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0题      
  知识点:   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建模过程   建模   系统建模
  关键词:   UML   建模        章/节:   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       

 
采用UML对系统建模时,用(20)描述系统的全部功能。
 
 
  A.  分析模型
 
  B.  设计模型
 
  C.  用例模型
 
  D.  实现模型
 
 
 

 
  第7题    2013年上半年  
   41%
以下关于UML的表述,不正确的是(7)。
  第47题    2019年上半年  
   39%
以下选项中,( )不属于统一建模语言中的图。
  第21题    2011年上半年  
   46%
(21)属于UML中的行为图。
   知识点讲解    
   · 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建模过程    · 建模    · 系统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建模过程
        UML是一种建模语言而不是方法,这是因为UML中没有过程的概念,而过程正是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UML本身独立于过程,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UML进行建模时,可以选用任何适合的过程。一般采用的建模过程有:瀑布开发模型和迭代递增开发模型。
        瀑布开发模型和迭代递增开发模型分别如下图所示。
        
        UML建模过程的开发模型
        我们以采取迭代递增开发模型为例,说明UML的建模过程。
        .需求分析该阶段产生的最初需求规格说明应当由代表系统最终用户的人员提供,内容包括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和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
        .分析分析的任务是找出系统的所有需求并加以描述,同时建立模型,以定义系统中的关键领域类,应由系统用户和开发人员合作完成。
        分析的第一步是定义用例,以描述所开发系统的外部功能需求。用例分析包括阅读和分析需求说明,此时需要与系统的潜在用户进行讨论。
        .设计设计阶段的任务是通过综合考虑所有的技术限制,以扩展和细化分析阶段的模型。设计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高层设计,其任务是定义包(子系统),包括包间的依赖性和主要通信机制。我们希望得到尽可能简单和清晰的结构,尽可能地减少各部分之间的依赖,并尽可能的减少双向的依赖关系。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结构是系统可扩充和可变更的基础。包实际上是一些类的集合。类图中包括有助于用户从技术逻辑中分离出应用逻辑(领域类),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依赖性;第二部分是详细设计,细化包的内容,使编程人员得到所有类的一个足够清晰的描述。详细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建新的类图、状态图和动态图(顺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描述新的技术类,并扩展和细化分析阶段的对象类。
        .实现构造或实现阶段是对类进行编程的过程。可以选择某种面向对象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作为实现系统的软件环境。Java很容易实现从逻辑视图到代码部件的映射,因为类到Java代码文件之间是一一映射关系。在实现阶段中,可以选取各种图的说明来辅助编程,比如:类图,状态图和动态图等。
        .测试和配置完成系统编码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它通常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在单元测试中使用类图和类的规格说明,对单独的类或一组类进行测试;在集成测试中,使用组件图和合作图,对各组件的合作情况进行测试;在系统测试中,使用用例图,以检验所开发的系统是否满足例图所描述的需求。
 
       建模
        建模是在计算机上创造三维形体的过程,建模是三维动画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模型,其他好的效果都难以表现。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利用二维形体的技术、直接进行三维物体建模、造型组合等。
        利用二维形体进行建模的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创建简单的二维形体,如样条线和形状等,然后对这些创建的二维形体进行挤压、旋转、放样等操作以创建三维造型。
        直接进行三维物体建模的常用方法有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NURBS建模等。
        造型组合是把已有的物体组合成新的物体,其中布尔运算是最重要的组合技术。
 
       系统建模
        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待开发软件的系统元素,并将功能和数据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它是软件实现的基础。但是目标系统的具体物理模型是由它的逻辑模型经实例化,即具体到某个业务领域而得到的。与物理模型不同,逻辑模型忽视实现机制与细节,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作为目标系统的参考,系统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
        结合现有系统(当前)的分析,进行新系统设计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现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过程
        (1)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在这一步首先分析、理解当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这一模型应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2)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中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
        原有系统可以是一个正在运行的软件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纯手工运作的流程。
   题号导航      201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