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集成服务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作为Int-Serv结构中的主要信令协议,它基于每个流提供端到端的保证或是受控负载的服务。Int-Serv使用一种类似ATM的SVC(Switched Virtual Circuit,交换虚电路)的方法,它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用RSVP作为每个流的信令。RSVP信息跨越整个网络。
|
|
|
这种服务模型在发送报文前,需要向网络申请特定的服务。应用程序先通知网络发送报文的流量参数和所需的服务质量请求(如带宽、时延等),应用程序在收到网络预留资源的确认信息后,才开始发送报文,发送报文被控制在流量参数规定的范围内。
|
|
|
集成服务模型的优点如下:它具有很好的QoS保证,由于引入了RSVP协议,因此可以知道网络状态的动态改变,如设备相邻节点的退出和加入,从而可实现网络资源更加有效地分配。
|
|
|
集成服务模型的缺点如下:网络的扩展性不好,随着网络的扩大,业务流的增加,每一个使用这种QoS技术的节点的负担会越来越大。
|
|
|
|
区分服务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对数据流进行分类,以便将多种应用数据流综合为有限的几种数据流等级。
|
|
|
区分服务是由综合服务发展而来的,它采用了IETF的基于RSVP的服务分类标准,抛弃了分组流沿路节点上的资源预留。
|
|
|
IP QoS的业务区分结构使用IPv4报头中的业务类型(ToS)字段,并将8位ToS字段重新命名,作为DS字段,其中6位可供目前使用,其余2位以备将来使用。
|
|
|
Diff-Serv将整个网络分成若干个域。在Diff-Serv域中,节点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即边缘节点和内部节点。其中边缘节点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分为入口边缘节点和出口边缘节点,如下图所示。在入口处根据用户业务等级协定(SLA),分类并标志输入的每个业务包,对每个IP包指定一个类型以标志DSCP(Diff-Serv代码点),并分别将其排入相应的队列。内部节点负责查看DSCP值,将进入的数据包按级别排队,并按事先设定的带宽缓冲处理,进行下一跳转发(PHB)。
|
|
|
|
|
|
|
|
|
.尽力而为的业务(Best Effort):类似于目前Internet中尽力而为的业务。
|
|
|
.最优的业务(Premium):类似于传统运营商网络的专线业务。
|
|
|
.分等级的业务(Tiered):这一类别的业务严格讲不仅仅是一种业务,而是一个大的类别,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业务等级。
|
|
|
|
.可扩展性好:DS字段只是规定了有限数量的业务级别,状态信息的数量正比于业务级别,而不是流的数量。
|
|
|
.便于实现:在网络的边界上才需要复杂的分类、标记、管制和整形操作,因此实现和部署区别型业务都比较容易。
|
|
|
|
流量工程为业务流选择路径的处理过程,以在网络中不同的链路、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平衡业务流负载。
|
|
|
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技术,可以协助解决QoS问题。MPLS是一种结合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交换技术,引入了基于标签的机制,把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分开,由标签来规定一个分组通过网络的路径。MPLS网络由核心部分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边缘部分的标签边缘路由器(LER)组成。
|
|
|
由于MPLS采用标签交换来进行MPLS转发,因此其转发效率高于传统IP通过路由器的转发,从而通过减少转发时间来提高QoS。此外,MPLS的报文头中包含一个3bit的EXP字段,通过该字段可以标记该MPLS报文的优先级,从而使设备在转发该MPLS报文时能根据优先级标志进行区别对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