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路径: >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 系统实施基础知识 >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
|
被考次数:2次
被考频率:低频率
总体答错率:39%  
知识难度系数:
|
由 软考在线 用户真实做题大数据统计生成
|
考试要求:了解
相关知识点:43个
|
|
|
|
系统设计说明书被审核通过之后,研制工作进入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要把物理模型转换为可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只有经过精心实施,才能带来实际效益。因此,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对系统的质量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本章将介绍结构化的实现方法,讨论与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交付使用的有关技术。
|
|
|
|
系统实施必须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工作完成以后,必须具备完整、准确的系统开发文档,严格按照系统开发文档进行。
|
|
|
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相比,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这一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也很繁重。对于这样一个多工种、多任务的综合项目,合理的调度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
|
|
|
在当前信息系统建设中,项目负责人往往身兼多种角色。在系统分析阶段,他是系统分析员;在设计阶段,他是主要设计师;在实施阶段,他又是组织者。
|
|
|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员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与用户一起充分理解用户要求;在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人员的任务是精心设计、提出合理方案;在实施阶段,他们的任务是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他们要制定逐步实现物理模型的具体计划,协调各方面的任务,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组织全系统的调试,完成旧系统向新系统的转换。
|
|
|
在实际工作中,系统分析员往往是这几个阶段的组织者。作为合格的系统分析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系统开发人员对系统开发文档的全部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应了解本人所承担的部分,还应该了解系统总体结构、接口、数据交换等相互联系部分的内容。
|
|
|
|
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并交付用户使用。系统设计说明书详细规定了系统的结构,规定了各个模块的功能、输入和输出,规定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这是系统实施的出发点。如果说研制信息系统是盖一幢大楼,那么系统分析与设计就是根据盖楼的要求画出各种蓝图,而系统实施则是调集各种人员、设备、材料,在盖楼的现场,根据图纸按实施方案的要求把大楼盖起来。
|
|
|
|
|
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设备等)、通信设备,等等。要购置、安装、调试这些设备。这方面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
|
|
|
软件设备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程序。这些软件有些需要购买,有些需要组织人力编写,自行开发的软件还要进行软件测试和系统调试,负责新旧系统的转换。程序设计和软件测试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这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
|
|
|
主要指用户的培训,用户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系统投入运行后,他们将在系统中工作。这些人多数来自现行系统,精通业务、但往往缺乏计算机知识。为保证系统调试和运行顺利进行,应根据他们的基础,提前进行培训、使他们适应、并逐步熟悉新的操作方法。因为有时改变旧的工作习惯比软件的更换更为困难。
|
|
|
|
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是一项既繁琐、劳动量又大的工作。而没有一定基础数据的准备,系统调试不能很好地进行。一般说来,确定数据库物理模型之后,就应进行数据的整理、录入。这样既分散了工作量,又可以为系统调试提供真实的数据。实践证明,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系统完成后只能作为摆设放在那里而不能真正运行。这等于建好工厂,但缺乏原料而不能投产。这类例子虽然不能说司空见惯,但也不是绝无仅有。因此,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不能把系统的实现仅仅归结为编程序或买机器。这几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它们的关系可概括为下表。
|
|
|
|
|
|
|
系统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大型的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比较复杂,风险程度更大。很多系统的失败或部分失败都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如组织中领导更换而对系统建设不重视、购置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软件开发环境不好、主要技术人员离开企业,基础数据不准确或不规范、管理模式的变化等都会导致系统不能成功地实施。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领导的亲自参与、人员的培训与组织,抓好系统的软硬件的选型与采购,做好基础数据规范及制定管理制度等基础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实施计划,确定进度及所需费用。并且监督计划的执行、保证资金到位。
|
|
|
|
(1)尽可能选择成熟的软件产品,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及高可靠性。选择基础软件或软件产品时,需要考察软件的功能,它的可扩充性、模块性、稳定性,它为二次开发所提供的工具与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价格因素及所需的运行平台等。
|
|
|
(2)选择好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选择好开发工具,是快速开发且保证开发质量的前提。在选择开发工具时,要着重考虑如下因素:保证开发环境及工具符合应用系统的环境,最好适应跨平台的工作环境,开发工具的功能及性能,如对数据管理的能力,能否处理多媒体信息,用户界面的生成能力,报表制作的能力,与其他系统接口的能力,对事务处理的开发能力等;当应用系统要扩充时,开发工具应支持对原系统的修改与功能的增加,同时要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和有关协议,使得能与其他系统集成为一个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减少编程的工作量,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开发出的系统便于测试和维护。
|
|
|
|
|
做好实施阶段的进度计划是完成实施的基本保征。由于系统实施阶段任务复杂、工作量大,因此要求进度计划的编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能保证质量。因此,要根据人员、任务和环境资源状况,制定详尽的系统实施进度表。系统实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水平。
|
|
|
|
实施阶段需要较多的专业面广的人员,因此需要提前物色和准备,系统实施中需要的人员涉及多方面,包括网络、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特别是程序设计人员。实施人员在进行分工后,首先必须仔细地了解并熟悉系统的设计文档。
|
|
|
程序编码是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它需要较多熟悉某种或几种程序设计语言或软件开发工具的人员。由于大型应用软件具有很大的开发工作量,必须由多人共同合作来完成彼此紧密联系和相关的程序任务。因此必须有所有参与开发人员共同遵守的规范,而且要求参与编码的程序人员能遵守软件开发的共同规范,能开发出具有统一风格的软件。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法是开展早期培训,在培训中建立起统一的方法、通用规范的技术手段,乃至采用统一的开发工具来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要达到成果的风格一致,除要求参与人员对设计文档的理解和领会统一外,还要求能用统一的方式、方法和工具来实现程序的开发,而更重要的是应在培训中倡导并认可这种统一和一致的必要性。
|
|
|
|
系统实施阶段所面临的可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在系统设计阶段已将其分解为子系统和模块分解是将复杂的事务简单化的措施和手段。但在实际实施中仍然需要将不同技术内容的工作或同一类工作中不同性质或有完成顺序要求的工作加以进一步分析并排列好先后顺序,哪些可以并行,哪些必须排序,哪些应该优先排入进度表。任务被分解和排序后,才可能按任务的性质和技术内容分配给能完成相应任务的人员来完成。在任务分解中除按分析和设计中已经明确的划分,即将系统划分为业务系统和技术系统并对两类系统所包含的具体任务进行分解外,还会在实施中遇到必须完成的而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却未明确的任务,它们可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准备、系统的调试和测试、业务人员的培训等,而且它们并不是由程序人员来完成,也应列入任务并排列在进度表中。
|
|
|
|
|
按照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要求,选择购置该系统所必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卡机、外围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装置、机房的配套设施以及通信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等。
|
|
|
计算机硬件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功能、容量性能等方面能够满足所开发的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计算机系统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等。
|
|
|
在建立硬件环境的基础上,还需建立适合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包括购置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包。按照设计要求配置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等。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有些模块可能有商品化软件可供选择,也可以提前购置,其他则需自行编写。
|
|
|
在购买或配置这些软件前应先了解其功能、适用范围、接口及运行环境等,以便做好选购工作。
|
|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的配置,应当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硬件选型要兼顾升级和维护的要求;软件特别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应选择C/S或B/S模式下的主流软件产品,为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奠定基础。
|
|
|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应根据所开发的系统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操作系统产品,并按照目标系统将采用的C/S或B/S工作模式进行有关的网络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的架构与连接、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的安装和调试、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性能与安全性测试、网络用户权限管理体系的实施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