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0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监理师 > 202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5题      
  知识点:   成本管理   承建单位   建设单位   进度管理   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   合同管理   计划管理   评估   人员管理   文档管理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
  关键词:   安全管理   成本管理   合同管理   进度管理   立项管理   文档管理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   验收   质量管理   安全   合同   立项   文档        章/节: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念       
  错误率: 57%      难度系数: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要素中,由承建单位重点实施、建设单位密切关注并提出反馈意见的要素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和() 。
①立项管理
计划管理
人员管理
安全管理
文档管理
评估与验收管理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确定 并 查看答案解析     知识点讲解  我要标记      有奖找茬      上一题        下一题 
 

 
  第36题    2013年下半年  
   5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构成的要素不包括(36),
  第36题    2016年下半年  
   47%
监理单位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重点涉及的项目管理要素有(36)。
①立项管理
②质量管理
③风险管理
④沟通..
  第36题    2012年上半年  
   47%
项目质量管理由(36)、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三方面构成。
 
  第57题    2015年下半年  
   31%
承建单位使用的实施设备不能满足合同进度计划和质量要求时,监理有权要求承建单位增加或更换实施设备。增加的费用和工期延误由(..
  第60题    2022年下半年  
   0%
分项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应由(59)负责编制。
  第66题    2022年下半年  
   0%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承建单位的企业管理费属于()。
   知识点讲解    
   · 成本管理    · 承建单位    · 建设单位    · 进度管理    · 质量管理    · 安全管理    · 合同管理    · 计划管理    · 评估    · 人员管理    · 文档管理    · 项目管理    · 信息系统项目
 
       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完成项目目标而付出的费用和耗费的资源。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条件下尽可能保质按期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完成项目所需的各个过程。项目成本管理包括估算、预算、控制过程。
        (1)成本估算。对完成项目所需成本的估计和计划,是项目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敏感的部分。
        (2)成本预算。把估算的总成本分配到项目的各个工作细目,建立成本基准计划以衡量项目绩效。
        (3)成本控制。保证各项工作在各自的预算范围内进行。
 
       承建单位
        负责具体实施的承建方应该有自己的项目管理,监理方代表项目建设方对承建方提出的工程计划进行监督和协调,对一些关键点进行控制。这些关键点主要属于进度、资金及质量的范畴,但不能涉及管理细节。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承建方为主,并强调在项目中组织并制定相关计划。
        在一个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承建方可能有多个,比如硬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等。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专业化能促进生产效率和提高生产质量,故而承建方常常分解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如总承包商和分包商等,从而使一部分人或企业专注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从市场的角度看,总承包商既是买方又是卖方;从工程合同的角度来讲,他既要对建设方负全部法律责任,又要根据分包合同对分包商进行管理并履行义务,所有的主合同都会限定总承包商可以分包的最大范围。总承包商只能将某些具体的工程施工分包给分包商,但不能分包合同的责任和义务。总承包商不能期望通过分包逃避自己在合同中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作为分包商,一般情况下不与建设方直接发生合同关系。分包商只接受总承包商的统筹安排和调度,它只对总承包商承担分包合同内规定的责任并履行规定的义务。
        如果总承包商违反分包合同,则应该赔偿分包商的经济损失;分包商违反分包合同并造成建设方对总承包商的罚款或制裁,则分包商应该赔偿总承包商的损失。分包商是从总承包商处按分包合同索回其应得部分的,如果总承包商无力偿还债务,则分包商也同样蒙受损失,因此分包商的利益通常与总承包商的利益密切相关。
 
       建设单位
        建设方是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者,有时也是项目的最终使用者,是在工程建设阶段的全权代表,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如投资额度、工程质量、投入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着建设方的切身利益。虽然承建方、监理方与建设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由于建设方是投资方,掌握着项目的最终资源——决定了其他方为从属地位,所以说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管理起着主导性作用。建设方加强和改善对项目的管理是从根本上实现项目按质如期完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为项目管理集体中的主要负责人,建设方的作用是阐明本项目的目标并确认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组织协调参与各方为此目标而通力合作,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做出决策。但在某些具体的项目管理事务中,建设方并不总是处于主要负责人的地位,还要作为裁判、支持者、服务员及督促员的角色。
 
       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是执行项目各项活动和到达里程碑的计划日期,进度或进度的相关部分按日期先后顺序列出活动启动或完成的日期。
        进度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工期、费用、质量构成了项目的三大目标,其中费用发生在项目的各项活动中,质量取决于每个活动过程,工期则依赖于进度系列上时间的保证。这些目标均能通过进度控制加以掌握,进度控制是项目控制工作的首要内容。项目进度管理包括6个管理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1)活动定义。确认一些特定的工作,通过完成这些活动就完成了工程项目的各项目细目。
        (2)活动排序。明确各活动之间的顺序等相互依赖关系,并形成文件。
        (3)活动资源估算。估算每一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人员、设备以及其他物品的种类与数量。
        (4)活动历时估算。估算完成各项计划活动所需工时单位数。
        (5)制定进度计划。分析活动顺序、历时、资源需求和进度约束来编制项目的进度计划。
        (6)进度控制。监控项目状态、维护项目进度以及必要时管理进度变更。
 
       质量管理
        ISO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2000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些定义表明质量是通过实体来体现的,质量的实体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ISO将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2000对质量保证的定义是:“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也就是,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和安装过程。
        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过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分解为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三个过程。
        (1)质量计划编制。是指确定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
        (2)质量保证。是定期评估总体项目绩效的活动之一,以树立项目能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
        (3)质量控制。是指监控具体的项目结果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方法来消除绩效低下的原因。
        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这两门学科都认识到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顾客的满意程度。强调对顾客的需求深刻理解、认真评估、准确定义和严格管理,以便与顾客的期望相符。这就要求既符合要求(项目交付的产品要与它宣布将交付的产品相符)又适于使用(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要满足实际需求)。
        (2)预防胜于检查。强调预防比检查更重要。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检查所发现错误的纠正代价。
        (3)管理层的责任。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参与,然而提供取得成功所需的资源却仍然是管理层的职责。
        (4)持续改进。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执行组织采取的质量改进措施,不仅会改善项目管理的质量,而且也会改进项目产品的质量。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将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资源管理好。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安全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其说是技术原因,还不如说是由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管理要贯穿于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各阶段。
               安全管理政策法规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和机构和部门的安全管理原则。信息系统法律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经营、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数据保护、电子商务、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证据与诉讼。信息安全管理涉及的方面有: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审计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的总原则有:规范化、系统化、综合保障、以人为本、主要负责人负责、预防、风险评估、动态发展、注重实效、均衡防护。安全管理的具体原则有:分权制衡、最小特权、标准化、选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失效保护、普遍参与、职责分离、审计独立、控制社会影响、保护资源和效率。
               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兴利除弊,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保障国家安全。
               安全机构和人员管理
               国家信息安全机构是国家最上层安全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安全强调的是国家整体上的信息安全性,而不仅是某一个部门或地区的信息安全。而各部门、各地区又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行业领域来说,信息安全具有不同的涵义和特征,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性必须涵盖部门和地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内容。
               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也应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的第一步是确定系统安全管理员的角色,并组成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出符合本单位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安全配置管理策略、系统连接安全策略、传输安全策略、审计与入侵安全策略、标签策略、病毒防护策略、安全备份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系统安全评估原则等内容。并尽量把各种安全策略要求文档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依据或参照。
               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依靠各级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具体实施的,安全人员既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体,也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对象。要加强人员管理,才能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安全管理重视的程度和执行的力度。首先要加强人员的审查、培训和考核工作,并与安全人员签订保密合同,调离不合格的人员,并做好人员调离的后续工作,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任务,收回其权限、钥匙、证件、相关资料等。安全人员管理的原则有:从不单独一个人、限制使用期限、责任分散、最小权限。
               技术安全管理
               技术安全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1)软件管理:包括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安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采购、安装、使用、更新、维护和防病毒的管理等。
               (2)设备管理:对设备的全方位管理是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条件。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和存储管理。
               (3)介质管理:介质在信息系统安全中对系统的恢复、信息的保密和防止病毒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介质管理包括将介质分类、介质库的管理、介质登记和借用、介质的复制和销毁以及涉密介质的管理。
               (4)涉密信息管理:包括涉密信息等级的划分、密钥管理和密码管理。
               (5)技术文档管理:包括技术文档的密级管理和使用管理。
               (6)传输线路管理:包括传输线路管理和网路互连管理。传输线路上传送敏感信息时,必须按敏感信息的密级进行加密处理。重要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于其他网络的连接与计算机的互连需要经过国家有关单位的批准。
               (7)安全审计跟踪:为了能够实时监测、记录和分析网络上和用户系统中发生的各类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如网络入侵、内部资料窃取、泄密行为等),并阻断严重的违规行为,就需要安全审计跟踪机制的来实现在跟踪中记录有关安全的信息。已知安全审计的存在可对某些潜在的侵犯安全的攻击源起到威慑作用。
               (8)公共网络连接管理:是指对单位或部门通过公共网络向公众发布信息和提供有关服务的管理,和对单位或部门从网上获得有用信息的管理。
               (9)灾难恢复:灾难恢复是对偶然事故的预防计划,包括制定灾难恢复策略和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的测试与维护。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指通过某种规程和技术对网络进行管理,从而实现:①协调和组织网络资源以使网络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②维护网络正常运行;③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完成网络规划和通信活动的组织。网络管理涉及网络资源和活动的规划、组织、监视、计费和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相关标准和建议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种功能,即:
               (1)故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主要的活动是检测故障、诊断故障和修复故障。
               (2)配置管理:对网络的各种配置参数进行确定、设置、修改、存储和统计,以增强网络管理者对网络配置的控制。
               (3)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包括信息数据安全和网络通信安全。安全管理可以控制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的访问。
               (4)性能管理:性能管理可以测量网络中硬件、软件和媒体的性能,包括整体吞吐量、利用率、错误率和响应时间,帮助管理者了解网络的性能现状。
               (5)计费管理:跟踪每个个人和团体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收取合理的费用。
               场地设施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要满足机房场地的选择、防火、火灾报警及消防措施、防水、防静电、防雷击、防辐射、防盗窃、防鼠害,以及对内部装修、供配电系统等的技术要求。并完成出入控制、电磁辐射防护和磁辐射防护工作。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确保卖方的绩效符合合同要求和买方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过程。对使用多个供应商的大型项目来说,合同管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管理各供货商之间的接口。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把适当的项目管理过程应用于合同关系,并把这些过程的输出整合到项目的整体管理中。如果项目有多个卖方,这种整合就经常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需要应用的项目管理过程包括:
        (1)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授权卖方在适当时间开始工作。
        (2)绩效报告。监督合同范围、成本、进度和技术绩效。
        (3)质量控制。检查和验证卖方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4)整体变更控制。确保合理审批变更以及相关人员了解变更情况。
        (5)风险监控。确保风险能规避或减轻。
        合同管理中还有财务管理部分,用以监督对卖方的付款。这可确保合同中明确的支付条件得以遵循,并按合同规定确保卖方所得的款项与实际工作进度相适应。
        合同管理还包括按照合同的终止条款管理合同工作的提前终止(无论是有因终止、无因终止还是违约终止)。在合同收尾之前,可通过双方的共同协商,按照合同变更控制条款对合同进行修订。这种修订并不总是有利于买卖双方。
        输入
        1.合同
        2.合同管理计划
        3.选定的卖方
        4.批准的变更申请
        5.绩效报告
        与卖方绩效相关的文件包括:
        .按照合同规定,由卖方编制的技术文件和其他文件。
        .卖方绩效报告。
        6.工作绩效信息
        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收集工作绩效信息,包括满足质量标准的程度,已发生或已承诺的成本,以及已经付讫的卖方发票等。
        工具与技术
        1.合同变更控制系统
        合同变更控制系统规定了修改合同的流程。它包括文书工作、跟踪系统、争议解决程序,以及各种变更所需的审批层次。合同变更控制系统应当与整体变更控制系统整合起来。
        2.买方主持的绩效评审
        采购绩效评审是一种结构化的审查,旨在依据合同来评审卖方在规定的成本和进度内完成项目范围和达到质量要求的情况。它可以包括买方开展的检查,对卖方所编相关文件的评审,以及在卖方实施工作期间进行的质量审计。这些评审可能是项目状态评审的一个部分,在项目状态评审时,通常要考虑关键供应商的绩效情况。
        3.检查和审计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该根据合同规定,由买方开展相关的检查和审计,卖方应对此提供支持。如果合同条款允许,审计团队中可以包含买方的采购人员。
        4.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向管理层提供卖方如何有效地达到合同目标的信息。
        5.支付系统
        首先由项目团队中有相应权利的成员证明卖方已经符合要求地完成了相关工作,然后通过买方的应付账款系统向卖方进行支付。所有支付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并加以记录。
        6.索赔管理
        如果买卖双方不能就变更补偿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请求的变更就成为有争议的变更,也称为索赔、争议或诉求。在整个合同生命期中,通常应按合同规定对索赔进行记录、处理、监督和管理。谈判是解决所有索赔和争议的首选方法。
        7.记录管理系统
        项目经理采用记录管理系统来管理合同、采购文件和相关记录。记录管理系统是包含一套特定的流程、相关的控制功能,以及作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一部分的自动化工具。该系统中包含可检索的合同文件和往来函件档案。
        输出
        1.合同文件
        合同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本身、所有支持合同的进度计划、未批准和批准的合同变更、卖方形成的技术文档和其他工作执行信息。
        2.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
        .往来函件
        .支付计划和请求
        .卖方绩效评估文件
        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中可能需要更新的内容包括:
        .采购管理计划
        .合同管理计划
        .进度基准
        4.变更申请
        5.建议的纠正措施
 
       计划管理
        根据订单和生产计划制定详细排程和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是一种资源分配的决策活动。考虑订单优先级、交货期、库存、加工路径、产品特性、加工工序、设备负荷、资源限制等条件,将生产计划与用户订单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作业计划,排出高效率的作业顺序)。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需求:
        总厂计划(系统集成):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整厂对各类订单的加工生产计划和交货期,并在MES中进行车间现场详细排产工作。
        手动排产:该功能模块主要是根据从总厂中读取的主计划进行分解,企业工作人员根据现场设备负荷、交货期等情况在系统中进行手动排产、派工等操作,可具体到人员、设备、工位等。
        生产进度跟踪:可实时了解车间生产线现场的各订单的实际进度。
 
       评估
        评估测试不只针对物理设备,更重要的是要评估、比较各种网络技术。通常使用模拟测试配置和模拟负载进行子系统(如路由器)和网络技术(如ATM或FDDI等)的评估。评估测试不适用于全局网络,因为全局网络拓扑负载、网络设备太多,不好准确定位引起问题的原因和位置,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多数评估测试在专用的子网测试环境中进行。
        很多公司都有其固定合作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如路由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供应商,通常很少再做设备比较测试,但网络技术的比较测试需要经常进行。企业经常面对选择哪种技术以及怎样比较不同技术的问题,所以技术评估是评估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
        在比较设备与技术时,除了使用专用于待测设备或技术的工程负载外,有经验的程序员也使用真实负载,使用真实负载可以了解待测设备或技术在特定环境下的运行性能。通过两种负载模式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获知待测设备还有多少多余容量。
        评估测试与设备或技术的功能/特征测试一样,用于比较待测设备或技术的性能、稳定性、特性、易用性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评估测试实质是衰减测试的基础,评估测试中对几种设备或技术进行比较;衰减测试中对同一设备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测试中选择设备的标准也完全可作为验证升级版本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尽可能多地集成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测试是非常好的方法,最初的产品评估测试可以被开发阶段的可接受性测试和升级阶段的衰减性测试所借鉴。
        评估测试是最常进行的测试,在设备选型、技术选型,以及网络系统升级过程中都要进行或多或少的评估测试。
        用于评估测试的负载模式和测试脚本要能有效覆盖被检测的设备和技术。常使用最好情形(工程负载)和真实负载模式进行测试,两种方式都提供了唯一的、重要的检测结果,测试人员要能够理解、解释测试结果间的不同。
        工程检测结果是被测设备和技术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测试得到的结果,因此不能在真实运行环境里显示它们的运行性能;真实检测结果能很好地显示待测设备或技术在运行网络环境中的性能,但无法预测设备的总容量。如果时间允许,两种测试都要做。通常测试人员只有时间进行一种测试,一般进行最好情形的测试。许多公开发行的测试报告都是基于最好情形(工程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所有的测试配置都是模拟的。用于设备比较的测试配置不一定要代表运行网络的典型配置,任何有效、公正的测试配置都能对被测产品进行很好的比较。然而,测试配置和负载越接近运行网络的配置和负载,测试的结果越能反映被测设备在运行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在安装和配置测试网络时必须注意:要确保配置中所有测试组件都是最新版本,使测试尽可能地公正和统一,以取得最好的测试结果。在测试非正式版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发布日期经常有错误。测试配置中安装了非正式版后,它还可能会变,所以非正式版的测试结果和正式版的测试结果经常不一致,分析非正式版的设备经常会延误项目的进行。
        进行评估测试时,除了被测设备,测试配置中的所有网络组件都要保持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测设备可以进行公平比较。对于子网,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一个网络设备很容易被另一个设备所替代)。
        网络技术评估要比较各种网络技术,因而测试配置中的几个网络组件都需要更换。重要的是不要改变源或目标配置。在配置中不仅通信线路需要更换,路由器也需要更换。传输负载和端点的配置要保持不变。
        需要评估测试计划中的各个测试任务,逐步完成测试、数据收集和数据解释。在评估测试中,各测试进行的先后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它们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多次重复进行的。当在测试中发现了新的信息时,以前所做的测试可能要重新进行以确定它的测试结果,或要对以前的测试稍作改变以检验网络运行的其他方面。此外,在评估期间设备提供商经常发布新的版本或非正式的版本,所以各种基于这种设备的测试都要重新进行。
        制定网络设备、技术比较或取舍标准时,不仅要参考评估测试所得的测试结果数据,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信息,如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但由于没有运行网络的持续和峰值负载要求,所以缺少比较基准,往往将产品评估测试引入歧途。
        最后要根据评估测试所得的数据和图表对网络系统作出总结性评估,并撰写网络系统评估报告。
 
       人员管理
        合理地组织好参加软件项目的人员,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有利于软件项目的成功开发。在人员组织时,应考虑软件项目的特点、软件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
        可以按软件项目对软件人员进行分组,如需求分析组、设计组、编码组、测试组和维护组等,为了控制软件的质量,还可以有质量保证组。
        程序设计小组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多种,如主程序员组、无主程序员组和层次式程序员组等。
        (1)主程序员组。主程序员组由一名主程序员、一名后备程序员(back up programmer)、一名资料员和若干名程序员组成。主程序员由经验丰富、能力强的高级程序员担任,他是该组织的技术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软件项目的开发。后备程序员是主程序员的助手,协助主程序员工作,必要时能代替主程序员工作。资料员负责保存和管理所有的软件配置元素,如文档资料、程序清单和存储介质等,还编译和链接代码、对提交的所有模块进行初步的测试。程序员则集中精力负责完成主程序员分配给他的最擅长的任务——编程。这种组织形式便于集中领导,步调统一,容易按规范办事,但不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
        (2)无主程序员组。无主程序员组中的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工作目标和决策都由全体成员民主讨论,根据需要也可以轮流坐庄。这种组民主气氛比较足,依赖个人的成分少,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但这种组中交流量大,往往职责不明确,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而且不利于与外界的联系。
        (3)层次式程序员组。层次式组中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全面的工作,他领导若干名高级程序员,每个高级程序员又领导若干名程序员。这种组适合于具有层次结构特点的更大型的软件项目,该项目可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高级程序员负责一个子项目,然后再对子项目分解,并分配给程序员。
 
       文档管理
        信息系统软件运维文档是对运维服务参与各方主体从事信息系统软件运维实施及运维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载体。在信息系统软件运维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完善地掌握与运维有关的大量信息,处理和管理好各类运维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信息,是运维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文档能提高软件运维过程的能见度,把用户反映的问题、用户提交的报告、用户增加的需求、对用户反映问题的维护反馈记录、运维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以某种可阅读的形式记录在文档中,管理人员可把这些记载下来的材料作为检查软件运维进度和运维质量的依据,正确统计运维的工作量,实现对信息系统软件运维的工程管理,提高运维效率。文档作为运维人员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记录运维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便于管理人员、运维人员、操作人员、用户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使信息系统软件运维更科学、更有成效。
        信息系统软件运维文档管理应注意如下方面。
        (1)文档管理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根据这一套制度来协调控制、评价信息系统软件运维中各类人员的工作。
        (2)文档标准化、规范化。在信息系统软件运维前要选择或制定文档标准,在统一的标准约束下来规范地建立各类文档。
        (3)落实文档管理人员。应设专人负责集中保管与信息系统软件运维相关的文档,他人可按一定的流程向文档管理员借阅文档。
        (4)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信息系统软件在运维过程中如果修改了原来的需求和设计,但是文档却没有进行同步修改,造成交付的文档与实际信息系统软件不一致,使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软件参考文档对软件进行维护时出现许多误解,这将严重影响系统的质量和维护的效率。所以,在信息系统软件运维过程中,如果修改部分涉及设计文档或用户手册的,一定要及时更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由于信息系统软件运维的动态性,软件的某种修改最终是否有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检验,所以运维文档也应与相应的信息系统软件一样要分版本进行管理,这样软件和文档就具有可追踪性,便于持续地运维与改进。
 
       项目管理
        构建嵌入式系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尤其是涉及到很多人员共同长期工作的时候。为了使嵌入式项目开发获得成功,必须对系统开发项目的工作范围、花费的工作量(成本)、可能遇到的风险、进度的安排、要实现的任务、经历的里程碑以及需要的资源(人、硬/软件)等做到心中有数,而项目管理可以提供这些信息。项目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初启、计划、执行、监控、结项,项目管理的范围覆盖整个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管理范围
               有效的项目管理集中于4P,即人员(People)、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和项目(Project)。必须将人员组织起来以有效地完成产品构建工作;必须和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很好地沟通,以便了解产品的范围和需求;必须选择适合于人员和产品的过程;必须估算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从而制订项目计划。
               “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在所有项目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员,涉及项目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开发人员、客户和最终用户。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PCMM)针对人员定义了以下关键实践域:人员配备、沟通与协调、工作环境、业绩管理、培训、报酬、能力素质分析与开发、个人事业发展、工作组发展以及团队精神或企业文化培育等。PCMM成熟度达到较高水平的组织,更有可能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事件。
               在制订项目计划之前,首先确定产品的目标和范围,考虑可选的解决方案,识别技术和管理上的限制。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就无法进行合理(精确)的成本估算,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适当的项目任务划分,更无法制定可管理的项目进度计划来给出意义明确的项目进展标志。确定产品的目标只是识别出产品的总体目标,而不用考虑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确定产品的范围是识别出产品的主要数据、功能和行为特性,并且应该用量化的方式界定这些特性。然后开始考虑备选解决方案,不讨论细节,使管理者与参与开发的人员根据特定的约束条件选择相对最佳的方案,约束条件有产品的交付期限、预算限制、可用人员、技术接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
               开发过程提供了一个框架,一小部分框架活动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多种不同的任务集合使得框架活动适合于不同项目的特性和项目团队的需求。普适性活动(如质量管理、配置管理、测量等)覆盖了过程模型,独立于任何一个框架活动,且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为了成功地管理项目,需要有计划、可控制,这样才能管理复杂的系统开发;需要了解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便加以避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始工作。
               (2)保持动力。
               (3)跟踪进度。
               (4)做出正确的决策。
               (5)进行事后分析。
               成本估算
               系统开发成本估算主要指系统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不超过预算,成本预算和管理控制是关键。项目开发成本的估算主要靠分解和类推的手段进行。分解技术是将项目分解成一系列较小的、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估算。常用的分解技术有:基于问题的估算、基于代码行(LOC)估算、基于功能点(FP)的估算、基于过程的估算、基于用例的估算。选择或结合使用分解技术,进行成本估算。基本的成本估算方法有如下几种。
               (1)自顶向下估算方法。估算人员参照以前完成的项目所耗费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来推算将要开发的系统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然后把它们按阶段、步骤和工作单元进行分配。
               自顶向下估算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对系统级工作的重视,所以估算中不会遗漏集成、配置管理等系统级事务的成本估算,且估算工作量小、速度快。其缺点是不清楚低级别上的技术性困难,而这些困难将会使成本上升。
               (2)自底向上估算方法。自底向上估算方法是将待开发的系统细分,分别估算每一个子任务所需要的开发工作量,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得到系统的总开发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每一部分的估算工作交给负责该部分工作的人来做,所以估算较为准确。其缺点是缺少对各项子任务之间相互联系所需要工作量和与开发有关的系统级工作量的估算,因此预算往往偏低。
               (3)差别估算方法。差别估算方法是将开发项目与一个或多个已完成的类似项目进行比较,找出与某个相类似项目的若干不同之处,并估算每个不同之处对成本的影响,导出开发项目的总成本。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缺点是不容易明确“差别”的界限。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专家估算法、类推估算法和算式估算法。
               (1)专家估算法。该方法依靠一个或多个专家对要求的项目做出估算,其精确性取决于专家对估算项目的定性参数的了解和他们的经验。
               (2)类推估算法。在自顶向下的方法中,它是将估算项目的总体参数与类似项目进行直接比较得到结果;在自底向上方法中,类推是在两个具有相似条件的工作单元之间进行。
               (3)算式估算法。专家估算法和类推估算法的缺点在于它们依靠带有一定盲目性和主观性的猜测对项目进行估算。算式估算法则是企图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用于估算的方法有两种基本类型:由理论导出和由经验导出。
               典型的成本估算模型主要有动态多变量普特南(Putnam)模型和层次结构的结构性成本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COCOMO)的升级模型COCOMOII等。普特南模型基于软件方程,它假设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特定的工作量分布。COCOMOII模型层次结构中有三种不同的估算选择:对象点、功能点和源代码行。
               风险分析
               新的系统建立时,总是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例如,用户要求是否能确切地被理解?在项目最后结束之前要求实现的功能能否建立?是否存在目前仍未发现的技术难题?在项目出现严重延期时是否会发生一些变更?等等。风险是潜在的,需要识别、评估发生的概率、估算其影响、并制定实际发生时的应急计划。
               风险分析在项目管理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在软件工程的环境中考虑风险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心未来。风险是否会导致项目失败;二是关心变化。用户需求、开发技术、目标机器以及所有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实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三是必须解决需要做出选择的问题,即应当采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应当配备多少人力,在质量上强调到什么程度才满足要求等。
               风险分析实际上是贯穿软件工程中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步骤,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解决和风险监控。
               进度管理
               进度安排包括把一个项目所有的工作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活动,并描述这些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估算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工作量,分配人力和其他资源,制定进度时序。进度的合理安排是如期完成软件项目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因此进度安排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两种安排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的方式:
               (1)系统最终交付日期已经确定,系统开发部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2)系统最终交付日期只确定了大致的年限,最后交付日期由软件开发部门确定。
               进度安排的常用图形描述方法有Gantt图(甘特图)和PERT(Program Evaluation&Review Technique,项目计划评审技术)图。
               (1)Gantt图。Gantt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如时、天、周、月、年等),纵坐标表示任务,图中的水平线段表示一个任务的进度安排,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对应在横坐标上的时间分别表示该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该任务所持续的时间。当日历中同一时段中存在多个水平条时,表示任务之间的并发。下图所示的Gantt图描述了三个任务的进度安排。该图表示:任务1首先开始,完成它需要12周时间;任务2在2周后开始,完成它需要18周;任务3在12周后开始,完成它需要10周。
               
               Gantt图实例
               Gantt图能清晰地描述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任务的进展情况以及各个任务之间的并行性;但是它不能清晰地反映出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难以确定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也不能反映计划中有潜力的部分。
               (2)PERT图。PERT图是一个有向图,其基本符号如下图所示。
               
               PERT图的基本符号
               PERT图中的有向弧表示任务,可以标上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图中的结点表示流入结点的任务已结束,并开始流出结点的任务,这里把结点称为事件。只有当流入该结点的所有任务都结束时,结点所表示的事件才出现,流出结点的任务才可以开始。事件本身不消耗时间和资源,它仅表示某个时间点。每个事件有一个事件号及出现该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迟时刻。最早时刻表示在此时刻之前从该事件出发的任务不可能开始;最迟时刻表示从该事件出发的任务必须在此时刻之前开始,否则整个工程就不能如期完成。每个任务还可以有一个松弛时间(slack time),表示在不影响整个工期的前提下,完成该任务有多少机动时间。为了表示任务间的关系,图中还可以加入一些空任务(用虚线有向弧表示),完成空任务的时间为0。
               PERT图的一个实例如下图所示,该图所表示的工程可分为12个任务,事件号1表示工程开始,事件号11表示工程结束(完成所有任务需要23个时间单位)。松弛时间为0的任务构成了完成整个工程的关键任务,其事件流为1→2→3→4→6→8→10→11,也就是说,这些任务不能拖延,否则整个工程就不能在23个时间单位内完成。
               
               PERT图示例
               PERT图不仅给出了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还给出了任务之间的关系,即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外一些任务,还可以找出如期完成整个工程的关键任务。任务的松弛时间则反映了完成任务时可以推迟其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所需完成的时间。PERT图不能反映任务之间的并行关系。
 
       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项目?简单地说,安排一场演出、开发一种新产品、建一幢大房子都可以被称为一个项目。所谓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这里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经费资源、人力资源等。
               对项目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项目的基本特征。
                      明确的目标
                      项目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一种期望的产品或希望得到的服务的一次性活动。这里的目标包括几个方面。
                      (1)时间目标如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
                      (2)成果目标如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
                      (3)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应尽量满足的要求。
                      目标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也就是可以修改的。不过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将产生一个新的项目。
                      独特的性质
                      每一个项目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或者项目的成果与其他项目不同;或者项目的成果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总之项目总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项目是完全相同的。项目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
                      有限的生命周期
                      项目有具体的时间计划,它有一个开始时间和目标必须实现的截止日期。虽然不同项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具体阶段,不过,大多数项目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划分为启动、规划、实施、结尾4个阶段。
                      特定的委托人
                      它既是项目结果的需求者,也是项目实施的资金提供者。他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委托人可能是企业外部的,被称作外部客户,也可能是企业内部的,比如企业内的别的部门,被称作内部客户。不管是外部客户还是内部客户,都是项目的委托人或项目成果的使用者。
                      实施的一次性
                      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常规运作的最大区别。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项目不能重复。
                      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项目开始时要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在不断变化。某些成员是借调来的,项目终结时团队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甚至几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结合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程度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有弹性的、模糊的、开放的。这一点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很不一样。
                      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项目以所需的时间估计、成本估计、各种资源的有效性为项目计划的假定条件,这种假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为项目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项目是一次性任务,做坏了没有机会重来。项目必须保证成功,因此必须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和精心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
                      结果的不可逆转性
                      不论结果如何,项目结束了,结果也就确定了。
               信息系统项目的概念
               通过上一节对项目的介绍,我们知道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一类项目。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符合项目的定义。我们知道,项目的定义中包含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首先,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次性的任务,有明确的任务范围和质量要求,有时间和进度的要求,有经费和资源的限制。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类项目的建设过程。
               信息系统项目除了具有项目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由项目团队定义
                      在信息系统开发初期,项目团队调研时,客户只能提出一些初步的功能要求,提不出确切的需求。信息系统项目的任务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组所做的系统规划和需求分析。另外,因为大部分客户方都不是从事信息技术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各种性能指标并不熟悉,所以,信息系统项目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也更多地由项目组定义,客户则尽可能地进行审查。为了更好地定义或审查信息系统项目的任务范围和质量要求,客户方可以聘请第三方的信息系统监理或咨询机构来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不断地被进一步明确,或者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计划的不断更改
                      尽管已经做好了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签订了较明确的技术合同,然而随着项目的进展,客户的需求不断地被激发,被进一步明确,导致程序、界面以及相关文档需要经常被修改。而且在修改过程中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被发现。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监控和调整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尤其注重项目的变更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信息系统项目工作的技术性很强,需要大量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尽管近年来信息系统辅助开发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项目各阶段还是渗透了大量的手工劳动。这些劳动十分细致、复杂和容易出错,因而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项目。并且,由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成果——应用软件是不可见的逻辑实体,如果人员发生流动,对于没有深入掌握软件知识或缺乏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经验的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到无缝地承接信息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
                      另外,信息系统的开发是项目团队整体的工作,为了高质量的完成项目,要充分发掘项目成员的才能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心,尤其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也应该注重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要将人力放到与进度和成本一样高的地位来看待。
   题号导航      202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5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
    在线人数   共计 3881人 在线 
    chem3333@t..     254626042@..     ddchen311@..     hulilixiao..     ccxzhj@163..     999hushuho..
    polley0101..     lyn_0719@1..     liuyarong1..     woshiwenmi..     lulz@sina...     bing_quan0..
    yushaoyong..     974189164@..     bamfk@tom...     ycliusu@16..     frankygj@g..     glhzdongli..
    xjslzh3068..     wucq74@163..     wangyongfe..     505996991@..     zhmyq2008@..     chinawangq..
    cyryx@126...     420675445@..     michelle.x..     huajuok@16..     fanhaitao0..     huang_1000..
    maomaolxc6..     305216003@..     rankang_19..     ju910130@y..     lyp.f@163...     yxtao0532@..
    tangxiongy..     xsj430419@..     victor380@..     dx358@163...     cc20060704..     caomeidd39..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