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9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70题      
  知识点:   确定转换方法   系统的试运行和转换   系统转换   系统转换计划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   转换方法        章/节:   系统实施基础知识       

 
新的计算机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系统或旧的计算机系统之前,必须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系统转换的组织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必须根据详细的系统转换计划进行。系统转换计划中确定转换方法有四种。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这四种转换方法。
 
 
  A.  直接转换
 
  B.  试点后直接转换
 
  C.  逐步转换
 
  D.  网络式转换
 
 
 

 
  第53题    2019年上半年  
   28%
某工厂已有一套ERP系统,但无法满足新的需求,要上线一套新的ERP系统,新系统上线后直接停用已有系统,这种系统转换方式属于( )..
  第53题    2017年上半年  
   28%
某公司要用一套新的订单管理系统替换旧的系统,为实现平稳转换,公司决定先上线新系统的订单统计报表摸块,再逐步上线其它模块。..
  第37题    2018年上半年  
   27%
某高校要上线一套新的教务系统, 为了实现老系统到新系统的平稳过渡,采用逐步替换方式更新老系统中的课表、成绩、课程等模块,这..
   知识点讲解    
   · 确定转换方法    · 系统的试运行和转换    · 系统转换    · 系统转换计划
 
       确定转换方法
        系统转换的方法有4种:直接转换、试点后直接转换、逐步转换、并行转换。
        (1)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最简单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2)试点后直接转换。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多个销售点、多个仓库等。转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进行直接转换。这种方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
        (3)逐步转换。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转换。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转换时费用大的问题。此方式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由于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当旧系统的某些部分转换给新系统去执行时,其余部分仍由旧系统来完成,于是在已转换部分和未转换部分就出现了如何衔接的问题。所以,需要很好地处理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在系统转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4)并行转换。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时期。并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直到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可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许多新系统的实施不只是简单的功能转换,还是一个全新设计,新旧交易难以一一对比,新旧凭证差异较大。而且整个系统转换的范围可能是硬件、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组合,实现新旧系统并行有一定困难。
        并行转换的转换风险较小,但投入较大,而且新旧并行的条件较苛刻,要求做到主机的新旧并行;主机系统的新旧并行;网络的新旧并行;终端设备的新旧并行;主机应用系统的新旧并行;终端应用系统的新旧并行;对外接口的新旧并行;操作管理办法的新旧并行。
 
       系统的试运行和转换
        系统的试运行是系统调试工作的延续,一般来讲,用户对新系统的验收测试都将在试运行成功之后。系统试运行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各种原始数据记录;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核对新系统输出和旧系统(人工或计算机系统)输出的结果;对实际系统的输入方式进行考查(是否方便、效率如何、安全可靠性、误操作保护等);对系统实际运行速度、响应速度(包括运算速度、传输速度、查询速度、输出速度等)进行实际测试。
        新系统试运行成功之后,就可以进行系统和旧系统之间互相转换。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系统或旧的计算机系统之前,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在系统转换之际,应制定一个详细的系统转换计划,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例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
               系统转换计划
               系统转换的组织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必须根据详细的系统转换计划进行,根据事先确定的转换范围以及在设计阶段设计的转换步骤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以往的测试情况和测试数据精确地估计转换中的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依赖关系设定每一个步骤的先后次序、并行关系,最终确定转换的每一个步骤的内容、起止时间和责任人。并要求将转换方案细化到单个任务的命令清单和验证清单。此外,新旧系统的转换应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因而,系统转换方案要被制定得非常细致,每一个任务都明确了移植工作的内容、开始和完成的时间、每一个网点、每一个任务都要上报指挥中心。
               系统转换计划和进度安排是一个动态的和持续的过程,应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系统转换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转换项目
                      要转换的项目可以是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等等。这几种项目的转换方法是不同的。在系统转换之前,要确定转换项目,并充分了解转换该项目的基本经验和注意事项。
                      此外,还要做好转换准备,做好系统数据转换前的工作,并建立相关系统运行、内部支持和业务权限划分等系统管理制度,将培训贯彻到相关用户。
                      起草作业运行规则
                      作业运行规则根据单位的业务要求和系统的功能与特性来制定。可以先根据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讨论结果起草一个临时规则,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对其进行修改。
                      系统转换时,可以先以原系统的作业为正式作业,新系统处理做为校对;然后以新系统处理为正式作业,原系统作业做为校对。
                      确定转换方法
                      系统转换的方法有4种:直接转换、试点后直接转换、逐步转换、并行转换。
                      (1)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最简单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2)试点后直接转换。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多个销售点、多个仓库等。转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进行直接转换。这种方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
                      (3)逐步转换。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转换。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转换时费用大的问题。此方式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由于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当旧系统的某些部分转换给新系统去执行时,其余部分仍由旧系统来完成,于是在已转换部分和未转换部分就出现了如何衔接的问题。所以,需要很好地处理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在系统转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4)并行转换。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时期。并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直到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可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许多新系统的实施不只是简单的功能转换,还是一个全新设计,新旧交易难以一一对比,新旧凭证差异较大。而且整个系统转换的范围可能是硬件、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组合,实现新旧系统并行有一定困难。
                      并行转换的转换风险较小,但投入较大,而且新旧并行的条件较苛刻,要求做到主机的新旧并行;主机系统的新旧并行;网络的新旧并行;终端设备的新旧并行;主机应用系统的新旧并行;终端应用系统的新旧并行;对外接口的新旧并行;操作管理办法的新旧并行。
                      确定转换工具和转换过程
                      转换工具可以使系统转换的工作更有效率、更快地完成,在系统转换之前应当确定转换所用的工具。这种工具包括:基本软件、通用软件、专用软件以及其他软件,这几个种类的工具可以同时使用。
                      系统转换过程是系统转换计划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描述了执行系统转换所用的软件过程、设置运行环境的过程、检查执行结果的过程。在制定系统转换计划的时候,要准确地制定好系统的转换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更详细、可不断修改的工作执行计划。
                      转换工作执行计划
                      转换工作执行计划是执行系统转换工作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方面的计划,规定了在一定长度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一项一项的工作。转换过程中每一步骤要有检查核对手段,确认这一步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为了验证整个转换成功与否,转换后需进行内部试运行。同时也要做好新系统的初始化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转换时点的选择与实际操作很重要,是关系转换成败的重要内容。
                      由于系统转换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制定转换工作计划时,对转换的风险和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仔细分析转换中的每一步骤中可能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设置恢复点,制定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措施,并在整个转换时间上考虑一定的缓冲时间。技术应急方案和配套制度要在转换之前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应急方案中必须有恢复到初始点的能力,保证万一转换失败能恢复到启点以保证次日的正常使用。应急方案还包括投入使用后新系统中的应急措施。
                      转换期间的配套制度是另外一个成功关键点。为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在系统转换前,针对软件特点,对参与系统转换流程的人员、应用开发经理、项目经理、将服务导入业务领域的运作层用户,以及需要新服务满足业务需要的业务用户进行培训(包括事前的业务和管理培训、系统新功能培训、业务操作差异讲解)。同时要考虑系统整合与其他并购过渡方案的关系,包括时间上的关系、做法上的步骤等。
                      风险管理计划
                      为了确保系统转换的万无一失,不仅要在前期做很多次的模拟测试,对于最后的转换过程,也需要制定周密的风险管理计划,一般至少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系统环境转换。保证原来所有到旧系统的访问,都能被转换到新系统上,这不仅包括应用系统的前端,还包括各类周边的相关应用系统,必须要同时指向新的应用系统。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则只好退回到原有系统上。通常这方面的问题在多次的测试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在向生产系统正式转换时,还是不可掉以轻心。
                      (2)数据迁移。原有的旧系统从启用到被新系统取代,在其使用期间往往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数据,其中许多历史数据都是新系统顺利启用所必需的。另外,这些历史数据也是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数据迁移,就是将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装载到新系统中的过程。在银行、电信、税务、工商、保险以及销售等领域发生系统转换时,一般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数据迁移的质量不仅仅是新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新系统今后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如果数据迁移失败,新系统将不能被正常启用;如果数据迁移的质量较差,没能屏蔽全部的垃圾数据,对新系统将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新系统一旦访问这些垃圾数据,可能会由这些垃圾数据产生新的错误数据,严重时还会导致系统异常。相反,成功的数据迁移可以有效地保障新系统的顺利运行,能够继承珍贵的历史数据。
                      将业务数据从旧系统迁移到新的系统中,不仅要保证在数据转换过程中保持数据逻辑的一致性(如果新、旧系统的数据逻辑不同),而且在实际转换过程中,还要保证新旧系统之间数据的同步,保证在转换之前新旧系统的数据是一致的,在转换之后,新产生的业务数据都能反映到新的系统中,不会有任何遗漏。为了准备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将新的业务数据传回到旧系统中,需要充分做好数据备份,做好数据从新系统向旧系统转换的准备,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同步的问题。其实将新系统转换回旧系统,其面临的风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工作,可以在前期的测试中完成,但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只有在实际转换时才能完成,所以一般都会受到项目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3)业务操作的转换。由于新旧系统在业务操作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变化,无论对业务人员做多少前期的培训,也难以完全改变旧的操作习惯,所以在转换到新的系统之后,还可能出现人为的业务操作方面的问题,导致业务处理方面出现差错。所以在系统转换后的相当时期内,仍然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由于业务操作可能导致的问题。
                      (4)防范意外风险。在风险管理中,除了计划内考虑到的可能的风险,还可能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风险,所以在风险管理计划中,不仅要有对已经识别的风险的应对措施,还要有防范其他意外的应对措施,这主要就是一种管理上的措施,一旦出现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仍要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资源保持就位,随时注意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明确对各类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责任归属。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套能够应对各种风险的报告、决策机制。
                      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转换工作涉及的人员有:转换负责人、系统运行管理负责人、从事转换工作的人员、开发负责人、从事开发的人员、网络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
                      系统转换之前,要确保系统转换工作得到高级领导层的充分支持,并具有专职的、称职的、经授权的、有经验的负责人和精干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代表及技术代表的配备(若新系统是从其他公司购买的产品)。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有:实用经验;行业经验;分析技能;具体的技术专长;领导才能及经验。系统转换不仅是机器的转换、程序的转换,更难的是人工的转换,所以要提前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
                      新旧系统的转换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组织、协调工作相当重要。首先,带领好这个团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有:正式的任务和职责;培训及知识共享举措;任务目标、计划、进度、问题及风险的传达;对人员配备水平、变化、缺少量及工作量的监控。然后要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各级组织严格按照预定程序或指令执行,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准确地报告。组织体系中的指挥中心非常重要,整个上线工作如同是一次全方位的协同作战,需要一个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指挥中心来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系统转换的执行
               用新系统替换旧系统,从实施工作量到复杂程度都要大于单纯上一个新系统,因为要在面临如何解决好在不停止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或者是使业务的暂停时间最短的情况下,顺利实现系统转换。还面临着如何使业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弃多年来在旧系统应用中已经形成的观念、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熟练使用新的系统等问题。
               为了顺利地执行系统转换,需要以下的要素。
               .一套包括转换结束后的审查阶段在内的转换管理方法。
               .一个包括任务、资源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在内的系统转换计划。
               .由负责质量监督或内部审计的人员完成的实施后审查。
               .使用模板并进行调查,以收集转换结束后的资料,并征求转换工作参与者的反馈。
               .在阶段和/或转换工作完成后,召开项目结束后的审查会议。
               .召开汇报会以交流实施后审查的成果,确保将改进措施编入现有方针、规程及未来的项目。
               系统转换的执行要由转换负责人、系统运行管理负责人、从事转换工作的人员、开发负责人、从事开发的人员、网络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等共同合作完成。由于在制定系统转换计划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转换项目、作业运行的规则、转换方法、转换过程、转换工具、转换工作执行计划、系统转换人员计划,所以在实际的系统转换实施的时候,就只需要按照先前设计的系统转换计划来进行工作。在进行系统转换的同时还要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应当使用简明、通用的语言说明系统各部分应如何工作、维护和恢复,主要使用说明文档有:用户操作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计算机操作规程、程序说明书。
               系统转换评估
               系统转换完成后,要对转换后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我们所关心的系统的性能主要是在CPU、主存、I/O设备、线路(速度、线数、流率)、工作负载、进度与运行时间区域等方面。
               新系统实际地运转起来,从而可以对新系统的各方面性能进行监测,得到实际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到对系统的各方面指标评价的结论。最后可以确定是否达到了系统转换的要求,鉴别出有可能进一步改进的领域以及项目的优点和缺点,以便进行改进。
 
       系统转换计划
        系统转换的组织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必须根据详细的系统转换计划进行,根据事先确定的转换范围以及在设计阶段设计的转换步骤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以往的测试情况和测试数据精确地估计转换中的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依赖关系设定每一个步骤的先后次序、并行关系,最终确定转换的每一个步骤的内容、起止时间和责任人。并要求将转换方案细化到单个任务的命令清单和验证清单。此外,新旧系统的转换应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因而,系统转换方案要被制定得非常细致,每一个任务都明确了移植工作的内容、开始和完成的时间、每一个网点、每一个任务都要上报指挥中心。
        系统转换计划和进度安排是一个动态的和持续的过程,应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系统转换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转换项目
               要转换的项目可以是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等等。这几种项目的转换方法是不同的。在系统转换之前,要确定转换项目,并充分了解转换该项目的基本经验和注意事项。
               此外,还要做好转换准备,做好系统数据转换前的工作,并建立相关系统运行、内部支持和业务权限划分等系统管理制度,将培训贯彻到相关用户。
               起草作业运行规则
               作业运行规则根据单位的业务要求和系统的功能与特性来制定。可以先根据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讨论结果起草一个临时规则,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对其进行修改。
               系统转换时,可以先以原系统的作业为正式作业,新系统处理做为校对;然后以新系统处理为正式作业,原系统作业做为校对。
               确定转换方法
               系统转换的方法有4种:直接转换、试点后直接转换、逐步转换、并行转换。
               (1)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最简单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2)试点后直接转换。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多个销售点、多个仓库等。转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进行直接转换。这种方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
               (3)逐步转换。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转换。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转换时费用大的问题。此方式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由于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当旧系统的某些部分转换给新系统去执行时,其余部分仍由旧系统来完成,于是在已转换部分和未转换部分就出现了如何衔接的问题。所以,需要很好地处理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在系统转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4)并行转换。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时期。并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直到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可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许多新系统的实施不只是简单的功能转换,还是一个全新设计,新旧交易难以一一对比,新旧凭证差异较大。而且整个系统转换的范围可能是硬件、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组合,实现新旧系统并行有一定困难。
               并行转换的转换风险较小,但投入较大,而且新旧并行的条件较苛刻,要求做到主机的新旧并行;主机系统的新旧并行;网络的新旧并行;终端设备的新旧并行;主机应用系统的新旧并行;终端应用系统的新旧并行;对外接口的新旧并行;操作管理办法的新旧并行。
               确定转换工具和转换过程
               转换工具可以使系统转换的工作更有效率、更快地完成,在系统转换之前应当确定转换所用的工具。这种工具包括:基本软件、通用软件、专用软件以及其他软件,这几个种类的工具可以同时使用。
               系统转换过程是系统转换计划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描述了执行系统转换所用的软件过程、设置运行环境的过程、检查执行结果的过程。在制定系统转换计划的时候,要准确地制定好系统的转换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更详细、可不断修改的工作执行计划。
               转换工作执行计划
               转换工作执行计划是执行系统转换工作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方面的计划,规定了在一定长度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一项一项的工作。转换过程中每一步骤要有检查核对手段,确认这一步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为了验证整个转换成功与否,转换后需进行内部试运行。同时也要做好新系统的初始化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转换时点的选择与实际操作很重要,是关系转换成败的重要内容。
               由于系统转换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制定转换工作计划时,对转换的风险和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仔细分析转换中的每一步骤中可能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设置恢复点,制定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措施,并在整个转换时间上考虑一定的缓冲时间。技术应急方案和配套制度要在转换之前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应急方案中必须有恢复到初始点的能力,保证万一转换失败能恢复到启点以保证次日的正常使用。应急方案还包括投入使用后新系统中的应急措施。
               转换期间的配套制度是另外一个成功关键点。为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在系统转换前,针对软件特点,对参与系统转换流程的人员、应用开发经理、项目经理、将服务导入业务领域的运作层用户,以及需要新服务满足业务需要的业务用户进行培训(包括事前的业务和管理培训、系统新功能培训、业务操作差异讲解)。同时要考虑系统整合与其他并购过渡方案的关系,包括时间上的关系、做法上的步骤等。
               风险管理计划
               为了确保系统转换的万无一失,不仅要在前期做很多次的模拟测试,对于最后的转换过程,也需要制定周密的风险管理计划,一般至少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系统环境转换。保证原来所有到旧系统的访问,都能被转换到新系统上,这不仅包括应用系统的前端,还包括各类周边的相关应用系统,必须要同时指向新的应用系统。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则只好退回到原有系统上。通常这方面的问题在多次的测试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在向生产系统正式转换时,还是不可掉以轻心。
               (2)数据迁移。原有的旧系统从启用到被新系统取代,在其使用期间往往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数据,其中许多历史数据都是新系统顺利启用所必需的。另外,这些历史数据也是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数据迁移,就是将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装载到新系统中的过程。在银行、电信、税务、工商、保险以及销售等领域发生系统转换时,一般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数据迁移的质量不仅仅是新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新系统今后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如果数据迁移失败,新系统将不能被正常启用;如果数据迁移的质量较差,没能屏蔽全部的垃圾数据,对新系统将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新系统一旦访问这些垃圾数据,可能会由这些垃圾数据产生新的错误数据,严重时还会导致系统异常。相反,成功的数据迁移可以有效地保障新系统的顺利运行,能够继承珍贵的历史数据。
               将业务数据从旧系统迁移到新的系统中,不仅要保证在数据转换过程中保持数据逻辑的一致性(如果新、旧系统的数据逻辑不同),而且在实际转换过程中,还要保证新旧系统之间数据的同步,保证在转换之前新旧系统的数据是一致的,在转换之后,新产生的业务数据都能反映到新的系统中,不会有任何遗漏。为了准备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将新的业务数据传回到旧系统中,需要充分做好数据备份,做好数据从新系统向旧系统转换的准备,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同步的问题。其实将新系统转换回旧系统,其面临的风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工作,可以在前期的测试中完成,但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只有在实际转换时才能完成,所以一般都会受到项目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3)业务操作的转换。由于新旧系统在业务操作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变化,无论对业务人员做多少前期的培训,也难以完全改变旧的操作习惯,所以在转换到新的系统之后,还可能出现人为的业务操作方面的问题,导致业务处理方面出现差错。所以在系统转换后的相当时期内,仍然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由于业务操作可能导致的问题。
               (4)防范意外风险。在风险管理中,除了计划内考虑到的可能的风险,还可能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风险,所以在风险管理计划中,不仅要有对已经识别的风险的应对措施,还要有防范其他意外的应对措施,这主要就是一种管理上的措施,一旦出现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仍要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资源保持就位,随时注意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明确对各类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责任归属。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套能够应对各种风险的报告、决策机制。
               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转换工作涉及的人员有:转换负责人、系统运行管理负责人、从事转换工作的人员、开发负责人、从事开发的人员、网络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
               系统转换之前,要确保系统转换工作得到高级领导层的充分支持,并具有专职的、称职的、经授权的、有经验的负责人和精干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代表及技术代表的配备(若新系统是从其他公司购买的产品)。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有:实用经验;行业经验;分析技能;具体的技术专长;领导才能及经验。系统转换不仅是机器的转换、程序的转换,更难的是人工的转换,所以要提前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
               新旧系统的转换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组织、协调工作相当重要。首先,带领好这个团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有:正式的任务和职责;培训及知识共享举措;任务目标、计划、进度、问题及风险的传达;对人员配备水平、变化、缺少量及工作量的监控。然后要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各级组织严格按照预定程序或指令执行,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准确地报告。组织体系中的指挥中心非常重要,整个上线工作如同是一次全方位的协同作战,需要一个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指挥中心来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题号导航      2019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7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