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监理师 > 2015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3题      
  知识点:   影响进度的因素   进度控制   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工程
  关键词:   进度控制   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        章/节:   进度控制       

 
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二维图表的方法指导进度控制,若图表的纵向已经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那么横向应该重点考虑(53)。
 
 
  A.  工程建设各分项建设任务
 
  B.  工程建设投资
 
  C.  工程建设人力资源
 
  D.  工程建设各阶段成果
 
 
 

 
  第51题    2013年上半年  
   37%
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检査实际进度时发现某工作的总时差由原计划的5天变为-3天,则说明该工作的实际进度(51)。
  第43题    2015年上半年  
   52%
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承建单位原因造成实际进度拖后,监理工程师确认承建单位修改后的实施进度计划,表示(43)。
  第65题    2020年下半年  
   75%
在信息系统项目工程实施阶段,( )不属于监理工程师进度控制的工作。
   知识点讲解    
   · 影响进度的因素    · 进度控制    · 系统工程    · 信息系统工程
 
       影响进度的因素
        为了有效进行进度控制,必须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项目的主动控制与协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这些因素可称为干扰因素。影响项目工期目标实现的干扰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的因素
               项目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项目管理实践证明了人的因素是比精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更为重要的项目成功因素。
               (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委托人的代表,是项目启动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班子的领导者,是项目有关各方协调配合的桥梁和纽带。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参与项目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关心的重点不同,对项目的期望和投入也不同,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因此,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项目经理要负责沟通项目的各有关方面,协调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人物。项目经理必须明确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并取得必要的权限。在一个项目正式立项之后和开展各项具体工作以前,首先必须遴选和任命项目经理,并由其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完成,组织开展各项后续工作。现实中很多项目由于推动不力,被迫中途换帅。同样的项目班子,不同的项目经理来带,取得的结果往往会截然不同。
               (2)项目团队。再好的项目计划若没有执行能力强大的团队也可能化为泡影。一个稳定团结的核心团队是项目最宝贵的资源。项目团队成员一般都来自于不同的组织。由于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为人处世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因此人际沟通在项目中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沟通是协调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达到协调的目的。通过沟通可以掌握客户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可以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以发现项目中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等。俗话讲:“宁吃好梨一个,不吃烂梨一筐”。在项目团队中,骨干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又是至关重要的,在信息系统项目中尤为如此,很多IT界传奇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如微软的安德斯·海尔斯伯格(Anders Hejlsberg)。有人说:“优秀的人是无价的,优秀的人同时又是免费的,因为他给项目带来的价值远远高于付给他的工资”。另一方面,要时刻警惕团队中的害群之马,防止一些人制造和散布负面的言论,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3)项目干系人。不同的干系人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目标和重点常常相去甚远。例如,业主也许十分在意时间进度,设计师往往更注重技术一流,政府部门可能关心税收,附近社区的公众则希望尽量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等。
               项目干系人有意无意地会干扰项目以确保项目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利益,甚至使之偏离既定目标,同时,他们也会成为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
               材料、设备的因素
               材料、设备往往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材料和设备对进度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三点:停工待料、移植返工、效率低下。
               (1)停工待料。停工待料在软件项目中不突出,系统集成项目中往往会如此,尤其是一些要进口报关的设备或材料,需要提前有思想准备。如果软件集成项目中包括了设备,设备必须在部署阶段之前到位。
               (2)移植返工。软件项目中经常会遇到,因为一些设备没有到位,而采用临时设备先开发,等新设备到位后再移植过来。比如,小型机需要进口报关,先拿PC Server开发,结果等小型机到位后遗憾地发现移植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地方不兼容,导致大量的修改,多处返工,给项目的进度带来很大影响。
               (3)效率低下。软件开发的设备选择非常重要。开发时用的设备要和推荐给使用者的设备要求大致相当,有时开发时用的设备很好,对使用者的设备要求也无形中提高了;有时则相反。开发使用的设备性能影响效率,进而影响项目进度。
               方法、技术的因素
               信息系统项目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系统的功能,工作量动辄会相差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好的工具、控件的应用往往会节省很多时间。同样地,合适的技术路线也很重要,在信息系统项目中,经常会发生因某一技术难题不好解决而拖延时间的问题。因此,必须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宜的开发范型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一般来说,选择成熟的技术,进度会更有保证,在技术难题攻关中也容易寻求帮助。
               软件工程的方法和适宜的项目管理也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很大。由于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及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因此,仅当软件过程得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资金因素
               前面说过,进度、资金和质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资金对项目进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资金不到位,项目只能暂停。进度规划时就要考虑资金预算的配套,否则进度控制也是空谈。
               环境因素
               项目不是空中楼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项目管理者必须对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有正确的认识。项目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技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等。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硬环境包括开发环境、施工场地等。软环境包括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等。环境的变化有时是始料未及的,项目经理要分析环境变化对项目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对以上因素做进一步分析,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状况。
               (1)错误估计了项目实现的特点及实现的条件。低估了项目的实现在技术上存在的困难;未考虑到某些项目设计和实施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科研和实验,而这些既需要资金又需要时间;低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参与者之间协调的困难;对环境因素、物资供应条件、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等了解不够等。
               (2)盲目确定工期目标。不考虑项目的特点,不采用科学的方法,盲目确定工期目标,使得工期要么太短而无法实现,要么太长且效率低下。
               (3)工期计划方面的不足。项目设计、设备等资源条件不落实,进度计划缺乏资源的保证,以致进度计划难以实现;进度计划编制质量粗糙,指导性差;进度计划未认真交底,操作者不能切实掌握计划的目的和要求,以致贯彻不力;不考虑计划的可变性,认为一次计划就可以一劳永逸;计划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致使计划缺乏贯彻的基础而流于形式;项目实施者不按计划执行,凭经验办事,使编制的计划徒劳无益,不起作用。
               (4)项目参加者的工作失误。设计进度拖延,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或者项目参加各方关系协调不顺等。
               (5)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如恶劣的气候条件等。
               以上仅列举了几类问题,而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其中有些是主观的干扰因素,有些是客观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加强进度管理的必要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和项目进展过程中,加强对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进度管理。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概述
               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项目实施进程,并将实施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项目按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以使预定目标按时实现。
               进度控制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控制的视角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对于项目经理等高层次管理部门,对项目控制的关注点是各里程碑事件的进度控制,也称为项目总进度控制;对于项目部门而言,关注点是项目中各主要事件的进度控制,在多级项目中,这些事件可能就是各个分项目,通过控制项目主要事件的进度,可促使其按计划进行,保证总进度的完成,此类控制称为项目主进度控制;对于各作业部门,其焦点是对各具体作业进度计划进行有效控制,这是进度控制的基础,此类控制称为项目详细进度控制。
               各层次进度控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动态控制。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项目开始实施,项目计划就进入了执行的轨道,实时观测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是一项动态持续的过程。
               (2)系统全面。编制全面的项目计划,包括进度计划、资源计划等、费用计划等,计划的对象由上而下,内容从粗到细,形成系统性的项目计划。项目涉及各个相关主体及责任人,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组织系统;对项目的检查、统计、分析、调整等工作,应责任到人,分工协作。无论是控制对象还是控制主体、是进度计划还是控制工作,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3)封闭循环。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循环性的例行工作,从编制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比较与分析、确定调整措施、修改计划等,是不断监测、反馈的过程,自然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4)信息通畅。信息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项目进度计划和实施中的信息,应做到上通下达,保持信息传递和反馈时效性和有效性,使项目各环节了解项目计划目标和实际进度信息,以便分析、决策和调整,以使进度计划仍能符合预定工期目标。
               (5)弹性机制。对于大型项目,一般工期长且影响因素多,这就要求计划编制人员能根据统计经验,预估各种因素对进度的影响,将风险因素纳入进度计划的方案设计中,并建立风险防范预案,使进度计划留有余地,形成项目进度控制的弹性机制。
               (6)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编制进度计划,而且可以用于计划的优化、管理和控制。网络计划技术是科学实施项目进度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工具。
               进度监测和控制
                      项目监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收集反映项目进度实际状况的信息,掌握项目进展动态,应对项目进展状态进行观测,这一过程称为项目进度动态监测。对于项目进展状态的观测,通常采用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的方法进行,并将监测的结果用项目进展报告的形式加以描述。
                      在日常监测中,一般注意观测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的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实际持续时间、目前状况等内容,并加以记录,以此作为进度控制的依据。记录的方法有图示记录法、报告表法、进度动态曲线等。
                      在定期监测中,可以确定一个间隔时间,每隔一定时间对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观测、检查。间隔的时间因项目的类型、规模、特点和对进度计划执行要求程度的不同而异,可以按日、周、月、季等作为一个观测周期。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观测、检查关键工作的进度和关键线路的变化情况;观测、检查非关键工作的进度,以便发掘潜力,调整或优化资源,保证关键工作按计划实施;检查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变化情况,以便适时进行调整;有关项目范围、进度计划和预算变更的信息。
                      定期观测、检查的结果应加以记录,信息记录的方式可以是图或表。如若进度计划是甘特图,则可在图中用不同的线条分别表示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也可绘制实际进度网络图,表达各工作实际开工、完工时间,并标注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等,它可明确表达实际与计划不相符合的情况,有助于计划工作的总结和资料的积累。
                      项目定期检查及记录后,应形成项目进展报告。项目进展报告根据报告的对象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的项目进展报告分为项目概要及进度控制报告、项目管理及进度控制报告和业务管理及进度控制报告。项目概要及进度控制报告是以整个项目为对象说明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项目管理及进度控制报告是以分项目为对象说明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业务管理及进度控制报告是以某重点部位或重点问题为对象所编写的报告。
                      项目报告除了用文字表达外,图表亦是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常见的项目进展报告有:项目关键点检查报告,将对项目关键点的监测、检查的结果加以分析、归纳所形成的报告;项目执行状态或工作完成报告,反映已完成工作或实施中工作的基本情况;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告,就某一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其对项目的影响等有关问题所形成的特别分析报告;项目变更申请报告,反映项目变更的状况及其对项目产生的影响。
                      项目报告应注意频次的把握。项目进展报告与项目行动计划和WBS的关系是确定报告内容和频次的关键,信息报告应和计划、预算、进度系统的逻辑相一致,主要目的是控制实现项目计划,报告的频次应达到在计划完成期间满足控制所需信息的要求。原则上项目进展报告应及时给出,以便实时控制。报告的时间一般对应于项目里程碑时间。对高层管理者,一个项目可能只有几个里程碑;而对于基层管理,在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关键点,一般这些关键点就是基层项目的里程碑,里程碑数量越多,所要求报告的信息内容越详细、报告次数也越多。一般来说,报告期越短,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机会就越多。
                      项目进度控制实施
                      项目进度控制的实施在保证项目按预期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项目进展中,工作即按时完成,也会提前或延期完成,这些都会对项目的未完成部分产生影响。对项目的实际进展状况进行有效控制,核心就是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进度计划的优化和更新,进度计划的更新是进度控制的结果。
                      进度控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与分析法。将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进度偏差原因,寻找对策。比较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甘特图比较法,是将在项目进展的信息用横线并列标于原计划的横线旁,进行直观比较;实际进度前锋线比较法,是从计划检查时间的坐标点出发,用点画线依次连接各项工作的实际进度点,最后到计划检查时间的坐标点为止,形成前锋线,根据前锋线与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判断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S形曲线比较法,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而绘制出的一条按计划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形曲线,用S形曲线可将项目的各检查时间实际完成的任务量与S形曲线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从而得出进度的偏差,如下图一所示;香蕉型曲线比较法,是两条S形曲线组合而成的闭合曲线,对于一个项目的网络计划,在理论上总是分为最早和最迟两种开始和完成时间,因此,任何一个项目的网络计划,都可以绘制出两条S形曲线,即以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分别绘制出相应的S形曲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绘制出实际进度累计曲线,即可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如下图二所示。
                      
                      S形曲线示意图
                      
                      香蕉形曲线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了系统方法的三维结构体系,通常称之为霍尔三维结构,这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础。霍尔三维结构以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来概括地表示出系统工程的各阶段、各步骤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也就是说,它将系统工程活动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7个阶段和7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各阶段、各步骤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为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思想方法。
               逻辑维
               逻辑维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7个步骤:
               (1)明确问题。通过系统调查,尽量全面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把问题讲清楚。
               (2)系统指标设计。选择具体的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以利于衡量所供选择的系统方案。
               (3)系统方案综合。主要是按照问题的性质和总的功能要求,形成一组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方案是按照问题的性质和总的功能要求,形成一组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
               (4)系统分析。分析系统方案的性能、特点、对预定任务能实现的程度,以及在评价目标体系上的优劣次序。
               (5)系统选择。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从各入选方案中择出最佳方案。
               (6)决策。在分析、评价和优化的基础上作出裁决并选定行动方案。
               (7)实施计划。这是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将系统付诸实施。
               以上7个步骤只是一个大致过程,其先后并无严格要求,而且往往可能要反复多次,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时间维
               时间维是系统的工作进程。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
               (1)规划阶段。即调研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
               (2)拟定方案。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
               (3)研制阶段。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4)生产阶段。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
               (5)安装阶段。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
               (6)运行阶段。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
               (7)更新阶段。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工作。
               知识维
               知识维是完成各阶段、各步骤所需的专业科学知识。系统工程除了要求为完成上述各步骤、各阶段所需的某些共性知识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霍尔把这些知识分为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各类系统工程,如军事系统工程、经济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等,都需要使用其他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工程
        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系统实现的基础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现实信息系统,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
        管理模型指系统服务对象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模型,也称为对象的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指系统处理信息的结构和方法。管理模型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在信息处理模型中转化为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加工、使用的规则。系统实现的基础条件指可供应用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从事对象领域工作的人员,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与融合。
        从事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广阔的商务知识,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组织性能,有较强的分析和评判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专业人员的四个基本能力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输出等基本功能。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识别信息有3种方法:一是由决策者识别;二是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三是先由系统分析员观察得到基本信息,再向决策人员调查,加以修正、补充。
               (2)数据的传输。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传输,实质是数据通信,其一般模式如下图所示。
               
               数据传输
               信源即是信息的来源,编码是指把信息变成信号,所谓码,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符号序列。信道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传输信息的媒介,信道的关键问题是信道的容量。噪声就是杂音或干扰。译码是编码的反变换,其过程与编码相反。信宿即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人、机器或者另一个信息系统。
               (3)信息的存储。数据存储的设备目前主要有3种: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对数据存储设备的一般按要求是存储容量大且价格便宜。信息存储的概念比数据存储的概念要广,主要问题是确定存储哪些信息、存储多长时间、以什么方式存储、经济上是否合算等,这些问题都要根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确定。
               (4)信息的加工。信息加工的范围很大,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归并到负责的模型调试及预测。
               (5)信息的维护。包括经常更新存储器中的数据,使数据保持合用的状态。广义上来讲,包括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
               (6)信息的使用。指高速度和高质量地为用户提供信息。
               信息系统分类
               信息系统分类方法很多,从应用角度,可以分成人工信息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从独立性角度,可分成独立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系统;从处理方式角度可分为批处理信息系统和联机处理信息系统。下面主要介绍以数据环境分类和以应用层次分类。
               (1)以数据环境分类。按照数据环境,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数据文件是没有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数据库虽然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未实现共享。主题数据库建立了一些数据库与一些具体的应用有很大的独立性,数据经过设计,其存储结构与使用它的处理过程都是独立的,各种数据通过一些共享数据库被联系和体现;在信息检索系统中,一些数据库被组织为能保证信息检索和快速查询的需要,而不是大量的事务管理。
               (2)以应用层次分类。通常,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可以分成四级,分别是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与此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也分为战略级信息系统(使用者都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战术级信息系统(企业中层经理及其管理部门)、操作级信息系统(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和事务级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业务人员)。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是因为技术手段复杂;内容复杂,目标多样;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环境复杂多变。
               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从上图可见,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它既是给用户看的,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依据。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简单地说,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除技术人员外,开发的各个阶段需要有业务人员的参加配合。开发的前期需要用户配合系统分析人员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后期需要用户承担测试、切换工作。为了使用户配合好开发工作,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下图是各开发阶段人力需求曲线。
               
               各个开发阶段的人力需求
               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信息系统,都要经历由初级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诺兰(Nolan)总结了信息系统发展的规律,在1973年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在1980年完善了这一理论,人们称之为诺兰模型,如下图所示。
               
               诺兰模型
               (1)初装。从单位购买第1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就开始了初装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初步意识到计算机对管理的作用,有少数人具备了初步应用能力。
               (2)蔓延。计算机初见成效吸引力人们,使信息系统扩散到多数部门,便进入了蔓延阶段。在这一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很快,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数据具有不一致性、共享性差等。这个阶段的投资迅速增长,但只有一部分系统取得实际效益。
               (3)控制。解决蔓延阶段的问题,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严格的控制代替了自由蔓延。这一阶段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控制阶段投资增长较慢。
               (4)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硬件重新链接,在软件方面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和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系统,这就是集成。诺兰认为前3个阶段属于“计算机时代”,从第4个阶段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这个阶段由于各种硬件、软件设备大量扩充,投资迅速增长。
               (5)数据管理。集成之后进入数据管理阶段。
               (6)成熟。成熟的信息系统应能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题号导航      2015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3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