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是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作为物流系统的“输入”就是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管理等环节的劳务、设备、材料、资源等,一般来讲物流系统的输入是指物流成本,而物流系统的输出是由企业效益、竞争优势以及客户服务三部分组成。
|
|
|
物流的基本职能是指物流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对物流活动最佳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以达到物流的最终经济目的。物流的基本职分别是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上述职能物流信息管理等七大职能,这些职能主要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等物流活动中集中体现。物流的基本职能是实现商品实体运动,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物流目的是通过实现上述职能来完成的。因此,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储存、运输基础设施,是发挥物流职能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物流总体功能得以通过基本职能的发挥体现出来。物流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三类,即物流主体职能(运输、储存、配送)、物流辅助职能(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管理职能。
|
|
|
|
运输是物体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运输的定义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物流的运输创造着物流的空间效用,在存在空间背离的商品产地与销地之间搭建起连接的“桥梁”,使消费者或用户能够在当地买到所需商品。由于运输活动相对来讲时间长、距离远、能源动力消耗多,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高达50%以上。因而,运输成本降低的潜力大,无论在物流领域还是国民经济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运输在现代物流中又是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
|
|
|
|
运输的任务是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可以说是物流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运输在经济上的作用是扩大了经济作用范围和在一定的经济范围内促进物价的平均化。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无论是原材料的需求,还是产品的输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区域之间的物资交换更加频繁,这就促进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能力的提高,所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运输技术的革新和运输水平的提高。反之,运输手段的发达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例如现代钢铁企业每日需万吨以上铁矿石原料,往往是从几千公里甚至几万公里之外用大型货车运来,许多发达国家需要数万吨以至数亿万吨级油轮从国外输送石油,没有这样强有力的输送手段,许多大工业企业就难以存在,甚至国民经济也难以正常运转。
|
|
|
|
陆地、海洋和天空都可以作为运输活动的空间,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运输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
|
|
它是陆地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货车在固定轨道线路上行驶,可以自成系统,不受其他运输条件的影响,具有按时刻表运行,轨道行驶阻力小、不需频繁地启动制动、可重载高速运行及运输单位大等优点,从而使运费和劳务费降低。但由于在专用线路上行驶,而且车站之间距离比较远,缺乏机动性,此外,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常常需要汽车进行转运,增加搬运次数。
|
|
|
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需要国家投资,除了少数大型工厂和矿山有自己的支线外,一般企业只能利用公有铁路,铁道运输车辆主要有机车和货车车厢两种,货车车箱随用途而异,也有不同种类,化学品车、油罐车、集装箱车等。
|
|
|
|
它是最普及的一种运输方式,其最大优点是空间和时间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性,少受路线和停车站的约束,只要没有特别的障碍(如壕沟、过窄的通道等),汽车都可以到达。因此,可以实行从发货人到收货人之间门对门直达输送。由于减少了转运环节,货物包装可以简化,货物损伤、丢失和误送的可能性很小。购置汽车成本较低,一般企业都可以实现。自行运输和委托运输可以同时进行,由于自备车有充分的机动性,使用非常方便。
|
|
|
汽车运输的运输单位小,运输量和汽车台数与操作人员数成正比,产生不了大批量输送的效果。动力费和劳务费较高,特别是长距离输送中缺点较为显著。此外,由于在运行中司机自由意志起主要作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人身、货物、汽车本身造成损失。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多,产生交通阻塞,使汽车运行困难,同时产生的废气、噪音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运货汽车种类很多,有卡车、厢式货车、拖车、冷藏车等专用货车,虽然大型化是发展趋势,但是小型货车的适用范围很广,今后仍然会保持大型货车和小型货车相结合的汽车运输体系。
|
|
|
|
有海运和内河航运两种。利用水路运送货物,在大批量和远距离的运输中价格便宜,可以运送超大型和超重物。运输线路主要利用自然的海洋与河流,不受道路的限制,在隔海的区域之间是代替陆地运输的必要方式。水上航行的速度比较慢、航行周期长,海上运输有时以几个月为周期,易受天气影响,航期不能保证,建设港湾也要花费高额费用。船舶按用途分类有专用船(如油轮、矿石船、冷冻船等),还有混装船、集装箱船;按装卸货物的方式有载货车辆可以直接开到船上的滚装船,还有无自行能力的船舶等。
|
|
|
|
它们主要优点是速度快。因为时间短,货物损坏少,特别适合一些保鲜物品的输送。但是航空运输的费用高,离机场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利用价值不大。客运飞机可以利用下部货仓运送少部分货物。随着空运货物的增加,出现了专用货运机,采用单元装载系统,缩短装卸时间,保证“快”的特色。
|
|
|
|
自来水和城市的煤气的输配送是和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管道运输,它的主要优点是:基本没有运动部件,维修费便宜。管道一旦建成,可以连续不断地输送大量物资,不费人力,运输成本低。管道铺设可以不占用土地或占地较少。此外,具有安全、事故少、公害少等优点。管道运输的缺点是在输送地点和输送对象方面具有局限性。一般适用于气体、液体、天然气、石油等,但是也发展到粉粒体的近距离输送,如粮食、矿粉等,并且还研究了将轻便物体放在特定的密封存器内,在管道内利用空气压力进行输送.如书籍文件、实验样品的输送。随着技术的进步,输送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管道的铺设有地面、地下和架空安装等方式。必要时中途要采用保温、加热、加压的措施,以保证管道的畅通。
|
|
|
|
联合运输是综合利用某一区间中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协作,使货主能够按一个统一的运输规章或制度,使用同一个运输凭证,享受不同运输方式综合优势的一种运输形式。联运的最低限度要求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两程的衔接运输。联合运输按地域划分有国际联运和国内联运两种,国内联运较为简单,国际联运是联合运输最高水平的体现。联合运输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组织运输的全程性,二是运程凭证的通用性,三是托运手续的简易性。
|
|
|
|
|
在物流系统中,将通过仓库实现的“储存”职能简称为仓储。仓储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它是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仓储和运输长期以来被看作为物流活动的两大支柱。
|
|
|
仓储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资产生时间效果,实现其使用价值。如大米一年收获1~2次,必须用仓库进行储存以保证平时的均衡需求。又如水果或者鱼虾等水产品在收获季节时需要在冷藏库进行储存,以保证市场的正常需要并防止价格大幅度起落。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往往要在流通领域停留一定时间,这就形成了商品储存。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和半成品也需要在相应的生产环节之间有一定的储备,作为生产环节之间的缓冲,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
|
|
所以通过仓储,可使商品在最有效的时间段发挥作用,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和“使用价值”。利用仓储这种“蓄水池”和“调节阀”的作用,还能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失调,消除过剩生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出于政治、军事需要或为了防止地震、水灾、旱灾、虫灾、风灾、瘟疫等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进行的战略性物资储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
|
|
|
|
自从人类社会生产有剩余产品以来,就有储存活动,而储存物品的建筑物或场所,一般称为仓库。也就是说仓库是储存、保管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化生产方式的出现,产品空前丰富,商品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出现了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仓库。社会化的大生产又需要有保证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仓库。仓库成为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物资集散的中心环节,其功能已不单纯是储存、保管。从现代物流系统观点来看、仓库是物流系统的调运中心,在这里对物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使物流系统更顺畅、更合理地运行。一般来说,仓库应具有以下的功能:
|
|
|
|
这是仓库的最基本的传统功能,因此,仓库应具有必要的空间用于容纳物品。库容量是仓库的基本参数之一。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存在着时间上的不均衡,这就使得商品流通的连续进行存在着时间上的矛盾。要克服这个矛盾,必须依靠储存来发挥作用。通过储存,可以保证商品流通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才能使市场上具有连续充足的商品供给。因此可以说,储存职能创造着物流的时间效用,是物流的支柱。虽然,商品储存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但这种停滞状态是由产品的产销方式和产销时间决定的,它是商品流通的物质保证,是商品流通所必需的。正如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流通与商品储存关系时指出的:“商品停滞要看作商品出售的必要条件。”
|
|
|
同时,在储存过程中应保证物品不丢失、不损坏、不变质。要有完善的保管制度,合理使用搬运机具,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搬运和堆放时不能碰坏或压坏物品。根据所储存货物的特性,仓库里应配有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的完好性。例如对水果、鱼肉类仓库要控制其温度,使之成为冷藏仓库及冷冻仓库;储存精密仪器的仓库应防潮防水,保持温度恒定,需要空气调节及恒温设备;一些储存挥发性溶剂的仓库必须有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爆炸。
|
|
|
|
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来看,其连续性的规律都是因产品不同而异,因此,生产节奏和消费节奏不可能完全一致:有的产品生产是均衡的,而消费不是均衡的,如电风扇等季节性商品;相反,有的产品生产节奏有间隔而消费则是连续的,如粮食。这两种情况都产生了供需不平衡,这就要有仓库的储存作为平衡环节加以调控,使生产和消费协调起来,这也体现出物流系统创造物资时间效用的基本职能。
|
|
|
|
各种运输工具的运量相差很大。船舶的运量大,海运船一般是万吨以上,内河船也以百吨或千吨计。火车的运量较小,每节车皮能装30~60吨,一列火车的运量多达数千吨。汽车的运量最小,一般每车只有4~10吨。在码头和车站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时,运输能力是很不匹配的,这种运力的差异必须通过仓库或货场将货物短时存放以进行调节和衔接。
|
|
|
|
由于商品产销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消费一般要求大包装、单花色、大统货、单规格、散装件,而个人生活消费则需要商品小包装、多花色、分规格、组合件等,这就需要在流通中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才能适应商品销售的需要。流通加工是在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运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商品质量和实现物流效率,而对商品进行的再加工。流通加工的内容,包括装袋、分装、贴标签、配货、数量检查、挑选、混装、刷标记、剪断、组装和再加工改制等。流通加工职能的发挥,有利于缩短商品的生产时间,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克服生产单一性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提高商品的适销率。
|
|
|
现代仓库的发展趋势是从储存仓库向流通性仓库的方向发展,仓库成为流通、销售、零部件供应的中心,其中一部分在所属物流系统中起着货物供应的组织协调作用,被称为物流中心。这一类仓库不仅具备储存货物的设施,而且增加了分拣、捆包、流通加工、信息管理等设置,这样既扩大了仓库的经营范围,提高了物资综合利用率,又促进了物流合理化,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服务质量。许多仓库都改建成了物流中心、流通中心或配送中心,由储存型的仓库转为流通型的物流结点。本文将在后文对配送中心进行介绍。
|
|
|
|
|
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先后或同一环节的不同活动之间,都必须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如运输、储存、包装等都要有装卸搬运作业配合才能进行。例如,待运出的物品要装上车才能运走,到达目的地后,要卸下车才能入库等。由此可见,装卸搬运是物料的不同运动(包括相对静止)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装卸搬运活动才能把物料运动的各个阶段联接成连续的“流”,使物流的概念名实相符。
|
|
|
正如前面所述,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一般来说,在强调物料存放状态的改变时,使用“装卸”一词;在强调物料空间位置的改变时,使用“搬运”这个词。装卸搬运与运输、储存不同,运输是解决物料空间距离的,储存是解决时间距离的,而装卸搬运没有改变物料的时间或空间价值,因而往往引不起人们的重视。可是一旦忽略了装卸搬运,生产和流通领域轻则发生混乱,重则造成生产活动停顿。
|
|
|
|
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可按作业场所、操作特点等进行分类。
|
|
|
|
(1)铁路装卸,指在铁路车站进行的装卸搬运活动。除装卸火车车厢货物外,还包括汽车的装卸、堆码、拆取、分拣、配货、中转等作业。
|
|
|
(2)港口装卸,指在港口进行的各种装卸活动。如装船、卸船作业、搬运作业等。
|
|
|
(3)场库装卸,指在仓库、堆场、物流中心等处的装卸搬运活动。另外,如空运机场、企业内部以及人不能进入的场所,均属此类。
|
|
|
|
(1)堆码取拆作业,包括在车厢内、船舱内、仓库内的码垛和拆垛作业。
|
|
|
(2)分拣配货作业,指按品类、到站、去向、货主等不同特征进行分拣货物作业。
|
|
|
(3)挪动移位作业,即单纯地改变货物的支承状态的作业(例如,从汽车上将货物卸到站台上等)和显著(距离稍远)改变空间位置的作业。
|
|
|
以上作业又可分为手工操作、半自动操作和全自动操作。
|
|
|
|
装卸搬运作业的方法可按作业方式、作业对象、作业手段、设备作业原理等进行分类。
|
|
|
|
(1)吊装吊卸法(垂直装卸法)主要是使用各种起重机械来改变货物的铅垂方向的位置为主要特征的方法,这种方法历史最悠久、应用面最广。
|
|
|
(2)滚装滚卸法(水平装卸法),是以改变货物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为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各种轮式、履带式车辆通过站台、渡板开上开下装卸货物,用叉车、平移机来装卸集装箱、托盘等。
|
|
|
|
(1)单件作业法,是人力作业阶段的主导方法。目前对长大笨重的货物,或集装会增加危险的货物等,仍采取这种传统的单件作业法。
|
|
|
(2)集装作业法,指先将货物集零为整,再进行装卸搬运的方法。有集装箱作业法、托盘作业法、货捆作业法、滑板作业法、网装作业法及挂车作业法等。
|
|
|
(3)散装作业法,指对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块、粒、粉状物资,采用重力法(通过筒仓、溜槽、隧道等方法)、倾翻法(铁路的翻车机)、机械法(抓、舀等)、气力输送(用风机在管道内形成气流,应用动能、压差来输送)等方法进行装卸。
|
|
|
另外,按装卸设备作业原理分,有间歇作业法(如起重机等)和连续作业法(如连续输送机等);按作业手段和组织水平分有人工作业法、机械作业法、综合机械化作业法。
|
|
|
|
|
配送是指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过程。配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其重要性应与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并列,而形成物流的基本职能之一。它与运输职能的区别在于,在商品由其生产地通过地区流通中心发送给用户的过程中,由生产地至配送中心之间的商品空间转移,称为“运输”,而从分配中心到用户之间的商品空间转移则称为“配送”。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流通加工职能,采取配送方式,通过增大订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通过将用户所需的各种商品配备好,集中起来向用户发货,以及将多个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发货等方式,尤其适应当前出现的新的连锁商店商业经营形式,提高了物流的经济效益。
|
|
|
|
配送中心就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而发展的,是以组织配送式销售和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它很好地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厂商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矛盾,因此,逐渐成为现代化物流的标志。配送中心是一种新兴的经营管理形态,它具有满足多样少量的市场需求及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但是,由于建造企业的背景不同,其配送中心的功能、构成和运营方式就有很大区别,因此,在配送中心规划时应充分注意配送中心的类别及其特点。
|
|
|
|
|
(1)制造商配送中心是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里的物品100%是由自己生产制造,用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及时地将预先配齐的成组元器件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和装配工位。从物品制造到生产出来后条码和包装的配合等多方面都较易控制,所以按照现代化、自动化的配送中心设计比较容易,但不具备社会化的要求。
|
|
|
(2)批发商型配送中心是由批发商或代理商所成立的配送中心。批发是物品从制造者到消费者手中之间的传统流通环节之一,一般是按部门或物品类别的不同,把每个制造厂的物品集中起来,然后以单一品种或搭配向消费地的零售商进行配送。这种配送中心的物品来自各个制造商,它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对物品进行汇总和再销售,而它的全部进货和出货都是社会配送的,社会化程度高。
|
|
|
(3)零售商型配送中心是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配送中心。以零售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零售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专业物品零售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建材商场、粮油食品商店、宾馆饭店等服务,其社会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
|
|
(4)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传统的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有很强的运输配送能力,地理位置优越,可迅速将到达的货物配送给用户。它为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而配送中心的货物仍属于制造商或供应商所有,配送中心只是提供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服务。这种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往往较高。
|
|
|
|
(1)城市配送中心是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
|
|
|
(2)区域配送中心是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
|
|
|
|
(1)储存型配送中心,其有很强的储存功能。例如,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的储存区可储存16.3万托盘。我国目前建设的配送中心,多为储存型配送中心,库存量较大。
|
|
|
(2)流通型配送中心,包括通过型或转运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的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的方式进行配货和送货的配送中心。典型方式为:大量货物整批进入,按一定批量零出。一般采用大型分货机,其进货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
|
|
|
(3)加工型配送中心,以流通加工为主要业务的配送中心。
|
|
|
|
根据配送货物的属性,可以分为食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医药品配送中心、化妆品配送中心、家电品配送中心、电子产品配送中心、书籍产品配送中心、服饰产品配送中心、汽车零件配送中心以及生鲜处理中心等。
|
|
|
对于不同种类与行业形态的配送中心,其作业内容、设备类型、营运范围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就系统规划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有其共通之处。配送中心的发展已逐渐由以仓库为主体的配送中心向信息化、自动化的整合型配送中心发展。
|
|
|
|
配送中心与传统的仓库、运输是不一样的,一般的仓库只重视商品的储存,一般传统的运输只是提供商品运输配送而已,而配送中心是重视商品流通的全方位功能,同时具有商品储存、流通行销、分拣配送、流通加工及信息提供的功能。
|
|
|
(1)流通行销的功能。流通行销是配送中心的一个重要功能,尤其是信息时代,各项信息媒体发达,再加上商品品质的稳定及信用,因此有许多的直销业者利用配送中心,通过有线电视或互联网等配合进行商品行销。此种的商品行销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购买成本,因此广受消费者喜爱。例如在国外有许多物流公司的名称就是以行销公司命名。而批发商型的配送中心、制造商型的配送中心与进口商型的配送中心也都是拥有行销(商流)的功能。
|
|
|
(2)仓储储存功能。商品的交易买卖达成之后,除了采用直配直送的批发商之外,均将商品经实际入库、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而后出库,因此配送中心具有储存的功能。在配送中心一般都有库存储存的储放区,因为任何商品为了防止缺货,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视商品的特性及生产前置时间的不同,安全库存的数量也不同。
|
|
|
(3)分拣配送功能。在配送中心里另一个重点就是分拣配送的功能,因为配送中心就是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配送中心必须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分拣配货作业,并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或者是指定时间内配送到客户。配送中心的分拣配送效率是物流质量的集中体现,是配送中心最重要的功能。
|
|
|
(4)流通加工功能。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作业包含分类、磅秤、大包装拆箱、改包装、产品组合包装、粘贴商标和标签等作业,这些作业是提升配送中心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
|
|
|
(5)信息提供功能。配送中心除了具有行销、配送、流通加工、储存等功能外,更为配送中心本身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情报。
|
|
|
|
|
(1)进货。进货作业包括把货品做实体上的接收,从货车上将其货物卸下,并核对该货品的数量及状态(如数量检查、品质检查、开箱等),然后把记录的必要信息录入到计算机。
|
|
|
(2)搬运。是将不同形态之散装、包装或整体之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可能是要运送,也可能是要重新摆置物料,而使货品能适时、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在配送中心的每个作业环节都包含着搬运作业。
|
|
|
(3)储存。储存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把将来要使用或者要出货的物料保存,且经常要做库存品的检核控制,储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空间,还要注意存货的管理。
|
|
|
(4)盘点。货品因不断的进出库,在长期的累积下库存资料容易与实际数量产生不符,或者有些产品因存放过久、不恰当,致使品质功能受影响,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品数量,需要对各储存场所进行盘点作业。
|
|
|
(5)订单处理。由接到客户订货开始至准备着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订单处理,包括有关客户、订单的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以及出货配发等。
|
|
|
(6)拣货。每张客户的订单中都至少包含一项以上的商品,如何将这些不同种类数量的商品由配送中心中取出集中在一起,此即所谓的拣货作业。拣货作业的目的也就在于正确且迅速地集合顾客所订购的商品。
|
|
|
(7)补货。补货作业包括从储存区域将货品移到拣货区域,并作相应的信息管理。
|
|
|
(8)出货。将拣取分类完成之货品做好出货检查,装入合适的容器,做好标示,根据车辆趟次或厂商等指示将物品运至出货准备区,最后装车配送。
|
|
|
(9)配送作业。配送是指将被订购之物品从配送中心送至顾客手中的活动。
|
|
|
|
|
物流活动进行中必要的信息称为物流信息。所谓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事物内涵的知识、资料、信息、情报、图像、数据、文件、语言、声音等。信息是事物的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物流信息的特点如下:
|
|
|
(1)物流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和应用在时间、地点上也各不相同。
|
|
|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快,这对信息管理的及时性要求就比较高。
|
|
|
(3)物流信息种类多,不仅本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不同种类的信息,而且由于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生产系统、供应系统等)密切相关,因而还必须收集这些物流系统外的有关信息。这就使物流信息的分类、研究、筛选等工作的难度增加。
|
|
|
|
如果把一个企业的物流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中就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个是作业子系统,包括上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具体的作业功能;另一个则是信息子系统。信息子系统是作业子系统的神经系统。企业物流活动状况要及时收集,商流和物流之间要经常互通信息,各种物流职能要相互衔接,这些都要靠物流信息职能来完成。物流信息职能是由于物流管理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功能是保证作业子系统的各种职能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创造协调效用。
|
|
|
|
物流系统中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而且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例如,物流系统和各个物流环节的优化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以及选用合适的设备、设计合理的路线、决定最佳库存量,都要切合系统实际,即依靠能够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信息。所以,物流信息对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信息也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为信息能使管理者在更宽阔视野中进行决策。成功的供应链战略将整个供应链当做一个整体考虑,而不是只看到其中的某个阶段。通过供应链全球性视野考察,管理者就能根据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所有因素制定供应链战略,而不是仅仅根据影响供应链某些阶段或特定功能的因素。对整条供应链的考察,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从而也使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获得较高利润。物流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把物流涉及企业的各种具体活动综合起来,加强整体的综合能力。
|
|
|
|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它是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决策的科学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主要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流信息系统正在向信息分类的集成化、系统功能的模块化、信息采集的在线化、信息存储的集中化、信息管理的智能化以及信息管理可视化方向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各个环节涉及的企业需要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例如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集中控制功能、运输流程管理功能、运输工具调度功能、仓储管理功能、统计数据报表功能,还有财务管理以及客户查询功能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整合,通过动态集成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监控管理业务流程,帮助促进交易高效完成。
|
|
|