备、技术比较或取舍标准时,不仅要参考评估测试所得的测试结果数据,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信息,如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但由于没有运行网络的持续和峰值负载要求,所以缺少比较基准,往往将产品评估测试引入歧途。
        最后要根据评估测试所得的数据和图表对网络系统作出总结性评估,并撰写网络系统评估报告。
 
       数据安全
        华为云构建全数据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自动化敏感数据发现、动态数据脱敏、高性能低成本数据加密、快速异常操作审计、数据安全销毁等多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数据在创建、存储、使用、共享、归档、销毁等多个环节的管控,保障云上数据安全。具体的数据安全机制主要有数据隔离、数据加密、数据冗余。
        . 数据隔离。华为云各服务产品和组件实现了隔离机制,避免客户间有意或无意的非授权访问、篡改等行为,降低数据泄露风险。以数据存储为例,华为云的块存储、对象存储、文件存储等服务均将客户数据隔离作为重要特性,服务设计的实现因服务而异。如块存储,数据隔离以卷(云硬盘)为单位进行,每个卷都关联了一个客户标识,挂载该卷的虚拟机也必须具有同样的客户标识,才能完成卷的挂载,确保客户数据隔离。
        . 数据加密。华为云的多个服务采用与数据加密服务(DEW)集成的设计,方便客户管理密钥,客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加密设置,实现数据的存储加密。DEW已经支持对象存储、云硬盘、云镜像、云数据库和弹性文件存储等多个服务,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极大地方便了数据加密操作。华为云服务为客户提供控制台和API两种访问方式,均采用加密传输协议构建安全的传输通道,有效地降低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网络嗅探的风险。
        . 数据冗余。华为云数据存储采用多副本备份和纠删码设计,通过冗余和校验机制来判断数据的损坏并快速进行修复,确保即使一定数量的物理设备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业务的运行,使华为云存储服务的可靠性达到业界先进水平。例如对象存储服务的数据持久性高达99.9999999999%(12个9)。
 
       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
               在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数据需要不同水平的性能、可用性、保护、迁移、保留和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数据的生成和使用都需要利用高速存储,并相应地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措施,以达到高可用性和提供相当等级的服务水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重要性会逐渐降低,使用频率也会随之下降。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企业就可以将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存储,为其提供适当的可用性、存储空间、成本、性能和保护,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能对数据保留进行管理。
               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是数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数据输入和存取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输入数据的数据合法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从用户登录网络开始,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就应该开始了。
               (2)网络数据的保护。包括在本地网络上的数据或者穿越网络的数据。在本地网络的数据是由验证协议来保证其安全性的。
               (3)存储数据以及介质的保护。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来签署软件产品(防范运行恶意的软件),或者加密文件系统。
               (4)通信的安全性。提供多种安全协议和用户模式的、内置的集成支持。
               (5)企业和Internet网的单点安全登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数据将不再会被用到。一般情况下,一些无用的数据将被删除以节省空间,或者将有用的数据无限期地存储,以避免数据损失。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管理。IRM把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得到优化地配置和使用。上次我们在谈企业信息化的任务时,说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只有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才能发挥信息基础设施作用、建立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落实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从IRM的技术侧面看,数据环境建设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不是把资源整合起来就行了,而是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是架构问题,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规划是以建设进程为主线的,在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规划应是以架构为主线,主要涉及的是这个信息化运营体系的架构,这个架构要消除以往分散建设所导致的信息孤岛,实现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交换和使用,提升系统效率,达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技术也是一个要素,要选择与信息资源整合和管理相适应的软件和平台;另外一个就是环境要素,主要是指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最核心的基础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和规范。
               数据管理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做得好坏的关键人物是企业领导和信息系统负责人。IRM工作层上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数据管理员(Data Administrator, DA)。数据管理员负责支持整个企业目标的信息资源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协调数据库和其他数据结构的开发,使数据存储的冗余最小而具有最大的相容性;负责建立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标准和规程,组织所需要的培训;负责实现和维护支持这些目标的数据字典;审批所有对数据字典做的修改;负责监督数据管理部门中的所有职员的工作。数据管理员应能提出关于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整治建议,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同的数据结构设计的优缺点忠告,监督其他人员进行逻辑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员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同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起制定信息资源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在数据结构的研制、建立文档和维护过程中,能与项目领导、数据处理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协同工作。能同最终用户管理部门一起工作,为他们提供有关数据资源的信息。
               一般来说,由数据管理员对日常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数据库为了保证存储在其中的数据的安全和一致,必须有一组软件来完成相应的管理任务,这组软件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 DBMS随系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它应该包括数据库描述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数据库的查询和操纵功能、数据库维护功能等。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效率,现代数据库系统除了DBMS之外,还提供了各种支持应用开发的工具。
               目前许多厂商提供了相应的DBMS,便于数据管理员对底层的数据进行维护。例如MySQL、东软的OpenBase、金仓的KingbaseES等。
               公司级的数据管理
               如何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
               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各种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则是建立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拥有者对共享数据的涵义、表示及标识有着相同的而无歧义的理解基础上。然而,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及各应用领域对于相同的数据概念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不同的描述,从而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数据名称的不一致性、数据长度的不一致性、数据表示的不一致性以及数据含义的不统一性。
               数据标准化是一种按照预定规程对共享数据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数据标准化的对象是数据元素和元数据。数据元素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数据库中表达实体及其属性的标识符。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数据元素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元数据是描述数据元素属性(即语义内容)的信息,并被存储在数据元素注册系统(又称数据字典)中。数据元素注册系统通过对规范化的数据元素及其属性(即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用户跨系统和跨环境的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建模阶段、数据规范化阶段、文档规范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数据标准化是建立在对现实业务过程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的,并以业务模型为基础的。业务建模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业务建模专家按照《业务流程设计指南》,利用业务建模技术对现实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及业务信息进行抽象分析的过程,从而形成覆盖整个业务过程的业务模型。该阶段着重对现实业务流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需要业务领域专家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业务模型是某个业务过程的图形表示或一个设计图。
               数据规范化阶段是数据标准化的关键和核心,该阶段是针对数据元素进行提取、规范化及管理的过程。数据元素的提取离不开对业务建模阶段成果的分析,通过研究业务模型能够获得业务的各个参与方、确定业务的实施细则、明确数据元素对应的信息实体。该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数据规范化专家按照《数据元素设计与管理规范》利用数据元素注册系统(或数据字典)对业务模型内的各种业务信息实体进行抽象、规范化和管理的过程,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数据元素目录。在实现数据元素标准化的同时,还应关注数据元素取值的规范化,以此实现信息表示和信息处理的标准化。
               文档规范化阶段是数据规范化成果的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实现离散数据有效合成的重要途径。标准数据元素是构造完整信息的基本单元,各类电子文档则是传递各类业务信息的有效载体,并是将分离的标准数据元素信息进行有效合成的手段。该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电子文档设计专家按照《电子文档设计指南》对各类电子文档格式进行规范化设计和管理的过程,并形成了一批电子文档格式规范。
               综上所述,数据标准化所涉及的三个主要阶段缺一不可、彼此密不可分。业务建模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数据规范化及其管理是数据标准化的核心和重点;文档规范化是数据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的关键。
               此外,数据标准化也可以采用数据字典、数据指南或信息系统字典等加以统一。数据字典实际上也是以数据表和视图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表和视图。管理员可以通过数据字典获得全面的数据库信息。
               数据库审计支持
               数据安全是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必须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数据库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数据库审计是数据库安全的基本要求。企业应针对自己的应用和数据库活动定义审计策略。智能审计的实现对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减少执行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通过智能限制日志大小,还能突出更加关键的安全事件。
               信息系统审计员可以从数据库系统本身、主体和客体三个方面来进行审计,审计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以及与安全相关的事件。数据库审计员可以分析审计信息、跟踪审计事件、追查责任以及使用审计服务器记录审计跟踪,并且可以根据审计信息,对审计结果进行统计、跟踪和分析,进行审计跟踪、入侵检测等。
               目前许多数据库供应商都提供了支持数据库审计的功能,例如东软公司的OpenBASE Secure就提供了十分完善的审计功能。
   题号导航      2022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9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10259人 在线 
    ljfgoodluc..     liuwei8206..     mengxc042@..     wangweijun..     koujia2000..     wolfpeople..
    chengying2..     liangyun@g..     mould-mast..     george_tu...     305216003@..     14jw@163.c..
    hyy49@126...     895775035@..     qiu_shuang..     xuzhongdon..     wanglingta..     touri@163...
    fjaz.sh@16..     644544218@..     junhua_w@s..     sunweimin@..     huminghu1@..     bibo1964@1..
    541397212@..     115472160@..     tzm10@126...     frankygj@g..     snyoung200..     lcd_1981@1..
    yalixiaowe..     petercheng..     lhb_freehe..     448244204@..     wutongyu07..     tly256688@..
    fenger1112..     zhweijie20..     wuyi573897..     tiger_yh@h..     zbzhon69@1..     lhzyy1985@..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