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2010年上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0题      
  知识点:   覆盖网与对等网   P2P应用   带宽
  关键词:   P2P   带宽   网络        章/节:   网络分层与功能       

 
有人说,P2P应用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甚至占网络流量的90%。对此的合理解释是(20)。
 
 
  A.  实现相同的功能,P2P方式比非P2P方式需要传输更多数据,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B.  实现相同的功能,P2P方式比非P2P方式响应速度更快,需要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C.  P2P方式总是就近获取所需要的内容,单个P2P应用并不比非P2P方式占用更多的带宽,只是用户太多,全部用户一起占用的带宽大
 
  D.  P2P方式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所需要的内容,单个P2P应用比非P2P方式需要占用更多的带宽
 
 
 

 
  第43题    2021年下半年  
   30%
HDLC协议中采用比特填充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6题    2011年下半年  
   33%
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6)。
  第49题    2020年下半年  
   48%
两台运行在PPP链路上的路由器配置了OSPF单区域,当这两台路由器的Router ID设置相同时,( )。
   知识点讲解    
   · 覆盖网与对等网    · P2P应用    · 带宽
 
       覆盖网与对等网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源于局域网的文件共享P2P(Peer to Peer)技术就开始流行起来了。首先计划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ETI@home研究计划。1999年,SETI@home开始使用P2P计算方法来分析星际间无线电信号,寻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外星文明证据。P2P技术串联所有参与研究计划者闲置的电脑来执行庞大复杂的运算,然后把结果传到SETI@home总部。也正是SETI@home计划推动了P2P热潮的到来。2000年用于共享MP3音乐的Napster软件与美国唱片界的一场官司更将P2P技术带入人们的视线。之后,各种基于对等网的应用风起云涌。
        P2P提出了一种对等网络模型,在这种网络中各个节点是对等的,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彼此互为客户端/服务器,协同完成任务。对等点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共享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存储资源甚至高速缓存资源等,无须依赖集中式服务器资源就可以完成。与传统的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形成鲜明对比。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表现形式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各种客户端软件。
        如下图所示,它和传统的C/S不同,传统的C/S模式有一台指定的主机提供Web、FTP、数据库等服务,它的架构是一种典型的中央集中式架构。P2P没有特定的主机,是一种非集中架构,在网络中没有服务器或是客户机的概念,对于网络中的每一个实体,都会被认为是一个对等点,它们拥有相同的地位,任何一个实体都可以请求服务(客户机的特性)和提供服务(服务器的特性)。
        
        C/S模式与P2P模式
 
       P2P应用
               P2P的概念
               P2P即对等网络,也就是对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在对等者(Peer)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组网或网络形式。"Peer"在英语里有"对等者""伙伴""对端"的意义。因此,从字面上,P2P可以理解为对等计算或对等网络。国内一些媒体将P2P翻译成"点对点"或者"端对端",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对等计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义为: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他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须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获取者(Client)。
               在P2P网络环境中,彼此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之间都处于对等的地位,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专用的集中服务器,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他计算机的请求做出响应,提供资源、服务和内容。通常这些资源和服务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计算资源(如CPU计算能力共享)、存储共享(如缓存和磁盘空间的使用)、网络共享、打印机共享等。
               P2P技术的特点
               P2P网络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中心化: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节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节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须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
               (2)可扩展性:在P2P网络中,随着用户的加入,不仅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始终能比较容易地满足用户的需要。理论上其可扩展性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的。例如:在传统的通过FTP的文件下载方式中,当下载用户增加之后,下载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然而P2P网络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户越多,P2P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
               (3)健壮性:P2P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由于服务是分散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的,部分节点或网络遭到破坏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很小。P2P网络一般在部分节点失效时能够自动调整整体拓扑,保持其他节点的连通性。P2P网络通常都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允许节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
               (4)高性价比:性能优势是P2P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性能依照摩尔定理高速增长。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节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节点上。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目前,P2P在这方面的应用多在学术研究方面,一旦技术成熟,能够在工业领域推广,则可以为许多企业节省购买大型服务器的成本。
               (5)隐私保护:在P2P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无须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露的可能性大大缩小。此外,目前解决Internet隐私问题主要采用中继转发的技术方法,从而将通信的参与者隐藏在众多的网络实体之中。在传统的一些匿名通信系统中,实现这一机制依赖于某些中继服务器节点。而在P2P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中继转发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
               (6)负载均衡:P2P网络环境下由于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减少了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更好地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P2P的应用
               目前,P2P网络计算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军事、商业、政务、电信、通信等领域。根据具体应用不同,可以把P2P应用大致分为以下类型。
               (1)文件内容共享和下载,例如Napster、Gnutella、eDonkey、eMule、Maze、BT等,用户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上下载或上传文件,并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
               (2)计算能力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Netbatch、Farsite等,可用于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存储,或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
               (3)基于P2P技术的协同处理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XTA、Magi, Groove等,可用于企业管理。
               (4)即时通信工具,包括ICQ、Q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等,多个用户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文件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与手机通信。
               (5)P2P通信与信息共享,例如Skype、Crowds、Onion Routing等。
               (6)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和网络游戏,如沸点、PPStream、PPLive、QQLive、SopCast等,当前许多网络游戏也是通过对等网络方式实现的。
 
       带宽
        带宽是指介质能传输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值,带宽通常用Hz表示。
   题号导航      2010年上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