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路径: > 信息技术服务知识 > 质量管理理论 > 质量管理工具 > 质量管理工具 >
|
考试要求:掌握
相关知识点:2个
|
|
|
|
(1)系统图。系统图法,是指系统地分析、探求实现目标的最好手段的方法。
|
|
|
在质量管理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选择和考虑某一种手段;而为了采取这一手段,又需考虑它下一级的相应的手段。这样,上一级手段就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如此地把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需要的手段,按照系统来展开,按照顺序来分解,作出图形,就能对问题有一个全貌的认识。然后,从图形中找出问题的重点,提出实现预定目的最理想途径。它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质量管理中的一种具体运用。
|
|
|
|
|
.在质量保证活动中,应用于质量保证事项和工序质量分析事项的展开。
|
|
|
|
|
|
(2)关联图。关联图就是把现象与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来的图形。通过连图可以找出与此问题有关系的一切要图,从而进一步抓住重点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
|
|
|
|
|
|
|
|
(3)亲和图。亲和图也叫KJ法,是指把收集到大量的各种数据、资料,按照其之间的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使问题明朗化,从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
|
|
KJ法是日本川喜二郎提出的。“KJ”二字取的是川喜(KAWAJI)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这一方法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实质、找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
|
|
|
KJ法不同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而KJ法则主要靠用事实说话、靠“灵感”发现新思想、解决新问题。KJ法认为许多新思想、新理论,往往是灵机一动、突然发现。但应指出,统计方法和KJ法的共同点,都是从事实出发,重视根据事实考虑问题。KJ法和统计方法的不同点如下表所示。
|
|
|
|
|
|
|
|
|
|
|
|
(4)矩阵图。矩阵图是指从问题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间行与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
|
|
矩阵图法,是指借助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把与问题有对应关系的各个因素,列成一个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确定关键点(或着眼点)的方法。
|
|
|
这种方法,用于多因素分析时,可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它在质量管理中,可用于寻找新产品研制和老产品改进的着眼点,寻找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
|
|
|
这种方法,先把要分析问题的因素,分为两大群(如R群和L群),把属于因素群R的因素(R1,R2,…,Rm)和属于因素群L的因素(L1,L2,…,Ln)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行和列的交点上表示着R和L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不同的记号予以表示(如用“〇”表示有关系等)。矩阵图法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密切关系〇有关系Δ像有关系)。
|
|
|
|
|
(5)矩阵数据分析法。矩阵数据分析法,与矩阵图法类似。它区别于矩阵图法的是:不是在矩阵图上填符号,而是填数据,形成一个分析数据的矩阵。
|
|
|
它是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质量管理新七大手法中,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唯一一种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往往需求借助电子计算机来求解。
|
|
|
(6)PDPC法。PDPC法是英文原名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的缩写,中文称之为过程决策程序图法。它是在制订达到研制目标的计划阶段,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及结果,作出预测,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不利情况时,仍能有条不紊地按第二、第三或其他计划方案执行。
|
|
|
(7)箭条图法。箭条图法,又称矢线图法。它是计划评审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使质量管理的计划安排具有时间进度内容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抓住关键线路,集中力量,按时和提前完成计划。
|
|
|
这七种新工具是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72年组织一些专家运用运筹学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后于1979年正式提出用于质量管理的。这新七种工具的提出不是对“旧七种工具”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和丰富。一般说来,“旧七种工具”的特点是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而“新七种工具”则基本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的有关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