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2016年下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1题      
  知识点:   需求获取技术   生命周期
  关键词:   生命周期   网络   文档   需求        章/节: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       

 
网络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均需产生相应的文档。下面的选项中,属于需求规范阶段文档的是(51)。
 
 
  A.  网络IP地址分配方案
 
  B.  设备列表清单
 
  C.  集中访谈的信息资料
 
  D.  网络内部的通信流量分布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27题    2010年上半年  
   36%
某政府机构拟建设一个网络,委托甲公司承建。甲公司的张工程师带队去进行需求调研,在与委托方会谈过程中记录了大量信息,其中主..
  第25题    2009年下半年  
   59%
某机构拟建设一个网络,委托甲公司承建。甲公司的赵工程师带队去进行需求调研,在与委托方会谈过程中记录了大量信息,经过整理,..
  第52题    2019年下半年  
   42%
网络需求分析是网络开发过程的起始阶段,收集用户需求最常用的方式不包括( )。
 
  第23题    2023年下半年  
   0%
网络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均需产生相应的文档。下面的选项中,属于需求规范阶段文档的是(51)。
 
   知识点讲解    
   · 需求获取技术    · 生命周期
 
       需求获取技术
        充分了解网络应用系统需求是做好需求分析的关键。需求分析人员在与用户交流和观察工作流程获取初步需求时,采取一定的技术和技巧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初步需求。
               向用户提出问题的原则
               在访谈或会议前,分析人员应该按照一定原则精心准备一系列问题,通过用户对问题的回答获取有关信息,逐步理解用户对目标网络的要求,这些原则是:
               (1)问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即首先关心一般性、整体性问题,然后再讨论细节性问题。
               (2)所提出的问题不应限制用户的回答,尽量让用户在回答过程中自由发挥,这就要求在组织问题时尽量客观、公正。
               (3)逐步提出的问题在汇总后应能反映网络需求或其子需求的全貌,并覆盖用户对目标网络系统或其子系统在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细节问题可以留待后期设计阶段解决。
               收集需求的方法
               网络规划设计师在收集需求时,必须向用户反馈求得确认,需要上下文无关的内容,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一般可从全局、个人和团队的角度来考虑收集需求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收集需求:
               (1)检查现有的网络状况、网络软件使用情况。
               (2)调查其他公司在构建类似网络系统时所使用的方法、取得的效果。
               (3)实地参观相似网络系统。
               这种收集方法的好处在于,有利于需求分析人员熟悉新系统的情况,了解最起码的网络系统需求;而缺点是,由于注意力放在以前的工作上,可能会引起对未来的改进工作的忽略。
               获取用户需求的常用方法如下:
               (1)采访:采访至少要有需求分析人员和一个用户一起讨论网络系统的需求。需求采访的目的是收集信息,最好通过有趣的方式进行。
               (2)观察:观察是需求分析人员到特定地点,观察问题领域涉及的人、机器的活动。通过观察,需求分析人员可以得到问题领域的第一手资料。
               (3)问卷及调查:问卷是从大量人群收集信息的反馈表。一对一的交谈加上观察可能是收到需求最常用的方法,但这个方法耗时较长,不太方便。
               (4)建立原型以得到潜在用户的反馈。这里的原型是指在实验室内搭建一个相对较小、模拟的网络环境。
               产生歧义性的原因
               在记录需求的时候,要避免出现需求歧义性。需求歧义性的三个主要来源是遗漏的需求、含糊的措辞、新加的成分。需求分析人员有责任在最终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文档中消除需求歧义性。
               分析人员不能被动地接受用户关于网络系统及项目背景的需求,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网络设计经验,主动剔除不合理的、目光短浅的用户需求,从发展角度考虑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需求的获取是有章可循的,不能盲目进行。采用科学的需求获取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需求,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生命周期
        IT服务生命周期由规划设计(Planning&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和监督管理(Supervision)5个阶段组成,简称“PIOIS”。
        (1)规划设计:从客户业务战略出发,以需求为中心,参照ITSS对IT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设计,为IT服务的部署实施做好准备,以确保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IT服务。
        (2)部署实施:在规划设计基础上,依据ITSS建立管理体系、部署专用工具及服务解决方案。
        (3)服务运营:根据IT服务部署情况,依据ITSS,采用过程方法,全面管理基础设施、服务流程、人员和业务连续性,实现业务运营与IT服务运营的全面融合。
        (4)持续改进:根据IT服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定期评审IT服务满足业务运营的情况,以及IT服务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案,并对IT服务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部署实施,以提高IT服务质量。
        (5)监督管理:本阶段主要依据ITSS对IT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对IT服务供方的服务过程、交付结果实施监督和绩效评估。
   题号导航      2016年下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1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6479人 在线 
    zywang998@..     hxhedd@126..     fengyenan1..     yushaoyong..     nhchang@ma..     bes80@163...
    szphjs@163..     wh_wxf@163..     huakaixy@1..     wxqun1985@..     hiaod@yeah..     924662957@..
    wangjin76@..     zhangya031..     dxzhendd@1..     zhweijie20..     nokia3230a..     lwq2211@si..
    liyuweitop..     connie_wxy..     jinjie8825..     QL02345@16..     sunyf@prid..     hanyouzhi@..
    lc811002@1..     zxd123008@..     lulz@sina...     jiaoyuehon..     rh_hyd@hot..     hanqingwei..
    sd-changyu..     lulz@sina...     jxncfengti..     morica2006..     ljfgoodluc..     dxzhendd@1..
    hanshifeng..     rnchen_200..     Joanlodge@..     xiaoxiaoyu..     334175971@..     zhscdjxc@1..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