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路径: > 测试技术的分类 > 可靠性测试 > 软件可靠性建模 >
|
考试要求:掌握
相关知识点:17个
|
|
|
|
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通常(但不是绝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
|
. 模型假设。模型是实际情况的简化或规范化,总要包含若干假设,例如测试的选取代表实际运行剖面,不同软件失效独立发生等。
|
|
|
. 性能度量。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输出量就是性能度量,如失效强度、残留缺陷数等。在软件可靠性模型中性能度量通常以数学表达式给出。
|
|
|
. 参数估计方法。某些可靠性度量的实际值无法直接获得,例如残留缺陷数,这时需通过一定的方法估计参数的值,从而间接确定可靠性度量的值。当然,对于可直接获得实际值的可靠性度量,就无需参数估计了。
|
|
|
. 数据要求。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要求一定的输入数据,即软件可靠性数据。不同类型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软件可靠性数据。
|
|
|
绝大多数的模型包含三个共同假设。这些假设至今主宰着软件可靠性建模的研究发展,人们尚未找到克服这些假设局限性的有效方法。
|
|
|
. 代表性假设。此假设认为软件测试用例的选取代表软件实际的运行剖面,甚至认为测试用例是独立随机地选取。此假设实质上是指可以用测试产生的软件可靠性数据预测运行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行为。
|
|
|
. 独立性假设。此假设认为软件失效是独立发生于不同时刻,一个软件失效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软件失效的发生。例如在概率范畴,假设相邻软件失效间隔构成一组独立随机变量,或假设一定时间内软件失效次数构成一个独立增量过程。在模糊数学范畴,则相邻软件失效间隔构成一组不相关的模糊变量。
|
|
|
. 相同性假设。此假设认为所有软件失效的后果(等级)相同,即建模过程只考虑软件失效的具体发生时刻,不区分软件的失效严重等级。
|
|
|
软件可靠性模型要描述失效过程对上一节所分析的因素的一般依赖形式。由于这些因素大多数在本质上是概率性的,并且表现与时间相关联,所以我们通过失效数据的概率分布和随机过程随时间的变化的特性来整体区分软件可靠性模型。
|
|
|
我们常常通过下面估计或预测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估计是通过收集到的失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一定的推导过程归纳出模型的参数;预测则是使用软件产品自身的属性和开发过程来确定模型的参数,这种方法可以在开始执行程序前完成。
|
|
|
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后,就可以来表示失效过程的很多不同的特性。例如大多数模型都会对如下的内容进行解析表达。
|
|
|
|
|
|
|
在对将来的故障行为进行预测时,应保证模型参数的值不发生变化。如果在进行预测时发现引入了新的错误,或修复行为使新的故障不断发生,就应停止预测,并等足够多的故障出现后,再重新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否则,这样的变化会因为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而使模型的实用性降低。
|
|
|
一般来说,软件可靠性模型是以在固定不变的运行环境中运行的不变的程序作为估测实体的。这也就是说,程序的代码和运行剖面都不发生变化,但它们往往总要发生变化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应采取分段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因此,模型主要集中注意力于排错。但是,也有的模型具有能处理缓慢地引进错误情况的能力。
|
|
|
对于一个已发行并正在运行的程序,应暂缓安装新的功能和对下一次发行的版本的修复。如果能保持一个不变的运行剖面,则程序的故障密度将显示为一个常数。
|
|
|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增加了关于开发项目的交流,并对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工作基础。它也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其他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在特殊的情况之下,通过模型作出的预测并不是很精确的话,上面的这些优点也仍然是明显而有价值的。
|
|
|
要建立一个有用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研究工作、有关工具的建造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通常这些工作要许多人一年的工作量。相反,要应用一个好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则要求以极少的项目资源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好的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