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点讲解
       评价项目的标准
知识路径: >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 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 
被考次数:10次     被考频率:高频率     总体答错率:37%     知识难度系数:     
考试要求:了解      相关知识点:19个      
        企业信息化评价基准是准确衡量信息化绩效的尺度,基准的正确选择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基准的制定既是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企业信息化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
               性能评价标准
               信息系统的性能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它可以承担用户所要求的条件吗?这是信息系统被建设完成之后,许多客户都要问的问题,也是我们信息系统的评价的一个方面。
               性能评价时机一般选在项目结束一段时间后,以实际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重新衡量信息化建设,为以后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和反馈信息。
               指标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系统的可靠性,软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可靠性,一般采用评价时间点上的测试结果作为可靠性指标的评价结果。
               .系统效率,反映系统完成各项功能所需的计算资源,如周转时间、响应时间、吞吐量等系统效率指标。
               .系统可维护性,确定系统错误并进行修正的努力程度。
               .系统可扩充性,是指系统处理能力和系统功能的可扩充程度,分为系统结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功能可扩充性评价指标。
               .系统可移植性,指系统从一个硬件(软件)环境移植到另一个硬件(软件)环境的难易程度。
               .系统实用性,是指系统运行对组织各部门的业务处理效率的提高等的支持程度如何,以及对系统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建议有效性如何。
               .系统适应性,在运行环境、约束条件或用户需求有所变动时的适应能力。
               .系统安全保密性,对用户无意操作或系统软硬件工作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自然灾害和外部黑客攻击的安全保密防护。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指标的概念。
               (1)事务处理响应时间。
               事务处理响应时间描述的是作业输入系统到系统输出结果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而时间周期又与系统的用户数量有密切关系。主要测评事务处理响应时间是否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事务处理响应是否受负载的影响,事务处理响应时间是否在已定义的性能服务级别内等几方面内容。
               可以使用两个基本原则来准确地和可预见性地测量和监控服务——主动监控和被动监控。主动监控意味着创建“人工事务处理”,该事务处理通过指定的间隔周期定期执行主动测试服务。被动监控则在事务处理以及事务处理交互发生时监控事务处理及其交互。主动监控具有固有的可预见性,它在发现错误之前不需要等待一个错误的实际发生,甚至在其实际影响服务间交互之前即可发现错误。经验表明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得到最佳效果。
               例如,IBM的TPC-C基准测试,可以用来测量每一个事务的响应时间,以及用来模拟键入时间及思考时间,键入时间是指在终端上录入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思考时间是指操作人员在终端读取事务的结果,进行下一个事务请求之前所花费的时间。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最小键入时间和最小思考时间。
               (2)作业周转时间。
               作业周转时间是常见的一个企业测评指标。在信息系统中,它指的是一个作业到下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周转时间测量与企业的性质有关。例如一个流通型的企业,需要测量供给量、订货周期、操作周期、配送入店周期等。
               (3)吞吐量。
               系统吞吐量描述的是在给定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工作量。对于在线事务处理来说,吞吐量是每秒处理多少事务;对于通信网络来说,吞吐量是指每秒传输多少数据包或多少数据位。所以吞吐量的衡量单位是按工作单位(作业、人物、指令)来定义的。性能测评时往往将吞吐量作为主要的度量标准。例如TEMS Evaluation就提供了系统吞吐量的测评。
               (4)故障恢复时间。
               一般指平均故障恢复时间,表示信息系统从发生故障到恢复规定功能所需要的时间。但必须说明,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增大,修复时间可能会加长。所以修复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
               (5)控制台响应时间。
               控制台响应时间,指的是控制台响应事务的时间。
               除了上面几个测量标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量标准,例如利用率、可靠性等。利用率指标以系统资源处于忙状态的时间为度量标准。系统资源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能分配给某项任务的所有设施,包括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系统未被利用的时间被称为空闲时间。对一般的系统而言,系统空闲与忙的时间片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运行时间内,因此系统资源既不能太忙,也不能太闲。可靠性指标用于描述系统处理用户工作的可用性或处理过程失败或错误的概率。一般人们更关注两次故障之间的工作时间分布特征。
               现在许多厂商都提供系统性能监控、测量的工具,我们可以采用这些工具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评。
               运行质量评价标准
               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是指,从系统实际运行的角度对系统性能和建设质量等进行的分析、评估和审计。系统评价的步骤为:先根据评价的目标和目的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的系统评价目的应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采用的评价方法,围绕确定的评价指标对系统进行评价,最后给出评价结论。
               信息系统在投入运行之后要不断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以此作为系统维护、更新以及进一步开发的依据,大致有如下一些指标。
                      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的完成情况
                      对照系统目标和组织目标检查系统上线后的实际完成情况;是否满足了科学管理的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如何?有无进一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完成预定任务,用户所付出的成本(人、财、物)是否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实施过程是否规范,各阶段文档是否齐全?功能与成本比是否在预定范围内?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如何?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怎样?
                      运行环境的评价
                      运行环境的效率如何?数据传输、输入、输出、加工处理的速度是否匹配?各类设备资源的负荷是否平衡,利用率如何?
                      系统运行使用性评价
                      系统是否稳定可靠?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如何?用户对系统操作和故障恢复的性能如何?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何?系统运行结果对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和提供工作效率的支持程度如何?对系统的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建议有效性如何,实际被采纳的程度如何?系统运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分析。
                      系统的质量评价
                      系统质量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区别某一事物的好坏。质量评价的关键是要定出质量的指标以及评定优劣的标准,质量的概念是相对的,对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定出如下质量评价的特征和指标。
                      (1)系统对用户和业务需求的相对满意程度。系统是否满足了用户和管理业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用户对操作的过程和运行结果是否满意。
                      (2)系统的开发过程是否规范。指开发各个阶段的工作过程以及文档资料是否规范。
                      (3)系统功能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完备性。这是衡量信息系统的关键。
                      (4)系统的性能、成本、效益综合比。这是综合衡量系统质量的首选指标,它集中反映了系统的质量好坏。
                      (5)系统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考察系统运行结果对于解决预期的管理问题是否有效和是否可行。
                      (6)结果是否完整。处理结果是否全面满足各级管理者的需求。
                      (7)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系统是否最大限度利用了现有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发挥了它们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8)提供信息的质量如何。考查系统所提供信息(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精确程度、响应速度以及推理、推断、分析、结论的有效性、实用性、准确性。
                      (9)系统实用性。考察系统对管理工作是否实用。
                      也许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信息系统也会像计算机硬件行业一样产生各种生产标准,会产生专门对各类系统进行评价的系统,那么用户在选择应用系统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
               系统效益评价标准
               系统效益评价,指的是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做出评价,可以分为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又称为直接效益的评价;社会效益的评价又称为间接效益的评价。这里主要介绍经济效益的评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的作用可归结为企业生产经营产值的提高或生产成本的降低,进一步可归结为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所获得的额外的净收益。对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采用的是定量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较常用的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用系统所消耗的各种资源与收获的收益做比较。主要步骤有: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本和收益的组成;将成本和收益量化,计算货币价值;通过一定技术经济分析模型或公式,计算有用的指标;比较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关系,做出经济效益评价的结论。
               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包括如下。
               .设备购置费用。购置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外设及各种易耗品等。
               .设施费用。指安装、调试和运行系统需建立的支撑环境的费用,如软件硬件的安装费用、机房建设费、网络布线、入网费等。
               .开发费用。指开发系统所需的费用,如人员工资、咨询费等。
               .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指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费用,如系统切换费用、折旧费用、培训费、管理费、人工费、通信费等。
               企业信息化的收益包括如下。
               .产值增加所获得利润收益,由于系统实施而导致的销售产值的增加,和获得的利润。
               .产品生产成本降低所节约的开支,如采购费用的降低、库存资金的减少、人工费、通信费的减少,以及由于决策水平的提高而避免的损失。
               在成本和收益确定之后,通过简单开支率、回收期、项目补偿期以及净平均收益率等指标的计算,比较成本和收益。
               现今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但无论哪一种,都旨在比较投入与产出、收入与成本的关系,它们或者是用两者之差额来比较绝对值,或者是用两者之比值来比较相对值。一旦我们能够按一定方法折算出前述的成本或效益,就可以用这些方法之一进行效益评价。
               (1)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以绝对量形式来评价。以可能收入与可能支出的差额来表示:经济效益=可能收入-可能支出。这种方法忽略货币时间价值,可用在信息系统初步构想时的粗略概算。
               (2)比例计算法。
               比例计算法以相对量表示: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比例分析的核心是为了控制成本,管理部门必须更多地注意相对数,而不是绝对数,可以根据一个普通标准,对整个时期结果进行比较。此式反映了系统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可用在评价信息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上。
               (3)信息费用效益评价法。
               此法又称为现值指数法,是对净现值法的一个补充。此方法主要用于公共事业,也可用于具体技术是否采用的经济分析。因为信息系统中很多部门的服务还属于公益性服务,对这些服务的经济评价,或者是对某一种最新信息技术何时采用以及是否立即更新设备等方面做决策分析时,都可采用此方法。
               (4)边际效益分析。
               不同情况下,边际分析特点不同,在此只阐述最理想状态即完全竞争状态下的边际分析。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的生产量而使成本变动的数量。边际效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的生产量而使收益变动的数量。若每单位生产增加时,其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则表示这一单位的生产所获在扣除成本后仍有剩余,因此总利润增加,则愿意生产,反之则减少生产。只有当两者相等时,才能稳定,此时虽无利润可赚,但总利润最大。此时边际效益实际上就是该产品市场均衡价格,即MR=P。
               (5)数学模型法。
               在某些条件不适合以上简单方式的情况下,可自行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即将各种约束条件联立组合而生成目标函数,求出可能解,用以分析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具体有图解法、线性模型法等。它有着清晰的特点,可以根据图形给出解,进而推测未来以及比较各个时期的成果,从而用于长期经营决策之中,尤其对以上方法中不易求得的边际成本、边际收入等数值的求解较方便。大多用于确定信息产品价格以及产品组合、库存之类经营决策的分析。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产生的影响。
 
 相关知识点:
 
软考在线指南
优惠劵及余额
在线支付
修改密码
下载及使用
购买流程
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旗下网站群
高级资格科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分析师
系统架构设计师 网络规划设计师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初级资格科目
程序员 网络管理员
信息处理技术员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中级资格科目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
软件设计师 信息系统监理师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软件评测师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 电子商务设计师
信息安全工程师
 

本网站所有产品设计(包括造型,颜色,图案,观感,文字,产品,内容),功能及其展示形式,均已受版权或产权保护。
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部分或全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9:00-20:00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商务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service@rkpass.cn


京B2-20210865 | 京ICP备20200400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051号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0-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软考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