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监理师 > 2013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31题      
  知识点:   V模型   软件测试   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过程   用户需求
  关键词:   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   需求   测试        章/节:   软件与软件工程知识       

 
软件测试过程中,与用户需求对应的测试是(31)。
 
 
  A.  确认测试
 
  B.  集成测试
 
  C.  单元测试
 
  D.  系统测试
 
 
 

 
  第1题    2014年下半年  
   49%
螺旋模型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型开发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的可控性特点。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1)方式逐步..
  第30题    2013年下半年  
   48%
软件测试类型按开发阶段划分依次是(30)。
  第39题    2011年上半年  
   58%
审查测试设计是监理方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根据常用的W模型测试策略,在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过程中,监理方应审杳的相应测试设计为..
   知识点讲解    
   · V模型    · 软件测试    · 测试过程    · 软件测试过程    · 用户需求
 
       V模型
        在开发模型中,测试常常作为亡羊补牢的事后行为,但也有以测试为中心的开发模型,那就是V模型。V模型只得到软件业内比较模糊的认可。V模型宣称测试并不是一个事后弥补行为,而是一个同开发过程同样重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V模型示意图
        V模型描述了一些不同的测试级别,并说明了这些级别所对应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在上图中,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请注意在不同的组织中,对测试阶段的命名可能有所不同。
        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1)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例如,用户输入验证过程中的边界值错误。
        (2)集成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详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各单元与其他程序部分之间的接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3)系统测试主要针对概要设计,检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有效地得到运行。例如,在产品设置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高性能。
        (4)验收测试通常由业务专家或用户进行,以确认产品能真正符合用户业务上的需要。
 
       软件测试
        在软件测试阶段,监理的主要活动如下。
        (1)监督承建单位将合适的软件测试工程方法和工具集成到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中。
        (2)监督承建单位依据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对软件测试进行开发、维护、建立文档和验证,以满足软件测试计划的要求。
        (3)监督承建单位依据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和计划实施软件的确认测试。
        (4)计划和实施软件系统测试,实施系统测试以保证软件满足软件需求。
        (5)软件监理组跟踪和记录软件测试的结果。
        在软件测试阶段,监理的主要方法有定期检查、必要抽查、评审。
        (1)定期审查软件测试的工程活动和工作进度。
        (2)根据实际需要对软件测试工程活动进行跟踪、审查和评估。
        (3)对软件测试工程活动和产品进行评审和(或)审核,并报告结果。
 
       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包括: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策划、测试设计和实现、测试执行、测试总结(包括评价过程和总结),如下图所示。
        
        软件测试过程
               测试需求分析
               根据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包括:
               (1)确定需要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并进行标识(编号),标识应清晰、便于识别。测试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类型;测试要求包括状态、接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要求。确定的测试类型和测试要求均应与要求的测试级别(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测试类型相匹配。
               (2)确定每个测试项的优先级。
               (3)确定每个测试项的测试充分性要求。
               (4)根据被测软件的重要性、测试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每个测试项应覆盖的范围及范围所要求的覆盖程度。
               (5)确定每个测试项测试终止的要求,包括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测试充分性是否达到要求)和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
               (6)确定测试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的追踪关系。
               将测试需求分析结果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形成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或写入测试计划。
               应对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或测试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如下:
               (1)测试级别和测试对象所确定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是否恰当。
               (2)每个测试项是否进行了标识,并逐条覆盖了测试需求和潜在需求。
               (3)测试类型和测试项是否充分。
               (4)测试项是否包括了终止要求。
               (5)文档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测试策划
               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等进行测试策划,策划一般包括:
               (1)确定测试策略,如部件或配置项测试策略。
               (2)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或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与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入技术、测试结果获取技术。
               (3)确定要受控制的测试工作产品,列出清单。
               (4)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硬件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数量和技能等要求。
               (5)进行测试风险分析,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等。
               (6)确定测试任务的结束条件。
               (7)确定被测软件的评价准则和方法。
               (8)确定测试活动的进度。应根据测试资源和测试项,确定进度。
               应将测试策划结果,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形成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和实现
               应根据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和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应完成如下工作:
               (1)按需要分解测试项。将需要测试的测试项进行层次化的分解并进行标识,若有接口测试,还应有高层次的接口图说明所有接口和要测试的接口。
               (2)说明最终分解后的测试项。说明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测试数据的选择依据等。
               (3)设计测试用例。
               (4)确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5)准备和验证所有的测试用数据。针对测试输入要求,设计测试用的数据,如数据类型、输入方法等。
               (6)准备并获取测试资源,如测试环境所必须的软、硬件资源等。
               (7)必要时,编写测试执行需要的程序,如开发部件测试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以及测试支持软件等。
               (8)建立和校核测试环境,记录校核结果,说明测试环境的偏差。
               应将测试设计与实现的工作结果,按照所确定的文档要求编写测试说明,测试说明一般应包括:
               (1)测试名称和项目标识。
               (2)测试用例的追踪。说明测试所依据的内容来源,并跟踪到相应的测试项的标识(编号)。
               (3)测试用例说明。简要描述测试的对象、目的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
               (4)测试用例的初始化要求,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包括测试的初始条件)、测试配置(如用于测试的模拟系统和测试工具)、参数设置(如测试开始前对断点、指针、控制参数和初始化数据的设置)等的初始化要求。
               (5)测试用例的输入。每个测试用例输入的描述中应包括的内容:
               ①每个测试输入的名称、用途和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及其性质(如有效值、无效值、边界值等)。
               ②测试输入的来源(如测试程序产生、磁盘文件、通过网络接收、人工键盘输入等),以及选择输入所使用的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猜错法、因果图以及功能图等)。
               ③测试输入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
               ④测试输入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
               (6)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期望测试结果应有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不应是不确切的概念或笼统的描述。必要时,应提供中间的期望结果。
               (7)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评估准则。评估准则用以判断测试用例执行中产生的中间或最后结果是否正确。评估准则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如:
               ①实际测试结果所需的精确度。
               ②允许的实际测试结果与期望结果之间差异的上、下限。
               ③时间的最大或最小间隔。
               ④事件数目的最大或最小值。
               ⑤实际测试结果不确定时,重新测试的条件。
               ⑥与产生测试结果有关的出错处理。
               ⑦其他有关准则。
               (8)实施测试用例的执行步骤。编写按照执行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步骤,执行步骤应包括:
               ①每一步所需的测试操作动作、测试程序输入或设备操作等。
               ②每一步期望的测试结果。
               ③每一步的评估准则。
               ④导致被测程序执行终止伴随的动作或指示信息。
               ⑤需要时,获取和分析中间结果的方法。
               (9)测试用例的前提和约束。在测试用例中还应说明实施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如特别限制、参数偏差或异常处理等,并要说明它们对测试用例的影响。
               (10)测试终止条件。说明测试用例的测试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条件。
               (11)确定测试说明与测试计划或测试需求规格说明的追踪关系,给出清晰、明确的追踪表。
               (12)测试说明应经过评审,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同,测试说明评审内容如下:
               ①测试说明是否完整、正确和规范。
               ②测试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
               ③测试用例是否可行和充分。
               测试执行
               应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测试,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如实填写测试记录,当结果有量值要求时,应准确记录实际的量值。
               (1)测试记录应受到严格管理,并规范格式,至少包括测试用例标识、测试结果和发现的缺陷。
               (2)应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估准则,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
               (3)当测试用例不通过时,应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对测试工作中的缺陷,如测试说明的缺陷、测试数据的缺陷、执行测试步骤时的缺陷、测试环境中的缺陷等,记录到相应的表格中,并实施相应的变更。
               ②对被测软件的缺陷应记录到软件问题报告中。
               ③软件问题报告的格式应规范。
               (4)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后,实验室应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有关记录,分析测试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测试:
               ①当测试过程正常终止时,如果发现测试工作不足,或测试未达到预期要求时,应进行补充测试。
               ②当测试过程异常终止时,应记录导致终止的条件、未完成的测试或未被修正的错误。
               测试总结
               应根据被测软件文档、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记录、测试问题及变更报告和软件问题报告等,对测试工作和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内容应包括:
               ①总结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②在测试异常终止时,说明未能被测试活动充分覆盖的范围及其理由。
               ③确定无法解决的软件测试事件并说明不能解决的理由。
               (2)对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内容应包括:
               ①总结测试中所反映的被测软件与软件需求(或软件设计)之间的差异。
               ②可能时,根据差异评价被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③当进行配置项测试或系统测试时,当需要时,测试总结中应对配置项或系统的性能做出评估,指明偏差、缺陷和约束条件等对于配置项或系统运行的影响。
               (3)分析测评项目中的数据和文档,以供以后的测试使用。数据如:缺陷数据(包括缺陷描述、类型、严重性等)、用例数据、管理数据(如生产率、工作量、进度等);文档如:好的用例设计、好的需求规格说明等。
               (4)应根据被测软件文档、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记录和软件问题报告等有关文档,对测试结果和问题进行分类和总结,按所确定的文档要求编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除了应包括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还应包括对被测软件的评价和建议。
               测试总结评审应在测试报告编制工作完成后进行,以确定是否达到测试目的,给出评审结论。评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
               (1)审查测试文档与记录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2)审查测试活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3)审查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测试要求。
               (4)审查软件测试报告与软件测试原始记录和问题报告的一致性。
               (5)审查实际测试过程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一致性。
               (6)审查测试说明评审的有效性,如是否评审了测试项选择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测试用例的可行性和充分性。
               (7)审查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软件测试过程
        开发过程的质量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同样地,测试过程的质量决定了软件测试的质量和有效性。软件测试过程的管理是保证测试过程质量、控制测试风险的重要活动。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一样,都遵循软件工程的原理,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软件的测试过程一般分成测试计划、测试设计与开发、测试实施、测试评审与测试结论等阶段。对每个阶段的任务、输入和输出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便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配置管理。
        软件测试过程是一种抽象的、遵循GB/T 18905(ISO 14598.5)《评价者用的过程(Process for Evaluator)》中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模型,是国际上共同遵守的软件评测过程标准,是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精髓。标准定义了分析各类软件产品的评测需求,规定、设计、实施、评审以及对评测做出结论所需的各种活动。本章介绍的主要内容,可作为软件测试过程工作内容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符合GB/T 18905基本原理,仍保留“评价过程”的标准用语。
 
       用户需求
        收集用户需求是要找出用户需要的重要服务和功能。收集用户需求的机制主要包括与用户群的交流、用户服务和需求归档3个方面。
        收集用户需求最常用的方式有观察和问卷调查、集中访谈、采访关键人物。在整个设计和实施阶段,应始终保持与关键人员之间的交流,以确保网络工程建设不偏离用户需求。
        用户服务表用于表示收集和归档的需求信息,也用来指导管理人员和网络用户进行讨论。
   题号导航      2013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31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