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路径: > 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 > 数据通信技术 >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
|
被考次数:15次
被考频率:高频率
总体答错率:37%  
知识难度系数:
|
由 软考在线 用户真实做题大数据统计生成
|
考试要求:掌握
相关知识点:18个
|
|
|
|
|
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 VOD)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是根据观众的要求播放节目的视频点播系统,即把用户所选择的视频内容传输给所请求的用户。
|
|
|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目前主要有三种VOD系统:NVOD、TVOD和IVOD。
|
|
|
①NVOD(Near Video On Demand,就近式点播)的工作方式是:多个视频流依次间隔一定时间启动发送同样的内容。例如,12个视频流每隔10分钟启动一个,发送同样的2小时的电视节目。如果用户想看某个电视节目可能需要等待,但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他们会选择距他们最近的某个时间起点进行收看。在这种方式下,一个视频流可以被许多用户共享。
|
|
|
②TVOD(True Video On Demand,真实点播)的工作方式是:当用户提出请求时,视频服务器将会立即传送用户所请求的视频内容。若有另一个用户提出同样的需求,视频服务器就会立即为他再启动另一个传输同样内容的视频流。不过,一旦视频流开始播放,就要连续不断地播放下去,直到结束。在这种方式下,每个视频流专为某个用户服务。
|
|
|
③IVOD(Interactive Video On Demand,交互式点播)比前两种方式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进,它不仅可以支持即点即放,而且还可以让用户对视频流进行交互式控制。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可以像操作传统的录像机一样实现节目的播放、暂停、倒回、快进和自动搜索等。
|
|
|
一个典型的VOD系统一般由视频服务端、客户端和网络三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视频服务端用来提供视频服务,客户端用来接收服务和交互,网络用来传输视频信息。在客户端,要想实现视频点播服务,必须有相应的软/硬件。硬件主要包括电视机和机顶盒(set top box),在一些特殊系统中,还需要一台配有大容量硬盘的计算机以存储来自视频服务器的影视文件。软件主要包括客户端界面等。此外,在进行连续媒体播放时,媒体流的缓冲管理、声频与视频数据的同步、网络中断与演播中断的协调等问题都需要被充分考虑。
|
|
|
|
|
VOD的最初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自主收看视频节目的需求,但是随着VOD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广泛的应用对大众文化和商业运作模式都将产生剧烈的影响。VOD不仅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媒体信息流,扩大人们的信息渠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在医院、宾馆、飞机场等场所提供娱乐服务,公司的职员培训、远距离市场调查、公司的广告业务等领域也将逐渐充斥VOD技术的全新应用。
|
|
|
|
目前,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检索广泛使用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Text Based Retrieval, TBR),但是利用文本描述的方式描述数字媒体的特征是无法解释和表达数字媒体信息的实质内容和语义关系的,即便能利用文本对数字媒体信息进行描述,也难以充分揭示和描述信息中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
|
|
基于内容的检索(Content Based Retrieval, CBR)简单地说就是指根据媒体信息的内容进行检索,包含信息内容和检索两方面。基于内容的检索突破了传统的基于文本检索技术的局限,直接对图像、视频、音频内容进行分析,抽取特征和语义,利用这些内容特征建立索引并进行检索,这些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图像中的颜色、纹理、形状、相对位置,视频中的镜头、场景、镜头的运动,声音中的音调、响度、音色等。基于内容的检索是数字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
|
|
基于内容的检索在体系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特征提取子系统和查询子系统。特征提取子系统用来对数字媒体内容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提取,在此基础上,用户利用提取的特征进行查询,所以特征提取过程应该优先于查询过程,并非同步进行。
|
|
|
|
|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下载,由于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需要花费数分钟甚至数小时,这种处理方法的延迟很大;二是流式传输,在这种方式下,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钟或数十秒钟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因此成为当前多媒体信息传输的主流。
|
|
|
流媒体是指以流的传输方式在网络中传输音频、视频和多媒体文件的形式。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地传送。这个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的包称为“流”。流媒体实际指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的媒体。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人们在网上聊天可以直接语音输入;如果想彼此看见对方的容貌、表情,只要双方各有一个摄像头就可以了;在网上看到感兴趣的商品,点击商品以后,讲解员和商品的影像就会跳出来;更有真实感的影像新闻也会出现。
|
|
|
目前主流的流媒体技术有三种,分别是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System、微软公司的Windows Media Technology和Apple公司的Quick Time。这三家公司的技术都有自己的专利算法、专利文件格式甚至专利传输控制协议。
|
|
|
|
视频会议是用视频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举行会议并实时传送声音、图像的通信方式,它同时还可以附加静止图像、文件、传真等信号的传送。参加电视会议的人可以通过视频发表意见,同时观察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图像或者显示在黑板、白板上的字和图,使在不同地点参加会议的人感到如同和对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举行的会议。
|
|
|
视频会议协议标准主要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其制定的主要协议有H.320协议(用于ISDN上的群视频会议上的)、H.323协议(用于局域网上的桌面视频会议)、H.324(用于电话网上的视频会议)、H.310(用于ATM和B-ISDN网络上的视频会议)和H.264(高度压缩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标准),其中H.323协议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最通用的协议标准,而H.264则是目前最先进的网络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
|
|
H.320协议于1990年提出并通过,是第一套国际标准协议,同时也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关于ISDN会议电视的标准。
|
|
|
H.323协议于1997年3月提出,为现有的分组网络(如IP网络)提供多媒体通信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协议。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个技术标准,这保证了所有厂商生产的终端和MCU都可以互联互通。
|
|
|
H.264结合了H.323协议中的H.263协议和MPEG-4协议,解决了目前基于软件视频会议MPEG-4标准无法与H.323协议的终端兼容的问题,使之成为目前最好的视频压缩协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