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在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请选择科目]
[ 成为 VIP会员 ]        登录  |  注册      我的  购物车
 
科目切换  联系我们 
    
  |   [请选择科目]

VIP:有效提升20分!  真题  历年真题 (可免费开通)/  百科全书/ 机考模拟平台/  最难真题榜/  自测/  攻打黄金十二宫/  真题检索/  真题下载/  真题词库
知识   必会知识榜/  最难知识榜/  知识点查询/      文档   学习计划/  精华笔记/  试题文档     纸质图书   《百科全书》HOT!!/         /        首页/  2025年上半年专区/  手机版/ 
首页 > 知识点讲解
       UML中的图
知识路径: > 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知识 >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被考次数:2次     被考频率:低频率     总体答错率:31%     知识难度系数:     
考试要求:熟悉      相关知识点:17个      
        图(diagram)是一组元素的图形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把图画成顶点(代表事物)和弧(代表关系)的连通图。为了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画图,这样图是对系统的投影。
        UML 2.0提供了13种图,它们分别是:类图、对象图、用例图、序列图、通信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部署图、组合结构图、包图、交互概览图和计时图。下面简单介绍在面向对象方法中较为常用的图。
               类图
               类图(class diagram)展现了一组对象、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所建立的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包含主动类的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
               类图中通常包括下述内容:类;接口;协作;依赖、泛化和关联关系,如下图所示。
               
               UML类图
               类图中也可以包含注解和约束。类图还可以含有包或子系统,二者都用于把模型元素聚集成更大的组块。
               类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建模。这种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要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当对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建模时,通常以下述三种方式之一使用类图。
               (1)对系统的词汇建模。
               对系统的词汇建模涉及做出这样的决定:哪些抽象是考虑中的系统的一部分,哪些抽象处于系统边界之外。用类图详细描述这些抽象和它们的职责。
               (2)对简单的协作建模。
               协作是一些共同工作的类、接口和其他元素的群体,该群体提供的一些合作行为强于所有这些元素的行为之和。例如当对分布式系统的事务语义建模时,不能仅仅盯着一个单独的类来推断要发生什么,而要有相互协作的一组类来实现这些语义。用类图对这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和详述。
               (3)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
               将模式看作为数据库的概念设计的蓝图。在很多领域中,要在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数据库中存储永久信息。可以用类图对这些数据库的模式建模。
               对象图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的实例的静态快照。
               对象图一般包括对象和链。
               和类图一样,对象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的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这种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应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利用对象图可以对静态数据结构建模。
               当对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建模时,主要是使用对象图对对象结构进行建模。对对象结构建模涉及在给定时刻抓取系统中的对象的快照。对象图表示了交互图表示的动态场景的一个静态画面。可以使用对象图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系统中存在的实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例图
               用例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展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Actor)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例图中通常包含三种元素:用例、参与者、用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UML用例图
               参与者是指存在于系统外部并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何事物,既可以是使用系统的用户,也可以是其他外部系统和设备等外部实体。
               用例是描述系统的一项功能的一组动作序列,这样的动作序列表示参与者与系统间的交互。
               用例之间通常存在三种关系: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和泛化(generalization)。
               (1)包含关系。当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例中提取公共行为时,应该使用包含关系来表示它们。其中被提取出来的公共用例称为抽象用例,而把原始用例称为基本用例或基础用例。当多个用例需要使用同一段事件流时,抽象成为公共用例,可以避免在多个用例中重复地描述这段事件流,也可以防止这段事件流在不同用例中的描述出现不一致。当需要修改这段公共的需求时,也只要修改一个用例,避免同时修改多个用例而产生的不一致和重复性工作。另外,当某个用例的事件流过于复杂时,为了简化用例的描述,也可以将某一段事件流抽象成为一个被包含的用例。
               (2)扩展关系。如果一个用例明显地混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场景,即根据情况可能发生多种分支,则可以将这个用例分为一个基本用例和一个或多个扩展用例。
               (3)泛化关系。当多个用例共同拥有一种类似的结构和行为时,可以将它们的共性抽象成为父用例,其他的用例作为泛化关系中的子用例。在用例的泛化关系中,子用例是父用例的一种特殊形式,子用例继承了父用例所有的结构、行为和关系。
               用例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进行建模。这个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行为,即该系统在它的周边环境的语境中所提供的外部可见服务。
               当对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建模时,可以用下列两种方式来使用用例图:
               (1)对系统的语境建模。
               对一个系统的语境进行建模,包括围绕整个系统画一条线,并声明有哪些参与者位于系统之外并与系统进行交互。在这里,用例图说明了参与者以及它们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
               (2)对系统的需求建模。
               对一个系统的需求进行建模,包括说明这个系统应该做什么(从系统外部的一个视点出发),而不考虑系统应该怎样做。在这里,用例图说明了系统想要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用例图使我们能够把整个系统看作一个黑盒子。你可以观察到系统外部有什么,系统怎样与哪些外部事物相互作用,但却看不到系统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交互图
               序列图、通信图、交互概览图和计时图均被称为交互图,它们用于对系统的动态方面进行建模。一张交互图显示的是一个交互,由一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包含它们之间可能传递的消息。序列图是强调消息时间顺序的交互图;通信图则是强调接收和发送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的交互图。
               交互图用于对一个系统的动态方面建模。在多数情况下,它包括对类、接口、构件和节点的具体的或原型化的实例以及它们之间传递的消息进行建模,所有这些都位于一个表达行为的脚本的语境中。交互图可以单独使用,来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一个特定的对象群体的动态方面,也可以用来对一个用例的特定的控制流进行建模。
               交互图一般包含对象、链和消息。
               (1)序列图。
               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是场景(scenario)的图形化表示,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如下图所示,形成序列图时,首先把参加交互的对象放在图的上方,沿X轴方向排列。通常把发起交互的对象放在左边,较下级对象依次放在右边。然后,把这些对象发送和接收的消息沿Y轴方向按时间顺序从上到下放置。这样,就提供了控制流随时间推移的清晰的可视化轨迹。
               
               UML序列图
               序列图有两个不同于通信图的特征:
               序列图有对象生命线。对象生命线是一条垂直的虚线,表示一个对象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在交互图中出现的大多数对象存在于整个交互过程中,所以,这些对象全都排列在图的顶部,其生命线从图的顶部画到图的底部。但对象也可以在交互过程中创建,它们的生命线从接收到构造型为create的消息时开始。对象也可以在交互过程中撤销,它们的生命线在接收到构造型为destroy的消息时结束(并且给出一个大X的标记表明生命的结束)。
               序列图有控制焦点。控制焦点是一个瘦高的矩形,表示一个对象执行一个动作所经历的时间段,既可以是直接执行,也可以是通过下级过程执行。矩形的顶部表示动作的开始,底部表示动作的结束(可以由一个返回消息来标记)。还可以通过将另一个控制焦点放在它的父控制焦点的右边来显示(由循环、自身操作调用或从另一个对象的回调所引起的)控制焦点的嵌套(其嵌套深度可以任意)。如果想特别精确地表示控制焦点在哪里,也可以在对象的方法被实际执行(并且控制还没传给另一个对象)期间,将那段矩形区域阴影化。
               (2)通信图。
               通信图(communication diagram)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在早期的版本中也被称作协作图。通信图强调参加交互的对象的组织。产生一张通信图,首先要将参加交互的对象作为图的顶点。然后,把连接这些对象的链表示为图的弧。最后,用对象发送和接收的消息来修饰这些链。这就提供了在协作对象的结构组织的语境中观察控制流的一个清晰的可视化轨迹。
               通信图有两个不同于序列图的特性:
               通信图有路径。为了指出一个对象如何与另一个对象链接,你可以在链的末端附上一个路径构造型(如构造型local,表示指定对象对发送者而言是局部的)。通常只需要显式地表示以下几种链的路径:local(局部)、parameter(参数)、global(全局),以及self(自身),但不必表示association(关联)。
               通信图有顺序号。为表示消息的时间顺序,可以给消息加一个数字前缀(从1号消息开始),在控制流中,每个新消息的顺序号单调增加(如2、3等)。为了显示嵌套,可使用带小数点的号码(1表示第一个消息;1.1表示嵌套在消息1中的第一个消息;1.2表示嵌套在消息1中的第二个消息;等等)。嵌套可为任意深度。还要注意的是,沿同一个链,可以显示许多消息(可能发自不同的方向),并且每个消息都有唯一的一个顺序号。
               序列图和通信图是同构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交互概览图是UML 2.0新增的交互图之一,它描述交互(特别是关注控制流),但是抽象掉了消息和生命线。它使用活动图的表示法。纯粹的交互概览图中所有的活动都是交互发生。另一种新增的、特别适合实时和嵌入式系统建模的交互图称为计时图,计时图关注沿着线性时间轴、生命线内部和生命线之间的条件改变。它描述对象状态随着时间改变的情况,很像示波器,适合分析周期和非周期性任务。
               状态图
               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展现了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关注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它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状态图通常包括:简单状态和组合状态、转换(事件和动作)。如下图所示。
               
               UML状态图
               可以用状态图对系统的动态方面建模。这些动态方面可以包括出现在系统体系结构的任何视图中的任何一种对象的按事件排序的行为,这些对象包括类(各主动类)、接口、构件和节点。当对系统、类或用例的动态方面建模时,通常是对反应型对象建模。一个反应型或事件驱动的对象是这样一个对象,其行为通常是由对来自语境外部的事件做出反应来刻画的。反应型对象在接收到一个事件之前通常处于空闲状态。当它接收到一个事件时,它的反应常常依赖于以前的事件。在这个对象对事件做出反应后,它就又变成闲状态,等待下一个事件。对于这种对象,将着眼于对象的稳定状态、能够触发从状态到状态的转换的事件,以及当每个状态改变时所发生的动作。
               活动图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图,它展现了在系统内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程。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活动图一般包括:活动状态和动作状态、转换和对象。
               用活动图建模的控制流中,会发生一些事情。你可能要对一个设置属性值或返回一些值的表达式求值。你也可能要调用对象上的操作,发送一个消息给对象,甚至创建或销毁对象,这些可执行的原子计算被称作动作状态,因为它们是该系统的状态,每个原子计算都代表一个动作的执行。动作状态不能被分解。动作状态是原子的,也就是说事件可以发生,但动作状态的工作不能被中断。最后,动作状态的工作所占用的执行时间一般被看作是可忽略的。
               活动状态能够进一步被分解,它们的活动由其他的活动图表示。活动状态不是原子的,它们可以被中断。并且,一般来说,还要考虑到它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来完成。可以把一个动作状态看作一个活动状态的特例。类似地,可以把一个活动状态看作一个组合,它的控制流由其他的活动状态和动作状态组成。
               活动图可以表示分支和汇合。
               当对一个系统的动态方面建模时,通常有两种使用活动图的方式:
               (1)对工作流建模。此时所关注的是与系统进行协作的参与者所观察到的活动。工作流常常位于软件系统的边缘,用于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开发系统所涉及的业务过程。在活动图的这种用法中,对对象流的建模是特别重要的。
               (2)对操作建模。此时是把活动图作为流程图使用,对一个计算的细节部分建模。在活动图的这种用法中,对分文、分叉和汇合状态的建模是特别重要的。用于这种方式的活动图语境包括该操作的参数和它的局部对象。
               构件图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展现了一组构件之间的组织和依赖。构件图专注于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它与类图相关,通常把构件映射为一个或多个类、接口或协作。
               部署图
               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展现了运行处理节点以及其中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体系结构的静态实施视图。它与构件图相关,通常一个节点包含一个或多个构件。
 
本知识点历年真题:
隶属试卷 题号/题型 题干 难度系数/错误率
   2024年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8题
选择题
在UML图中,( )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类实例的静态快照。
   2024年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9题
选择题
在UML图中,( )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类实例的静态快照。
>>  更多  本知识点历年真题
 
 相关知识点:
 
软考在线指南
优惠劵及余额
在线支付
修改密码
下载及使用
购买流程
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旗下网站群
高级资格科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分析师
系统架构设计师 网络规划设计师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初级资格科目
程序员 网络管理员
信息处理技术员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中级资格科目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
软件设计师 信息系统监理师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软件评测师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 电子商务设计师
信息安全工程师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